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1425发布日期:2019-05-15 22:2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其制法,涉及由废橡胶/废塑料经热裂解工艺及其产品途径的创新;属废橡胶/废塑料资源的组合法再生利用或再加上经营模式的技术范畴。

技术背景

传统经典的废橡胶再生利用产品,主要是来源于三个主流工艺途径,既:热法再生胶、冷冻或常温法精细胶粉、热裂解法提油;传统经典的废塑料再生利用产品,也主要由三个主流工艺获得途径,既:热挤出法造粒、常温破碎法碎粒、热裂解法提油。

但由上述传统经典途径所获的产品,皆有着诸多无法克服的缺陷,具体是:

热法再生胶,因其在制备过程中橡胶高分子物料经历了能使其热降解的高温,胶料中必含有因经高温过程而生成有大量低沸点的有臭杂质,这会使掺用热法再生胶下游热成形等工序出现空气污染;

热法再生胶、冷冻或常温法精细胶粉,这两大废橡胶处理工艺途径,皆不涉及对从如废轮胎等制品中所分离出的骨架材的处理,致使其排弃的含杂尼龙、钢丝等骨架材,在下游受热利用工序总存在发烟污染;

常温法精细胶粉,因其97%的橡胶粉料粒径不能过100目筛,既粒径被嫌粗,这会使其在下游中高档橡胶制品中的掺用比例总嫌过低;

对废塑料的热挤出法造粒、常温破碎法碎粒,不但其适用品种都被局限在品种要单一的门槛上,而且热法还存在生产车间的空气污染,和材料存在强度等物性被热解而急剧下降劣化等缺陷;

对废橡胶/废塑料的热裂解提油,是近年来正呈现日趋热门的景象,对其所提获的油,虽有文献报道其用途有作燃料,作洗煤浮选剂以替代柴油,作橡胶软化剂等。

但因热裂解所获的橡/塑裂解油中总含蜡或/和胶质等,此种油用作燃料会冒黑烟而污染空气,且会使发动机活塞易于积炭;而用此种油再回用于橡/塑制品配方,则会使所掺用此油的物料发臭,因为此种油中还存在大量低沸点等的杂质。有关作作橡胶软化剂等,如中国专利申请cn99114968.8《用废橡胶生产橡胶工业补强剂、软化剂和增塑剂》,在其权利要求1中的d里,就公开了将高温裂解炉内橡胶裂解后“分离出来的液体经过精馏,120℃以下馏程组分作为橡胶工业软化剂,120℃至240℃馏程组分作为溶剂油,240℃至280℃馏程组分作为橡胶工业增塑剂,280℃以后馏程组分作为油膏原料;”。

但cn99114968.8所述的“120℃以下馏程组分作为橡胶工业软化剂”,经实际应用发现存在着严重的有臭缺陷:因为橡胶工业用此种软化剂生产橡胶制品时,当橡胶制品在热硫化工序,总会受到140℃至180℃加热范围的入模加工,那么此种属120℃以下馏程组分的软化剂就会从被掺制品中溢出,导致橡胶制品企业的热硫化车间及周边环境都弥散着不适的异味。

而使用废橡胶/废塑料经热裂解途径所获的油,而且要能使此种油被掺入橡胶/塑料中作软化剂后不但在室温下无臭,更要能在140℃至180℃的热硫化工序不溢出;则能符合此种要求的油,在文献和市场上皆未见到。

针对传统经典的废橡胶/废塑料再生利用的技术困境,首先由中国专利cn200810083330.6提出了将热裂解法与非热裂解法实施组合的方案,此方案首先将解决废轮胎热裂解焦渣的低值和出路少难题,与常温精细胶粉粒径被嫌粗难题挂钩,实施同步解决;又由cn200910168766.x提出了用常温细碎法再生处理废橡胶/废塑料,和cn201410198067.0的权利要求17中所提亚硫酸钙作废塑料碾磨细碎的磨料助剂方案,这些方案解决了包括混杂等废塑料在内的常温再生和受热降解的难题;

最新的组合法进步又有cn201710094488.2,其提出:再生质橡胶产品要分为a/b双组分等;其核心创新在于:利用热再生橡胶(a组份)与常温细碎胶粉(b组份)这两种再生质橡胶产品存在互补的物性差异特点,首先分别提升这a、b两种组份产品物性的绿色和高值等创新内涵,即让用户将此两a、b再生质橡胶通过简单的并用或单用,从而使其种种混合料或单用料的物性集合,与下游制品所要求的物性集合,能较现有技术的更相近或相交得更多,从而达到在下游橡胶或橡塑制品配方中尽可能多用再生质材料和少用新料的目的。

cn201710094488.2所述的“分别提升这a、b两种组份产品物性的绿色和高值等创新内涵”,具体是:提高其无臭的门槛级别,或和扩大热再生橡胶(a组份)的门尼粘度等物性的跨度;和提高常温细碎一次过机或和筛分所得胶粉(b组份)的粒径细度的下限门槛,如过120目筛或提高至过150目筛,或和对其实施改性。

cn201710094488.2所述的“提高”“无臭的门槛级别”,其特征在于:取其a或/和b试样“3~5g,在试样上下各垫一张涤纶膜,然后置其于硫化仪或门尼粘度仪上,在180℃下被加热10分钟,取出试样,在室温下停放不少于5分钟,然后将试样上下的涤纶膜揭下再相叠,并移至日光灯下观察,涤纶膜被染黄色不会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

前述的这些新法,虽新垦出了废橡/塑再生的组合法新领域,但这些工作仅从技术层面上分析,仍有诸多不足:其一,作为组合法中的子路径——热裂解,其所获油的清洁和高质、高值化地被热再生\常温细碎这两也属组合法中的子路径利用的关节尚未打通;其二,在现市的热裂解行业中,对市场销路不佳的裂解渣通常是将其作燃料焚化后回收热量,但对被烧后的大量白色灰烬未作资源化利用;其三,废橡/塑再生是个高耗能的循环利用产业,但组合法中的热裂解子工艺是个获能途径,而目前这一获能途径也尚未无阻地接通予组合法中的高耗能子路径;其四,对热裂解途径所获产品,特别是油和裂解渣类产品中所含多环芳烃如何适应低微含量的市场需求,则未见有文献报道;其五,胶粉,特别是超细胶粉的空间阻隔效应,至少在石墨烯、炭纳米管进入橡胶制品领域应用上尚未见如何协同应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其制法,其目的至少在于:第一,提高废橡/塑再生组合法中的子路径——热裂解的产品子集合的总体品质,打通其所获油或/和裂解渣或/和燃烧灰烬或/和能量的清洁和高质、高值化可被热再生\常温细碎这两也属组合法中的子路径利用的关节,开辟热裂解馏分制备石墨烯的通道;第二,提出一种新路径,既提高废橡/塑再生组合法中的子路径——常温超细粉碎所获产品的材料价值,具体是使用“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橡胶或/和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塑料”,利用其空间阻隔性,既将其为核,外裹导电/耐磨/补强性皆佳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之壳,据此节省了作为导电材的石墨烯、炭纳米管在核中空间的分布用料,由此在有利于石墨烯、炭纳米管可以降成本但不降质地掺入橡胶/塑料/塑胶普通制品用料的同时,也彰显了组合法中超细橡/塑胶粉的材料相比传统再生橡胶/塑料粒子所具有不可替代的空间阻隔性的材料价值;第三,附带提供一种涉及废橡胶/废塑料原料的共赢性商业收集模式。

