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7317阅读:118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主要提出一种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两轮摩托车大多仍采用汽油机提供动力,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直梁两轮摩托车配置的燃油油箱为外露式,没有空间限制,油箱容积一般为6-12升,加注一次燃油可行驶大约300-600公里。弯梁两轮摩托车配置的油箱为内置式,位于座垫的下面,由于受到本身空间结构的限制,油箱容积一般为3-4升,加注一次燃油只能行驶大约200-250公里。由此,存在燃油携带量小、行驶里程少,不适宜山区偏远地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以增加摩托车携带燃油的总容量,减少加油频次,以利于长途或长时间行驶。
本实用新型完成其发明任务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出的弯梁摩托车副油箱的中部具有内凹的安装槽,安装槽前后贯通,用于将副油箱设置在弯梁摩托车的车架上,副油箱具有两个出油孔,两个出油孔分别通过出油管连通三通燃油过滤器,三通燃油过滤器连接化油器,副油箱具有加油口并具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可有效增加弯梁摩托车携带燃油的总容量,减少加油频次,利于长途或长时间行驶,其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副油箱设置在摩托车弯梁车架上,即骑跨在车架的左右侧管上面,不改变现有弯梁摩托车的结构和外观形状。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副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中,1、通气孔,2、油箱盖,3、副油箱,4、安装槽,5、出油管,6、三通燃油过滤器,7、供油管,8、出油孔,9、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附图1、2、3所示,弯梁摩托车副油箱3中部具有内凹的安装槽4,安装槽为 形,安装槽前后贯通,即副油箱主体为拱形结构,以方便地将副油箱设置在弯梁摩托车的弯梁车架上,即骑跨在弯梁车架的左右侧管上面。副油箱3具有两个出油孔8,两个出油孔8分别位于副油箱前端左右两边的下部,两个出油孔8分别通过出油管5与三通燃油过滤器6连通,三通燃油过滤器6其基本结构与现有摩托车燃油过滤器结构相同,仅是具有两个进油口(现有的为一个进油口),三通燃油过滤器6通过供油管7与摩托车化油器连通,化油器具有两个进油口(原有的化油器具有一个进油口),通过控制阀即油开关分别与主油箱和副油箱供油管连通。化油器的油开关有三个控制位置,a、化油器与主油箱供油管连通,由主油箱供油;b、化油器与副油箱供油管连通,由副油箱供油;c、关闭状态,即与主、副油箱供油管均呈关闭状态,即主、副油箱都停止供油。副油箱1的顶部具有注油口并设置油箱盖2,油箱盖2上开置有通气孔1,用以向副油箱内进入空气。副油箱3的后部具有安装孔9,用以通过螺栓与摩托车弯梁车架联接。
权利要求1.一种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其特征是弯梁摩托车副油箱(3)的中部具有内凹的安装槽(4),安装槽(4)前后贯通,副油箱(3)具有两个出油孔(8),两个出油孔(8)分别通过出油管(5)连通三通燃油过滤器(6),三通燃油过滤器(6)连接化油器,副油箱(3)具有加油口并具有通气孔(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出油孔(8)分别位于副油箱(3)前端左右两边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其特征是安装槽(4)为 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提出的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在弯梁摩托车副油箱(3)的中部具有内凹的安装槽(4),安装槽(4)前后贯通,副油箱(3)具有两个出油孔(8),两个出油孔(8)分别通过出油管(5)连通三通燃油过滤器(6),三通燃油过滤器(6)连接化油器,副油箱(3)具有加油口并具有通气孔(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弯梁摩托车副油箱及油路机构,可有效增加弯梁摩托车携带燃油的总容量,减少加油频次,利于长途或长时间行驶。其结构设计较为合理,副油箱设置在摩托车弯梁车架上,即骑跨在车架的左右侧管上面,不改变现有弯梁摩托车的结构和外观形状。
文档编号F02M37/00GK2617942SQ0321742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2日
发明者许新华 申请人: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