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229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该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具有对以能够开
闭动作的方式配设在气缸盖中的内燃机气门的动作状态进行切换的液压式气门动作状态 变更机构、以及对作用于该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的液压进行控制的液压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等中已知有以液压控制单元对作用于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 的液压进行控制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所述液压控制单元构成为具有保持器,其安装 于气缸盖;滑阀(spool valve),其通过将滑阀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与该保持器连设 的阀主体中而构成,所述滑阀芯的一端部面对先导液压室(pilot hydraulic chamber);以 及电磁开闭阀,其控制所述先导液压室的液压。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155718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气门控制装置中,在安装于气缸盖的保持器的
一端,以向气缸盖和气缸盖罩的外侧突出的方式结合有阀主体,在该阀主体安装电磁开闭
阀,在保持器的一端部外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位于保持器和气缸盖罩之间的密封面。因此,
在保持器和阀主体之间设有将滑阀和保持器之间连接起来的油路以及将电磁开闭阀和保
持器之间连接起来的油路,并且不得不将保持器的形成有所述密封面的部分的横截面积设
定得比较大,以能够配置比较多的油路,因而产生了所述密封面的密封性的课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提高保
持器和气缸盖罩之间的密封性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 此外,例如为了使多个气缸的内燃机气门的动作状态的组合具有多个种类,增加 了以液压控制单元控制液压的油路的个数,然而在该情况下,考虑到要在单一滑阀上设置 多个输出口 ,或者以多个滑阀控制所述油路的液压。但是在采用单一滑阀的情况下,不仅滑 阀自身变得大型化,加工变得繁琐,而且油路的形成也变得复杂。此外,在采用多个滑阀的 情况下,为了避免增加的油路产生干涉,会产生大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 置,其使用一对滑阀,在实现加工的简单化和油路形成的单纯化的同时,能够避免大型化。

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具 有液压式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该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对以能够开闭动作的方式配 设在气缸盖中的内燃机气门的动作状态进行切换;以及液压控制单元,该液压控制单元对 作用于该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的液压进行控制,该液压控制单元具有保持器,该保持器 安装于气缸盖;滑阀,该滑阀通过将滑阀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与该保持器连设的阀 主体中而构成,所述滑阀芯的一端部面对先导液压室;以及电磁开闭阀,该电磁开闭阀控制
所述先导液压室的液压,其中,所述保持器通过以连接部将被收纳部和突出部连接成一体
4而构成,该被收纳部被收纳在与所述气缸盖紧固的气缸盖罩和所述气缸盖之间,该突出部 突出到所述气缸盖和所述气缸盖罩的外侧并且安装有所述电磁开闭阀,在所述连接部上形 成有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气缸盖罩和所述气缸盖之间的密封面,所述阀主体与所述被收纳部 连设,以使该阀主体被收纳在所述气缸盖罩和所述气缸盖之间。 此外,在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的所述被
收纳部在相互隔开间隔的两个部位紧固于所述气缸盖,与所述保持器分体形成的所述阀主
体的与所述被收纳部相结合的结合面被设定为平行于所述保持器的与所述气缸盖相结合
的结合面,并且配置于所述被收纳部的与所述气缸盖紧固的两处紧固部位之间。 在第一或者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滑阀的
滑阀芯以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中所述滑阀芯的轴线在与直列配置的
多个气缸的气缸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 在第三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滑阀的滑阀芯以 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中使所述滑阀芯的端部所分别面对的先导液压 室相互接近,并且在对两个先导液压室作用液压时所述滑阀芯的动作方向为相反方向。
