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986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结构。
技术背景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对汽车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这就 要求三元催化转化器能够快速起燃,来解决冷起动期间由于温度过低无法满 足排放标准的问题。同时,对于小排量发动机搭载车型较小,离地间隙要求 相对较高,而为了满足气道排气均匀性,要求排气歧管有一定长度。因此, 在较小的空间要布置足够长的排气歧管和催化器是目前设计的难点。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放标准高、结构紧凑的小排量汽油发动 机排气歧管总成,,解决有限空间内布置足够长的排气歧管和催化器的问题。一种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它包括2-3根排气歧管气道,排 气歧管气道的上端与进口法兰盘焊接,下端连接三元催化器总成,三元催化 器下端连接出口法兰盘。其中所述排气歧管气道为不锈钢材质,排气歧管气 道的下端向中间合为一个气道。进一步,各排气歧管气道均采用上下两半壳体焊接而成,下半壳体为合 为一体的一个,各排气歧管气道的分模面在同一个曲面上。所述三元催化器总成由三元催化器进口端盖、三元催化器本体和三元催 化器出口端盖焊接而成,采用不锈钢材料,排气歧管气道的焊接位置偏离三 元催化器进口端盖中心。三元催化器出口端盖采用角型结构。由上述结构可见1、 为了解决排放问题,排气歧管采用了不锈钢材料(原为铸铁排气歧 管),同时将排气歧管气道在下端合为一个气道结构,各歧管均采用上下两 半壳体焊接形成密闭气道,各气道分模面在同一个曲面上,这样即可以解决 冷起动时候由于排气温度低而达不到排放要求的问题,保证达到排放的要 求,又具有很好的工艺性。2、 为了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对较长气道排气歧管进行合理的布置,将三 元催化器进口端盖设计歪脖子结构,即使排气歧管气道与汽的连接位置偏离 其中心一个角度,从而有效增加了排气歧管长度。3、 为了需满足整车离地间隙需要,将三元催化器出口端盖采用角形结 构,气体从载体排除后直接延角形端盖流出,进入消声器进气管。这种结构 较以前的正锥形端盖再与弯管连接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排气歧管总成的尺寸,以满足整车离地间隙的要求(H2〉H1),参见图3,同时减小排气损失。

图1是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改进前后的三元催化器出口端盖的离地间隙比较图,A为改进前, B为改进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排气歧管总成针对三缸发动机设计,采用不锈钢材质, 其一缸、二缸和三缸共三根排气歧管气道1、 2和3的上端与进口法兰盘4 悍接,下端向中间合为一个气道5,与三元催化器进口端盖6焊接,并且焊接位置偏离三元催化器进口端盖6中心一定角度。各排气歧管气道均采用上 下两半壳体焊接而成,下半壳体为合为一体的一个,即气道5,各排气歧管 气道的分模面在同一个曲面上。三元催化器出口端盖8采用角型结构,连接 出口法兰盘9。三元催化器本体为不锈钢圆桶形结构,上下分别与三元催化 器进口端盖6和三元催化器出口端盖8焊接。
权利要求1、一种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它包括2-3根排气歧管气道,排气歧管气道的上端与进口法兰盘焊接,下端连接三元催化器总成,三元催化器下端连接出口法兰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气道为不锈钢材质,它们下端向中间合为一个气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 于各排气歧管气道均采用上下两半壳体焊接而成,下半壳体为合为一体的一个o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各排气歧管气道的分模面在同一个曲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 于所述三元催化器总成由三元催化器进口端盖、三元催化器本体和三元催 化器出口端盖焊接而成,采用不锈钢材料,排气歧管气道的焊接位置偏离三 元催化器进口端盖中心。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其特征在 于三元催化器出口端盖采用角型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排量汽油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它包括2-3根排气歧管气道,排气歧管气道的上端与进口法兰盘焊接,下端连接三元催化器总成,三元催化器下端连接出口法兰盘。其中所述排气歧管气道的下端向中间合为一个气道。各排气歧管气道均采用上下两半壳体焊接而成,下半壳体为合为一体的一个,各排气歧管气道得分模面在同一个曲面上。三元催化器总成由三元催化器进口端盖、三元催化器本体和三元催化器出口端盖焊接而成,采用不锈钢材料,排气歧管气道的焊接位置偏离三元催化器进口端盖中心。三元催化器出口端盖采用角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排放标准高,并可解决有限空间内布置足够长的排气歧管和催化器的问题。
文档编号F01N3/28GK201106475SQ200720188348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
发明者卿辉斌, 琨 李, 瞿尚胜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