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用自适应三叶风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878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力发电用自适应三叶风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轮结构,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自适 应三叶风轮。该风轮上的羽片、叶尖结构采用了空气动力学与鸟类飞行仿生相结合的 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 使发电机发电。风力发电不需要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是一种绿色能源。
现有风力发电机使用的风轮启动风速一般为3~4米/秒(3级风)才能启动, 其风轮额定发电风速大多为8 13米/秒(5 6级风),这样的风力环境在全球较少, 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 发明 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发电机风轮所需的风力环境少、额定发电风速大的缺陷,本实用新 型提出一种空气动力学与鸟类飞行仿生相结合的、具有展弦比小的、柔性风叶的风轮。 该风力发电用自适应风轮的优点是启动风速小(1 2米/秒,1 2级风);额定发 电风速较低,可设计为5 7米/秒(4级风),可适合广大地区。在同等风轮直径和 自然风速的条件下,该风力发电用自适应三叶风轮与现有三叶风轮(风轮的叶片为一 体构形)互换后,可提高发电功率30%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自适应三叶风轮包括有A风叶、B风叶、 C风叶、A压片、B压片、C压片和连接盘;
A风叶(1)包括有6个羽片、 一个叶尖(17)和一根A支撑杆(1A); 6个羽 片是指结构相同的A羽片(11)、 B羽片(12)、 C羽片(13)、 D羽片(14)、 E羽 片(15)和F羽片(16), A羽片(11)、 B羽片(12)、 C羽片(13)、 D羽片(14)、 E羽片(15)和F羽片(16)沿展向方向顺次排列安装在A支撑杆(1A)的展长段 (lc)上;A支撑杆(1A)分为展长段(lc)和连接端(la); A羽片(11)分为B 连接端(101)和羽片柔性段(104);叶尖(17)分为C连接端(171)和羽尖柔性
段(174),且叶尖柔性段(174)上设有结构相同的A叶尖羽片(17A)、 B叶尖羽 片(17B)、 C叶尖羽片(17C)、 D叶尖羽片(17D)和E叶尖羽片(17E),且A 叶尖羽片U7A)、 B叶尖羽片(17B)、 C叶尖羽片(17C)、 D叶尖羽片(17D)和 E叶尖羽片(17E)沿弦向方向顺次排列;C叶尖羽片(17C)为中心对称将A叶尖 羽片(17A)、 B叶尖羽片(17B), D叶尖羽片(17D)、 E叶尖羽片(17E)设置在 C叶尖羽片(17C)的两侧;所述叶尖(17)的C连接端(171)上开有B通孔(172), B通孔(172)上设有F螺栓孔(173)、 G螺栓孔(175),且F螺栓孔(173)与G 螺栓孔(175)对称,B通孔(172)用于A支撑杆(1A)的展长段(lc)穿过;A 支撑杆(1A)的连接端(la)置于A连接盘(5)的A半圆槽(5A)内;
所述A压片(6A)包括有承压面(63)、 A定位片(61)、 B定位片(62), A 定位片(61)、 B定位片(62)分别设置在承压面(63)的两侧,承压面(63)上 开有B螺杆孔(64);
所述A连接盘(5)的盘体(59)上设有3个半圆槽、6个窄缝,3个半圆槽是 指A半圆槽(5A)、 B半圆槽(5B)、 C半圆槽(5C); 6个窄缝是指设置在A半圆 槽(5A)两侧的A窄缝(51)、 B窄缝(52), B半圆槽(5B)两侧的C窄缝(53)、 D窄缝(54), C半圆槽(5C)两侧的E窄缝(55)、 F窄缝(56); 3个半圆槽的 底部分别设有螺栓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两个羽片的间距为"-3 8mm,每个羽片与支撑杆的 安装角2弦线与旋转面的夹角为0.5。 ~16.33° 。安装在支撑杆的展长段端部的叶 尖与最后一片羽片之间的间距也为^ =3~8111111,而叶尖在弦向方向设有的5个叶尖 羽片之间间距也为H。 =3 8mm,且相邻两个叶尖羽片之间的夹角为〃 =10~20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3个风叶的风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风叶的结构图。
