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0286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在提前角 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和滞后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上,分别设置防止 来自各油压室的工作油逆流的止回阀。
背景技术
如日本特开2001-159330号公报(US-6330870B1)所示,叶片式可变气门 正时装置的基本构成为,将与发动机的曲轴同步旋转的壳体以及与进气阀 (或排气阀)的凸轮轴连结的叶片转子同轴配置,通过叶片转子外周侧的叶片 (叶片根部)将形成在壳体内的多个叶片收纳室内划分成提前角油压室和滞 后角油压室。而且,通过油压控制阀控制各油压室的油压,使叶片转子相 对于壳体相对转动,由此使凸轮轴相对于曲轴的位移角(凸轮轴相位)变化, 而可变控制气门正时。
在这种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装置中,当在发动机运转中开闭驱动进气 阀或排气阀时,凸轮轴从进气阀或排气阀受到的扭矩变动传递到叶片转子, 由此,对叶片转子作用向滞后角侧及提前角侧的扭矩变动。由此,当叶片 转子向滞后角侧受到扭矩变动时,提前角油压室的工作油受到被从提前角 油压室压出的压力,并且,当叶片转子向提前角侧受到扭矩变动时,滞后 角油压室的工作油受到被从滞后角油压室压出的压力。因此存在的问题为, 在从油压供给源供给的油压低的低旋转区域中,即使将油压供给到提前角 油压室而使凸轮轴的位移角为提前角,如图3的虚线所示,叶片转子也会 被上述扭矩变动按压回滞后角侧,到达目标位移角的响应时间变长。
为了解决该问题,如日本特开2003-106115号公报(US-6763791B2)所
示,可以考虑在滞后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和提前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 油路上分别设置止回阀,即使叶片转子受到扭矩变动,也通过止回阀防止 来自滞后角油压室或提前角油压室的工作油逆流,由此如图3的实线所示, 在可变气门正时控制中防止叶片转子向目标位移角方向的反方向返回,而 使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的响应性提高。
在该可变气门正时装置中构成为,在提前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和 滞后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油压导入管路)上分别设置止回阀,并且在各 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上分别并列设置旁通止回阀的回流管路(油压排出管 路),在对供给到各油压室的油压进行控制的油压控制阀(滑阀)上, 一体化 了作为对各油压室的回流管路进行开闭的管路切换阀的功能。而且,通过 控制该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能够在控制供给到各油压室的油压的同 时,控制各油压室的回流管路的开放/关闭的切换,在需要泄放某一方油压 室的油压时,开放该油压室的回流管路而通过该回流管路迅速泄放油压。
但是,由于在可变气门正时装置或油压控制阀的动作特性中有制造偏 差,所以难以使用一体化了作为管路切换阀的功能的1个油压控制阀,同 时对各油压室的油压控制和回流管路的切换控制的双方进行高精度控制, 不能避免叶片转子的响应特性(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和叶片转子的响应 速度的关系)产生偏差。该响应特性的偏差成为抵消通过止回阀可得到的效 果(在低油压区域中的提前角动作的响应性提高等效果)的重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式可变气门正 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能够进行考虑了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或油压控 制阀的制造偏差的、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的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通过叶片将在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 调整机构的壳体内形成的多个叶片收纳室内分别划分成提前角油压室和滞 后角油压室,并在至少一个叶片收纳室的油压供给油路和滞后角油压室的 油压供给油路上,分别设置防止来自各油压室的工作油逆流的止回阀。在 各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上,分别并列设置旁通上述止回阀的排泄油路, 对供给到各油压室的油压进行控制的油压控制阀具有开放/关闭各油压室的 排泄油路的排泄切换控制功能。并且具有响应特性学习单元,该响应特性学习单元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相对于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 值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由此,在发动机运转中,能够对可变气门正时调 整机构相对于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使 用其学习值,能够实现考虑了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或油压控制阀的制造 偏差的、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的控制)。


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和其油压 控制管路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滞后角工作、中间保持、提 前角工作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有无止回阀导致的提前角工作时的VCT响应速度的不 同的特性图。
图4是表示带有止回阀的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的一例的 特性图。
图5是说明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一次学习方法的时序图。
图6是说明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二次学习方法的时序图。
图7是图示在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学习时 所计测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计测点的图。
图8是说明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一次学习方法的时序图。
图9是说明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二次学习方法的时序图。
图10是图示在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学习
时所计测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计测点的图。
图11是表示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角的映像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说明VCT响应特性学习时的目标位移角的设定方法的时序图。
图13是表示相对于节气门开度一定时的VCT位移角的发动机扭矩增
减率特性的一例的特性图。
图14是说明VCT响应特性的学习结束前的控制例的时序图。 图15是说明VCT响应特性的学习结束后的控制例的时序图。 图16是说明VCT响应特性学习执行条件判断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说明VCT响应特性学习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VCT响应特性学习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OCV电流控制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说明通常控制用电流值计算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说明目标位移角计算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2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和其油 压控制管路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说明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具体化的一个实施例。
