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的汽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370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轮机的汽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机上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汽轮机的正常工作,净化工作环境,蒸汽轮机的转轴与汽封盖之间既要有一定的间隙,又要采取密封措施。目前一般采用传统的迷宫式汽封,即将每圈汽封分成若干汽封弧块,为了减少漏空(漏空即为外界的空气进入汽轮机内),弧块与转轴相互配合的内弧面制成尖齿的迷宫节流结构。汽封块一般采用耐热的不锈钢材料,为了不使汽封齿与转轴表面摩擦,必须与轴面保持在0.8mm左右的间隙,这个间隙成为漏空的主要通道,漏空直接影响汽轮机的经济性,当凝结器真空下降1KPa时,机组功率减少1.73-2.17MW,机组热耗增加0.6-0.8%。目前国内汽轮机机组的严密性多数均达不到标准,尤其老式机组情况十分严重,机组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汽轮机的汽封装置,它提高了汽轮机真空系统的严密性,使得机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本实用新型包含了数个扇环形的汽封块3、数个顶紧装置4、上汽封盖1、下汽封盖5和转轴2,数个汽封块3依次排列组成环形的汽封圈,汽封圈设置在汽轮机的上汽封盖1和转轴2之可及下汽封盖5和转轴2之间,汽封块3的外侧3-3嵌装在上汽封盖1的T形槽1-1和下汽封盖5的T形槽5-1内,并由顶紧装置4顶固,汽封块3的内表面3-1与转轴2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由于汽封块3的内表面3-1与转轴2表面之间的间隙极小,这个间隙小于0.03mm,并由顶紧装置4将汽封块3顶在上汽封盖1的T形槽1-1和下汽封盖5的T形槽5-1内,本实用新型几乎没有漏空的现象,提高了汽轮机机组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由六个扇环形的汽封块3、六个顶紧装置4组成,汽封块3的侧面为“工”字形结构,六个汽封块3依次排列组成环形的汽封圈,汽封圈设置在汽轮机的上汽封盖1和转轴2之间及下汽封盖5和转轴2之间,汽封块3的外侧3-3嵌装在上汽封盖1的T形槽1-1和下汽封盖5的T形槽5-1内,并由顶紧装置4顶固,并使汽封块3的内表面3-1与转轴2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
所述的顶紧装置4为片弹簧结构。
所述的每个汽封块3的外表面上有一个弧形槽3-2,顶紧装置4的中部嵌装在弧形槽3-2内,顶紧装置4的两端顶在上汽封盖1的T形槽1-1和下汽封盖5的T形槽5-1内。由于采用T形槽结构,汽封块3受到T形槽两边横槽的限制,汽封块3不能被顶在转轴2的轴面上,而是将汽封块3顶在T形槽的两边横槽内,汽封块3的内表面与转轴2的轴面之间的间隙极小,因此转轴2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因为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导致转轴2受热变形。
所述的汽封块3的厚度L足以能覆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转轴2的凸台2-1。加厚了汽封块3能使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能更好。
权利要求1.汽轮机的汽封装置,它包含了数个扇环形的汽封块(3)、数个顶紧装置(4)、上汽封盖(1)、下汽封盖(5)和转轴(2),数个汽封块(3)依次排列组成环形的汽封圈,汽封圈设置在汽轮机的上汽封盖(1)和转轴(2)之间及下汽封盖(5)和转轴(2)之间,汽封块(3)的外侧(3-3)嵌装在上汽封盖(1)的T形槽(1-1)和下汽封盖(5)的T形槽(5-1)内,并由顶紧装置(4)顶固,其特征在于汽封块(3)的内表面(3-1)与转轴(2)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的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紧装置(4)为片弹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的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汽封块(3)的外表面上有一个弧形槽(3-2),顶紧装置(4)的中部嵌装在弧形槽(3-2)内,顶紧装置(4)的两端顶在上汽封盖(1)的T形槽(1-1)和下汽封盖(5)的T形槽(5-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的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封块(3)的厚度L足以能覆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转轴(2)的凸台(2-1)。
专利摘要汽轮机的汽封装置,它涉及一种汽轮机上的密封装置。数个汽封块(3)依次排列组成环形的汽封圈,汽封圈设置在汽轮机的上汽封盖(1)和转轴(2)之间及下汽封盖(5)和转轴(2)之间,汽封块(3)的外侧(3-3)嵌装在上汽封盖(1)的T形槽(1-1)和下汽封盖(5)的T形槽(5-1)内,并由顶紧装置(4)顶固,汽封块(3)的内表面(3-1)与转轴(2)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0.03mm。顶紧装置(4)将汽封块(3)顶在上汽封盖(1)的T形槽(1-1)和下汽封盖(5)的T形槽(5-1)内,本实用新型几乎没有漏空的现象,提高了汽轮机机组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文档编号F01D11/00GK2596017SQ03211148
公开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3日
发明者赵堂宽 申请人:赵堂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