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228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是一种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不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特别是在电 力供给方面,火力发电随着煤矿资源的紧缺,已经难以提供足够的电力供人们。现在利用可 再生资源和循环能源的发电方式主要有水力发电及风力发电,它们都是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但是由于水力发电装置受到的地理条件限制较多,而且季节依赖性强,并不适合在每个地区 推广使用;而风力发电装置对风向要求的高,使用条件并不稳定,虽然现在的风力发电装置 的叶片具有一定的换向能力,但是其结构复杂,操作麻烦,而且换向范围小,并不能适应所 有的风向变化,因此还是具有相当大的使用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利用不 同方向的风进行发电,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风力发电装置,它包括固定在转轴上的叶片,在叶片的两端 设有圆形支架,在圆形支架之间固定有风向控制板,相邻的风向控制板之间有一个间隙,风 向控制板环形排列在圆形支架之间,其底端构成一个直径大于叶片的圆形;在转轴的一端连 接有减速机构,转轴通过减速机构与发电机连接。
最好是在转轴与圆形支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架。
并且在相邻的风向控制板之间,前一个风向控制板的顶端与下一个风向控制板的底端在
同一直径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风向控制板来改变不同方 向的风的流向,使风在到达叶片时变成旋涡状的气流,能有效的带动叶片旋转,将动能转换 为电能,并且不用调整叶片方向。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等 优点。


附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l: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如图l所示,制作固定在转轴2上的叶片1, 在叶片1的两端安装上圆形支架3,圆形支架3通过固定架7固定在转轴2上,在圆形支架3之间 安装风向控制板4,相邻的风向控制板4之间保持一个间隙,风向控制板4环形排列在圆形支 架3之间,其底端构成一个直径大于叶片l的圆形,相邻的风向控制板4之间,前一个风向控 制板4的顶端与下一个风向控制板4的底端在同一直径上;在转轴2的一端连接有减速机构5, 转轴2通过减速机构5与发电机6连接。
空气主要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流动,因此将风叶的两端放置在上下垂直的位置上,当有 风吹过时,风通过风向控制板4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发电装置中,如图2所示,风在经过风向控 制板4之间的间隙后,其流向被改变为旋涡状,这样的流向能有效的带动叶片l旋转,叶片l 固定在转轴2上,它带动转轴2旋转,转轴2通过减速机构5带动发电机6工作,使风的动能转 换为电能;由于风向控制板4是圆形分布,因此无论是哪个方向吹来的风,在通过风向控制 板4后,都会成为涡状的气流,进而带动叶片l旋转。本实用新型不仅克服了风向对风力发电 装置的影响,并且提高了风力的利用率。
圆形支架3通过固定架7固定在转轴2上可以保证圆形支架3与转轴2的同心度,并能起到 相互约束固定的作用,使整体结构变得轻巧、简单;相邻的风向控制板4之间的间隙调整, 在进行了多次实验后,使前一个风向控制板4的顶端与下一个风向控制板4的底端在同一直径 上,这样的间隙距离,不仅能使风更多的进入间隙中,又能有效的改变空气流向,提高工作 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对该装置生产安装时的定位。
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它包括固定在转轴(2)上的叶片(1),其特征在于在叶片(1)的两端设有圆形支架(3),在圆形支架(3)之间固定有风向控制板(4),相邻的风向控制板(4)之间有一个间隙,风向控制板(4)环形排列在圆形支架(3)之间,其底端构成一个直径大于叶片(1)的圆形;在转轴(2)的一端连接有减速机构(5),转轴(2)通过减速机构(5)与发电机(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轴(2) 与圆形支架(3)之间连接有固定架(7)。
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风向 控制板(4)之间,前一个风向控制板(4)的顶端与下一个风向控制板(4)的底端在同一 直径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它包括固定在转轴(2)上的叶片(1),在叶片(1)的两端设有圆形支架(3),在圆形支架(3)之间固定有风向控制板(4),相邻的风向控制板(4)之间有一个间隙,风向控制板(4)环形排列在圆形支架(3)之间,其底端构成一个直径大于叶片(1)的圆形;在转轴(2)的一端连接有减速机构(5),转轴(2)通过减速机构(5)与发电机(6)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风向控制板来改变不同方向的风的流向,使风在到达叶片时变成旋涡状的气流,能有效的带动叶片旋转,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并且不用调整叶片方向。并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F03D11/00GK201246282SQ200820301809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2日
发明者陈弟海 申请人:陈弟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