本发明的构思:

1.以橡胶/塑料制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总要求为导向,倒推出以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等为原料,特别是经热裂解途径所获油,要将其作橡胶/塑料软化剂或/和增粘剂产品或中间产物所应具备的环保等物性。

2.对构思1所述的“环保等物性”,要用能使生产方和用户方各所熟悉的常用仪器,对软化剂或/和增粘剂产品实施等效质检。

3.也将环保/商业界的对橡胶/塑料所涉多环芳烃可能有毒的嫌疑而设防的新要求,对本发明提出的软化剂、增粘剂以及裂解渣细碎物产品,以加设上限值的方式作出定义,并结合热裂解工艺及多环芳烃易被吸附、受热也易转化为炭黑的脱毒特性,设置制备方法。

4.对热裂解途径中的裂解渣,也应考虑更多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5.将构思1至4所获的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热裂解油等物,定义为产品子集合a;将a或/和其转化能量,被应用于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的热再生\常温细碎这两非热裂解工艺路径,由此又获得的废橡/塑再生质产品集合,并定义其为产品子集合b。

6.再提出一种新路径,既提高废橡/塑再生组合法中的子路径——常温超细粉碎所获产品的材料利用价值,具体是使用“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橡胶或/和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塑料”,利用其空间阻隔性,既将其为核,外裹导电/耐磨/补强性皆佳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之壳,据此节省了作为导电材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在核中空间的分布用料,由此在帮助石墨烯、炭纳米管以可被成本接受地掺入橡胶/塑料/塑胶的普通制品用料同时,也彰显了组合法中超细橡/塑胶粉的材料相比传统再生橡胶/塑料粒子,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空间阻隔性的材料价值。再者,以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之变量比例为壳,不但可更灵活地应对市场材料的供求/市价变化,更可利用石墨烯与炭纳米管在各物性上的差异,更合理和方便地应需选料。

7.将构思1至6所述及的a、b,构成一个a、b间内部存在传质/传能创新联系的a或/和b所构成的新产品集合;并提供此新产品集合的制备方法,和提供a、b的用途方向。

8.最后再加附上对本发明的共赢性商业运作模式。

本发明的构思,具体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其制法,所述集合,其特征包括: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经热裂解所获产品子集合a,或/和经非热裂解所获产品子集合b;所述b,包括掺配a,或/和用及a的转化能,再经公知组合法处理,所获再生质橡胶/塑料产品子集合b;或/和所述b中,还包含了一种核/壳状的再生质橡胶或/和塑料;

所述的子集合a,其又至少包含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或再与a2、a3、a4、a5、a10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a1——能作橡胶/塑料软化剂或和增粘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热裂解重油,a2——能作橡胶/塑料增粘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热裂解重油,a3——能作燃料的脱杂轻油,a4——能作燃料的可燃气,a5——能被燃烧的热裂解渣,a6——能作碾磨细碎橡胶/塑料的促碎助剂或/和补强/填充辅料的由a5细碎过200筛且经脱pah处理的粉碎物或再造粒物,a7——着水ph大于8的能替代或部分替代消石灰作燃烧尾气吸收剂的a5燃烧灰烬,a8——着水ph不大于8的能替代或部分替代橡/塑制品配方中所用及填充辅料的由a7吸收燃烧尾气所制获的固体/粉末,a9——石墨烯,a10——受热无烟的金属;

所述的“a1”,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1-1或/和1-2,或和1-3至1-5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1-1.其在1大气压下的从室温至140℃或至190℃范围低温馏出份限量特征属于i、ii、iii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i.从室温被热至180℃或至190℃馏程的重量百分溜出份≤5%,

ii.从室温被热至165℃或至175℃馏程的重量百分溜出份≤5%,

iii.从室温被热至140℃或至160℃馏程的重量百分溜出份≤5%;

1-2.取纯橡胶或/和塑料与所述a1的重量比=100∶15的配方混捏试样3~5g,在试样上下各垫一张涤纶膜,然后置其于硫化仪或门尼粘度仪上,在180℃或160℃或140℃下被加热10分钟,取出试样,在室温下停放不少于5分钟,然后将试样上下的涤纶膜揭下再相叠,并移至日光灯下观察,其涤纶膜被染黄色特征属于iv、v、vi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iv.试样经18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

v.试样经16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

vi.试样经14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

1-3.所述a1,其液态时呈无黑色沉淀的带棕色透明状;

1-4.所述a1中的多环芳烃含量≤200mg/l;

1-5.脱除所述a1中所含有胶质或/和蜡质;

所述的a6,其特征在于1-6、1-7或和1-8:

1-6.其特征在于通过测定18pah总含量属于a、b、c、d、e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a.≤200mg/kg,

b.≤100mg/kg,

c.≤50mg/kg,

d.≤5mg/kg,

e.≤0.5mg/kg,

所述的18pah,具体是指: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蒽、苯并[j]荧蒽、苯并[a]芘、苯并[e]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

1-7.其灰分含量>5.0%(wt%);

1-8.其在950℃下的挥发性组分含量>0.5%(wt%);

所述的a9——石墨烯,其特征在于1-9所述:

1-9.以前述的a1、a2、a3、a4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或是为未经蒸馏或精馏分离的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的热裂解溜出物为原料所制获的石墨烯;

所述的子集合b,其又至少包含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b1——粒状再生质橡胶、b2——粉状再生质橡胶、b3——条状再生质橡胶、b4——块状再生质橡胶,b5——粒状再生质塑料、b6——粉状再生质塑料、b7——片屑状再生质塑料,b8——粒状再生质橡/塑复合料、b9——粉状再生橡/塑复合料、b10——片屑再生质橡/塑复合料;b11——核/壳状再生质橡胶或/和塑料,所述的“核”为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橡胶或/和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塑料,或和在制备过程中所夹带进的作为促碎助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的热裂解渣的粉碎物或亚硫酸钙粉末物,所述的“壳”为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

涉及子集合b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涉及了1-10至1-12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1-10.在b1至b10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产品中掺用了a1,且取产品3~5g作试样,在试样上下各垫一张涤纶膜,然后置其于硫化仪或门尼粘度仪上,在180℃或160℃或140℃下被加热10分钟,取出试样,在室温下停放不少于5分钟,然后将试样上下的涤纶膜揭下再相叠,并移至日光灯下观察,其涤纶膜被染黄色特征属于vii、viii、ix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vii.试样经18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

viii.试样经16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

ix.试样经14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

1-11.在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组合的生产中接用了燃烧a3或/和a4或/和a5所转化出的电或/和热或/和汽;

1-12.在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中掺用了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

2.技术方案1所述“子集合a”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物料的组合作制获子集合a的原料:

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用弃的轮胎、运动场用弃的塑料草坪、运动场用弃的塑胶跑道、再生纸浆生产排弃的塑膜、制鞋企业排弃的橡胶或/和塑料质废边料、橡胶制品企业排弃的废边料或/和焦烧料或/和残次品;

对所述原料采用市售/自制的热裂解设备实施加热干馏,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1,其制法特征在于:对馏出气实施如下2-1或和2-2至2-5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处理:

2-1.对热裂解干馏出气,采用蒸馏或精馏的方式,实施脱除1大气压下由室温至沸点低于140℃或至190℃范围中任一温度值的低沸点馏分,另外相应地收取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40℃或至190℃的高沸点馏分,或直接冷却放取已蒸脱沸点低于140℃或至190℃的低沸点馏分的塔底料;

