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936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关于卧式发动机中的润滑油的送油路径改善以及 发动机内各部分的润滑改善的所述卧式发动机的结构改良技术,所述 发动机在气缸体的前部配置有气缸盖,在该气缸盖的前部形成有阀摇 臂室,同时,在该气缸体内在左右方向上支承有曲轴,在该曲轴的左 右一侧配置有润滑油泵,在左右另一侧配置有齿轮箱,具有在前后大 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具有显示发动机内的油压状态的油压 指示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中,例如作为水冷式柴油发动机,使活塞在前后大致 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卧式发动机被用于拖拉机等生产机械。在该卧 式发动机中,在气缸体的橫侧(前侧)设有气缸盖,横向设置气缸体 及气缸盖构成发动机本体。在发动机本体中,通过被支承在气缸体内 的曲轴的回转而在前后大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内嵌在设置 于气缸体内的气缸上。而且,在气缸盖的前侧安装有构成阀摇臂室的 机革,在机革的内部配设有吸 排气阀动作用的阀摇臂等,构成气门 阀机构。这样,在发动机本体的前部设置的阀摇臂室内,形成了通过 设置在发动机本体后部等的润滑油泵来供给润滑油的构成(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l)。
另外,现有的技术中,在这样的卧式发动机中,具有油压指示器, 该油压指示器为了对操作者显示发动机内的油压状态而对应于油压动 作。作为油压指示器,例如具有相应于油压移动并从外部可以目视确
3认的指示体,通过该指示体的位置来显示发动机内的油压状态。操作 者通过目视确认该油压指示器,从而可以掌握发动机内的油压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10722号>5^才艮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卧式发动机中,虽然如上述那样通过设置在发动机本体 后部等处的润滑油泵来向设置在发动机本体前部的阀摇臂室供给润滑 油,但是润滑油向该阀播臂室的供给是通过配置在发动机本体外部的 外部配管进行的。也就是,来自润滑油泵的润滑油被供给到发动机本 体内部的各部分,同时,被分支到外部配管,向机罩内的阀摇臂室供 给来自外部配管的润滑油。因此,零件数量增加,成本升高,伴随外 部配管的连接部位的增加及其强度 耐久性都成为问题。
在这样构成的现有的卧式发动机中,如上述那样的油压指示器, 设置在构成通过外部配管供给润滑油的阀摇臂室的机軍上。因此,从 润滑油泵到阀摇臂室的油压路径变长,不能得到足够的油压,油压的 调整困难。另外,在机軍上设置的油压指示器,根据发动机的装栽状 态,也有不能获得良好的目视确认性的情况。
另外,为了防止发动机内的压力上升,在齿轮箱的一部分形成有 通气室,其与机器外部连通,形成将自活塞和气缸的间隙等泄漏出的 未燃烧气体(渗漏气体)等从这里向机器外部排出的构成。
上述通气室和齿轮箱部,通过形成迷宫的通风路而连通着,在使 齿轮箱内飞散的润滑油与上述迷宫碰撞而从排气中去除之后进行排 气。但是,分隔通气室和齿轮箱部的隔壁并不形成密闭结构,润滑油 从存在于隔壁上的间隙浸入,其结果,产生了润滑油与来自通气室的 排气一起被带出到机器外部的不良情况。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使活塞在前后大致水平 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卧式发动机中,设置有显示发动机内的油压状态的 油压指示器时,简化油路构成,降低成本。另外,得到油压指示器的 良好的目视确认性。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所述那样,下面对解决该课题 用的机构进行说明。
即,在本实用新型中构成这样的卧式发动机,在气缸体的前部配 置有气缸盖,在该气缸盖的前部形成有阀摇臂室,同时,在该气缸体 内在左右方向上支承有曲轴,在该曲轴的左右一侧配置有润滑油泵, 在左右另一側配里有齿轮箱,具有在前后大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 活塞,其中,上述润滑油泵的出油口与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设置于气缸 体壁内的油路连通,该油路的前端与在气缸盖内贯穿设置的缸盖侧油 路连通,该缸盖侧油路的另一端与贯穿设置在设于阀摇臂室的阀摇臂 支架中的阀播臂油路连通。
另外,构成这样的卧式发动机上述阀摇臂油路在与阀摇臂轴成 直角的方向上贯穿设置,在该阀摇臂油路的中途,与上述阀摇臂轴平 行地贯穿设置注油路。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水平方向贯穿设置上述注油路而构成卧式发 动机。
另外,在上述气缸盖的下部使润滑油返回通路在前后方向上开口, 在该返回通路中可插通推杆,同时,在该返回通路的前上部设置有空 气去除用切口,从而构成卧式发动机。
而且,本实用新型在位于上述空气去除用切口的后方延长处上的 气缸体上形成有槽部。
而且,在气缸体的前部配置有气缸盖,在该气缸体内在左右方向 上支承有曲轴,在该曲轴的左右一侧配置有润滑油泵,在左右另一侧 配置有齿轮箱,具有在前后大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在这样 的卧式发动机中,上述润滑油泵的出油口与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设置于 气缸体壁内的油路连通,该油路的后部与在左右方向上贯穿设置于将 气缸体后面关闭的后盖中的后盖内油路连通,该后盖内油路的另一端 贯穿设置于上述气缸体的左右另一侧的壁内,与连通于齿轮箱内的通 油孑L连通。
与上述齿轮箱内连通的通油孔是由从气缸体后面向前方贯穿设置的油路和在与该油路成直角的方向从侧面贯穿设置的油路构成的。
在上述后盖设置有插入嵌合油压指示器的容纳孔,该容纳孔的一
端与上迷后盖内油路连通,在该容纳孔的另 一侧设置有漏油孔。
上述容纳孔在左右方向上贯穿设置,在上述漏油孔的上方开设有
通气孔。
在上述齿轮箱的上部形成有通气室,配置在该齿轮箱周围的与上 述气缸体的接合面上的密封件延伸设置到上述通气室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发动机,橫向设置气缸体及气釭盖而构成发动 机本体,具有通过被支承在上述气缸体内的曲轴的回转而在前后大致 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同时,具备有相应于发动机内的油压而 动作的油压指示器,其中,将上述油压指示器一体地设置于后盖,该 后盖设置在上述气缸体中的与上述气缸盖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曲轴 的后方。
而且,在左右大致水平方向上配置有上述油压指示器,在该油压 指示器的一端设置有显示部。
上述油压指示器配置在上述发动机本体的左右端的内侧且后端的 内侧。
在上述后盖装设有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马达,在上述起动马达的 下方配置上述油压指示器。
上述油压指示器的显示部朝向成为发动机操作侧的上述发动机本 体的左右一侧设置着。
在上述油压指示器的与显示部左右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检油棒插入
cr 。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具有如下所示那样的效果.