为了达成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中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的第五特征在于具 有液压式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该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针对各个气缸都进行了配设, 用以对内燃机气门的动作状态进行切换,所述内燃机气门以能够开闭动作的方式配设在具 有多个气缸的内燃机主体的气缸盖中;以及液压控制单元,该液压控制单元具有保持器, 该保持器安装于气缸盖;以及滑阀,该滑阀通过将滑阀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被安装 于所述保持器的阀主体中而构成,对作用于所述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的液压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液压控制单元具有第一滑阀,该第一滑阀的第一滑阀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收 纳在所述阀主体中,并以择一地切换相互独立的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来使原压油路的液压 进行作用的方式工作;以及第二滑阀,该第二滑阀的第二滑阀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收纳 在所述阀主体中,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油路与第一滑阀连接,第一油路形成于所述阀主体, 第二油路形成于保持器。 在第五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形成于所述 保持器的与所述阀主体相结合的结合面。 在第五或者第六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滑阀芯以如 下方式能够滑动地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中第一和第二滑阀芯的轴线在与直列配置的多个 所述气缸的气缸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 进而,在第七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滑阀芯以 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中使所述滑阀芯的端部所分别面对的先导液压 室相互接近,并且在对两个先导液压室作用液压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阀芯的动作方向为相 反方向。 另外,实施例中的进气门VI和排气门VE对应于本发明的内燃机气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保持器通过以连接部将收纳在气缸盖罩和气缸盖之间的
被收纳部、和从气缸盖和气缸盖罩向外侧突出并且安装有电磁开闭阀的突出部连接成一体
而构成,阀主体被收纳在气缸盖罩和气缸盖之间,并与被收纳部连设,因此,能够使来自阀
主体中的排出油直接回到气缸盖罩内,由于设置在保持器的连接部中的仅为与安装在该保
5持器上的电磁开闭阀连接的油路,因此能够将保持器的形成密封面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即 连接部的横截面积)设定得较小,从而能够提高密封面的密封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保持器的被收纳部在相互隔开间隔的两个部位紧 固在气缸盖上,与保持器分体形成的阀主体的与被收纳部相结合的结合面被设定为平行于 保持器的与气缸盖相结合的结合面,并且配置于被收纳部的与气缸盖紧固的两个紧密结合 部位之间,因此阀主体能够以安装刚性较高的部分安装到保持器的被收纳部,从而能够提 高阀主体的安装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一对滑阀的滑阀芯具有在与直列配置的多个气缸的气缸 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的轴线,并这样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收纳在阀主体中,因 此,能够实现阀主体在气缸排列方向上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通过使一对滑阀的先导液压室相互接近,使得与两个先 导液压室连通的两个先导油路接近,因此能够使两个先导油路的配置紧凑化,并且将先导 油路中的液压损失抑制得较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连在第一和第二滑阀之间且相互独立的第一和第二油路 中的第一油路形成于阀主体中,第二油路形成于保持器中,因此通过形成为不同部件的阀 主体和保持器来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油路,能够在避免第一和第二油路相互干涉的同时减 小形成第一和第二油路所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第一和第二油路 的加工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由于第二油路形成于保持器的与阀主体的结合面上,因 此第二油路的形成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第一和第二滑阀芯具有在与直列配置的多个气缸的气缸 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的轴线,并这样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收纳在阀主体中,因 此能够实现阀主体在气缸的气缸排列方向上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通过使第一和第二滑阀的先导油路相互接近,使得与两 个先导液压室相通的两个先导油路接近,从而能够使两个先导油路的配置紧凑化,并且将 先导油路的液压损失抑制得较低。