首先,根据图1说明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11的结构。可变气 门正时调整机构11的壳体12,通过螺栓13被紧固固定在链轮上,该链轮 被自由转动地支持于未图示的进气侧或排气侧的凸轮轴的外周。由此,发 动机曲轴的旋转经由正时链传递到链轮和壳体12,链轮和壳体12与曲轴同 步旋转。叶片转子14相对转动自由地被收纳在壳体12内,该叶片转子14 通过螺栓15被紧固固定在凸轮轴的一端部。
在壳体12的内部形成有收纳叶片转子14外周部的多个叶片17的多个 叶片收纳室16,该多个叶片17向提前角侧及滞后角侧相对转动自由,各叶 片收纳室16被各叶片17划分成提前角油压室(以下称为"提前角室")18和滞 后角油压室(以下称为"滞后角室,,)l9。
在规定压以上的油压供给到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的状态下,通 过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的油压保持叶片17,基于曲轴旋转的壳体12 的旋转通过油压传递到叶片转子14,凸轮轴与该叶片转子14 一体地被旋转 驱动。在发动机运转中,通过油压控制阀21控制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 19的油压,使叶片转子14相对于壳体12相对转动,由此控制凸轮轴相对 于曲轴的位移角(凸轮轴相位)而使进气阀(或排气阀)的气门正时可变。
并且,在任意一个叶片17的两侧部,形成有对叶片转子14相对于壳
体12的相对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的止动部22、 23,由该止动部22、 23限制 凸轮轴的位移角(凸轮轴相位)的最大滞后角位置和最大提前角位置。并且, 在任意一个叶片17上设置有用于在发动机停止时等将凸轮轴的位移角锁定 在规定的锁定位置的锁销24,该锁销24嵌入设置在壳体12上的锁孔(未图 示),由此凸轮轴的位移角被锁定在规定的锁定位置。该锁定位置被设定在 适于启动的位置(例如凸轮轴位移角的可调整范围的大致中间位置)。
油盘26内的油(工作油)通过油泵27经由油压控制阀21供给到可变气 门正时调整机构11的油压控制管路中。该油压控制管路设置有将从油压 控制阀21的提前角压力口排出的油供给到多个提前角室18的油压供给油 路28;和将从油压控制阀21的滞后角压力口排出的油供给到多个滞后角室 19的油压供给油路29。
而且,在提前角室18的油压供给油路28和滞后角室19的油压供给油 路29上,分别设置有防止来自各室18、 19的工作油逆流的止回阀30、 31。 在本实施例中,仅在1个叶片收纳室16的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的油 压供给油路28、 29上设置有止回阀30、 31。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在2个 以上的叶片收纳室16的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的油压供给油路.28、29 上分别设置止回阀30、 31。
在各室18、 19的油压供给油路28、 29上分别并列设置有旁通止回阀 30、 31的排泄油路32、 33。在各排泄油路32、 33上分别设置有排泄切换 阀34、 35。各排泄切换阀34、 35由通过从油压控制阀21供给的油压(控制 压)向闭阀方向驱动的滑阀构成,在不施加油压时,被弹簧41、 42保持在开 阀位置。当排泄切换阀34、 35开阀时,排泄油路32、 33被开放,成为止 回阀30、 31不工作的状态。当排泄切换阀34、 35闭阀时,排泄油路32、 33被关闭,成为止回阀30、 31有效工作的状态,防止来自油压室18、 19 的油逆流而保持油压室18、 19的油压。
各排泄切换阀34、 35不需要电气布线,所以能够与止回阀30、 31 — 起紧凑地组装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11内部的叶片转子14上。由此, 能够在各油压室18、 19附近配置排泄切换阀34、 35,并在提前角"滞后角 动作时在各油压室18、 19附近响应良好地开放/关闭各排泄油路32、 33。
另一方面,油压控制阀21由被线性电磁线圈36驱动的滑阀构成,并 一体化有对供给到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的油压进行控制的提前角/滞
后角油压控制阀37、和对驱动各排泄切换阀34、 35的油压进行切换的排泄 切换控制阀38。向该油压控制阀21的线性电磁线圈36通电的电流值(负荷 值)由发动机控制电路(以下称为"ECU")43控制。
该ECU43根据曲轴转角传感器44以及凸轮角传感器45的输出信号计 算进气阀(或排气阀)的实际气门正时(实际位移角),并且根据进气压传感器、 水温传感器等检测发动机运转状态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出计算进气阀(或排气 阀)的目标气门正时(目标位移角)。而且,ECU43对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11的油压控制阀21的控制电流值进行反馈控制(或前馈控制),以使实际气 门正时与目标气门正时一致。由此,控制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的油 压而使叶片转子14相对于壳体12相对转动,由此使凸轮轴的位移角变化, 而使实际气门正时与目标气门正时一致。
然而,在发动机运转中在开闭驱动进气阀或排气阀时,凸轮轴受到的 来自进气阀或排气阀的扭矩变动传递到叶片转子14,由此对叶片转子14作 用滞后角侧及提前角侧的扭矩变动。由此,当叶片转子14向滞后角侧受到 扭矩变动时,提前角室18的工作油受到被从提前角室18压出的压力,当 叶片转子14向提前角侧受到扭矩变动时,滞后角室19的工作油受到被从 滞后角室19压出的压力。因此存在的问题为,在作为油压供给源的油泵27 的排出油压变低的低旋转区域中,当没有止回阀30、 31时,即使要向提前 角室18供给油压而使凸轮轴的位移角提前,也如图3的虚线所示,叶片转 子14被上述扭矩变动压回滞后角侧,达到目标位移角为止的响应时间变长。
对此,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在提前角室18的油压供给油路28和滞 后角室19的油压供给油路29上,分别设置防止来自各室18、 19的油逆流 的止回阀30、 31,并且在各室18、 19的油压供给油路28、 29上分别并列 设置旁通止回阀30、 31的排泄油路32、 33,在各排泄油路32、 33上分别 设置排泄切换阀34、 35。由此,如图2A、 2B、 2Cc所示,对应于滞后角动 作、中间保持、提前角动作,各室18、 19的油压被如下地控制。
(滞后角动作)
如图2(a)所示,在使实际气门正时朝向滞后角侧的目标气门正时较快速 地滞后的滞后角动作中,通过从油压控制阀21向提前角室18的排泄切换 阀34施加油压,由此将提前角室18的排泄切换阀34开阀而使提前角室18 的止回阀30成为不工作的状态,并且通过停止向滞后角室19的排泄切换
阀35的油压供给,由此将滞后角室19的排泄切换阀35闭阀而使滞后角室 19的止回阀31成为工作的状态。由此,即使在低油压时,相对于叶片转子 14的向提前角侧的扭矩变动,也边通过止回阀31防止来自滞后角室19的 油逆流,边高效地向滞后角室19供给油压,而提高滞后角响应性。 C中间保持)
如图2(b)所示,在将实际气门正时保持为目标气门正时的中间保持中, 将向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双方的排泄切换阀34、 35的油压供给都停 止,由此将双方的排泄切换阀34、 35都闭阔,而使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 室19双方的止回阀30、 31成为工作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使由于凸轮 轴从进气阀或排气阀受到的扭矩变动,而对叶片转子14作用向滞后角侧及 提前角侧的扭矩变动,也通过止回阀31防止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双 方的油逆流,而防止从两侧保持叶片17的油压降低,使保持稳定性提高。 另外,即使在进行较迟缓的提前角,滞后角动作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稳定 性,将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双方的排泄切换阀34、 35都闭阀,而使 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双方的止回阀30、 31成为工作的状态。
(提前角动作)
如图2(c)所示,在使实际气门正时朝向提前角侧的目标气门正时较快速 地提前的提前角动作中,通过停止向提前角室18的排泄切换阀34的油压 供给,由此将提前角室18的排泄切换阀34闭阀而使提前角室18的止回阀 30成为工作的状态,并且通过从油压控制阀21向滞后角室19的排泄切换 阀35施加油压,由此将滞后角室19的排泄切换阀35开阀而使滞后角室19 的止回阀31成为不工作的状态。由此,即使在低油压时,相对于叶片转子 14的向滞后角侧的扭矩变动,也边通过止回阀30防止来自提前角室18的 油逆流,边高效地向提前角室18供给油压,而提高提前角响应性。