在气缸体的前部配置有气缸盖,在该气缸盖的前部形成有阀摇臂 室,同时,在该气缸体内在左右方向上支承有曲轴,在该曲轴的左右 一侧配置有润滑油泵,在左右另一侧配置有齿轮箱,具有在前后大致 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在这样的卧式发动机中,上述润滑油泵 的出油口与在前后方向贯穿设置于气缸体壁内的油路连通,该油路的前端与贯穿设里于气缸盖内的缸盖侧油路连通,该缸盖側油路的另一
端与贯穿设置在设于阀摇臂室的阀摇臂支架中的阀摇臂油路连通,所 以,无需设置于该气缸体外侧的配管就能够实现阀摇臂轴的润滑,可 以缩短润滑油路径。另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上述阀摇臂油路贯穿设置在与阀摇臂轴成直角的方向,在该阀摇 臂油路的中途,与上述阀摇臂轴平行地贯穿设置注油路,因此,机革 内的润滑得到改善。另外,可以简单地构成润滑油路。
由于在水平方向贯穿设置上述注油路,所以,可使从油孔喷出的
油有效地在机軍内扩散。
在上述气缸盖的下部润滑油返回通路在前后方向上开口,在该返 回通路中可插通推杆,同时,在该返回通路的前上部设置有空气去除 用切口,因此,可以去除空气,在发动机正立时可确实地从气缸盖排 出在发动机倾斜时浸入到气缸盖内的油。
在位于上述空气去除用切口的后方延长处上的气缸体上形成有槽 部,因此,在发动机倾斜时滞留在气缸盖内的润滑油通过槽部返回到 油盘中。
在气缸体的前部配置有气缸盖,在该气缸体内在左右方向上支承 有曲轴,在该曲轴的左右一侧配置有润滑油泵,在左右另一侧配置有 齿轮箱,具有在前后大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在这样的卧式 发动机中,上述润滑油泵的出油口与在前后方向贯穿设置于气缸体壁 内的油路连通,该油路的后部与在左右方向贯穿没置于关闭气缸体后 面的后盖中的后盖内油路相连通,该后盖内油路的另一端贯穿设置于 上述气缸体的左右另一侧的壁内,与连通于齿轮箱内的通油孔相连通, 所以,不需要外部配管,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与上述齿轮箱内相连通的通油孔,由从 气缸体后面向前方贯穿设置的油路和在与该油路成直角的方向从侧面 贯穿设置的油路构成,所以,缩短并简化了油压路径,改善了压油的 输送效率。
在上述后盖上设置有插入嵌合油压指示器的容纳孔,该容纳孔的一端与上述后盖内油路相连通,在该容纳孔的另一侧设置有漏油孔, 因此,可以简化油压指示器的构成,可以谋求成本的减低化。
在左右方向上贯穿设置上述容纳孔,在上述漏油孔的上方开设通 气孔,因此,可以防止润滑油向油压指示器显示部的浸入。
在上迷齿轮箱的上部形成有通气室,配置在该齿轮箱周围的与上 述气缸体的接合面上的密封件延伸设置到上述通气室侧面,因此,削 减了润滑油向机器外部的带出量,可以减低润滑油使用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发动机,横向设置气缸体及气缸盖而构 成发动机本体,具有通过被支承在上述气缸体内的曲轴的回转而在前 后大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同时,具有相应于发动机内的油 压而动作的油压指示器,其中,将上述油压指示器一体地设置于后盖, 该后盖设置在上述气缸体的与上述气缸盖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曲轴 的后方,因此,在设置油压指示器时,无需使用另外的部件等就能构 成油压指示器,所以,可以实现成本的减低化。
在左右大致水平方向上配置上述油压指示器,在该油压指示器的 一端设置有显示部,因此,即使在后盖上装设起动马达等那样的发动 机的副机(補記)的场合,也可避开该副机,在上下方向短的空间内 紧凑地配置油压指示器。
上述油压指示器配置在上述发动机本体的左右端的内侧且后端的 内侧,因此,油压指示器不会突出于发动机本体。由此,保护油压指 示器免受障碍物的伤害。
在上述后盖上装设有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马达,在上述起动马达 的下方配置上述油压指示器,因此,可以有效利用起动马达下方的空 间。
朝向成为发动机搮作侧的上述发动机本体的左右一侧设置有上述 油压指示器,因此,可紧凑地配设油压指示器,同时,变得容易进行 辨认。
在上述油压指示器的与显示部左右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检油棒插入 口,因此,可以降低加工成本。
8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2为该发动机的右视图。
图3为该发动机的后视图。
图4为该发动机的局部剖右视图。
图5为表示油压指示器的剖面图。
图6为表示后盖的后视图。
图7为围6中的I一I线剖面图。
图8为闺6中的n — n线剖面图。 图9为图6中的in—m线剖面图。
图IO为表示后盖的背面的零件图。
图11为表示气缸体的右视图。
图12为困6中的XI—XI线剖面图。
图13为表示齿轮箱背面中的本实用新型实施前的密封件安装部 位的图(a)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密封件安装部位的图(b)。 图14为图4的发动机中的W —IV线剖面图。 图15为表示气缸体的左视图。
图16为表示阀摇臂室内的气门阀机构的部分构成的正视图。 图17为表示阀摇臂支承件的具体例的零件图。(a)围是正视图, (b)困是仰视困,(c)图是(a)图中的V —V线剖面图,(d)图是
(b)图中的vi—vi线剖面图,(e)图是(b)图中的vn—vn线剖面图。
图18为表示气缸盖的正视图。 图19为困18的气釭盖的Vffl—Vin线剖面图。 图20为图15的气缸体的IX — IX线剖面图。 图21为困20的气缸体的X —X线剖面图。 图22为表示后盖的其他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发动机(以下,称为"发动机")1
的整体结构,采用图1 图4进行说明。以下,将相对于发动机l的 后视图、即困3的紙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发动机1的前后方向,将困2 所示的发动机1的侧面作为右侧面进行说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1,横向设置气缸体3及气缸盖4而构 成发动机本体2。在发动机本体2中,在气缸体3的前側设置有气缸 盖4,气缸体3的后侧由后盖40 (参照图6)覆盖,在气缸体3的下 侧安装有贮存润滑油的油盘5。另外,在气缸体3的下侧、油盘5的 前后方,安装有支承发动机本体2的支承脚6 6。
如图4所示那样,在气缸体3内,在左右方向上支承有曲轴7, 通过连杆9设置有借助该曲轴7的回转在前后大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的活塞8。即,在气缸体3内的前侧(气缸盖4侧)设置有气缸IO, 在该气釭10内,在前后大致水平方向上可滑动地内嵌有通过曲轴7 和连杆9连结的活塞8。