图2A是图2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叶羽片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叶叶尖的结构图。图4A是本实用新型风叶叶尖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盘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A压片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A支撑杆的结构图。
图中l.A风叶2.B风叶3.C风叶
IA.A支撑杆la.A连接端lb.A螺栓孔lc.展长段ld.E螺栓孔
1B.B支撑杆1C.C支撑杆1D.D支撑杆ll.A羽片12.B羽片
13.C羽片14.D羽片15.E羽片16.F羽片17.叶尖
17AA叶尖羽片17B.B叶尖羽片17C.C叶尖羽片17D.D叶尖羽片17E.E叶尖羽片
101.B连接端102.A通孔103.C螺栓孔104.羽片柔性段105.D螺栓孔
171.C连接端172.B通孔173.F螺栓孔174.叶尖柔性段175.G螺栓孔
5.A连接盘5A,A半圆槽5B.B半圆槽5C.C半圆槽
51.A窄缝52.B窄缝53.C窄缝54.D窄缝55.E窄缝
56.F窄缝59.盘体6A,A压片6B.B压片6C.C压片
61.A定位片62.B定位片63.承压面64.B螺杆孔7.整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形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自适应风轮,该自适应风轮(参见图l所示)
包括有A风叶1、 B风叶2、 C风叶3、 A压片6A、 B压片6B、 C压片6C和连接 盘5;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风叶的展向方向上设有4 9个羽片,且每个羽片之间 留有间隙,即相邻的两个羽片的间距为"-3 8mm,每个羽片与支撑杆的安装角2 弦线与旋转面的夹角为0.5° ~ 16.33° 。安装在支撑杆的展长段端部的叶尖与最后 一片羽片之间的间距也为A =3~8111111,而叶尖在弦向方向设有的5个叶尖羽片之间 间距也为//。 =3~8mm,且相邻两个叶尖羽片之间的夹角为々=10 20度。
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三个风叶的结构相同,即A风叶1、 B风叶2、 C风叶3。其中,(参见图2所示)A风叶l包括有6个羽片(A羽片11、 B羽片 12、 C羽片13、 D羽片14、 E羽片15和F羽片16结构相同,A羽片11、 B羽 片12、 C羽片13、 D羽片14、 E羽片15和F羽片16沿展向方向顺次排列)、一 个叶尖17和一根A支撑杆1A; A支撑杆1A分为展长段lc和连接端la; A羽片
11分为B连接端101和羽片柔性段104;叶尖17分为C连接端171和羽尖柔性 段174,且叶尖柔性段174上设有5个叶尖羽片(A叶尖羽片17A、B叶尖羽片17B、 C叶尖羽片17C、 D叶尖羽片17D和E叶尖羽片17E结构相同,A叶尖羽片17A、 B叶尖羽片17B、 C叶尖羽片17C、 D叶尖羽片17D和E叶尖羽片17E沿弦向方 向顺次排列);A支撑杆1A的连接端la置于A连接盘5的A半圆槽5A内。A支 撑杆1A的展长段lc上沿展向方向顺次安装有A羽片11、 B羽片12、 C羽片13、 D羽片14、 E羽片15、 F羽片16、叶尖17。具体结构参见图1、图2、图3、图 4、图4A、图5、图6、图7所示。
连接盘5的结构(参见图5所示)连接盘5包括有盘体59、连接轴(图中未 出,是在盘体59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一圆柱凸台)。在连接盘5的盘体59上以盘心 O点为圆心均匀分布切割加工出3个半圆槽(A半圆槽5A、 B半圆槽5B、 C半圆 槽5C), 6个窄缝(A窄缝51、 B窄缝52、 C窄缝53、 D窄缝54、 E窄缝55、 F 窄缝56)。 A半圆槽5A的两侧分别有A窄缝51、 B窄缝52, B半圆槽5B的两侧 分别有C窄缝53、 D窄缝54, C半圆槽5C的两侧分别有E窄缝55、 F窄缝56。 连接盘5的盘体59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与发电机连接用的连接轴。A半圆槽5A用 于放置A风叶1的A支撑杆1A。