2-2.或再弃取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240℃以上的馏分;

2-3.对2-1所述的“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40℃或190℃的高沸点馏分”或“塔底料”,实施趁热过滤,以脱除炭黑及其被炭黑吸附着的多环芳烃;

2-4.对2-1所述的“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40℃或190℃的高沸点馏分”或“塔底料”,实施吸附床过滤,以脱除炭黑及其混于热裂解油中的包括多环芳烃\色素\杂硫醇在内的杂质物;所述的吸附床,材质为活性炭或/和陶土;

2-5.对2-1所述的“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40℃或190℃的高沸点馏分”或“塔底料”,以先趁热添加粉末活性炭或/和陶土搅拌,然后过滤的方式,以脱除炭黑及其混于热裂解油中的包括多环芳烃\色素\杂硫醇在内的杂质物;

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2,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6的处理:

2-6.收集如前2-2所述“弃取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240℃以上的馏分”即为a2产品;

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3,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7的处理:

2-7.收集如前2-1所述“1大气压下”“沸点低于140℃或190℃的馏分”即为a3产品;

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4,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8的处理:

2-8.对热裂解自身燃烧所用不尽的多余可燃气,实施压缩装瓶或存至气柜即是a4;

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5,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9的处理:

2-9.收集干馏终止后的热裂解釜的排出黑渣并脱除其中的金属后即是a5;

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6,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10或/和2-11或再和2-12的组合处理:

2-10.在2-9所述的“干馏终止后”,先对热裂解釜实施升温至釜内黑渣的料温升至300至400℃范围,或/和导入臭氧、过氧化氢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并保温滞留30至120分钟,然后再降温,排出黑渣并脱除其中的金属,再实施粉碎,并经风选或/和筛分过程,收集至粗过200目筛的物料即是a6,所述的至粗过200目筛的物料,具体是指全细于200目、250目、300目、420目、5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筛范围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物料;

或对前述2-9所述a5,实施粉碎,并经风选或/和筛分过程,收集至粗过200目筛的物料即是a6,所述的至粗过200目筛的物料,具体是指全细于200目、250目、300目、420目、5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筛范围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物料;

2-11.在由包括氮气、空气-水蒸气混合物、水蒸气、氮气-水蒸气混合物在内的任一种的惰性气体存在下,对2-10所述的“全细于200目、250目、300目、420目、5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筛范围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物料”或其再造粒料,施用微波辐射加热至300至400℃范围,并让其滞留反应5至30分钟的处理;或在导入臭氧气体条件下,对2-10所述的“全细于200目、250目、300目、420目、5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筛范围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物料”或其再造粒料,施用微波辐射加热至80至300℃范围,并让其滞留反应5至30分钟的处理;所述处理,可以在不高于0.5kg/cm2或常压或轻微负压的压强范围下进行;

2-12.在2-11所述处理,其设备为可使a6保持悬浮的悬浮机或气流化床;其设备的壁或窗体可包含玻璃、石英玻璃或致密烧结的al2o3并可透入所施的微波电磁辐射;或和在2-10、2-11前述的“热裂解釜”、“设备”后,皆可接一气体净化器,对“热裂解釜”、“设备”中溢出的有害气体被净化器中的活性炭最后所吸附;

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7,其特征是采用如下2-13的处理:

2-13.对前述2-9所述a5,实施焚烧,或和利用焚烧所放出的热,收集所获的焚烧灰烬即为a7;

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8,其特征是采用如下2-14的处理:

2-14.对前述2-13所述a7,用其吸收热裂解燃烧炉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使其由着水显ph值大于8的碱性灰烬,变成着水显ph值不大于8的含有不溶性碳酸盐或/和不溶性亚硫酸成分的固体/粉末即为a8;

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9,其特征是采用2-15的处理:

2-15.以技术方案1-9所述的a1、a2、a3、a4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或是为未经蒸馏或精馏分离的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的热裂解溜出物为原料;对所述“原料”施以热而得其气化料,或和再充以氮气或/和二氧化碳气而得其混合气化料;

用耐火材质导管,将前述“气化料”导入熔融的金属铜或其合金中鼓泡,所述的“熔融”,可采用由电频炉供电热的石墨坩埚来实施;

前述的“鼓泡”,既是利用可被调整热裂解溜出物高低含量的“气化料”,使其在熔融的金属铜或其合金中被控流量/流速/浓度的鼓泡、受热,使其在熔融的金属铜或其合金的泡沫壁上方便地被受控不断生成和不断浮出符合石墨烯公知定义态的炭化物;

然后用管道风吹/吸,将生成的石墨烯收集进后连水喷射泵1的吸气集料管/储料槽1中,由此使生成的石墨烯被收集和转移入储料槽1中的水相1;或将前述“水相1”中的石墨烯,用高压水喷射泵2的吸液集料管吸取并施之高压,然后喷射进一能承受高压水流体释放压力或和存放释压流体的储料槽2中,由此获得水相2;或和为使石墨烯能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可在水中添加公知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1~10g/l范围;

通过控制加新水和移除已吸入含有石墨烯的水相1或水相2的量,控制住石墨烯在水中的含量在0.05~50g/l范围,被移除的水相1或水相2,即可成为商品态的石墨烯——a9;

为获得技术方案1所述a10,其特征是采用2-16的处理:

2-16.对前述2-9所述的“金属”,利用磁场/电场/重力场实施机械分离、收集即为a9。

3.技术方案1所述子集合b的制法,其特征在于3-1与3-2或3-3的组合:

3-1.以如下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物料的组合作制获子集合b的原料:

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用弃的轮胎、运动场用弃的塑料草坪、运动场用弃的塑胶跑道、再生纸浆生产排弃的塑膜、制鞋企业排弃的橡胶或/和塑料质废边料、橡胶制品企业排弃的废边料或/和焦烧料或/和残次品;

3-2.对所述原料可采用公知组合法工艺处理,但在b1至b10所涉配方中的软化剂或/和增粘剂组方则部分或全部使用技术方案1所述a1或/和a2;或/和,在b1至b10所涉配方中的填料组方则部分或全部使用技术方案1所述a6或/和a7或/和a8;或/和,在b1至b10所用电/热/汽之能源,是全部或部分地接用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a3、a4、a5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物料经燃烧所放出的能;

或和所述的“公知组合法”,至少包括cn200810083330.6、cn201710094488.2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3-3.对权利1所述的“b11”,其制法特征至少在于3-3a或3-3b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3-3a.将市购或/和自制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于常温下,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使之均匀分散于水中,制得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并另行配制水/核悬浊液,以水∶核的重量比=100∶0.5~30范围,所述“核”为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橡胶或/和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塑料,或和在制备过程中所夹带进的作为促碎助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的热裂解渣的粉碎物或亚硫酸钙粉末物;将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与水/核悬浊液相混,所述的相混,包括:将“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滴加入“水/核悬浊液”,或将“水/核悬浊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滴加入“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或将“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水/核悬浊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共同下滴加入第三槽内;利用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具有亲油吸附的特点,让其吸附于核表面,由此形成带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壳层的b11,核/壳的投料重量比控制在100∶0.1~3范围,然后采用公知的过滤、洗涤、干燥之固液脱水工艺,将前述所获的“b11”从相混的水液中提取出来;