另外,在气缸盖4的前侧安装有机軍11,该机軍11的内部制成 阀摇臂室12,从而构成气门阀机构。即,在阀摇臂室12中,阀摇臂 支承件13安装在气缸盖4中,在该阀摇臂支承件13上,以左右并列 配置的状态可转动地嵌合有使吸气阀及排气阀分别动作的阀摇臂 14 14 (在困4中仅困示出一个阀摇臂14)。各阀摇臂14,在其上端 部与吸.排气阀的阀杆15抵接,同时,在下端部连结有通过由曲轴7 的回转而回转的凸轮轴32驱动的推杆16。另外,在各阀摇臂14的上 端部与气缸盖4之间配置有弹簧17。由此,各阀摇臂14以下述方式 回转通过推杆16的推压,相对于阀摇臂支承件13回转,同时,抵 抗弹簧17的弹性力推压吸 排气阀的阀杆15,另一方面,通过解除 推杆16的推压,由弹脊17的弹性力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在由气缸盖4的后面和活塞8的活塞头形成的燃烧室中, 以贯通气缸盖4的状态面对设置有燃料喷射阀18。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本体2的上侧,冷却水箱(冷却水贮水槽)19及燃料箱20以前后配置的状态固定设置在气缸体3上。在这两个 箱19 ,20的上面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在吊起发动机1时成为卡止部 的起吊螺栓21。
另外,在发动机本体2的前部,分别配设有燃油过滤器22、空气 滤清器23以及排气消音器24等,在发动机本体2的后部,在后盖40 上装设有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马达27。即,后盖40具有向后方突出 设置且侧视观看时形成圃状开口部的支板41,在该支板41的开口部 41a (参照图9),构成为筒状的起动马达27的一端侧以插入的状态被 支承,由此该起动马达27装设在后盖40上。
在气缸体3的右侧安装有齿轮箱25,在该齿轮箱25内容纳有 在曲轴7的轴端固定设置的曲轴齿轮7a,在使上述气门阀机构动作的 凸轮轴32的轴端上固定设置的凸轮齿轮32a,在设置于发动机本体2 的后部的润滑油泵26的驱动轴上固定设置的润滑油泵驱动齿轮26a, 与上述曲轴齿轮啮合的起动齿轮29a,以及驱动装设于燃料喷射泵的 调速器(省略图示)的调速器齿轮34a等。
从这样设置在发动机本体2的右侧的齿轮箱25突出设有与上述调 速器连结并用于调节燃料喷射泵的燃料喷射量的调速杆28,可从发动 机1的右侧进行搮作地构成。
另外,在齿轮箱25中,设置有安装用于使支承上述起动齿轮29a 的轴回转的起动手柄的起动手柄安装部29。另一方面,从在发动机本 体2的前端部的机軍11向右侧突出设置有使发动机1减压动作、释放 气缸10内的压力的减压杆30,可从发动机l的右侧进行操作地构成。
即,在采用起动手柄通过手动使发动机1起动的场合,操作减压 杆30,释放上述燃烧室的压缩压力而使曲轴7的回转容易。具体地, 以手动使安装在起动手柄安装部29的起动手柄回转,由此,通过起动 齿轮29a及曲轴齿轮7a使曲轴7回转,活塞8往复运动。该曲轴7 的回转,通过设置在该曲轴7的左侧端部的飞轮35施力。这时,通过 操作减压杆30,阀播臂14由未图示的减压操作部件推压而回转,抵 抗弹黃17的弹性力使减压动作阀(吸.排气阀)进行开阀动作,释放上迷燃烧室的压缩压力,从而使得曲轴7的回转变得容易。
而且,考虑到曲轴7的回转速度上升,由恢复搮作减压杆30而使 上述减压动作阀进行闭阀动作,使燃烧室的压缩压力上升,使发动机 l起动。
这样,发动机l除了可由起动马达27电起动外,还可通过采用起 动手柄的手动操作进行起动地构成。
另外,在发动机本体2的右侧(具体为气缸体3的前部右侧), 设置有进行燃料供给通路的开闭的燃料阀31,该燃料阀31从燃料箱 20通过燃料过滤器22与燃料喷射阀18连通。
这样,在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l中,调节燃料喷射量的调速 杆28突出设置于安装在气缸体3的右側面的齿轮箱25的前部,在该 齿轮箱25的后部设置有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手柄安装部29。另外, 在齿轮箱25的前方、气缸体3的右侧,设置有进行燃料供给通路的开 闭的燃料阀31,使发动机1减压动作的减压杆30,从安装在气缸盖4 的前侧的机革11的右侧突出设置着,
即,在发动机l中,配设有调速杆28、起动手柄安装部29、减压 杆30、燃料阀31等的发动机本体2的右侧成为发动机操作侧。
在如以上构成的发动机1中,具有相应于发动机内的油压而动作 的油压指示器50,该油压指示器50—体地设置在后盖40上,该后盖 40设置在气缸体3的与气缸盖4相反的 一侧,覆盖曲轴7的后方。
即,如图1~图3所示那样,在后盖40,在其下部设置有构成一 端向外部开口的大致筒状的空洞的指示器容纳部42,该指示器容纳部 42与后盖40 —体形成。通过在该指示器容纳部42构成油压指示器50, 该油压指示器50与后盖40 —体地设置。
关于油压指示器50的构成采用图5及图8进行说明。
油压指示器50具有相应于发动机1内的油压而移动的移动指示 棒51,固定安装在上迷指示器容纳部42且可使移动指示棒51相对于 指示器容纳部42移动地支承移动指示棒51的支承体52,以及允许移 动指示棒51移动并且可目视确认该移动状态地构成油压指示器50的显示部50a的革体53;通过移动指示棒51的移动使其位置产生变化, 对发动机1内的油压状态进行表示。
也就是,如困8所示那样,上述指示器容纳部42制成为这样的结 构在其一端侧(图8的左侧)设置有开口部42a,同时,在另一端 侧(图8的右侧)设置有连通口 42b,该连通口 42b使该指示器容纳 部42内的空洞与形成在气缸体3内的油路相连通,在气缸体3内循环 的润滑油通过该连通口 42b流入。制成这样的结构由流入该指示器 容纳部42内的润滑油移动移动指示棒51,通过流入的润滑油的量或 势能改变移动指示棒51的移动量。
移动指示棒51具有可相对于形成为大致筒状的指示器容纳部
42内的空洞无间隙地滑动的栓体54,与该栓体54—体地构成的棒体 55,以及安装在该棒体55的前端部的指标体56。
这样构成的移动指示棒51,借助上述支承体52可相对于指示器 容纳部42内的空洞移动地被支承着。即,支承体52—体地构成有直 径缩小部52a和直径扩大部52b;该直径缩小部52a,可与形成在指示 器容纳部42的内周面的上述开口部42a附近的螺紋部42c螺紋接合地 构成,同时,具有插通支承移动指示棒51的插通孔52c;该直径扩大 部52b,构成为大致筒状,在指示器容纳部42的外部嵌合罩体53;以 固定安装在指示器容纳部42的开口部42a上的状态支承移动指示棒 51。
另外,由支承体52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指示棒51,制成为通过 设置在与该支承体52之间的弹性部件57抵抗弹性力地进行其移动的 构成。即,在支承体52的指示器容纳部42侧端面(直径缩小部52a 的端面)与移动指示榉51的栓体54之间安装有弹性部件57,由该弹 性部件57朝向在移动指示棒S1相对该支承体52的插通方向上后退的 方向(图5中右方向)对移动指示棒51施力。
上迷那样支承于支承体52的革体53,是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为 一端开口的胶囊状的透明部件,通过将形成在其开口部侧的外周面上 的螺紋部53a螺紋接合到形成在支承体52的直径扩大部52b的内周面上的螺紋部S2d,与支承体52螺紋嵌合。
该軍体53,形成有在嵌合于支承体52的状态下从其开口部插入 移动指示棒51的前端侧并且容许该移动指示棒51移动的空间。而且, 因为軍体53由透明部件构成,所以,可以通过軍体53目视确认移动 指示棒51的移动。即,通过向在移动指示棒51相对于支承体52的插 通方向上前进的方向(图5中左方向)移动,该移动指示棒51的前端 侧向革体53的内部突出,由设置在该前端側的指标体56目视确认移 动指示棒51的位置。因此,设置在移动指示棒51的前端部的指标体 56,以例如红色等着色以提高目视确认性。