下面,参照图4说明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11的响应特性(以下称为 "VCT响应特性")。图4是表示对油压控制阀21的控制电流值(以下称为 "OCV电流值")和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11的响应速度(以下称为"VCT响 应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而得到的VCT响应特性的一例。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对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双方设置有止回阀 30、 31和排泄切换阀34、 35,所以相对于OCV电流值的变化,VCT响应 速度不是线性地变化,而是通过切换排泄切换阀34、 35的开阀/闭阏,VCT
响应速度在2处剧变。在图4的VCT响应特性中,滞后角侧的VCT响应 速度的剧变点是提前角室18的排泄切换阀34从闭阀向开阀切换的点,提 前角侧的VCT响应速度的剧变点是滞后角室19的排泄切换阀35从闭阀向 开阀切换的点。如果对该VCT响应速度的剧变点的OCV电流值进行学习, 则能够根据学习值来提高排泄切换阀34、 35的开阀/闭阀被切换的附近区域 的控制特性。
具休地说,如下地学习VCT响应特性。
在中间保持模式时,预先对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11的实际位移角(以 下称为"VCT位移角")保持为目标位移角时的OCV电流值进行学习,而作 为保持电流值,并存储在ECU43的备份RAM等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中。该保持电流值的学习为,在每次执行中间保持模式时只要规定的保持 电流学习条件成立,每当此时就可以更新保持电流学习值,也可以与此相 比减小保持电流值的学习频率。并且,也可以对每个目标位移角的区域(或 每个发动机运转区域)学习保持电流值,当然,也可以对所有目标位移角(或 所有的发动机运转区域)共通的1个保持电流值进行学习。
然后如图5所示,在学习滞后角侧的VCT响应速度剧变点时,每隔规 定时间使OCV电流值从保持电流学习值减少规定电流值(例如0.05A),而 重复对向滞后角侧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进行计测的处理。而且,在 该向滞后角侧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超过规定值K1时,判断为VCT 响应速度向滞后角侧剧变,而将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超过规定值Kl 之前的OCV电流值存储作为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电流值 的临时学习值。在本实施例中,通过OCV电流值和保持电流学习值的偏差 AOCV来存储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电流值的临时学习值。
如上所述,在粗略地进行了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一次学 习后,如下地细致地进行第二次滞后角侧剧变点的学习。首先,将在第一 次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中检测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超过规定值Kl 之前的OCV电流值(第一次临时学习值),设定成第二次滞后角侧剧变点学 习时的初始电流值,并每隔规定时间使OCV电流值每次减少比第一次滞后 角侧剧变点学习时更细微的规定电流值(例如0.01A),而重复对向滞后角侧 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进行计测的处理。然后,在该向滞后角侧的 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超过规定值Kl时,判断为VCT响应速度向滞后
角侧剧变,而将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超过规定值Kl时的OCV电流 值存储作为"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电流值"的最终学习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次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中,如图7所示,也通过OCV 电流值和保持电流学习值的偏差AOCV来学习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 变点的OCV电流值。
另一方面,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也与上述同样地进行。 首先,如图8所示,每隔规定时间使OCV电流值从保持电流学习值每次增 加规定电流值(例如0.02A),而重复对向提前角侧的VCT位移角变化量 AVCT进行计测的处理。然后,在该向提前角侧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 超过规定值K3时,判断为VCT响应速度向提前角侧剧变,而将VCT位移 角变化量AVCT超过规定值K3之前的OCV电流值存储作为提前角侧VCT 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电流值的临时学习值。在本实施例中,通过OCV 电流值和保持电流学习值的偏差AOCV来存储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 变点的OCV电流值的临时学习值。
如上所述,在粗略地进行了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一次学 习后,如下地细致地进行第二次提前角侧剧变点的学习。首先,将在第一 次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中检测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超过规定值K3 之前的OCV电流值(第一次临时学习值),设定成第二次提前角侧剧变点学 习时的初始电流值,并每隔规定时间使OCV电流值每次增加比第一次提前 角侧剧变点学习时更细微的规定电流值(例如0.005A),而重复对向提前角侧 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进行计测的处理。然后,在该向提前角侧的 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超过规定值K3时,判断为VCT响应速度向提前 角侧剧变,而将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超过规定值K3时的OCV电流 值存储作为最终的"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电流值"的最终 学习值。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次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中,如图10所示, 也通过OCV电流值和保持电流学习值的偏差AOCV来学习提前角侧VCT 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电流值。
然而,在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角在最大滞后角位置附近时,当要学 习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时,需要使实际位移角提前并超过该目标 位移角,因此可能使发动机的燃烧状态恶化。
作为其对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ll所示,在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
角提前了规定值以上(例如40°CA以上)的运转区域中,学习VCT响应特性。 如此,与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角只提前不到规定值(例如20°CA左右)的 运转区域中进行学习时相比,可能检测更大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 结果,能够学习高精度的VCT响应特性。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将学习VCT响应特性时的目标位 移角设定成通常控制时目标位移角的一半左右。这样,能够大致均等地学 习滞后角侧及提前角侧的双向的响应特性,并且在学习提前角侧的响应特 性时能够防止实际位移角超过上限位移角,而防止过大提前角引起的损害。
然而,如图13所示,在VCT响应特性的学习时,当使VCT位移角变 化时,发动机扭矩可能变化,但当该发动机扭矩的变化增大时,会使驾驶 者感到不适应。
作为其对策,在本实施例中,在发动机扭矩的变化相对于VCT位移角 的变化为较小的运转区域中,学习VCT响应特性。这样,可减小VCT响 应特性学习时的VCT位移角变化导致的发动机扭矩变化,因此能够使驾驶 者几乎感觉不到不适应地进行VCT响应特性的学习。