本实用新型应用的连接盘,其盘体上开有的半圆槽是根据所安装的风叶个数来配 套的。在盘体上设有相应个数的半圆槽,以及在每个半圆槽的两侧设有两个窄缝,是 以盘体的盘心O点为圆心均匀分布的。以在连接盘5上安装3个风叶(A风叶1、 B 风叶2、 C风叶3),连接盘5的盘体上将分布有3个半圆槽、6个窄缝与之配套的 还有3个压片。压片、A风叶1、 B风叶2、 C风叶3和连接盘5之间通过螺栓与螺 母的配合实现柔性连接。
A压片6A的结构(参见图6所示)所述A压片6A包括有承压面63、 A定位 片61、 B定位片62, A定位片61、 B定位片62分别设置在承压面63的两侧,承 压面63上开有B螺杆孔64。
.匚
A风叶1的结构(参见图2所示)A风叶1由A支撑杆1A、 6片羽片、叶尖 17组成,6片羽片沿展向方向的排列顺序为A羽片11、 B羽片12、 C羽片13、 D 羽片14、 E羽片15、 F羽片16, A风叶l的展向端部为叶尖17; F羽片16与叶
尖羽片17相距A-3 8mm;相邻两个羽片相距d =3~8mm,即有A羽片ll与 B羽片12之间相距d =3~8111111,8羽片12与C羽片13之间相距J-3 8mm, C羽片13与D羽片14之间相距af-3 8mm,D羽片14与E羽片15之间相距d =3~8mm, E羽片15与F羽片16之间相距c/-3 8mm, F羽片16与叶尖17 之间相距d =3 8mm。
A羽片ll的结构(参见图3所示)A羽片11包括有B连接端101和羽片柔 性段104。所述A羽片11的羽片柔性段104为平直板状结构,其平直板端部为圆 弧面。所述A羽片ll的B连接端IOI上开有A通孔102, A通孔102上设有C 螺栓孔103、 D螺栓孔105,且C螺栓孔103与D螺栓孔105对称,A通孔102 用于A支撑杆1A的展长段lc穿过。A羽片11与A支撑杆1A的柔性连接为螺 栓的一端顺次穿过C螺栓孔103 (开在A通孔102上)、E螺栓孔Id (开在A支撑 杆1A上)、D螺栓孔105 (开在A通孔102上)后与螺母的配合,实现A羽片ll 与A支撑杆1在展长段lc的柔性连接。在本发明中,A羽片11与A支撑杆1A的 安装角Q弦线与旋转面的夹角为0.5° 16.33° (参见图3所示)。为了使各个羽 片与A支撑杆1A的安装形成如图2A所示的布局,通过依次递增安装角^的度数(度 数可以是每隔3。 、 5°或6.5°进行递增布局)来改变A羽片11、 B羽片12、 C 羽片13、 D羽片14、 E羽片15和F羽片16在A支撑杆1A上的安装位置便可实 现。在本发明中,安装角2设计为0.5。 16.33°的一个范围值,且在安装上采用 依次递增安装角2度数方式进行将6个羽片安装在A支撑杆1A上。即有叶尖17的 安装角最小0.5° , A羽片11安装角最大16.33° 。在本发明中,所有羽片通过柔
性连接在支撑杆上,能够实现向风速方向弯曲。
叶尖17的结构(参见图2、图4、图4A所示)叶尖17包括有C连接端171 和叶尖柔性段174。所述叶尖17的叶尖柔性段174上沿弦向方向顺次^;有A叶尖 羽片17A、B叶尖羽片17B、C叶尖羽片17C、D叶尖羽片17D和E叶尖羽片17E, 且以C叶尖羽片17C为中心对称将A叶尖羽片17A、 B叶尖羽片17B, D叶尖羽 片17D、 E叶尖羽片17E设置在C叶尖羽片17C的两侧。所述叶尖17的叶尖17 的C连接端171上开有B通孔172, B通孔172上设有F螺栓孔173、 G螺栓孔 175,且F螺栓孔173与G螺栓孔175对称,B通孔172用于A支撑杆1A的展 长段lc穿过。叶尖17与A支撑杆1A的展长段lc的连接螺栓的一端顺次穿过F 螺纹孔173 (开在B通孔172上)、E螺栓孔Id (开在A支撑杆1A上)、G螺纹孔
175 (开在B通孔172上)后与螺母的配合,实现叶尖17与A支撑杆1在展长段 lc的柔性连接。在本发明中,叶尖17的叶尖柔性段174上也可以设有3、 5、 7个 叶尖羽片,相邻两个叶尖羽片之间的间距Z/。为3 8mm,叶尖边线与支撑杆夹角为 / = 10~20度。叶尖羽片均为柔性。处于中心的C叶尖羽片17C的高度/f略长, 其他叶尖羽片长度依次递减5 15%。