这样构成的油压指示器50,由于发动机l内的油压升高,从气缸 体3内的油路通过上述连通口 42b向指示器容纳部42内流入润滑油, 由该润滑油的油压推压栓体54,移动指示棒51抵抗弹性部件57的弹 性力而移动。而且,由流入指示器容纳部42内的润滑油的油压状态, 改变移动指示棒51的移动量,因此,通过从軍体S3目视确认指标体 56的移动状态,确认发动机l内的油压状态。
再者,如图8所示那样,在指示器容纳部42的侧部,形成有在该 指示器容納部42内填充了润滑油的场合使润滑油向指示器容纳部42 的外部溢流进行油压调整用的溢流孔42d。
另外,如图5所示那样,在插通有移动指示棒51的支承体52的 插通孔52c和移动指示棒51之间,安装有防止指示器容纳部42内的 润滑油通过插通孔52c向軍体53侧泄露的密封件58。
对如上述那样流向与后盖40 —体设置的油压指示器50的润滑油 的油路构成及通过后盖40的油路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4、图7及图9所示那样,在后盖40内,在指示器容纳部42 的上方形成盖内油路43,在该盖内油路43内的一端侧(图7中右端 侧),形成有在气缸体3侧开口的入口开口部43a,由润滑油泵26供 给的润滑油从该入口开口部43a通过在气缸体3内形成的油路流入。
通过上迷入口开口部43a向盖内油路43内供给的润滑油,通过形 成在该盖内油路43的另一端侧(图7中左端侧)的、在气缸体3侧开口的出口开口部43b向齿轮箱25侧被供给,同时,其一部分向油压指 示器SO侧、即指示器容纳部42内分支。即,从盖内油路43,与指示 器容纳部42的连通口 42b连通的分支油路43c在上下方向上分支,通 过该分支油路43c润滑油向指示器容纳部42内流入,油压指示器50 动作。而且,图7中43d是阻塞盖内油路43的另一端側的插塞。
另一方面,从上述出口开口部43b流出的润滑油,如图4所示出 那样,通过在气缸体3内从其后面向前方形成的油路3a向齿轮箱25 内供给。在此,在气缸体3中,在大致左右方向(困4中相对纸面大 致垂直的方向)上形成与上述油路3a连通且在齿轮箱25内开口的钻 孑L3b,从该钻孔3b向齿轮箱25内流入润滑油。
而且,从上述钻孔3b向前方形成油路,借助通过形成在气缸体3 的插通曲轴7的开口部3c的周缘部上的油路(省略图示)向前方延伸 i殳置的油路3d,向气缸盖4流入。向气缸盖4内流入的润滑油,通 过未图示的油路向机革11内的阀摇臂室12内供给,润滑该阀摇臂室 内的气门阀机构。
这样,通过在后盖40上设置指示器容纳部42、将油压指示器50 一体地设置在后盖40上,在设置油压指示器50时,可不采用另外的 部件等就可以构成油压指示器50,因此,可以谋求成本的减低化。
另外,可以缩短油压指示器50的、相对于设置在发动机本体2 的后部的润滑油泵26的距离,因此,可以得到足够的油压,可进行良 好的油压调整。
而且,从润滑油泵26向设置于气缸体3的右侧的齿轮箱25内、 或向设置于气缸盖4的前侧的阀摇臂室12内进行注油时,可不采用外 部配管地构成油路,因此,可以简化油路构成,减低制作成本。
另外,如上述那样一体设置在后盖40上的油压指示器50,配置 在左右大致水平方向上,在其一端设置显示部50a。
即,如图3等所示那样,构成为大致筒状的指示器容蚋部42,在 后盖40的下部,将其长度方向作为左右大致水平方向与该后盖40 — 体地形成,在该指示器容纳部42内,以该移动指示棒51在左右大致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构成油压指示器50。而且,在该油压指示器50 的一端(图3中左端)设置有由軍体53构成的显示部50a。
这样,在左右大致水平方向上配置油压指示器50,同时,在其一 端设置显示部50a,由此,在后盖40上一体地设置油压指示器50时, 例如上述那样,如在后盖40中通过支板41设置的起动马达27等,在 后盖40上装设发动机1的副机的场合,也可以避开该副机在上下方向 短的空间内紧凑配置油压指示器50。
另外,上述油压指示器50,配置在上述发动机本体2的左右端的 内侧且后端的内侧。
即,如图3所示那样,在后盖40的下部,从该后盖40的左右方 向大致中央部到右侧(图3中左侧)设置的油压指示器50的右端部 (軍体53的前端部),成为从构成发动机本体2的右端的齿轮箱25 的右侧面的内侧地配置着。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在后盖40中由支 板41支承起动马达27,该起动马达27的后端成为发动机本体2的后 端,故与后盖40—体设置的油压指示器50,配置在发动机本体2的 后端的内侧。
这样,由于将油压指示器50配置在发动机本体2的左右端的内侧 且后端的内侧,在后盖40上一体地设置油压指示器S0时,该油压指 示器50不会从发动机本体2上突出。由此,可以保护油压指示器50 免受障碍物的伤害,例如能够防止由于碰撞障碍物而引起构成油压指 示器50的显示部50a的由丙烯酸树脂等透明部件构成的革体53破损 等的油压指示器50的破损。
而且,油压指示器50配置在装设于后盖40上的起动马达27的下方。
即,在后盖40中,在其上部、左侧(图3中右侧)向后方形成有 支承起动马达27的支板41,在该后盖40的下部在左右大致水平方向 上配置有油压指示器50。
这样,由于在起动马达27的下方配置油压指示器S0,在后盖40 上一体地设置油压指示器50时,可以有效利用在发动机本体2的后侧以向后方突出的状态设置的起动马达的下方空间。
另外,由装设在后盖40上的起动马达27保护油压指示器50,因 此,可以防止油压指示器50的显示部50a的破损等。即,设置有显示 部50a的油压指示器50的右侧(图3中左侧)端部,位于起动马达 27的右侧端部的内侧,另外,油压指示器50的上方由起动马达27覆 盖,因此,由该起动马达27保护油压指示器50。
另外,油压指示器50,在后盖40上在左右大致水平方向上被设 置时,其显示部50a朝向成为发动机1的搮作侧的发动机本体2的右 侧设置着。
即,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发动机本体2的右側配设有 调速杆28,起动手柄安装部29,减压杆30,燃料阀31等操作部件; 该发动机本体2的右侧成为发动机1的操作侧。而且,油压指示器50, 以构成其一端部的显示部50a成为发动机1的操作侧、即右侧的方式 设置着。
这样,由于在发动机1的操作侧设置油压指示器50的显示部50a, 在操作安装在起动手柄安装部29的起动手柄或减压杆30的发动机1 的起动时,或者操作调速杆28调整燃料喷射量时,另外,在操作燃料 阀31时,可以不改变相对发动机1的姿势地容易目视确认发动机1 内的油压状态,可以提高油压指示器50的目视确认性。
另外,在后盖4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检出油盘5内贮存的润滑油 量的油位表60。即,在该油位表60中,检油棒61从气缸体3内向油 盘5内插入,在操作者检查润滑油量时,拔出检油棒61以确认该检油 棒61上的润滑油的附着位置。