并且,在VCT响应特性的学习结束前,不知道VCT响应速度剧变的 点,因此当在VCT响应速度剧变点附近进行控制时,VCT响应速度突然剧 变,可能发生VCT位移角的超程或欠程。
作为其对策,如图14所示,在VCT响应特性的学习结束前,以提前 角侧和滞后角侧的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设计中央值为基准,考虑制造偏 差的范围,在提前角侧和滞后角侧的VCT响应速度剧变点附近分别设定控 制禁止区域,由此禁止在VCT响应速度剧变点附近控制OCV电流值。而 且,在这两个控制禁止区域所夹的中间区域中,进行反馈控制(F/B控制)以 减小VCT位移角和目标位移角的偏差,并在比提前角侧的控制禁止区域更 靠提前角侧的区域、及比滞后角侧的控制禁止区域更靠滞后角侧的区域中, 进行前馈控制(F/F控制),由此加快VCT响应速度。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在VCT响应特性的学习结束后,取消上述2 个控制禁止区域,在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电流学习值、 和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电流学习值之间的区域中,进行 反馈控制(F/B控制)以减小VCT位移角和目标位移角的偏差,并在该F/B 控制区域外侧的区域中进行前馈控制(F/F控制),由此加快VCT响应速度。
上述VCT响应特性的学习处理由ECU43按照图16至图20的各程序 来执行。以下,说明这些各程序的处理内容。 (VCT响应特性学习执行条件判断程序)
图16的VCT响应特性学习执行条件判断程序是在发动机运转中按规 定周期执行。当本程序启动时,首先在步骤101中,检测发动机转速、进 气压、冷却水温等的发动机运转条件,在之后的步骤102中,根据检测的 发动机运转条件是否在VCT控制执行区域内,来判断VCT控制执行条件 是否成立,如果VCT控制执行条件不成立则直接结束本程序,如果VCT 控制执行条件成立,则进入步骤103并判断保持电流值的学习是否结束。
在该步骤103中,如果判断为在保持电流值的学习结束前,则直接结 束本程序,如果判断为在保持电流值的学习结束后,则进入步骤104并判 断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是否结束,如果判断为在滞后角侧 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结束前,则进入步骤105并判断当前的发动机 运转条件(发动机转速、进气压等)是否在图11所示的VCT响应特性学习区 域内。
在该步骤105中,如果判断为当前的发动机运转条件不在VCT响应特 性学习区域内,则直接结束本程序,如果判断为在VCT响应特性学习区域 内,则进入步骤106并判断实际位移角是否为下限值以上。在此,下限值 被设定为,防止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动作(滞后角动作)引 起的燃烧性恶化等损害所需的位移角。
在该步骤106中,如果判断为实际位移角低于下限值,则判断为滞后 角侧剧变点学习条件不成立,而直接结束本程序,如果判断为实际位移角 为下限值以上,则判断为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条件成立,而进入步骤107, 将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RET设定成表示滞后角侧剧变点学 习条件成立的"l",并结束本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104中,如果判断为在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 剧变点的学习结束后,则进入步骤108并判断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 点的学习是否结束,如果是在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结束后, 则直接结束本程序,如果是在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结束前, 则进入步骤109,并判断当前的发动机运转条件(发动机转速、进气压等)是 否在图11所示的VCT响应特性学习区域内。
在该步骤109中,如果判断为当前的发动机运转条件不在VCT响应特 性学习区域内,则直接结束本程序,如果判断为在VCT响应特性学习区域 内,则进入步骤110并判断实际位移角是否为上限值以下。在此,上限值 被设定为,防止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动作(提前角动作)因 此的燃烧性恶化等损害所需的位移角。
在该步骤110中,如果判断为实际位移角超过上限值,则判断为提前 角侧剧变点学习条件不成立,而直接结束本程序,如果判断为实际位移角 为上限值以下,则判断为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条件成立,而进入步骤lll, 将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ADV设定成表示提前角侧剧变点学 习条件成立的"l",并结束本程序。
(VCT响应特性学习程序)
图17及图18的VCT响应特性学习程序在发动机运转中按规定周期执 行。当本程序启动时,首先在步骤201中检测发动机转速、进气压、冷却 水温等发动机运转条件,在之后的步骤202中,判断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 标志XVCTLRNRET是否被设定成表示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条件成立的 "1",如果被设定成"l",则如下地学习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 电流值。
首先,在步骤203中,将OCV电流值设定成保持电流学习值,在之后 的步骤204中,判断是否为在OCV电流值设定后经过了规定时间T2的时 刻,如果判断为"否"则向步骤211的处理转移,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 205,判断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一 次学习)是否结束。结果,如果判断为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未结束,则 进入步骤207,计算从保持电流学习值减去规定电流值C2(C2二0.05A)的值 Cl,如果判断为第1滞后角恻剧变点学习结束,则进入步骤206,将第2 滞后角侧学习用初始电流值设定成上述C1,并且将比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 学习时小的电流值(例如0.01 A)设定成规定电流值C2。
之后,进入步骤208并判断是否是OCV电流值的初次更新,如果是初 次更新则进入步骤210,将这次的OCV电流值设定成Cl(二保持电流学习 值一C2),如果不是初次更新则进入步骤209,将从上次的OCV电流值减去 规定电流值C2的值设定成这次的OCV电流值。
通过以上说明的步骤203 210的处理,在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滞
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一次学习)中,如图5所示,重复每隔规定 时间使OCV电流值从保持电流学习值每次减小规定电流值C2(例如0.05A) 的处理;在第2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二 次学习)中,如图6所示,重复每隔规定时间使OCV电流值从第2滞后角 侧学习用初始电流值(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的临时学习值)每次减小规 定电流值C2(例如0.01A)的处理。在此,第2滞后角侧学习用初始电流值是, 在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中检测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绝对值超 过规定值Kl之前的OCV电流值,在后述的步骤218被设定。
如上所述,在设定了0CV电流值后进入步骤211,判断是否是在OCV 电流值的设定后经过了规定时间T1的时刻,如果判断为"否"则直接结束本 程序,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212,将当前的VCT位移角设定成 VCTold。之后进入步骤213,判断是否是在OCV电流值的设定后经过了规 定时间T2的时刻,如果判断为"否"则直接结束本程序,如果判断为"是"则 进入步骤214,并计算从当前的VCT位移角减去VCTold的值,而作为AT 时间(规定时间Tl到T2)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并将该VCT位移角 变化量AVCT存储到ECU43的存储器的相应存储区域中。 △VCT=VCT位移角—VCTold
此时,使用OCV电流值和保持电流学习值的偏差AOCV作为OCV电 流值的数据。由此,制作将OCV电流值和保持电流学习值的偏差AOCV 作为参数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表。
