一种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5769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熏蒸设备领域,尤其设计一种旋转搅拌式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



背景技术:

气化炉用于将山楂核加热气化后提取液体物质用于制药。在山楂种植地区,山楂可用来制作果脯类食品或饮品,所剔除的山楂核一般会作为废品进行处理。现经过《山楂核干馏油抑菌及杀菌作用的研究》,山楂核气化提取液具有杀菌的作用,进一步提纯后可制成多重功效的药品。为满足在最大限度的降低气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的同时,完成山楂核气化后物质收集的过程,要求气化设备有气体导出收集装置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料回收再燃烧装置。现今的气化设备并不能完全满足以上要求。如申请号为201610999525.X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耐火砖气化炉,但该设计没有实现未充分燃烧的燃料再次利用的功能,同时也无法实现搅拌原料,无法实现加速加热的效果,即为一简单的气化炉,只存在加热环节。

因而,亟待一种操作简便、节约能源的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该气化炉内部设计有侧壁带孔的导气管,以提高气体流通效率且便于定期清理附着于管壁上的油渍杂质以避免通气孔堵塞;利用旋转搅拌装置,在炉内对原料进行搅拌加速受热过程;此外,本实用新型气化炉有回气口,实现了燃料回收再燃烧的效果,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燃料消耗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包括外壳、焊接于所述外壳内部的料桶和置于所述料桶内部的导气管;所述外壳、料桶以及导气管同心放置;其特征在于:该气化炉还包括控制导气管转动的旋转搅拌装置,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回收料桶出气口输出气体冷却分离出产品后剩余气体的回气口,回气口与外壳内部相通;

料桶底部设置有一底部凹孔,底部凹孔的位置靠近料桶桶壁的一侧,直径与出料口大小相匹配,底部凹孔通过一个弯头与出料口相连接,出料口向下倾斜穿出外壳;

所述导气管安装于所述料桶内部,所述导气管为中空圆柱体,侧面密布通气孔;在位于料桶内的导气管外侧上安装有多个搅拌齿,在导气管底部安装有拨料搅拌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料桶底部设有底部凹孔,底部凹孔连接出料口,出料口倾斜向下,加热时,把出料口塞盖好,使料桶底部呈现出一个平面,通过旋转搅拌装置搅拌使得原料得以完全受热,加热完成后,原料残渣在旋转搅拌装置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通过底部凹孔,经出料口流出残渣。

2.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气管在吸收过程中,由电机带动搅拌装置的旋转对原料进行搅拌,加快受热,提高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料桶盖可以拆卸,体积较大的导气管可以由料桶上部取出,避免通气孔堵塞影响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由电机带动旋转外芯转动,电机安装箱安装在料桶顶部,通过螺栓连接,可以拆卸,旋转外芯与导气管焊接连接,减小制造的难度。

5.本实用新型气化炉实现了对山楂核的加工利用,所制造的产品可有效杀菌,实现药用价值;未完全燃烧的燃料回收再燃烧,减少了燃料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的轴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的电机与导气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的料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的导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料口,2、外壳,3、进料口,4、出烟口,5、电机,6、电机安装箱,7、搅拌齿,8、温度表口,9、压力表口,10、料桶盖,11、料桶,12、导气管,13、大带轮,14、端盖,15、小带轮,16、皮带,17、燃料口,18、保温材料,19、耐火夹层,20、出气口,21、轴承,22、回气口,23、旋转外芯;24、拨料搅拌轮;25、底部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以此作为对本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简称气化炉,参见图1-6)包括外壳1、焊接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料桶11、置于所述料桶11内部的导气管12及控制导气管转动的旋转搅拌装置;所述外壳1、料桶11以及导气管12同心放置;

所述外壳2整体为双层侧壁圆柱体,包括安装于顶部的若干出烟口4、出料口1、安装于侧壁底部的燃料口17以及回气口22;出料口位于外壳上,与料桶相通,出烟口、燃料口及回气口均位于外壳上,且与外壳内部相通;所述外壳2的内外壁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18;燃料口用于输送燃料加热原料,出料口用于排出山楂核加热气化后剩余的渣滓,回气口用于回收所述料桶出气口输出气体冷却分离出产品后剩余的气体,此部分气体多为未完全燃烧的燃料,可再次利用;