因此,在一体地设置于后盖40的油压指示器50的与显示部50a 左右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插入检油棒61的检油棒插入口 62。检 油棒插入口 62,在后盖40上由构成油压指示器50的指示器容纳部42 的左侧一体地形成的凸起状部63构成。即,如图9等所示那样,该凸 起状部63构成貫通后盖40且向斜上后方开口的孔部,由该凸起状部 63构成的孔部成为上述检油棒插入口 62。而且,该检油棒插入口 62,通过后盖40内与在气缸体3内形成 的、与油盘5内连通的未图示的引导通路连通,从检油棒插入口 62 插入的检油棒61,通过上述引导通路向油盘5内被引导。
这样,通过在油压指示器50的与显示部50a左右相反的一侧设置 检油棒插入口 62,在后盖40上一体地设置油压指示器50时,可以在 后盖40上将构成检油棒插入口 62的凸起状部63与构成油压指示器 50的指示器容纳部42—体地设置,因此,可以减低加工成本。
下面,采用图4至图18对通过上述气缸体3内部及上述气缸盖4 内部的油路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4至困15所示那样,由润滑油泵26供给的润滑油通过在气 缸体3内形成的油路3a 3b流入。而且,从上述油路3b向前方形成 油路,借助在气缸体3中通过由在插通曲轴7的开口部3g内周形成的 大致圃环槽状的油路3c和在曲轴盖7b外周部形成的大致圆环槽状的 油路7c合成形成的油路而朝向前方延伸i殳置的油路3d,向气缸盖4 流入。向气缸盖4流入的润滑油,如图14及图18所示那样,通过油 路4a向机軍11内的阀摇臂室12供给,润滑该阀摇臂室12内的气门 阀机构。
向阀摇臂室12供给的润滑油,如图14、图16或图17所示那样, 首先向阀摇臂支承件13供给。该阀摇臂支承件13具有在侧视观看时 使大致T字形的部件上下翻转的形状,具体的形状如从图17(a)至 图17 (e)所图示出的那样。
在上述阀摇臂支承件13中,在上下中央部处左右方向贯通形成有 在左右方向上支承阀摇臂轴61的左右大致中央部的支承孔13a,在该 支承孔13a的上下两側插通螺栓固定到气缸盖上用的螺栓孔13d .13d 在前后方向贯通设置着,在与上述阀摇臂轴61正交的前后方向上贯穿 i殳置油路13b,而且,该油路13b形成为连通油路4a和支承孔13a。 由此,向阀摇臂轴61的回转滑动部供给润滑油,适当地进行润滑。
另外,从阚摇臂支承件13的支承孔13a朝向垂直下方跨整个宽度 地形成切槽13e,即,该切槽13e从支承孔13a向半径方向外侧下方开口 。该支承孔13a及切槽13e与上述螺栓孔13d —部分重复地配置, 插入螺栓固定阀摇臂支承件13时,不使阀摇臂轴61回转地将其固定, 同时,从切槽13e向机軍11内放出润滑油。
在上述闹摇臂轴61的左右两端固定(軸止)有上述阀摇臂14 ", 在该阀摇臂14 14的上端在前后方向上连接有阀杆15 . 15,另外, 在下端在前后方向上连接有推杆16 16。
通过这样地构成,相应于凸轮32b的回转推杆16 '16按左右不同 的定时在大致前后滑动,阀摇臂14 . 14以上述阀摇臂轴61为转动支 点往复转动。由此,上迷阀杆15 15在大致前后滑动,阀头60'60 周期性开闭排气口 67及吸气口 68的前端部。
另外,在上述阀摇臂支承件13中,上述油路13b在前后方向的大 致中央部分支,在与上述阀摇臂轴61平行的左右水平方向上贯穿设置 钻孔13c。从该钻孔13c,通过上述油路3b供给的润滑油向阀摇臂室 12内喷出,润滑机革11内。
另外,考虑将该钻孔13c配置在阀头60的下方,防止润滑油向气 釭10内的浸入。
而且,考虑从上述钻孔13c喷出的润滑油朝向阀摇臂室12内的例 如缸盖螺栓螺母62啧出地配置着,润滑油通过与该缸盖螺栓螺母62 碰撞而有效地在机革11内扩散。而且,该喷出对象并不限定于缸盖螺 栓螺母62,而是阀摇臂室12内的部件,只要可实现有效的扩散即可, 也可为作为喷出对象在内部设置有专用的突起的构成。
即,从油路4a向油路13b供给的润滑油,从钻孔13c向阀摇臂室 12内喷出,有效地在机革ll内扩散。
以上是关于通过上述气缸体3内部及上述气缸盖4内部的油路构 成的说明。
下面,关于通过气缸体3内部及后盖40内部的油路构成以及润滑 油流向与后盖40 —体地设置的油压指示器50的油路构成,采用图4 及围IO至图12进行说明。
如图6至图9所示那样,在后盖40内,在指示器容纳部42的上方形成有后盖内油路,在该后盖内油路43内的一端側(困10中左端 侧),形成有在气釭体3侧开口的入口开口部43a,另外,如图7 困 10及图14所示那样,从该入口开口部43a,由润滑油泵26供给的润 滑油通过在气缸体3内形成的油路3a . 3b流入。
如图7'图10及图14所示那样,通过上述入口开口部43a向后 盖内油路43内供给的润滑油,通过在该后盖内油路43的另一端侧(图 10中右端侧)形成并在气缸体3侧开口的出口开口部43b向齿轮箱25 侧供给,同时,其一部分向油压指示器50侧、即指示器容纳部42内 分支。即,从后盖内油路43,与指示器容纳部42的连通口 42b连通 的分支油路43c向上下方向分支,通过该分支油路43c润滑油向指示 器容纳部42内流入,油压指示器50动作。而且,图7中43d是阻塞 后盖内油路43的另一端侧的插塞。
另一方面,如图ll及图14所示那样,从上述出口开口部43b流 出的润滑油,在气缸体3内通过从其后面向前方形成的油路(齿轮箱 侧油路)3e向齿轮箱25内供给。在此,在气缸体3内,在大致左右 方向上形成有与上述油路3e连通且在齿轮箱25内开口的钻孔3f,从 该钻孔3f向齿轮箱25内流入润滑油。
另外,如困14及图15所示那样,从上述油路3b向前方形成油路, 在气缸体3内,借助通过形成在插通曲轴7的开口部3g内周上的大致 圃环槽状的油路3c以及形成在曲轴盖7b外周部的大致圓环槽状的油 路7c朝向前方延伸设置的油路3d,向气缸盖4流入,向气缸盖4内 流入的润滑油,通过油路4a向机革11内的阀摇臂室12内供给,润滑 该阀摇臂室内的气门阀机构。
以上是关于通过气缸体3内部及后盖40内部的油路构成及润滑油 向与后盖40 —体地设置的油压指示器50流入的油路构成的说明。
下面,对油压指示器50的构成采用图5至图8进行说明。
如图5或者图8所示那样,油压指示器50具有相应于发动机l 内的油压而移动的移动指示棒51,固定于上述指示器容纳部42且可 相对于指示器容纳部42移动地支承移动指示棒51的支承体52,以及
20允许移动指示棒51移动并且可目视确认该移动状态地构成油压指示 器50的显示部50a的革体53;通过移动指示棒51移动、其位置发生 变化,对发动机l内的油压状态进行表示。
即,如围8所示那样,上述指示器容纳部42,由后盖40的下部 侧面从右方贯穿设置容纳孔42g,从其一端側(图8中左侧)的开口 部42a插入油压指示器50,同时,在另一端側(图8中右侧)设置有 将该指示器容纳部42内的空洞与形成在后盖40内的后盖内油路43 连通的连通口 42b,制成为通过该连通口 42b流入在气缸体3及后盖 40内循环的润滑油的构成。由流入该指示器容纳部42内的润滑油移 动移动指示棒51,成为通过流入的润滑油的量或势能移动指示棒51 的移动量发生变化的构成。
移动指示棒51,如困5所示那样,具有相对于形成为大致筒状 的指示器容纳部42内的空洞(容纳孔42g)可无间隙滑动地构成的栓 体54,与该栓体54—体地构成的棒体55,以及安装在该棒体55的前 端部的指标体56。
这样构成的移动指示棒51,由上述支承体52相对于容纳孔42g 可移动地支承。即,支承体52—体地构成有直径缩小部52a和直径扩 大部52b;该直径缩小部52a可与形成在容纳孔42g内圃面的上述开 口部42a附近的螺紋部42c螺紋接合地构成,同时,具有插通支承移 动指示棒51的插通孔52c;该直径扩大部52b构成为大致筒状,在指 示器容纳部42外部嵌合革体53;以固定在指示器容纳部42的开口部 42a上的状态支承移动指示棒51。