之后进入步骤215,判断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绝对值是否为规 定值Kl以上,如果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绝对值小于规定值Kl,则 判断为VCT响应速度未剧变而直接结束本程序。之后,在VCT位移角变 化量AVCT的绝对值成为规定值K1以上时,判断为VCT响应速度剧变而 进入步骤216,判断第l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是否结束。结果,如果判断为 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还未结束,则进入步骤218, (l)将上次的OCV电 流值确定成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的临时学习值,并将其存储为第2滞 后角侧学习用初始电流值,并且判断为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结束。
而且,在上述步骤216中,如果判断为第1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结束, 则进入步骤217, (l)将当前的OCV电流值作为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 变点的OCV电流值的最终学习值,并存储在ECU43的备份RAM等可重写
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判断为第2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结束。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202中,如果判断为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 XVCTLRNRET被设定成表示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条件不成立的"O",则进 入图18的步骤220,判断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ADV是否被 设定成表示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条件成立的"l",如果未被设定成'T,,则直 接结束本程序,如果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ADV被设定成 "1",则如下地学习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OCV电流值。
首先,在步骤221中,将OCV电流值设定成保持电流学习值,在之后 的步骤222中,判断是否是在OCV电流值的设定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T2 的时刻,如果判断为"否"则向步骤229的处理转移,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 步骤223,判断第1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 第一次学习)是否结束。结果,如果判断为第1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还未结 束,则进入步骤225,计算对保持电流学习值加上规定电流值C4(例如C4 二0.02A)的值C3,如果判断为第1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结束,则进入步骤 224,将第2提前角侧学习用初始电流值设定成上述C3,并且将比第1提 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时小的电流值(0.005A)设定成规定电流值C4。
之后,进入步骤226,判断是否是OCV电流值的初次更新,如果是初 次更新则进入步骤228,将这次的OCV电流值设定成C3(二保持电流学习 值+C4),如果不是初次更新则进入步骤227,将对上次的OCV电流值加上 规定电流值C4的值设定成这次的OCV电流值。
通过以上说明的步骤221~228的处理,在第1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提 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一次学习)中,如图8所示,重复每隔规定 时间4吏OCV电流值从保持电流学习值每次增加规定电流值C4(例如0.02A) 的处理,在第2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第二 次学习)中,如图9所示,重复每隔规定时间使OCV电流值从第2提前角 侧学习用初始电流值(第1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的临时学习值)每次增加规 定电流值C4(例如0.005A)的处理。在此,第2提前角侧学习用初始电流值, 是在第1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中检测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绝对值 超过规定值K3之前的OCV电流值,在后述的步骤236中被设定。
如上所述,在设定了 OCV电流值之后进入步骤229,判断是否是在OCV 电流值的设定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T1的时刻,如果判断为"否"则直接结束
本程序,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230,将当前的VCT位移角设定成 VCTold。之后进入步骤231,判断是否是在OCV电流值的设定之后经过了 规定时间T2的时刻,如果判断为"否"则直接结束本程序,如果判断为"是" 则进入步骤232,计算从当前的VCT位移角减去VCTold值,而作为AT 时间(规定时间Tl到T2)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并将该VCT位移角 变化量AVCT存储到ECU43的存储器的相应存储区域中。 △VCT=VCT位移角一VCTold
此时,使用OCV电流值和保持电流学习值的偏差AOCV作为OCV电 流值的数据。由此,制作将OCV电流值和保持电流学习值的偏差AOCV 作为参数的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表。
之后进入步骤233,判断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绝对值是否为规 定值K3以上,如果VCT位移角变化量AVCT的绝对值小于规定值K3, 则判断为VCT响应速度还未剧变而直接结束本程序。之后,在VCT位移 角变化量AVCT的绝对值成为规定值K3以上时,判断为VCT响应速度剧 变而进入步骤234,判断第l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是否结束。结果,如果判 断为第1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还未结束,则进入步骤236, (l)将上次的OCV 电流值确定成第1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的临时学习值,并将其存储为第2 提前角侧学习用初始电流值,并且判断为第1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结束。
而且,在上述步骤234中,如果判断为第l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结束, 则进入步骤235, (l)将当前的OCV电流值作为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 变点的OCV电流值的最终学习值,而存储到ECU43的备份RAM等可重写 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判断为第2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结束。
(OCV电流控制程序)
图19的OCV电流控制程序在发动机运转中以规定周期执行。当本程 序启动时,首先在步骤301中检测发动机转速、进气压、冷却水温等发动 机运转条件,并在之后的步骤302中,判断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 XVCTLRNRET是否是"1"、或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ADV是 否是"1"。如果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RET和提前角侧剧变点 学习标志XVCTLRNADV中的任意一个为"l",则判断为处于VCT响应特 性学习中,而进入步骤303,将学习用电流值设定成OCV电流值并结束本 程序。该学习用电流值是在图17及图18的VCT响应特性学习程序的步骤
209、 210、 227、 228中计算的VCT响应特性学习中的OCV电流值。
