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沼气的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8571发布日期:2018-12-14 22:0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填埋沼气的预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气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填埋沼气的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城市垃圾产量最高的国家,垃圾对土壤、大气、水体造成污染,既影响了人们的生态环境,又危及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垃圾填埋沼气(lfg)是卫生填埋场的降解产物之一,主要组分ch4、co2,在垃圾填埋沼气的利用过程中发现垃圾填埋沼气含有大量的杂质和水蒸气,需要对其先进行水气分离,然后进行提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填埋沼气的预处理设备,通过设置冷却装置将温度较高的填埋沼气冷却,使得填埋沼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小水滴,便于水气分离装置将填埋沼气中的水滴进行分离;通过设置分离装置对填埋沼气中的水滴进行分离,通过在分离装置中设置可转动的水气分离填料筒,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分离装置出口处的湿度,当湿度超过一定值后,需要开启驱动电机转动水气分离填料筒,便于将吸水过滤棉中的水分分离到分离筒的底部,便于吸水过滤棉继续吸收水雾。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垃圾填埋沼气的预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板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冷却装置、水封装置和分离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通过支座与所述箱体的底部相连的冷却箱和设置在所述冷却箱上的冷却风机;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通过固定支架与所述箱体的底部相连的分离机构和设置在分离机构顶部的检测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分离筒、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分离筒上的水气分离填料筒和用于驱动所述水气分离填料筒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分离筒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上轴承座的顶盖、下端设置有下轴承座,所述下轴承座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水气分离填料筒转动的驱动电机;

所述水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的过渡箱,所述过渡箱中设置有与所述冷却箱连通的第一水封管和与所述分离筒连通的第二水封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气分离填料筒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填料筒,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上轴承座可转动连接、下端与下轴承座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便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插入的内花键孔。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筒的下端通过锥形盘与所述转轴相连、中部通过多个支撑条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锥形盘的与所述转轴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泄水槽;所述填料筒包括内筒、外筒、吸水过滤棉、两个环形筒盖,所述内筒和外筒上设置有多个圆形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包括盖板和设置在所述盖板下端的导气筒,所述导气筒的下端插入到所述填料筒中。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在所述上轴承座的顶部,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轴承座顶部的出气筒和设置在所述出气筒一侧的温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筒包括设置直筒体、设置所述直筒体的一侧的进气筒、设置在所述直筒体的下端的锥形筒和设置在所述直筒体的下端的外侧壁的用于与所述固定支架相连的固定环,所述进气筒的出口与所述直筒体的内壁相切。

进一步的,所述下轴承座包括与所述分离筒下端相连的下法兰和设置在所述下法兰上端的下座体,所述下法兰的内部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分离筒的内腔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下法兰的外壁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水通道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水封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轴承座包括与所述顶盖相连的上法兰、通过多个支撑块与所述上法兰内壁相连的上座体和设置在所述上座体上的上轴承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封管、第二水封管均为u形管,所述过渡水箱的顶部设置有便于通过第一注水管给第一水封管注水的第一注水口和便于通过第二注水管给第二水封管注水的第二注水口,所述过渡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箱包括箱体和贯穿所述箱体前后两侧的风管,所述风管位于所述冷却箱的内腔段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翅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却装置将温度较高的填埋沼气冷却,使得填埋沼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小水滴,便于水气分离装置将填埋沼气中的水滴进行分离;通过设置分离装置对填埋沼气中的水滴进行分离,通过在分离装置中设置可转动的水气分离填料筒,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分离装置出口处的湿度,当湿度超过一定值后,需要开启驱动电机转动水气分离填料筒,便于将吸水过滤棉中的水分分离到分离筒的底部,便于吸水过滤棉继续吸收水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垃圾填埋沼气的预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底板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冷却装置2、水封装置3和分离装置4;

所述冷却装置2包括通过支座23与所述箱体1的底部相连的冷却箱21和设置在所述冷却箱21上的冷却风机22;冷却箱的左侧设置有进气口、右侧设置有排气口、右侧底部设置有泄水孔,便于将冷却箱中凝结的水排入到水封装置中,

所述分离装置4包括通过固定支架41与所述箱体1的底部相连的分离机构42和设置在分离机构42顶部的检测机构43;所述分离机构42包括分离筒421、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分离筒421上的水气分离填料筒422和用于驱动所述水气分离填料筒422转动的驱动电机423,离心分离筒的进风口与冷却箱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分离筒421的顶端设置有用于连接上轴承座424的顶盖425、下端设置有下轴承座426,所述下轴承座426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水气分离填料筒422转动的驱动电机423;

所述水封装置3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的过渡箱31,所述过渡箱31中设置有与所述冷却箱21连通的第一水封管32和与所述分离筒421连通的第二水封管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气分离填料筒422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填料筒,所述转轴的上端与所述上轴承座可转动连接、下端与下轴承座可转动连接,转轴与上下轴承座间均设置有滚动轴承,优选采用圆锥滚柱轴承,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便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插入的内花键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筒的下端通过锥形盘与所述转轴相连、中部通过多个支撑条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锥形盘的与所述转轴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泄水槽;通过设置泄水槽,避免水积存在水气分离填料筒内部,影响水气分离填料筒转动时的动平衡;所述填料筒包括内筒、外筒、吸水过滤棉、两个环形筒盖,所述内筒和外筒上设置有多个圆形气孔,设置圆形气孔,便于气体通过。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425包括盖板和设置在所述盖板下端的导气筒,所述导气筒的下端插入到所述填料筒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43设置在所述上轴承座424的顶部,所述检测机构43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轴承座424顶部的出气筒431和设置在所述出气筒431一侧的温湿度传感器432;温湿度传感器型号为jcj175。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筒421包括设置直筒体、设置所述直筒体的一侧的进气筒、设置在所述直筒体的下端的锥形筒和设置在所述直筒体的下端的外侧壁的用于与所述固定支架41相连的固定环,所述进气筒的出口与所述直筒体的内壁相切,便于气流绕直筒体的内腔旋转,使得水滴被分离到锥形筒的下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轴承座426包括与所述分离筒421下端相连的下法兰和设置在所述下法兰上端的下座体,所述下法兰的内部设置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分离筒的内腔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下法兰的外壁与外界连通,所述排水通道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水封管33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轴承座424包括与所述顶盖425相连的上法兰、通过多个支撑块与所述上法兰内壁相连的上座体和设置在所述上座体上的上轴承盖。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封管31、第二水封管32均为u形管,所述过渡水箱31的顶部设置有便于通过第一注水管给第一水封管31注水的第一注水口和便于通过第二注水管给第二水封管32注水的第二注水口,通过设置第一、二注水口,便于在设备启动时将一定量的水注入到第一、二水封管,避免填埋沼气泄漏到过渡水箱中;所述过渡水箱31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口,通过设置泄水口,便于过渡水箱中的水达到一定量后,自动排放到后面的水池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箱21包括箱体和贯穿所述箱体前后两侧的风管,所述风管位于所述冷却箱的内腔段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翅片,设置散热翅片增加风管的换热能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