另外,由支承体52可移动地支承的移动指示棒51,制成为通过 设置在与该支承体52之间的弹性部件57抵抗弹性力地进行其移动的 构成。即,在支承体52的指示器容纳部42侧端面(直径缩小部52a 端面)与移动指示棒51的栓体54之间安装有弹性部件57,由该弹性 部件57向在移动指示棒51相对该支承体52的插通方向上后退方向 (图5中右方向)对移动指示棒51施力。
如上述那样由支承体52支承的軍体53,是由丙烯酸树脂等构成为一端开口的胶囊状的透明部件,通过将形成在其开口部侧的外周面
的螺紋部53a螺紋接合到形成在支承体52的直径扩大部52b的内周面 的螺紋部52d,与支承体52螺紋嵌合。
该革体53,形成有以嵌合在支承体52的状态从其开口部插入移 动指示棒51的前端侧,同时,容许该移动指示榉51移动的空间。
而且,因为革体53由透明部件构成,所以可以通过軍体53目视 确认移动指示棒51的移动。即,通过移动指示棒51向在其相对于支 承体52的插通方向上前进的方向(图5中左方向)移动,该移动指示 棒51的前端侧向軍体53内部突出,由设置在该前端侧的指标体56 目视确认移动指示棒51的位置。因此,设置在移动指示棒51的前端 部的指标体56,着色为例如红色等以提高目视确认性。
这样构成的油压指示器50,由于发动机l内的油压升高,从气缸 体3内的油路通过上述连通口 42b向指示器容纳部42内流入润滑油, 由此,由该润滑油的油压推压栓体54,移动指示棒51抵抗弹性部件 57的弹性力而移动。而且,根据流入容纳孔42g内的润滑油的油压状 态,移动指示棒51的移动量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从罩体53目视确 认指标体56的移动状态,从而确i人发动机l内的油压状态。
再者,如图IO所示那样,在容纳孔42g的侧部上,形成有在该容 纳孔42g内填充了润滑油的场合使润滑油向容纳孔42g外部溢流地进 行油压调整用的溢流孔42d。
如上所述,如图5所示那样,栓体54为在容纳孔42g内无间隙地 滑动的结构,但从栓体54和容纳孔42g之间的微小间隙,向栓体54 的支承部侧(图5中栓体54的左侧的范围)浸入润滑油。在没有设置 排出该浸入的润滑油的机构的场合,润滑油到达油压指示器50的显示 部50a等,使目视确认性恶化,引起性能降低。因此,作为使浸入的 润滑油返回到气缸体3内部的机构,向容纳孔42g的最下部贯穿设置 漏油孔42f。设在容纳孔42g的最下部是为了尽量使浸入的润滑油不 发生残留地流下排出。
另外,由于为栓体54在容纳孔42g内无间隙地滑动的结构,所以,在栓体54的显示部側(图5中栓体54的左侧的范围)没有设置通气 孔的场合,该范围变成密闭状态,妨碍栓体54的滑动动作。因此,作 为将栓体54的支承部侧与气缸体3内部连通的机构,向容纳孔42g 的漏油孔42f的上部侧贯穿设置通气孔42e。设置在漏油孔42f的上部 侧是为了不使润滑油浸入通气孔42e,可实现时常通气。
另外,如图5所示那样,在插通移动指示棒51的支承体52的插 通孔52c和移动指示棒51之间,安装有防止容纳孔42g内的润滑油通 过插通孔52c向軍体53侧泄露用的密封件58。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后盖40上一体地设置的油压指示器50,在 左右大致水平方向上配置着,在其一端设置有显示部50a。
即,如图3等所示那样,构成为大致筒状的指示器容纳部42,在 后盖40的下部,将其长度方向设置为左右大致水平方向而与该后盖 40 —体地形成,在该指示器容纳部42的容纳孔42g内该移动指示棒 51在左右大致水平方向上移动地构成油压指示器50。而且,在该油压 指示器50的一端(图3中左端)设置有由罩体53构成的显示部50a。
以上是关于油压指示器50的构成的说明。
下面,采用图13对齿轮箱25的通气室70周围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 (a)'(b)所示那样,在齿轮箱25内部的前后大致中央 上部,由左右方向上面、上下方向的通气室壁72a'、72b和气缸体侧面 形成通气室70。在通气室70后部上方,形成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 73,另外通气室70的下方由形成迷宫的连通口 74与齿轮箱25的内部 连通,在发动机l内的压力上升的场合,该压力朝向机器逃逸。另外, 机器内的空气中所含有的润滑油等,由于被上述迷宫捕捉,所以,通 过连通口 74被排出的机器内的空气,以除去了润滑油等的状态被排 掉。
如图13(a)所示那样,至此通气室70周围的通气室壁72a '72b, 并没有延伸设置到与气缸体3连接的连接面,另外也未相对于该连接 面配设密封件71等。
因此,存在齿轮箱25内飞散的润滑油容易从壁部的间隙漫入通气室70的状况。另外,浸入该通气室70的润滑油,与来自通气室70 的排气一起被带出到机器外部,引起润滑油的使用量增加等。
因此,如图13(b)所示那样,将通气室壁72a 72b延伸设置到 与气缸体3连接的连接面,另外在该连接面上配设与齿轮箱25的周围 连接的密封件71,由此,降低润滑油向通气室70的浸入。
以上是对齿轮箱25的通气室70周围的结构的说明。
以下,对如下构成进行说明在气缸体3的前部配置有气缸盖4, 在该气缸体3内在左右方向上支承有曲轴7,在该曲轴7的左右一侧 配置有润滑油泵26,在左右另一侧配置有齿轮箱25,具有在前后大致 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8,在上述这样的卧式发动机l中,上述 润滑油泵26的出油口 (油路3a)与在前后方向贯穿设置在气缸体3 的壁内的油路3b连通,该油路3b的后部与在左右方向贯穿设置在覆 盖气缸体3的后面的后盖40中的后盖内油路43连通,该后盖内油路 43的另一端与贯穿设置在上述气缸体3的左右另一側的壁内的、连通 于齿轮箱25内的油路3e及钻孔3f连通。
另外,也一并说明在上述发动机l中由从气缸体3的后面向前方 贯穿设置的油路3e和在与该油路成直角的方向上从侧面贯穿设置的 钻孔3f构成与上述齿轮箱25内连通的通油孔的情况。
如上所述,如图6至图9所示那样,在后盖40内,在指示器容纳 部42的上方形成有后盖内油路43,在该后盖内油路43内的一端侧(图 7中左端侧),形成有在气缸体3側开口的入口开口部43a,另外,如 图7 .图IO及图14所示那样,从该入口开口部43a,由润滑油泵26 供给的润滑油通过形成在气缸体3内的油路3a 3b流入。
如图7 图10及图14所示那样,通过上述入口开口部43a向后 盖内油路43内供给的润滑油,通过形成在该后盖内油路43的另一端 侧(图10中右端侧)的、在气缸体3侧开口的出口开口部43b向齿轮 箱25侧供给,同时,其一部分朝向油压指示器50侧、即容纳孔42g 分支。即,从后盖内油路43,与容纳孔42g的连通口 42b连通的分支 油路43c在上下方向上分支,通过该分支油路43c润滑油向容纳孔42g流入,油压指示器50动作。图8中43d是阻塞后盖内油路43的另一
端侧的插塞。
另一方面,如困ll及图14所示那样,从上述出口开口部43b流 出的润滑油,在气缸体3内通过从其后面向前方形成的油路3e向齿轮 箱25内供给,这里,在气缸体3中,在大致左右的方向上形成与前上 述油路3e连通且在齿轮箱25内开口的钻孔3f,从该钻孔3f向齿轮箱 25内流入润滑油。该钻孔3f的直径(剖面面积)制成得比油路3e的 直径(剖面面积)小(几分之一),以使润滑油从钻孔3f势头良好地 喷出的方式构成,同时,上述油压指示器50的指标体56在油压作用 下滑动。