另一方面,在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RET和提前角侧剧 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ADV的双方为"O"时,判断为处于通常控制中,而 进入步骤304,将通常控制用电流值设定成OCV电流值并结束本程序。该 通常控制用电流值是,在通常控制时由后述的图20的通常控制用电流值计 算程序计算的OCV电流值。
(通常控制用电流值计算程序)
图20的通常控制用电流值计算程序在发动机运转中以规定周期执行。 当本程序启动时,首先在步骤401中检测发动机转速、进气压、冷却水温 等发动机运转条件,在之后的步骤402中,判断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 变点的学习是否结束,如果是在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结束 前,则进入步骤404,如图14所示,将F/B控制区域的下限电流值设定成 规定值C5,并且将滞后角侧的F/F控制区域的上限电流值设定成规定值C6。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402中,如果判断为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 变点的学习结束,则进入步骤403,将F/B控制区域的下限电流值和滞后角 侧的F/F控制区域的上限电流值一起设定成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 的OCV电流学习值。
之后进入步骤405,判断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是否结 束,如果是在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结束前,则进入步骤406, 图14所示,将F/B控制区域的上限电流值设定成规定值C7,并且将提前 角侧的F/F控制区域的下限电流值设定成规定值C8。
此时,F/B控制区域的上下限电流值C7、 C5和F/F控制区域的上下限 电流值C6、 C8,以提前角侧和滞后角侧的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设计中 央值为基准并考虑到制造偏差的范围而被设定,并被设定成,VCT响应速 度剧变点的制造偏差范围收束到在F/B控制区域和F/F控制区域之间设置的 控制禁止区域(C6 C5、 C7 C8)内。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405中,如果判断为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 变点的学习结束,则进入步骤406,将F/B控制区域的上限电流值和提前角 侧的F/F控制区域的下限电流值一起设定成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剧变点 的OCV电流学习值。
根据VCT位移角和目标位移角的偏差来计算OCV电流值。 (目标位移角计算程序)
图21的目标位移角计算程序在发动机运转中以规定周期执行。当本程 序启动时,首先在步骤501中检测发动机转速、进气压、冷却水温等发动 机运转条件,在之后的步骤502中,判断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 XVCTLRNRET是否是"1"、或提前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ADV是 否是"1"。如果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RET和提前角侧剧变点 学习标志XVCTLRNADV中的任意一个为"l",则判断为处于VCT响应特 性学习中,而进入步骤503,将目标位移角设定成通常控制时目标位移角一 半左右的规定值。
另一方面,在滞后角侧剧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RET和提前角侧剧 变点学习标志XVCTLRNADV的双方为"0"时,判断为处于通常控制中,而 进入步骤504,参照图11所示的通常控制时目标位移角的映像,设定成与 当前的发动机运转条件(发动机转速、进气压等)相应的目标位移角。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在图4的VCT响应特性中,对滞后角侧 VCT响应速度的剧变点和提前角侧VCT响应速度的剧变点的OCV电流值 进行学习,因此,通过使用该学习值,能够实现考虑了可变气门正时调整 机构11或油压控制阀21的制造偏差的、可变气门正时控制(OCV电流控 制)。具体地说,如果对滞后角侧VCT响应速度的剧变点和提前角侧VCT 响应速度的剧变点的OCV电流值进行了学习,则可取消或者减小这些VCT 响应速度剧变点附近的控制禁止区域(参照图14),并能够使F/B控制区或 F/F控制区域扩大相应量,而能够根据学习值使VCT响应速度剧变点附近 区域中的控制特性提高。
另外,VCT响应特性的学习不限于VCT响应速度剧变点的学习,例如, 也可以是将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某一方的排泄切换阀34或35开阀, 而对某一方的止回阀30或31不工作的区域的OCV电流值和VCT响应速 度的关系进行学习;或者将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双方的排泄切换阀 34、35闭阀,而对双方止回阀30、31有效工作的区域的OCV电流值和VCT 响应速度的关系进行学习。在此,某一方的止回阀30或31不工作的区域 是进行较快速的提前角 滞后角动作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区域设定为 F/F控制区),双方的止回阀30、 31有效工作的区域是进行较迟缓的提前
角 滞后角动作的区域和中间保持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区域设定为
F/B控制区)。这样,如果对VCT响应速度剧变点以外区域的VCT响应特 性进行学习,则能够对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11或油压控制阀21的制造 偏差导致的VCT响应特性的偏差进行范围较大的学习修正,并能够使VCT 响应速度剧变点以外区域的控制特性提高。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将VCT响应特性的学习值存储在可重写的非易 失性存储器中,因此具有的优点为,在发动机停止中也能保持VCT响应特 性学习值的存储,而从下次发动机启动之后使用VCT响应特性的学习值来 高精度地控制OCV电流值。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适用于图1所示的可变气门正时调 整机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例如图22所示的可变气门调整机构。
在图22中,相对于图l所示的可变气门调整机构有以下不同点。另夕卜, 在图22中,对与图1相同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l所示的可变气门调整机构中构成为,具有用于提前角/滞后角油 压控制功能的切换油路的阀、和用于排泄切换控制功能的切换油路的阀这 两个阀。对此,在图22所示的可变气门调整机构中构成为,通过一个阀实 现提前角/滞后角油压控制功能和排泄切换控制功能。并且,为此构成为, 使油压供给通路28、 29在油压控制阀和止回阀之间分路,并与各排泄切换 阀34、 35连通。
并且,在图1中构成为,在与被某个叶片划分的一个叶片收纳室的提 前角室以及滞后角室相对应的油压供给通路上,设置止回阀和排泄切换阀, 但图22中,在对于一个叶片收纳室的提前角室的油压供给通路上、和对于 其他叶片收纳室的滞后角室的油压供给通路上,设置止回阀和排泄切换阀。
并且,排泄切换阀34、 35也可以是在不被施加油压时由弹簧41、 42 保持在闭阀位置的、所谓常闭的切换阀。此时,作为排泄切换控制阀38, 在图1中构成为将排泄切换阀闭阀时供给油压,但也可以构成为在将排泄 阔闭阀时停止供给油压。
权利要求
1.一种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通过叶片将在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壳体内形成的多个叶片收纳室内分别划分成提前角油压室(18)和滞后角油压室(19),并在至少一个叶片收纳室的提前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和滞后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上,分别设置防止来自各油压室的工作油逆流的止回阀(30、31),并且在各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上分别并列设置旁通上述止回阀的排泄油路(32、33),在对供给到各油压室的油压进行控制的油压控制阀(21)上一体化了开放/关闭各油压室的排泄油路的排泄切换控制功能,该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该响应特性学习单元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相对于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其 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作为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对由于上述排泄油路的开放/关闭被切换而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响应速度剧变的控制电流值进行学习。