3-3b.将市购或/和自制的石墨烯悬浊液,或/和市购或/和自制的炭纳米管悬浊液,于常温下在超声振荡或搅拌条件下,使之均匀分散于水中,制得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分散液,与技术方案3-3a所述的“水/核悬浊液”相混,所述的相混,包括:将“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分散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滴加入“水/核悬浊液”,或将“水/核悬浊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滴加入“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分散液”,或将“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分散液”、“水/核悬浊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共同下滴加入已先加底液的第三槽内;利用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具有亲油吸附的特点,让其吸附于核表面,由此形成带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壳层的b11,核/壳的投料重量比控制在100∶0.1~3范围,然后采用公知的过滤、洗涤、干燥之固液脱水工艺,将前述所获的“b11”从相混的水液中提取出来;

3-3a、3-3b中所述及的“洗涤”,由此生成的含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的洗涤水可作为再配“水/核悬浊液”或/和所述“第三槽内”的底液用。

4.技术方案1所述“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技术方案2至3所述的“制法”,其用途至少包括应用于以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绿色循环利用为产业主题的产业园或产业链。

5.技术方案1所述“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其用途还可包括5-1至5-7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5-1.技术方案1所述“a1”,其用途,被作为橡胶、塑料、橡塑制品所用的一种独立软化油或和增粘剂,或是复配软化剂的组成之一;

5-2.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被掺入橡胶、塑料、橡塑制品所用及的中间产品或产物——混炼胶或母胶、母粒、母料中;

5-3.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被掺入废橡胶、废塑料、废橡塑的再生质产品中;

5-4.在橡胶、塑料、橡塑中被掺加了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后所制成的制品;

5-5.在被掺加了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后所制成的橡胶/塑料轮胎,所述的轮胎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所用的轮胎;

5-6.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被掺配于塑胶跑道中的弹性体胶粒之中;

5-7.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被掺配于室内用橡胶/塑料质铺地制品中。

6.技术方案1所述“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的用途,其用途包括6-1至6-6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6-1.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皆可作为独立的产品;

6-2.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被掺入橡胶、塑料、橡塑制品所用及的中间产品或产物——混炼胶或母胶、母粒、母料中;

6-3.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掺配入橡胶、塑料、橡塑中后被制成的制品;

6-4.在被掺加了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后,所制成的橡胶/塑料轮胎,所述的轮胎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所用的轮胎;

6-5.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被掺配于塑胶跑道中的弹性体胶粒之中;

6-6.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被掺配于室内用橡胶/塑料质铺地制品中。

7.技术方案1所述“产品集合及其制法”的商业运营模式,其特征在于如下所列的7-1至7-7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7-1.实施企业自建生产装置实施生产经营;

7-2.实施企业委托有装置的企业,请其帮助全部或部分的最终或/和中间产品的代工生产,然后负责将委托的代工产品作市场销售;

7-3.实施企业与橡胶/塑料制品,或/和现市产品销售商相配合,配合其社会绿色责任延伸制的实施,至少可专为这些企业或/和销售商所回收的废橡胶/废塑料,作绿色再生的服务商;

7-4.实施企业接受城市环保/保洁运营和管理部门的委托,帮助其对从社会上所收集来的废橡胶/废塑料,作绿色再生的服务商;

7-5.实施企业接受对现有废橡胶/废塑料企业的产品集合及其生产方法/装置,按组合法工艺实施完善性的改良,由此成为行业技术转型升级的技术或和成套装备的提供和服务商;

7-6.实施企业接受委托,仅从事对所述“产品集合及其制法”的子产品集合a或/和b,或和生产装置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日常的生产管理或和商业运营,由此成为产业的物业管理经营商;

7-7.实施企业将用所获“子产品集合a或/和b”中的部分产品,与所用及的原料提供者或运送者之间,实施易货贸易,以避免货币的升贬值所带来的价值损失。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其制法”的示意图;附图1中的方框:1为制备子集合a、子集合b的原料——废橡胶/废塑料/废塑胶,2为子集合a的制法——创新热裂解过程,3为产品子集合a,4为子集合a/子集合b制备过程中所存于冷却水或尾气等中的废热或余热,5为制备子集合b的过程,6为产品子集合b,7为生产、管理、生活所需的热水、热风、蒸汽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附图1中的虚线方框内所包括的3或/和6即是本发明所述的“产品集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属本发明的一部分举例,而非全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帮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做出创造性劳动就可所获其他的实施例,而这些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其制法,所述集合,其特征包括: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经热裂解所获产品子集合a,或/和经非热裂解所获产品子集合b;所述b,包括掺配a,或/和用及a的转化能,再经公知组合法处理,所获再生质橡胶/塑料产品子集合b;或/和所述b中,还包含了一种核/壳状的再生质橡胶或/和塑料;

所述的子集合a,其又至少包含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或再与a2、a3、a4、a5、a10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a1——能作橡胶/塑料软化剂或和增粘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热裂解重油,a2——能作橡胶/塑料增粘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热裂解重油,a3——能作燃料的脱杂轻油,a4——能作燃料的可燃气,a5——能被燃烧的热裂解渣,a6——能作碾磨细碎橡胶/塑料的促碎助剂或/和补强/填充辅料的由a5细碎过200筛且经脱pah处理的粉碎物或再造粒物,a7——着水ph大于8的能替代或部分替代消石灰作燃烧尾气吸收剂的a5燃烧灰烬,a8——着水ph不大于8的能替代或部分替代橡/塑制品配方中所用及填充辅料的由a7吸收燃烧尾气所制获的固体/粉末,a9——石墨烯,a10——受热无烟的金属;

所述的“a1”,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1-1或/和1-2,或和1-3至1-5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1-1.其在1大气压下的从室温至140℃或至190℃范围低温馏出份限量特征属于i、ii、iii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i.从室温被热至180℃或至190℃馏程的重量百分溜出份≤5%,具有此指标的,实施企业可将其定为环保优级产品;

ii.从室温被热至165℃或至175℃馏程的重量百分溜出份≤5%,具有此指标的,实施企业可将其定为环保一级产品;

iii.从室温被热至140℃或至160℃馏程的重量百分溜出份≤5%;具有此指标的,实施企业可将其定为环保合格级产品;

1-2.取纯橡胶或/和塑料与所述a1的重量比=100∶15的配方混捏试样,3~5g,在试样上下各垫一张涤纶膜,然后置其于硫化仪或门尼粘度仪上,在180℃或160℃或140℃下被加热10分钟,取出试样,在室温下停放不少于5分钟,然后将试样上下的涤纶膜揭下再相叠,并移至日光灯下观察,其涤纶膜被染黄色特征属于iv、v、vi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iv.试样经18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具有此指标的,实施企业可将其定为环保优级产品;

v.试样经16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具有此指标的,实施企业可将其定为环保一级产品;

vi.试样经14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具有此指标的,实施企业可将其定为环保合格级产品;

1-3.所述a1,其液态时呈无黑色沉淀的带棕色透明状;

1-4.所述a1中的多环芳烃含量≤200mg/l;所述的≤200mg/l,包括多环芳烃含量=0.0mg/l、10.4mg/l、40.0mg/l、50.3mg/l、……、199.9mg/l的任一数值;

1-5.脱除所述a1中所含有胶质或/和蜡质;

所述的a6,其特征在于1-6、1-7或和1-8:

1-6.其特征在于通过测定18pah总含量属于a、b、c、d、e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a.≤200mg/kg,

b.≤100mg/kg,

c.≤50mg/kg,

d.≤5mg/kg,

e.≤0.5mg/kg,

所述的18pah,具体是指: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蒽、苯并[j]荧蒽、苯并[a]芘、苯并[e]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

1-7.其灰分含量>5.0%(wt%);

1-8.其在950℃下的挥发性组分含量>0.5%(wt%);

所述的a9——石墨烯,其特征在于1-9所述:

1-9.以前述的a1、a2、a3、a4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或是为未经蒸馏或精馏分离的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的热裂解溜出物为原料所制获的石墨烯;

所述的子集合b,其又至少包含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b1——粒状再生质橡胶、b2——粉状再生质橡胶、b3——条状再生质橡胶、b4——块状再生质橡胶,b5——粒状再生质塑料、b6——粉状再生质塑料、b7——片屑状再生质塑料,b8——粒状再生质橡/塑复合料、b9——粉状再生橡/塑复合料、b10——片屑再生质橡/塑复合料;b11——核/壳状再生质橡胶或/和塑料,所述的“核”为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橡胶或/和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塑料,或和在制备过程中所夹带进的作为促碎助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的热裂解渣的粉碎物或亚硫酸钙粉末物,所述的“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包括但不限于:过100目至不过120目筛,过100目至不过150目筛,过150目至不过200目筛等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所述的“壳”为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理论上讲仅需单分子层的壳料即可,但难做到,而再多至6分子层或以上的量,则实也无益。

涉及子集合b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涉及了1-10至1-12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1-10.在b1至b10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产品中掺用了a1,且取产品3~5g作试样,在试样上下各垫一张涤纶膜,然后置其于硫化仪或门尼粘度仪上,在180℃或160℃或140℃下被加热10分钟,取出试样,在室温下停放不少于5分钟,然后将试样上下的涤纶膜揭下再相叠,并移至日光灯下观察,其涤纶膜被染黄色特征属于vii、viii、ix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vii.试样经18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具有此指标的,实施企业可将其定为环保优级产品;

viii.试样经16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具有此指标的,实施企业可将其定为环保一级产品;

ix.试样经14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具有此指标的,实施企业可将其定为环保合格级产品;

1-11.在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组合的生产中接用了燃烧a3或/和a4或/和a5所转化出的电或/和热或/和汽;

1-12.在b1至b11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中掺用了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

本实施例所述1-1与1-2属等价的并列特征,这两种物性指标,便于a1生产企业和用户企业分别使用各自所熟悉的质检仪器实施检测。

本实施例所述1-3与1-4也可属等价的并列特征。按公知知识——《多环芳烃的无害态与有害态》(《世界橡胶工业》2017年第2期28至39页)所述,多环芳烃因其具有大π键,故其具有易于被炭黑或活性炭等吸附剂表面所吸附而脱毒成无害态,但当被炭黑或活性炭等吸附剂表面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微粒遇着醇、酮、氨、氢氧根等带孤对电子的具有对炭黑或活性炭等吸附剂表面更强亲核性的基团时,原先被炭黑或活性炭表面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就会被竞争洗下,洗下的多环芳烃就转化成裸露有生物毒活性的多环芳烃。据此可知,本发明所提的油,通常情况下,其中所含“醇、酮、氨、氢氧根等带孤对电子”的基团较微,故其中不具有将已被橡胶中大量炭黑所吸附的多环芳烃被大量洗脱裹挟入的可能,当油呈“无黑色沉淀的清澈透明色”时,既表明油中所含炭黑极微,当然也就能推知被炭黑吸附所带入油的多环芳烃也必微。

本实施例所述产品子集合a中的a1,较cn99114968.8(用废橡胶生产橡胶工业补强剂、软化剂和增塑剂)和cn201510440477(一种橡胶软化油)的相对创造性,至少在于:如本实施例前述的1-1或/和1-2;被配用于橡胶、塑料、塑胶制品中时不但在室温、夏日太阳下无臭,更能在按需合适选料的前提,扛住在橡胶/塑料制品热加工时在140℃至180℃受热温范围而不溢出明显或强烈的烟雾,这至少能减轻生产和使用时的车间空气吸附或/和喷淋净化处理装备50%以上的工作负荷。对此相对创造性,从cn99114968.8所述的“120℃以下馏程组分作为橡胶工业软化剂”,而本实施例所述的a1,是要脱除低于140℃或至190℃以下馏程组分后的物料作为橡胶软化剂或和增粘剂,由此这两者的表示不同,就可简单导出;而对cn201510440477,则可从其权利要求1中的步骤三所述“制油:将步骤二所得物料导入锥形双螺杆或普通平行同向双螺杆机中,控制高温温度为280~350℃,控制冷却机组的温度为20~40℃,主机转速在100-200r/min,加料转速为10-50r/min;出料冷却后既得。”,由此看出:cn201510440477对废轮胎的热裂解是在“螺杆机”中,以控制(废轮胎的热裂解)“高温温度为280~350℃”(所获的废轮胎橡胶的裂解)“油”,(在其制备过程中没有设置脱除低于140℃或至190℃以下馏程组分的分离过程),故其所获的“一种橡胶软化油”,必在下游使用时就扛不住140℃至180℃不冒烟的质检关。

如本实施例所述,因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相对于现有技术方案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创造性,由此使或再与a2、a3、a4、a5、a10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所组成的子集合a皆具有新颖性、创造性。

如本实施例所述,因子集合b中的b1至b10涉及了“在再生质橡胶/塑料产品中掺用了a1”,或/和“在再生质橡胶/塑料产品生产中接用了燃烧a3或/和a4或/和a5所转化出的电或/和热或/和汽”,或/和“在再生质橡胶/塑料产品中掺用了a6或/和a7或/和a8”,而使子集合b1至10具有了新颖性、创造性;b11因涉及了未有文献记载的核/壳状再生质橡胶或/和塑料,而具备了新颖性、创造性,此种核/壳状再生质橡胶或/和塑料,又因利用了“粉状再生质橡胶”或/和“粉状再生质塑料”的空间阻隔性,或和“热裂解渣的粉碎物或亚硫酸钙粉末物”的空间阻隔性,而使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节省了在核内空间的布料,由此使昂贵的石墨烯、炭纳米管能降本不降质地增加橡胶/塑料/塑胶制品导电性上,获得了实用性。

本实施例1-2所述的“纯橡胶”,一般可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本实施例1-2所述的“纯塑料”一般可用聚丙烯、聚氯乙烯等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子集合a”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物料的组合作制获子集合a的原料:

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用弃的轮胎、运动场用弃的塑料草坪、运动场用弃的塑胶跑道、再生纸浆生产排弃的塑膜、制鞋企业排弃的橡胶或/和塑料质废边料、橡胶制品企业排弃的废边料或/和焦烧料或/和残次品;

对所述原料采用市售/自制的热裂解设备实施加热干馏,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1,其制法特征在于:对馏出气实施如下2-1或和2-2至2-5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处理:

2-1.对热裂解干馏出气,采用蒸馏或精馏的方式,实施脱除1大气压下由室温至沸点低于140℃或至190℃范围中任一温度值的低沸点馏分,所述的任一温度值如140℃或150℃或155℃或160℃或165℃或170℃或180℃或190℃;另外相应地收取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40℃或至190℃的高沸点馏分,或直接冷却放取塔底料;

2-2.或再弃取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240℃以上的馏分;