即,变得不需要外部配管,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因此可使維护变 得容易,降低成本,同时,消除了配管损伤等的可能性。
另外,缩短及简化了油压路径,油压油的输送效率得到改善。 另外,可以仅通过在贯穿设置于气缸体3的壁内的齿轮箱側的油 路3e中从侧方贯穿设置来构成通油孔(即,钻孔3f),从而改善齿轮 箱25内的润滑。
接着,以下对这样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上述发动机l中,在后盖 40上设置有插入嵌合油压指示器50的容纳孔42g,该容纳孔42g的一 端与上述后盖内油路43连通,在该容纳孔42g的另 一侧设置有漏油孔 42f。
如上所述,如困8所示那样,上述指示器容纳部42的容纳部42g, 制成为这样的构成在其一端侧(图7中左侧)设置开口部42a,同 时,在另一端侧(图8中右侧)设置有使该容纳孔42g内的空洞与形 成在后盖40内的后盖内油路43连通的连通口 42b,通过该连通口 42b 流入在气缸体3及后盖40内循环的润滑油。由流入该容纳孔42g内的 润滑油移动移动指示棒51,通过流入的润滑油的量或势能移动指示棒 51的移动量发生变化地构成。
而且,油压指示器50,由于发动机l内的油压升高,润滑油从气 缸体3内的油路3b通过上述连通口 42b向容纳孔42g内流入,由此,由该润滑油的油压推压栓体54而使移动指示棒51抵抗弹性零件57 的弹性力移动。而且,根据流入容纳孔42g内的润滑油的油压状态, 移动指示棒S1的移动量发生,因此,通过从軍体53目视确认指标体 56的移动状态,从而确认发动机l内的油压状态。
再者,如图7所示那样,在容纳孔42g的侧部,形成有在向该容 纳孔42g内填充了润滑油的场合使润滑油向容納孔42g外部溢流地进 ;阡油压调整用的溢流孔42d。
另外,如上所述,如图5所示那样,栓体54为在容纳孔42g内无 间隙地滑动的结构,但从栓体54和容纳孔42g间的微小间隙,向栓体 54的支承部侧(困5中栓体54的左侧的范围)浸入润滑油。在没有 设置排出该漫入的润滑油的机构的场合,润滑油到达油压指示器50 的显示部50a等,使目视确认性恶化,引起性能降低。因此,作为使 浸入的润滑油返回到向气缸体3内部的机构,向容纳孔42g的最下部 贯穿设置漏油孔42f。设在容纳孔42g的最下部是为了尽量使漫入的 润滑油没有残留地流下排出。
即,可以防止润滑油向油压指示器50的显示部50a的漫入。
接着,以下对在上述发动机l中在左右方向贯穿设置上述容纳孔 42g、在上述漏油孔42f的上方开设有通气孔42e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如图5所示那样,由于为栓体54在容纳孔42g内无间 隙地滑动的结构,故在栓体54的显示部侧(图5中栓体54的左侧的 范围)没有设置通气孔的场合,该范围变成密闭状态,妨碍栓体54 的滑动动作。因此,作为将栓体54的支承部側与气缸体3内部连通的 机构,在容纳孔42g的漏油孔42f的上部侧贯穿设置有通气孔42e。设 置在漏油孔42f的上部侧是为了使通气孔42e不浸入润滑油,可实现 时常通气。
即,油压指示器邻的栓体54及移动指示棒51可容易滑动。另外, 由于能够释放在安装油压指示器50时上升的内压,来自油压指示器 50的螺故接合部的油的泄漏得到改善.
接着,以下对这样的构成进行说明在上述发动机l中,在齿轮箱25的上部形成有通气室70,将配置在该齿轮箱25周围的与气缸体 3接合的接合面上的密封件71延伸设置到上述通气室70的侧面。
如上所述,如闺13(b)所示那样,将通气室壁72a 72b延伸设 置到与气缸体3的连接面,另外在该连接面上配设与齿轮箱25的周围 连接地成形的密封件71,从而使润滑油向通气室70的浸入降低。
即,因为防止了润滑油向通气室70的浸入,所以,能够削减润滑 油向机器外部的带出量,可以减低润滑油使用量。
另外,因为密封件71可以一体地构成密闭通气室70侧面的面和 密闭齿轮箱25周围的面,所以,能够廉价地构成。
下面,对于改善了润滑油的流通的结构,采用图18至图21进行 说明。
为了使润滑油快速返回到油盘5,通气通路的确保和流通珞径的 确保是必要的。
首先,对通气路径的确保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那样,在气缸盖4内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设置的 前面观看时大致为矩形的缸盖推杆室64 64,以及与右侧的缸盖推杆 室64连接的侧面观看时大致为三角形的切口部69。在上述缸盖推杆 室64.64中,插通推杆16'16,同时,也成为润滑油的流通路径。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仅在右侧的缸盖推杆室64形成切口部69, 但是并不限定于该配置,也可以仅形成在左側的缸盖推杆室64,另外 在左右两侧的缸盖推杆室64 64形成也是可以的。
如困19所示那样,在发动机1向前下方倾斜约20度时,在气缸 盖4的内部,油面形成为如(线X)那样。这时,如图9及图IO所示 那样,通过在上述右侧的缸盖推杆室64的前上部设置上述切口部69, 从而可以在倾斜时的油面和切口部69上面之间形成通气通路。
因此,防止了润滑油充满在气缸盖4的空隙部而变成密闭状态, 润滑油变得能够时常顺畅地流动。
由此,在发动机1返回到正立状态时,润滑油可以顺畅地在缸盖 推杆室64流下。
27其次,对流通路径的确保进行说明。
如图20及图21所示那样,在气缸体3内的上述缸盖推杆室64 的后方延长线上设置有油返回槽65。
如图20所示那样,在气缸体3下部的左右中央部,形成有在正面 剖切观看时开放側向上的大致3字形的槽、即油返回槽65。该油返回 槽65,如图21所示那样,在侧面剖切观看时从前方向后方具有向下 的斜度地形成。因此,润滑油通过油返回槽65自然地流下,另外从油 返回槽65所下降到达的地点向垂直下方流下,自然地流入油盘5。
所以,当发动机1返回到正立状态时,润滑油快速地返回到油盘
以上是关于改善了润滑油的流通的结构的说明。
以下,对这样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气缸体3的前部配置有气缸盖 4,在该气缸盖4的前部形成有阀摇臂室12,同时,在该气缸体3内 在左右方向上支承有曲轴7,在该曲轴7的左右一侧配置有润滑油泵 26,在左右另一侧配置有齿轮箱25,具有在前后大致水平方向上往复 运动的活塞8,在这样的卧式发动机l中,上述润滑油泵26的出油口 (油路3a)与在气缸体3的壁内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油路3b连通, 该油路3b的前端部(油路3d)与贯穿设置在气缸盖4内的盖側的油 路4a连通,该盖側的油路4a的另 一端与在设置于阀摇臂室12的阀摇 臂支承件13上贯穿设置的油路13b连通。
如上所述,如图4至图15所示那样,由润滑油泵26供给的润滑 油通过形成在气缸体3内的油路3a 3b流入。而且,由上述油路3b 向前方形成油路,借助通过在气缸体3内由形成在插通曲轴7的开口 部3g内周上的大致圃环状的油路3c和形成在曲轴盖7b外周部的大致 圆环状的油路7c合成而构成的油路而朝向前方延伸设置的油路3d, 向气缸盖4流入。向气缸盖4流入的润滑油,如图14及围18所示那 样,通过油路4a向机革11内的阀摇臂室12供给,润滑该阀摇臂室 12内的气门阀机构。