A支撑杆1A的结构(参见图7所示)A支撑杆1A分为A连接端la和展长段 lc, A支撑杆1A的A连接端la上设有A螺栓孔lb (A螺栓孔lb贯穿A支撑杆 1A的A连接端la) 。 A支撑杆1A的展长段lc上设有多个E螺栓孔Id (E螺栓孔 ld贯穿A支撑杆lA的展长段lc,多个的E螺栓孔ld用于与羽片、叶尖连接用)。 A螺栓孔lb用于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将A支撑杆1A与A压片6A、 A连接盘5 柔性连接。E螺栓孔ld用于通过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将多个羽片和叶尖固定在A支撑 杆lA的展长段lc上。A支撑杆1A可以为空心圆柱杆,或者实心圆柱杆。
A风叶1与A连接盘5的连接在本发明中,A支撑杆lA的A连接端la置于 A半圆槽5A内,A压片6A压紧在A支撑杆IA的A连接端la上,且A压片6A 的A定位片61、 B定位片62卡合在A连接盘5的A窄缝51、 B窄缝52中采用螺 栓顺次穿过B螺栓孔64 (B螺栓孔64开设在A压片6A的压面63上)、A螺栓孔 lb (A螺栓孔lb开设在A支撑杆1A的A连接端la上)、螺栓孔(该螺栓孔开设在 A连接盘5的A半圆槽5A内)后与螺母配合实现A压片6A、 A支撑杆1A和A连 接盘5的柔性连接,将A风叶1柔性在连接盘上。其余三个风叶(B风叶2、 C风 叶3、 D风叶4)与连接盘连接与A风叶相同。
风轮的性能设计
自适应风轮的风叶中l个羽片的升力为:y-C少x!/7《xS,式中,qy表示升力
2 口
系数,P表示大气密度,《表示风速与风轮旋转速度的合成速度,S表示该羽片的 面积。
自适应风轮的风叶中1个羽片的阻力为:X^Gcx^p《xS ,式中,Cx表示阻力 系数。
自适应风轮的每个风叶的叶尖处旋转空速(空载时)为&=《^,《表示风叶 升阻比,f^表示自适应风轮所处环境的自然风速。
空载时风叶的叶尖安装角2和合成速度《的迎角"满足<K2+") = 7 , (v表示
正切,夂表示风叶升阻比。
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用自适应三叶风轮是借助空气动力学与鸟类飞行仿生相
结合的产物。风轮在停止状态,当有风吹过时,叶片平面与风速方向约成90度,羽 片向风速方向弯曲,使气流迎角接近有利迎角,风轮开始转动,因此风叶的起动风速 小。虽然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风叶较宽,由于弦向和叶尖展向开缝,风叶背面涡流减小, 提高了风叶的升阻比。本实用新型风轮上设计有3 5个风叶,每个风叶上设计4 9个羽片, 一个叶尖,风叶的展弦比<6、叶轮实度高、而且风叶升阻比大,因此效 率高,可在低风速地域使用,有效地扩大了风力发电机的使用范围。本实用新型的风 轮可克服现有风机在高风速启动时才能发电的缺点,可降低风机启动和发电风速。主 要体现在于①现有风轮风叶启动风速高(3~4米/秒,3级风),本实用新型风轮 风叶可在2米/秒(2级风)以下启动;②现有风叶额定发电风速大(8 13米/秒, 5~6级风),全球适合该条件的地域少,多数时间处于停机状态;本实用新型风轮风 叶可在5 7米/秒(4级风)额定发电,发电时间比例高。③每个羽片呈柔性,能 自动适应较佳的气流迎角,每个羽片均能产生升力,因此容易起动,升阻比大,效率 高,额定发电风速低,适合发电的地域广。在同等直径和自然风速条件下,本实用新 型风力发电用自适应三叶风轮与现有三叶(风轮的叶片为一体构形)互换后,可提高 发电功率30%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自适应三叶风轮,其特征在于该自适应三叶风轮包括有A风叶(1)、B风叶(2)、C风叶(3)、A压片(6A)、B压片(6B)、C压片(6C)和连接盘(5);A风叶(1)、B风叶(2)、C风叶(3)结构相同,A压片(6A)、B压片(6B)、C压片(6C)结构相同;A风叶(1)包括有6个羽片、一个叶尖(17)和一根A支撑杆(1A);6个羽片是指结构相同的A羽片(11)、B羽片(12)、C羽片(13)、D羽片(14)、E羽片(15)和F羽片(16),A羽片(11)、B羽片(12)、C羽片(13)、D羽片(14)、E羽片(15)和F羽片(16)沿展向方向顺次排列安装在A支撑杆(1A)的展长段(1c)上;A支撑杆(1A)分为展长段(1c)和连接端(1a);A羽片(11)分为B连接端(101)和羽片柔性段(104);叶尖(17)分为C连接端(171)和羽尖柔性段(174),且叶尖柔性段(174)上设有结构相同的A叶尖羽片(17A)、B叶尖羽片(17B)、C叶尖羽片(17C)、D叶尖羽片(17D)和E叶尖羽片(17E),且A叶尖羽片(17A)、B叶尖羽片(17B)、C叶尖羽片(17C)、D叶尖羽片(17D)和E叶尖羽片(17E)沿弦向方向顺次排列;C叶尖羽片(17C)为中心对称将A叶尖羽片(17A)、B叶尖羽片(17B),D叶尖羽片(17D)、E叶尖羽片(17