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作为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对上述提前角油压室和上述滞后角油压室中某一方的排泄油路被开放 而某一方的止回阀不工作的区域中的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与上 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速度的关系进行学习。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 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作为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对上述提前角油压室和上述滞后角油压室双方的排泄油路被关闭而双 方的止回阀有效工作的区域中的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与上述可 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速度的关系进行学习。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 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电流值学习单元,该保持电流值学习单元将上述可变气门正 时调整机构的实际位移角保持为目标位移角时的、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作为保持电流值,而对该保持电流值进行学习,;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在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进行学习时,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相对于偏差的响应特性进行 学习,该偏差为上述保持电流值学习单元学习的保持电流值与上述油压控 制阀的控制电流值的偏差。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 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在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角提前了规定值 以上的运转区域中,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
7. 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 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将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进行学习时的目标位移角,设定成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角的一半程度。
8. 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 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在相对于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实 际位移角的变化、发动机扭矩的变化小的运转区域中,对上述可变气门正 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
9. 如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 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由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学习的上 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的学习值;和电流控制单元,在发动机运转中使用存储在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 响应特性的学习值,对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进行修正。
10.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 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排泄油路上分别设置由油压驱动的排泄切换阀, 通过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排泄切换控制功能的油压控制,对上述各排泄 切换阀进行开阀/闭阀,由此开放/关闭上述各排泄油路。
11. 一种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通过叶片将在叶片 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壳体内形成的多个叶片收纳室内分别划分成提前角油压室(18)和滞后角油压室(19),并设置有第1止回阀(30),设置在至少一个叶片收纳室内的提前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上,防止来自上述提前角油压室的工作油逆流;第1排泄油路(32),旁通上述第1止回阀;第 2止回阀(31),设置在至少一个叶片收纳室的滞后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 上,防止来自上述滞后角油压室的工作油逆流;第2排泄油路(33),旁通上 述第2止回阀;和油压控制阀(21),对供给到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 油压进行控制,在上述油压控制阀上一体化了开放/关闭上述第1和第2排泄油路的排泄油路控制功能,该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该响应特性学习单元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相对于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其 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作为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对由于上述排泄油路的开放/关闭被切换而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响应速度剧变的控制电流值进行学习。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 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作为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对上述提前角油压室和上述滞后角油压室中某一方的排泄油路被开放 而某一方的止回阀不工作的区域中的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与上 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速度的关系进行学习。
14. 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作为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对上述提前角油压室和上述滞后角油压室双方的排泄油路被关闭而双 方的止回阀有效工作的区域中的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与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速度的关系进行学习。
15. 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电流值学习单元,该保持电流值学习单元将上述可变气门正 时调整机构的实际位移角保持为目标位移角时的、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 电流值作为保持电流值,而对该保持电流值进行学习;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在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进行学习时,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相对于偏差的响应特性进行 学习,该偏差是上述保持电流值学习单元学习的保持电流值与上述油压控 制阀的控制电流值的偏差。