2-3.对2-1所述的“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40℃或190℃的高沸点馏分”或“塔底料”,实施趁热过滤,以脱除炭黑及其被炭黑吸附着的多环芳烃;

2-4.对2-1所述的“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40℃或190℃的高沸点馏分”或“塔底料”,实施吸附床过滤,以脱除炭黑及其混于热裂解油中的包括多环芳烃\色素\杂硫醇在内的杂质物;所述的吸附床,材质为活性炭或/和陶土;

2-5.对2-1所述的“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40℃或190℃的高沸点馏分”或“塔底料”,以先趁热添加粉末活性炭或/和陶土搅拌,然后过滤的方式,以脱除炭黑及其混于热裂解油中的包括多环芳烃\色素\杂硫醇等在内的杂质物;

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2,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6的处理:

2-6.收集如前2-2所述“弃取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240℃以上的馏分”即为a2产品;

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3,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7的处理:

2-7.收集如前2-1所述“1大气压下”“沸点低于140℃或190℃的馏分”即为a3产品;

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4,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8的处理:

2-8.对热裂解自身燃烧所用不尽的多余可燃气,实施压缩装瓶或存至气柜即是a4;

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5,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9的处理:

2-9.收集干馏终止后的热裂解釜的排出黑渣并脱除其中的金属后即是a5;

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6,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10或/和2-11或再和2-12的组合处理:

2-10.在2-9所述的“干馏终止后”,先对热裂解釜实施升温至釜内黑渣的料温升至300至400℃范围,或/和导入臭氧、过氧化氢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所述的“料温升至300至400℃范围”,包括但不限于300℃、320℃、360℃、380℃、400℃等的任一温度值;并保温滞留30至120分钟,然后再降温,所述的“30至120”,包括但不限于30、60、90、120等在此区间的任一时间值;排出黑渣并脱除其中的金属,再实施粉碎,并经风选或/和筛分过程,收集至粗过200目筛的物料即是a6,所述的至粗过200目筛的物料,具体是指全细于200目、250目、300目、420目、5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筛范围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物料;

或对前述2-9所述a5,实施粉碎,并经风选或/和筛分过程,收集至粗过200目筛的物料即是a6,所述的至粗过200目筛的物料,具体是指全细于200目、250目、300目、420目、5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筛范围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物料;

2-11.在由包括氮气、空气-水蒸气混合物、水蒸气、氮气-水蒸气混合物在内的任一种的惰性气体存在下,对2-10所述的“全细于200目、250目、300目、420目、5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筛范围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物料”或其再造粒料,施用微波辐射加热至300至400℃范围,并让其滞留反应5至30分钟的处理,所述的“300至400℃”,包括但不限于300、350、380、400的任一温度值,所述的“5至30分钟”,包括但不限于5、10、15、25、30的任一时间分钟值;或在导入臭氧气体条件下,对2-10所述的“全细于200目、250目、300目、420目、500目、800目、1200目、2000目筛范围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物料”或其再造粒料,施用微波辐射加热至80至300℃范围,并让其滞留反应5至30分钟的处理,所述的“80至300℃”,包括但不限于80、100、200、300的任一摄氏温度值,所述的“5至30分钟”,包括但不限于5、10、20、30的任一时间分钟值;所述处理,可以在不高于0.5kg/cm2或常压或轻微负压的压强范围下进行;

2-12.在2-11所述处理,其设备为可使a6保持悬浮的悬浮机或气流化床;其设备的壁或窗体可包含玻璃、石英玻璃或致密烧结的al2o3并可透入所施的微波电磁辐射;或和在2-10、2-11前述的“热裂解釜”、“设备”后,皆可接一气体净化器,对“热裂解釜”、“设备”中溢出的有害气体被净化器中的活性炭最后所吸附;

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7,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13的处理:

2-13.对前述2-9所述a5,实施焚烧,或和利用焚烧所放出的热,收集所获的焚烧灰烬即为a7;

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8,其制法特征是采用如下2-14的处理:

2-14.对前述2-13所述a7,其组成为氧化锌、氧化钙、硅酸铝、硅酸钙等的混合物,用其能吸收热裂解燃烧炉尾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使其由着水显ph大于8的碱性灰烬,变成着水显ph不大于8的含有不溶性碳酸盐或/和不溶性亚硫酸成分的固体/粉末即为a8;

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9,其制法特征是采用2-15的处理:

2-15.以实施例1-9所述的a1、a2、a3、a4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或是为未经蒸馏或精馏分离的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的热裂解溜出物为原料;对所述“原料”施以热而得其气化料,或和再充以氮气或/和二氧化碳气而得其混合气化料;

用耐火材质导管,将前述“气化料”导入熔融的金属铜或其合金中鼓泡,所述的“熔融”,可采用由电频炉供电热的石墨坩埚来实施;

前述的“鼓泡”,既是利用可被调整热裂解溜出物高低含量的“气化料”,使其在熔融的金属铜或其合金中被控流量/流速/浓度的鼓泡、受热,使其在熔融的金属铜或其合金的泡沫壁上方便地被受控不断生成和不断浮出符合石墨烯公知定义态的炭化物;

然后用管道风吹/吸,将生成的石墨烯收集进后连水喷射泵1的吸气集料管/储料槽1中,由此使生成的石墨烯被收集和转移入储料槽1中的水相1;或将前述“水相1”中的石墨烯,用高压水喷射泵2的吸液集料管吸取并施之高压,然后喷射进一能承受高压水流体释放压力或和存放释压流体的储料槽2中,由此获得水相2;或和为使石墨烯能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可在水中添加公知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1~10g/l范围,所述的“0.1~10g”,包括但不限于0.1、0.5、3、5、8、10的任一重量g数;

通过控制加新水和移除已吸入含有石墨烯的水相1或水相2的量,控制住石墨烯在水中的含量在0.05~50g/l范围,被移除的水相1或水相2,即可成为商品态的石墨烯——a9,所述的“0.05~50g”,包括但不限于0.05、0.5、3、5、8、10、50的任一重量g数;

为获得实施例1所述a10,其特征是采用2-16的处理:

2-16.对前述2-9所述的“金属”,利用磁场/电场/重力场实施机械分离、收集即为a9。

本实施例前述中在先没有提及如何稳定产品组成,而这可采用稳定所选原料的品种/重量配比组成来锁定;以及“吸附床”-“材质为活性炭或/和陶土”、“活性炭或/和陶土”用量等等,……,因为这些都是本行业的公知知识,故不作展开叙述。

本实施例所述制法,较cn99114968.8的相对创造性,至少在于:a.制备的目标产品进步成如实施例1-1或/和1-2所述;b.制法中将cn99114968.8权利要求1中d里的240℃至280℃馏程组分和280℃以后馏程组分皆并入了180℃以后馏程组分中;c.并按多环芳烃的易被吸附、受热易炭化、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等特性,给出了脱除多环芳烃的技术方案;d.所用原料突破了在废橡胶废轮胎领域选料的限制。

本实施例,以每吨废轮胎计:被“脱除1大气压下沸点低于180℃的馏分”约能获得80~100kg——a2,所述的“80~100”,包括但不限于80、85、90、95、100的任一kg重量数;所述的一种能作橡胶/塑料软化油的废橡胶热裂解重油——“另外收取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80℃的馏分”,约能获得300~320kg——a1,所述的“300~320”,包括但不限于300、305、310、320的任一kg重量数;所述的一种能作橡胶/塑料软化油的废橡胶热裂解重油——“或再弃取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240℃以上的馏分”,约仅能获得35~40kg;做热裂解自身燃料的可燃气,约有100kg——a3;钢丝(a8)和炭渣(a4)约为500kg。