图1是V型多气缸内燃机的右侧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在卸下后部气缸盖罩并省略凸轮轴的状态下沿图1的2-2线的剖视图。(第 一实施例) 图3是在卸下前部气缸盖罩并省略凸轮轴的状态下,沿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第一实施例)图4是沿图2的4-4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5是沿图2的5-5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6是沿图2的6-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7是沿图2的7-7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8是沿图2的8-8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9是沿图7的9-9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0是简略示出到后部气缸列的进气侧和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的油路 连接状态的图。(第一实施例) 图11是简略示出到前部气缸列的进气侧和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的油路 连接状态的图。(第一实施例) 图12是省略后部气缸列侧的液压控制单元的阀主体后的状态的俯视图。(第一实 施例)图13是沿图12的13--13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14是沿图12的14--14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15是沿图12的15--15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16是沿图12的16--1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17是沿图13的17--17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图18是沿图13的18--18线从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图。(第一实施例)
标号说明 20 :内燃机主体;22R :后部气缸盖;23R :后部气缸盖罩;27 :气缸排列方向;63 : 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 :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108R :液压控制单元; 109 :保持器(holder) ;109a :被收纳部;109b :突出部;109c :连接部;109e :保持器的与阀 主体结合的结合面;110 :阀主体;110a :阀主体的与保持器结合的结合面;111 :第一滑阀; 112 :第二滑阀;113、H4 :电磁开闭阀;116、H7 :密封面;122、124 :先导液压室;123 :第一 滑阀芯;125 :第二滑阀芯;145 :原压油路;171 :第一油路;172 :第二油路;C1、 C2、 C3 :气 缸;VI :作为内燃机气门的进气门;VE :作为内燃机气门的排气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图1 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首先,在图1中,搭载于车辆中的V型多气缸内燃机的内燃机主体20具有后部气 缸列BR、与该后部气缸列BR协作并以形成V字形状的方式配置在后部气缸列BR前方的前 部气缸列BF。后部气缸列BR由后部气缸体21R、结合在后部气缸体21R上端的后部气缸盖 22R、以及结合在后部气缸盖22R上的后部气缸盖罩23R构成。前部气缸列BF由前部气缸 体21F、结合在前部气缸体21F上端的前部气缸盖22F、以及结合在前部气缸盖22F上的前 部气缸盖罩23F构成。而且,后部和前部气缸体21R、21F与曲轴箱24 —体形成。
后部气缸列BR如图2所示,具有从右侧开始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前方依次直列排 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气缸C1、C2、C3。前部气缸列BF如图3所示,具有从右侧开始朝向车 辆行进方向前方依次直列排布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气缸C4、C5、C6。 在后部和前部气缸体21R、21F中,针对所述各气缸C1 C6分别设有气缸镗孔 (cylinder bore) 25,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在所述气缸镗孔25...中的活塞26...经 由连杆29...共同地连接在沿后部和前部气缸体BR、 BF的气缸排列方向27延伸并被旋转 自如地支撑在所述曲轴箱24中的单一的曲轴28上。 —并参照图4 图8,对内燃机主体20的后部气缸体m 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后 部气缸盖22R与气缸镗孔25内的活塞26之间,在第一 第三气缸Cl C3每个中分别形
7成有燃烧室30。在后部气缸盖22R的与各燃烧室30对应的部分处分别设有能够与燃烧 室30连通的一对进气门口 31...、与所述进气门口 31...共同连通并在后部气缸盖22R的 前部侧面开口的进气口 32、能够与燃烧室30连通的一对排气门口 33...、以及与所述排气 门口 33...共同连通并在后部气缸盖22R的后部侧面开口的排气口 34。