16. 如权利要求11 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在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角提前了规定值 以上的运转区域中,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
17. 如权利要求11 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将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进行学习时的目标位移角,设定成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角的一半程度。
18. 如权利要求11 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在相对于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实 际位移角的变化、发动机扭矩的变化小的运转区域中,对上述可变气门正 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
19. 如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由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学习的上 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的学习值;禾口电流控制单元,在发动机运转中使用存储在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 响应特性的学习值,对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进行修正。
20. 如权利要求11 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排泄油路上设置由油压驱动的第1排泄控制阀(34),在上述 第2排泄油路上设置由油压驱动的第2排泄控制阀(35),通过基于上述油压控制阀的排泄油路控制功能的油压控制,对上述第1 排泄控制阀进行开阀/闭阀,由此开放/关闭上述第1排泄油路;并且对上述 第2排泄控制阀进行开阀/闭阀,由此开放/关闭上述第2排泄油路。
21. —种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通过叶片将在叶片 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壳体内形成的多个叶片收纳室内分别划分成提 前角油压室(18)和滞后角油压室(19),并设置有第1止回阀(30),设置在 至少一个叶片收纳室内的提前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上,防止来自上述提前角油压室的工作油逆流;第1排泄控制阀(34),设置在旁通上述第1止 回阀的第1排泄油路(32)上,由油压驱动;第2止回阀(31),设置在至少一 个的叶片收纳室的滞后角油压室的油压供给油路上,防止来自上述滞后角 油压室的工作油逆流;第2排泄控制阀(35),设置在旁通上述第2止回阀的 第2排泄油路(33)上,由油压驱动;第1油压控制阀(37),对向上述可变气 门正时调整机构供给的油压进行控制;和第2油压控制阀(38),对驱动上述 第1和第2排泄控制阀的油压进行控制,驱动上述第1油压控制阀和上述第2排泄油压控制阀的轴被一体化, 该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该响应特性学习单元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 调整机构相对于控制上述油压控制阀和上述排泄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 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作为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对由于上述第1排泄油路和上述第2排泄油路的开放/关闭被切换而上 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速度剧变的控制电流值进行学习。
23. 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 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作为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对上述提前角油压室和上述滞后角油压室中某一方的排泄油路被开放 而某一方的止回阀不工作的区域中的、对上述油压控制阀和上述排泄油压 控制阀进行控制的控制电流值、与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速度 的关系进行学习。
24. 如权利要求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作为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对上述提前角油压室和上述滞后角油压室双方的排泄油路被关闭而双 方的止回阀有效工作的区域中的、对上述第1和第2油压控制阀进行控制 的控制电流值、与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速度的关系进行学习。
25. 如权利要求21~24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持电流值学习单元,该保持电流值学习单元将上述可变气门正 时调整机构的实际位移角保持为目标位移角时的、对上述第1和第2油压 控制阀进行控制的控制电流值作为保持电流值,并对该保持电流值进行学 习,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在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进行学习时,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相对于偏差的响应特性进行 学习,该偏差是由上述保持电流值学习单元学习的保持电流值与上述油压 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的偏差。
26. 如权利要求21~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在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角提前了规定值 以上的运转区域中,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
27. 如权利要求21~26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将对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 性进行学习时的目标位移角、设定成通常控制时的目标位移角的一半程度。
28. 如权利要求21 27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在相对于上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实 际位移角的变化、发动机扭矩的变化小的运转区域中,对上述可变气门正 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进行学习。
29.如权利要求21~28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 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由上述响应特性学习单元(43)学习的上 述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响应特性的学习值;和电流控制单元,在发动机运转中使用存储在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 响应特性的学习值,对控制上述第1和第2油压控制阀的控制电流值进行 修正。
全文摘要
一种叶片式可变气门正时调整机构的控制装置,在提前角室(18)油压供给油路(28)和滞后角室(19)油压供给油路(29)上,分别设置用于防止来自各室(18、19)的油逆流的止回阀(30、31),并且在各室(18、19)油压供给油路(28、29)上分别并列设置旁通止回阀(30、31)的排泄油路(32、33),在各排泄油路(32、33)上分别设置排泄切换阀(34、35)。在控制向提前角室(18)和滞后角室(19)供给油压的油压控制阀(21)上,一体化控制向各排泄切换阀(34、35)供给油压的排泄切换控制功能(38)。通过切换排泄切换阀(34、35)的开阀/闭阀,学习VCT响应速度剧变的点,而提高VCT响应速度剧变点附近的区域的控制特性。
文档编号F02D13/02GK101356351SQ20078000134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6日
发明者小羽石德康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