本实施例,以每吨运动场用弃的塑料草坪计:被“脱除1大气压下沸点低于180℃的馏分”约能获得30~50kg——a2;所述的一种能作橡胶/塑料软化油的废塑料热裂解重油——“另外收取1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80℃或190℃的馏分”,约能获得600~650kg——a1;做热裂解自身燃料的可燃气,约有200kg——a3;炭渣(a4)等约为150kg。

本实施例,所述a9的制法,其新颖性、创造性在于未有文献明确记载使用废橡胶/废塑料的热裂解馏分来制备石墨烯。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子集合b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以如下所述的任一或以上种物料的组合作制获子集合b的原料:

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用弃的轮胎、运动场用弃的塑料草坪、运动场用弃的塑胶跑道、再生纸浆生产排弃的塑膜、制鞋企业排弃的橡胶或/和塑料质废边料、橡胶制品企业排弃的废边料或/和焦烧料或/和残次品;

对所述原料采用公知组合法工艺处理,但在b1至b10所涉配方中的软化剂或和增粘剂组方则部分或全部使用实施例1所述a1;或/和,在b1至b10所涉配方中的填料组方则部分或全部使用实施例1所述a6或/和a7或/和a8的组合;或/和,在b1至b10所用电/热/汽之能源,是全部或部分地接用于实施例1所述的a3、a4、a5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所燃烧所获的能;

或和所述的“公知组合法”,至少包括cn200810083330.6、cn201710094488.2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实施例4

实施例1中所述子集合b中还包含了一种核/壳状的再生质橡胶或/和塑料——b11,其制法特征至少在于如下a或b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a.将市购或/和自制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于常温下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使之均匀分散于水中,制得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所述的“0.05~2g/l”,包括但不限于0.05g/l、1.0g/l、1.2g/l、1.5g/l、2.0g/l;并另行配制水/核悬浊液,以水∶核的重量比=100∶0.5~30范围,所述的“0.5~30范围”,包括但不限于0.5、1、1.5、10、15、20、25、30等的任一种;所述“核”为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橡胶或/和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的粉状再生质塑料,或和在制备过程中所夹带进的作为促碎助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的热裂解渣的粉碎物或亚硫酸钙粉末物,所述的“过100目至不过200目筛”,包括但不限于:过100目至不过120目筛,过100目至不过150目筛,过150目至不过200目筛等的任一目数的粒径分级或混合;将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与水/核悬浊液相混,所述的相混,包括:将“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滴加入“水/核悬浊液”,或将“水/核悬浊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滴加入“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或将“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粉体分散液”、“水/核悬浊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共同下滴加入第三槽内;利用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具有亲油吸附的特点,让其吸附于核表面,由此形成带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壳层的b11,核/壳的投料重量比控制在100∶0.1~3范围,所述的“0.1~3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之和为0.1、0.3、0.5、1、1.5、2、2.5、3的任一种,这其中石墨烯、炭纳米管可分别为0;然后采用公知的过滤、洗涤、干燥之固液脱水工艺,将前述所获的“b11”从相混的水液中提取出来;

b.将市购或/和自制的石墨烯悬浊液,或/和市购或/和自制的炭纳米管悬浊液,于常温下在超声振荡或搅拌条件下,使之均匀分散于水中,制得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分散液,所述的“0.05~2g/l”,包括但不限于0.05g/l、1.2g/l、1.5g/l、2g/l,与本实施例a所述的“水/核悬浊液”相混,所述的相混,包括:将“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分散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滴加入“水/核悬浊液”,或将“水/核悬浊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下滴加入“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分散液”,或将“浓度为0.05~2g/l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分散液”、“水/核悬浊液”在超声振荡或/和搅拌条件共同下滴加入已先加底液的第三槽内;利用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具有亲油吸附的特点,让其吸附于核表面,由此形成带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壳层的b11,核/壳的投料重量比控制在100∶0.1~3范围,所述的“0.1~3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之和为0.1、0.3、0.5、1、1.5、2、2.5、3的任一种,这其中石墨烯、炭纳米管可分别为0;然后采用公知的过滤、洗涤、干燥之固液脱水工艺,将前述所获的“b11”从相混的水液中提取出来;

本实施例a、b中所述及的“洗涤”,由此生成的含或/和炭纳米管的洗涤水可作为再配“水/核悬浊液”或/和所述“第三槽内”的底液用。

本实施例的新颖性、创造性在于:未见有文献报道利用胶粉,特别是粒径在过100目筛至不过200目筛范围的超细胶粉的空间阻隔效应,被与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相组合,制备核/壳结构的再生质橡胶或/和塑料;其实用性在于:提出一种新路径,既提高废橡/塑再生组合法中的子路径——常温超细粉碎所获产品的材料利用价值,利用超细橡/塑料之胶粉的空间阻隔性,既将其为核,外裹导电/耐磨/补强性皆佳的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之壳,据此节省了作为高价导电材的石墨烯、炭纳米管在核中空间的分布用料,由此在帮助石墨烯、炭纳米管可以被降本但不降质地掺入橡胶/塑料/塑胶的普通制品用料同时,也彰显了废旧高分子组合法再生中的子路径产品——超细橡/塑胶粉的材料相比传统再生橡胶/塑料粒子,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空间阻隔性的材料价值。

再者,本实施例给出的以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之变量比例为壳,不但可更灵活地应对市场材料的供求/市价变化,更可利用石墨烯与炭纳米管在各物性上的差异,更合理和方便地应需选材。本实施例提出的b11中所包含的石墨烯-壳/核-超细轮胎胶粉的个例(既石墨烯或/和炭纳米管的组合壳中炭纳米管为0时),其被用于小汽车的半钢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不但能有公知的减少小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滚动阻力而节能,和变速时提高轮胎的抓地性而安全,这是加有胶粉(核)的特性;更具有因在含有白炭黑的胎面胶基础上提高了胶料导电/传热性所带来的车内乘客身上不易再带电荷,下车乘客不再有触电感而舒适,延长了轮胎被老化的使用时间,这是加有石墨烯(壳)的特点。

实施例5

实施例1所述“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实施例2至4所述的“制法”,其用途至少包括应用于以废橡胶或/和废塑料绿色循环利用为产业主题的产业园或产业链。

实施例6

实施例1所述“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其用途还可包括6-1至6-7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6-1.实施例1所述“a1”,其用途,被作为橡胶、塑料、橡塑制品所用的一种独立软化油或和增粘剂,或是复配软化剂的组成之一;

6-2.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被掺入橡胶、塑料、橡塑制品所用及的中间产品或产物——混炼胶或母胶、母粒、母料中;

6-3.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被掺入废橡胶、废塑料、废橡塑的再生质产品中;

6-4.在橡胶、塑料、橡塑中被掺加了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后所制成的制品;

6-5.在被掺加了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和a9后所制成的橡胶/塑料轮胎,所述的轮胎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所用的轮胎;

6-6.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被掺配于塑胶跑道中的弹性体胶粒之中;