所述料桶11整体为圆柱体,包括料桶盖10、出气口20、进料口3、温度表口8、压力表口9以及耐火夹层19;所述出气口20位于所述料桶盖10上,所述的料桶盖10安装在料桶上方,所述进料口3、压力表口9和温度表口8位于所述出气口20旁边,且位于料桶盖上;所述耐火夹层19位于所述料桶11底部,内置耐火材料;

料桶底部设置有一底部凹孔25,底部凹孔的位置靠近料桶桶壁的一侧,呈偏心状,直径与出料口大小相同,底部凹孔通过一个弯头与出料口相连接,出料口向下倾斜穿出外壳2,以利于残渣的流出;

所述导气管12安装于所述料桶11内部,所述导气管12为无底中空圆柱体,侧面密布通气孔,通气孔下半部分孔小,上半部分孔大;

所述旋转搅拌装置包括旋转外芯23、端盖14、电机5、电机安装箱6、小带轮15、搅拌齿7、拨料搅拌轮24和大带轮13,所述电机安装箱6安装在料桶盖10上,电机5倒置安装在电机安装箱6内,电机5的输出轴与小带轮15连接;所述旋转外芯23为中空结构,导气管上部套接在旋转外芯内并焊接在一起,旋转外芯与导气管整体转动,旋转外芯23的两端通过两个轴承21安装在电机安装箱6内部,两个轴承的外侧由端盖14固定;在位于旋转外芯内的导气管上安装大带轮13,大带轮与小带轮之间通过皮带16连接;在位于料桶内的导气管外侧上安装有多个搅拌齿,在导气管底部安装有拨料搅拌轮24。

由电机5带动小带轮转动,进而通过皮带、大带轮带动旋转外芯旋转,旋转外芯带动导气管旋转,导气管的外侧焊接多个搅拌齿,旋转时形成旋转搅拌,搅拌的原理是:利用旋转的导气管带动的搅拌齿搅拌,搅拌齿完成料桶中物料的搅拌;底部的拨料搅拌轮24与料桶底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且距离较近,在加热时,拨料搅拌轮可以搅拌料桶底部的原料,在加热完成后,可以利用搅拌的作用把加热完的原料残渣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底部凹孔中,由于重力的作用,残渣顺着顺着底部凹孔经出料口流出;其中出料口1向下倾斜,以便于加热完成后,将原料残渣排出。

所述搅拌齿均与水平面平行,旋转搅拌使得搅拌的原料只在同一水平面流动,但是可以在搅拌完成后自动退料,实现半自动化。

所述拨料搅拌轮为一四角星状,四角星的中心与导气管底部焊接在一起,导气管转动时,拨料搅拌轮转动,起到搅动料桶底部物料及将底部物料送入底部凹孔的作用。

出气口在料桶盖上,料桶盖可以拆卸下来,以便于将内部的旋转搅拌装置取出进行清洗,同时可以将料桶内部的残渣进行清洗。

本实用新型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是:

山楂核作为原料从进料口3进入料桶11内腔,燃料由底部燃料口17进入外壳2进行燃烧,电机5通过小带轮15传动带动大带轮13转动,带动旋转外芯转动,旋转外芯带动导气管转动,导气管转动带动旋转搅拌装置转动,搅拌原料,原料受热气化后产生有效气体,有效气体与未完全燃烧的燃气由导气管12的通气孔进入导气管12,经出气口20进入气体管道,经过冷凝管后,有效气体液化为药液进入药筒,未完全燃烧的燃气由气体管道通过回气口22进入外壳2内部进行再次燃烧。

所述导气管12可定期拆卸进行清洗。所述压力表口9和温度表口8分别安装压力表和温度表,可观测料桶11内部压力和温度以便合理调控。

本实用新型中导气管的长度较长,导气管底部加上拨料搅拌轮能恰好接近料桶底部,达到搅拌和拨动料桶底部物料的作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旋转搅拌式山楂核熏蒸气化炉中所述出烟口4的数量为2个;所述耐火夹层19中所填充的耐火材料为耐火土;所述外壳2两层侧壁之间所填充的保温材料18为岩棉。本实施例中每炉进料量约为480kg,山楂核出油率约为30%。本实施例中每生产3-4炉将导气管30清洗一次。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效组合和改进等,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所涉及的部件均可通过商购获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