向阀摇臂室12供^^的润滑油,如图14、图16或图17所示那样,首先向阀摇臂支承件13供给。在该阀摇臂支承件13中,在上下中央 部沿左右方向贯通形成了在左右方向上可回转地支承阀播臂轴61的 左右大致中央部的支承孔13a,在该支承孔13a的上下两侧沿前后方 向贯通有用于插通螺栓而将其固定在气缸盖上的螺栓孔13d .13d。在 与上述阀摇臂轴61正交的前后方向上贯穿设置有油路13b。而且,该 油路13b制成为连通油路4a与支承孔13a。由此,可向阀摇臂轴61 的回转滑动部供给润滑油,进行适当的润滑。
即,无需设置在气缸体3的外侧的配管就可实现阀摇臂轴61的润 滑,能够缩短润滑油路径。另外,可以削减零件数量。
其次,以下对这样的构成进行说明在上述发动机l中,上述油 路13b在与阀摇臂轴61呈直角的方向上贯穿设置,在该油路13b的 中途,与上述阀摇臂轴61平行地贯穿设置钻孔13c。
如上所述,向阀摇臂室12供给的润滑油,如图14、围16或图17 所示那样,首先向阀摇臂支承件13供给。在上述阀摇臂支承件13中, 在左右方向上形成有支承阔摇臂轴61的左右大致中央部的支承孔 13a,同时,在与上述阀摇臂轴61正交的前后方向上贯穿设置油路13b。 而且,该油路13b连通油路4a和支承孔13a。由此,向阀摇臂轴61 的回转滑动部供给润滑油,进行适当的润滑。
另外,在上述阀摇臂支承件13中,上述油路13b在前后方向的大 致中央部分支,在与上述阀摇臂轴61平行的左右水平方向贯穿设置钻 孔13c。从该钻孔13c,通过上述油路3b供给的润滑油向阀摇臂室12 喷出,润滑机軍11内部。
即,机軍11内的润滑得到改善,另外,可以简单地构成润滑油路。
其次,以下对在上述发动机l中在水平方向上贯穿设置上述钻孔 13c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上述阀摇臂支承件13中,如图17所示那样,上述 油路13b在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支,在与上述阀播臂轴61平行的 左右水平方向上贯穿设置有钻孔13c。另外,考虑该钻孔13c配置在 阀头60的下方,防止润滑油向气缸10内的浸入。再者,考虑到从上述钻孔13c喷出的润滑油向阀摇臂室12内的例 如缸盖螺栓螺母62喷出地进行配置,通过润滑油与该缸盖螺栓螺母 62碰撞而在机革11内有效地扩散。
即,从钻孔13c喷出的润滑油有效地在机軍11内扩散。
其次,以下对这样的构成进行说明在上述发动机l中,在上述 气缸盖4的下部在前后方向上开设缸盖推杆室64,在该缸盖推杆室64 中可插通推杆16,同时,在该缸盖推杆室64的前上部设置有去除空 气用的切口部69。
如上所述,如困19所示那样,在气缸盖4内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 贯穿设置的前面观看时为大致矩形的缸盖推杆室64 64,以及与右侧 的缸盖推杆室64相连的侧面观看时大致为三角形的切口部69。在上 述缸盖推杆室64 64中,插通推杆16 16,同时,也形成为润滑油 的流通路径。
如图19所示那样,在发动机l向前下方倾斜约20度时,在气缸 盖4的内部,油面形成为如(线X)那样。这时,如图18及图19所 示那样,由于在上述右侧的缸盖推杆室64的前上部设置有上述切口部 69,所以,可以在倾斜时的油面和切口部69上面之间形成通气路径。
因此,防止了在气缸盖4的空隙部充满润滑油而变成密闭状态, 润滑油变得能够时常顺畅地流动。
所以,在发动机l返回到正立状态时,润滑油可以顺畅地在缸盖 推杆室64流下。
即,因为可去除空气,所以,在发动机1倾斜时浸入气缸盖4内 的润滑油可在发动机1正立时被确实地从气缸盖4排出。
其次,以下对这样的构成进行说明在上述发动机l中,在位于 上述切口部69的后方延长部位上的气缸体3上形成有油返回槽65。
如上所述,如图20及图21所示那样,在气缸体3内的上述缸盖 推杆室64的后方延长线上设置有油返回槽65。
如图20所示那样,在气缸体3下部的左右中央部,形成有在正面 剖切观看时开放側向上的大致3字形的槽、即油返回槽65。该油返回槽65,如图21所示那样,在侧面剖切观看时从前方朝向后方具有向 下的斜度地形成。因此,润滑油通过油返回槽65自然地流下,另外从 油返回槽65所下降到达的地点向垂直下方流下,自然地流入油盘5。 所以,当发动机1返回到正立状态时,润滑油快速地返回到油盘5。
即,在发动机1倾斜时滞留在气缸盖4内的润滑油,通过油返回 槽65返回到油盘5。
其次,对后盖40的其他构成例进行说明。
在图22中,构成油压指示器50的指示器容纳部42制成为相对水 平方向朝上方倾斜约20°的构成。而且,在倾斜的指示器容纳部42 中,插入显示部50a。
指示器容纳部42,可在从水平到仰角30。的范围构成。
符号说明1发动机
2发动机本体
3气釭体
4气釭盖
7曲轴
8活塞
25齿轮箱
27起动马达
28调速杆
29起动手柄安装部
30减压杆
31燃料阀
40
42指示器容纳部
50油压指示器50a显示部
60 油位表
61 检油棒
62 检油棒插入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发动机,该卧式发动机横向设置气缸体及气缸盖地构成发动机本体,具有通过被支承在上述气缸体内的曲轴的回转而在前后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同时,具备相应于发动机内的油压进行动作的油压指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油压指示器一体地设置于后盖,该后盖设置在上述气缸体的与上述气缸盖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曲轴的后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左右水平方 向上配置上述油压指示器,在该油压指示器的一端设置有显示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油压指示器配置在上述发动机本体的左右端的内侧且后端的内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迷后盖上 装设有发动机起动用的起动马达,上述油压指示器配置在上述起动马 达的下方。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油压指示 器的显示部,朝向成为发动机操作侧的上述发动机本体的左右一侧被 设置。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油压指 示器的与显示部左右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检油棒插入口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使活塞在前后大致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卧式发动机中,在设置显示发动机内油压状态的油压指示器时,简化了油路构成,降低了成本。另外,获得了油压指示器的良好的目视确认性。将油压指示器(50)一体地设置在后盖(40)上,该后盖设置在气缸体(3)的与气缸盖(4)相反的一侧,覆盖曲轴后方。另外,将油压指示器(50)的显示部(50a)朝向成为发动机操作侧的发动机本体(2)的左右一侧设置。
文档编号F01M1/18GK201152181SQ20072014033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4日
发明者桥本光, 渡边延广, 盐田克之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