6-7.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被掺配于室内用橡胶/塑料质铺地制品中。

实施例7

用实施例1或/和2所述“a1”,被掺配于塑胶跑道中的弹性体胶粒之中,所述掺配,具体例是包括但不限于:废硫化胶粉或/和废聚丙烯恒定100份,和实施例1所述“a1”的i、ii、iii中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1至15份,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简称eva)4至8份;或和三元乙丙橡胶(简称epdm)、聚乙烯(简称pe)、聚氯乙烯(简称pvc)、聚乙烯(简称pp)的任一或以上种组合物料0至20份;或和陶土、碳酸钙、亚硫酸钙的任一或以上种组合体质填料0至20份;铁红或铁绿适量。对前述掺配物料,用螺杆机实施混捏和挤出切拉,螺杆出料温度控制在不高于140℃,能实现生产现场无烟雾。对所获弹性体胶粒产品,取3~5g,在试样上下各垫一张涤纶膜,然后置其于硫化仪或门尼粘度仪上,在180℃或160℃或140℃下被加热10分钟,取出试样,在室温下停放不少于5分钟,然后将试样上下的涤纶膜揭下再相叠,并移至日光灯下观察,其涤纶膜被染黄色特征,至少符合实施例1中所述“试样经14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当前述“掺配”所用实施例1所述“a1”为所述的“i种”时,则按前述测法,能符合“实施例1中所述“试样经180℃×10分钟处理,涤纶膜被染黄色不深于国际标准颜色(pantone潘通)卡的101c或601c;”的质量。

所获弹性体胶粒的红色或绿色胶粒,被制成塑胶跑道后,经送检,各项技术指标符合t/310101002-c003-2016《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限量》;其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释放速率/(mg/m2.h)=4.3≤5.0(规定限量值),扯断强度为2.7mpa。

实施例8

实施例1所述“产品集合及其制法”的商业运营模式,其特征在于如下所列的8-1至8-7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

8-1.实施企业自建生产装置实施生产经营;

8-2.实施企业委托有装置的企业,请其帮助全部或部分的最终或/和中间产品的代工生产,然后负责将委托的代工产品作市场销售;

8-3.实施企业与橡胶/塑料制品企业,或/和现市产品销售商相配合,配合其社会绿色责任延伸制的实施,至少可专为这些企业或/和销售商所回收的废橡胶/废塑料/废塑胶,作绿色再生的服务商;

8-4.实施企业接受城市环保/保洁运营和管理部门的委托,帮助对从社会上所收集来的废橡胶/废塑料/废塑胶,作绿色再生的服务商;

8-5.实施企业接受对现有废橡胶/废塑料/废塑胶的产品集合及其生产方法/装置,按组合法工艺实施完善性的改良,由此成为行业技术转型升级的技术或和成套装备的提供和服务商;

8-6.实施企业接受委托,仅从事对所述“产品集合及其制法”的子产品集合a或/和b,或和生产装置的全部或部分,进行日常的生产管理或和商业运营,由此成为产业的物业管理经营商;

8-7.实施企业将用所获“子产品集合a或/和b”中的部分产品,与所用及的原料提供者或运送者之间,实施易货贸易,以避免货币的升贬值所带来的价值损失。

实施例9

实施例1所述“产品集合及其制法”,可用附图1——“一种废橡胶/塑料的再生质产品集合及其制法”的示意图,来归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附图1中的方框:1为制备子集合a和子集合b的原料——废橡胶/废塑料/废塑胶,2为子集合a的制法——创新的热裂解过程,3为产品子集合a,4为子集合a或/和子集合b制备过程中所存于冷却水或尾气等中的废热或余热,5为创新的制备子集合b的过程,6为产品子集合b,7为生产、管理、生活所需的热水、热风、蒸汽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附图1中的虚线方框内所包括的3或/和6即是本发明所述的“产品集合”。

附图1中所述的方框3为产品子集合a,其是由废橡胶或/和废塑料或/和废塑胶作原料——如附图1中方框1所示,经如实施例2所述的“‘子集合a’的制法”——创新热裂解过程——如附图1中方框2所示,然后所获得方框3;附图1所示的方框3中,又具体包含如实施例1的[131]和[132]段落所述的“子集合a,其又至少包含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再与a2、a3、a4、a5、a10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a1——能作橡胶/塑料软化剂或和增粘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热裂解重油,a2——能作橡胶/塑料增粘剂的废橡胶/废塑料热裂解重油,a3——能作燃料的脱杂轻油,a4——能作燃料的可燃气,a5——能被燃烧的热裂解渣,a6——能作碾磨细碎橡胶/塑料的促碎助剂或/和补强/填充辅料的由a5细碎过200筛的粉碎物,a7——着水ph大于8的能替代或部分替代消石灰作燃烧尾气吸收剂的a5燃烧灰烬,a8——着水ph不大于8的能替代或部分替代橡/塑制品配方中所用及填充辅料的由a7吸收燃烧尾气所制获的固体/粉末,a10——受热无烟的金属”;

附图1中所述的方框6为再生质橡胶/塑料产品子集合b,其也是由废橡胶或/和废塑料或/和废橡塑作原料——如附图1中所述的方框1,经如实施例3所述的“子集合b的制法”过程——即图1中的方框5,然后所获得方框6;附图1中的方框5,其特征在于:掺配a——方框3所属物,如a1或/和a6或/和a7或/和a8,或再与a2、a3、a4、a5、a10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或/和用及a——方框3的转化能,如a3、a4、a5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所燃烧转化出的机械能/电能;6又具体包含如实施例1的[157]、[158]段落所述“b1至b10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b1——粒状再生质橡胶、b2——粉状再生质橡胶、b3——条状再生质橡胶、b4——块状再生质橡胶,b5——粒状再生质塑料、b6——粉状再生质塑料、b7——片屑状再生质塑料,b8——粒状再生质橡/塑复合料、b9——粉状再生橡/塑复合料、b10——片屑再生质橡/塑复合料”。

从本实施例的附图1看,若实施企业依据市场和自身企业的经营情况,可将方框6作为最终产品集合看,则方框3就成中间产物。

由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已公知废橡胶/废塑料组合法再生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其一在于:废橡胶/废塑料热裂解过程——方框2所生成的油以及其它可燃物的转化能等皆被融合入废橡胶/废塑料非热裂解过程——方框5后,皆进了方框6——再生质橡胶/塑料/塑胶产品子集合b之中,且还使产品子集合b受140℃至180℃的热加工过程能无烟,(当然,这些前述的“融合入”,一般是剔除了a10——受热无烟的金属,因为在通常情况下a10掺入再生质橡胶/塑料/塑胶产品子集合b之中,将会影响子集合b在下游的掺配机动性,但也不能排除市场上的某些特殊需要是特别可按需适量指定要掺用a10作橡/塑制品中骨架的场合存在);其二在于:对废橡胶/废塑料——方框1的利用和处理,既方框2和方框5的过程用能,可彻底不用公用电网的输电;或至少也是能实现不用公用电网白天的峰电,这为减少公用电网的荷载有所贡献;其三在于:对方框3/方框6的制备过程,既方框2/方框5的存于冷却水或尾气等中的废热或余热,即附图1中的方框4,可采用包含公知的空气能热水泵、列管式热交换器、风机等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机械,将废热或余热,转化成如车间或和员工生产、管理、生活所需的热水、热风、蒸汽的任一或以上种的组合,既方框7。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会对本发明实施例再给出许多的修饰和改进,但这些未有突破本发明技术方案大框架的等效变化及修饰,最后获得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产品集合,皆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