E)设置在C叶尖羽片(17C)的两侧;所述叶尖(17)的C连接端(171)上开有B通孔(172),B通孔(172)上设有F螺栓孔(173)、G螺栓孔(175),且F螺栓孔(173)与G螺栓孔(175)对称,B通孔(172)用于A支撑杆(1A)的展长段(1c)穿过;A支撑杆(1A)的连接端(1a)置于A连接盘(5)的A半圆槽(5A)内;所述A压片(6A)包括有承压面(63)、A定位片(61)、B定位片(62),A定位片(61)、B定位片(62)分别设置在承压面(63)的两侧,承压面(63)上开有B螺杆孔(64);所述A连接盘(5)的盘体(59)上设有3个半圆槽、6个窄缝,3个半圆槽是指A半圆槽(5A)、B半圆槽(5B)、C半圆槽(5C);6个窄缝是指设置在A半圆槽(5A)两侧的A窄缝(51)、B窄缝(52),B半圆槽(5B)两侧的C窄缝(53)、D窄缝(54),C半圆槽(5C)两侧的E窄缝(55)、F窄缝(56);3个半圆槽的底部分别设有螺栓孔。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适应三叶风轮,其特征在于每个羽片之间留有间隙, 即相邻的两个羽片的间距为^ =3 8mm,每个羽片与支撑杆的安装角g弦线与 旋转面的夹角为0.5° ~16.33° ;安装在支撑杆的展长段端部的叶尖与最后一片 羽片之间的间距也为A =3~8mm,而叶尖在弦向方向设有的5个叶尖羽片之间 间距也为W。 =3~8mm,且相邻两个叶尖羽片之间的夹角为- = 10 20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三叶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尖(17)上的5 个叶尖羽片以C叶尖羽片(17C)为中心对称将A叶尖羽片(17A)、 B叶尖羽 片(17B), D叶尖羽片(17D)、 E叶尖羽片(17E)设置在C叶尖羽片(17C) 的两侧,且A叶尖羽片(17A)与B叶尖羽片(17B), D叶尖羽片(17D)与 E叶尖羽片(17E)的高度比C叶尖羽片(17C)的高度//依次递减5 15%。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适应三叶风轮,其特征在于每个羽片与支撑杆的安装 角2弦线与旋转面的夹角为0.5。 ~16.33° 。
5、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适应三叶风轮,其特征在于每个羽片与支撑杆通过依 次递增同一度数来改变每个羽片在支撑杆上的安装角2关系。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三叶风轮,其特征在于自适应风轮的风叶中1个 羽片的升力为^ = 0;><|/^|><5 ,自适应风轮的风叶中1个羽片的阻力为:7i&4/^lxS,式中,C少表示升力系数,p表示大气密度,《表示风速与风轮旋转速度的合成速度,S表示该羽片的面积,Oc表示阻力系数。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适应三叶风轮,其特征在于自适应风轮的每个风叶的 叶尖处旋转空速为& =《^,《表示风叶升阻比,^表示自适应风轮所处环境的自然风速。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适应三叶风轮,其特征在于空载时风叶的叶尖安装角 S和合成速度rl的迎角"满足0K2+")-^", W表示正切,K表示风叶升阻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力发电机的自适应三叶风轮,该自适应三叶风轮包括有A风叶、B风叶、C风叶、A压片、B压片、C压片和连接盘;由于在风叶的展向方向上设有4~9个羽片,且每个羽片之间留有间隙,即相邻的两个羽片的间距为d=3~8mm,每个羽片与支撑杆的安装角Q弦线与旋转面的夹角为0.5°~16.33°。安装在支撑杆的展长段端部的叶尖与最后一片羽片之间的间距也为h=3~8mm,而叶尖在弦向方向设有的5个叶尖羽片之间间距也为H<sub>0</sub>=3~8mm,且相邻两个叶尖羽片之间的夹角为β=10~20度。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1187402SQ20082008032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
发明者何立武 申请人:何立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