作为能够对在第一 第三气缸C1 C3每个中成对的进气门口 31...单独进行开 闭的一对内燃机气门的进气门VI、 VI的气门杆,能够滑动地嵌合在被设于后部气缸盖22R 的引导筒35...中。在后部气缸盖22R和设于进气门VI...上端部的保持架36之间设有 对进气门VI...向关闭方向施力的气门弹簧37...。此外,作为能够对在第一 第三气缸 Cl C3每个中成对的排气门口 33单独进行开闭的一对内燃机气门的排气门VE、VE的气门 杆,能够滑动地嵌合在被设于后部气缸盖22R的引导筒38...中。在设于排气门VE...上 端部的保持架39...和后部气缸盖22R之间设有对排气门VE...向关闭方向施力的气门弹 簧40… 。 第一 第三气缸Cl C3的进气门VI 、VI.和排气门VE、VE.被气门传动装置 41R驱动进行开闭。该气门传动装置41R具有凸轮轴42,其具有与所述曲轴28平行的轴 线;进气侧摇臂轴43和排气侧摇臂轴44,他们具有与该凸轮轴42平行的轴线;进气侧驱动 摇臂45...和进气侧自由摇臂46...,他们在第一 第三气缸Cl C3每个中以可摆动的方 式被进气侧摇臂轴43支撑;以及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他们在 第一 第三气缸Cl C3的排气门VE...每个中以可摆动的方式被排气侧摇臂轴44支撑。
在后部气缸盖22R中,沿气缸排列方向27隔开间隔地一体突出设置有多个(在本 实施例中为4个)轴承部49...,以将各燃烧室30...夹持在相互之间,凸轮轴42被所述轴 承部49...支撑成旋转自如。而且,从曲轴28向凸轮轴42传递以1/2的减速比减速了的 旋转动力。 进气侧和排气侧摇臂轴43、44固定配置于所述凸轮轴42的上方,支撑进气侧和排 气侧摇臂轴43、44的摇臂轴保持器50紧固在所述各轴承部49...的上表面。
—并参照图9,进气侧驱动摇臂45和进气侧自由摇臂46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进气 侧摇臂轴43支撑在相邻的位置。进气侧驱动摇臂45以在一对进气门VI、VI的气门杆的上 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以能够调节进退位置的方式螺合在进气侧驱动摇臂45上的一对 挺杆螺钉51、51抵接在进气门VI、VI的气门杆的上端,由此使进气侧驱动摇臂45与进气门 VI、 VI联动地连接。 此外,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在排气门VE的对应位置相邻设 置,并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排气侧摇臂轴44支撑,通过使以能够调节进退位置的方式螺 合在该排气侧驱动摇臂47上的挺杆螺钉52与排气门VE的上端抵接,从而使排气侧驱动摇 臂47与排气门VE联动地连接。 此外,火花塞插入筒53...安装在后部气缸盖22R中,并且配置于在第一 第三气 缸Cl C3每个中成对的排气侧驱动摇臂47、47之间,插入到该火花塞插入筒53...中的 点火火花塞54以面对各燃烧室30的方式螺合在后部气缸盖22R中。 在凸轮轴42上设有进气侧凸轮56 (参照图5),其与被进气侧自由摇臂46轴支撑 的滚子55滚动接触;排气侧凸轮58(参照图7),其与被排气侧自由摇臂48轴支撑的滚子 57滚动接触;休止部59(参照图4),其与设于进气侧驱动摇臂45上的滑块45a滑动接触;以及休止部60 (参照图6),其与设于排气侧驱动摇臂47上的滑块47a滑动接触。休止部 59、60的外周对应于进气侧凸轮56和排气侧凸轮58的基准圆部,并形成为半径与距所述凸 轮轴42中心的距离相同的圆形。即,休止部59、60形成为使进气门VI、VI和排气门VE、VE 关闭休止,在进气侧驱动摇臂45与进气侧自由摇臂46相连接的状态下,进气侧自由摇臂46 随进气侧凸轮56动作并摆动,从而使进气门VI、 VI进行开闭动作,然而当进气侧驱动摇臂 45与进气侧自由摇臂46的连接被解除时,进气侧驱动摇臂45通过其滑块45a被气门弹簧 37向与休止部59滑动接触的一侧施力,从而使进气门VI、VI形成为关闭休止状态。并且, 在排气侧驱动摇臂47与排气侧自由摇臂48相连接的状态下,排气侧自由摇臂48随排气侧 凸轮58动作并摆动,从而使排气门VE进行开闭动作,然而当排气侧驱动摇臂47与排气侧 自由摇臂48的连接被解除时,排气侧驱动摇臂47通过其滑块47a被气门弹簧40向与休止 部60滑动接触的一侧施力,从而使排气门VE形成为关闭休止状态。 在进气侧驱动摇臂45和进气侧自由摇臂46中设有液压式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 更机构63,该液压式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通过以液压切换进气侧驱动摇臂45 与进气侧自由摇臂46的连接和连接解除,从而将进气门VI、VI的动作状态在开闭动作状态 和关闭休止状态之间切换。 在图9中,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具有活塞65,其以一端与形成在进 气侧驱动摇臂45内的休止侧液压室64面对的方式能够滑动地嵌合在进气侧驱动摇臂45 中;连接销67,其一端与该活塞65的另一端滑动相接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合在进气侧自 由摇臂46和进气侧驱动摇臂45中,该连接销67的另一端与形成在进气侧自由摇臂46内 的动作侧液压室66面对;以及恢复弹簧68,其被收纳在动作侧液压室66,并设于进气侧自 由摇臂46和连接销67之间。 在该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中,在动作侧液压室66中作用有液压时,如 图9所示,相互连接的连接销67和活塞65向使休止侧液压室64的容积达到最小的位置移 动,以连接销67将进气侧驱动摇臂45和进气侧自由摇臂46连接。此外,在向休止侧液压 室64中作用有液压时,相互连接的活塞65和连接销67向使动作侧液压室66的容积达到 最小的位置移动,通过使活塞65与连接销67的接触面处于进气侧驱动摇臂45和进气侧自 由摇臂46之间,从而解除进气侧驱动摇臂45与进气侧自由摇臂46的连接。
这样,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通过择一地对休止侧液压室64和动作侧 液压室66作用液压来切换进气侧驱动摇臂45和进气侧自由摇臂46的连接和连接解除,从 而将进气门VI、 VI的动作状态在开闭动作状态和关闭休止状态之间变更,在第一 第三气 缸C1 C3中,进气门VI、VI处于关闭休止状态的气缸为气缸休止状态。此外,恢复弹簧68 只要是在随内燃机的运转停止而对休止侧液压室64和动作侧液压室66均不作用有液压的 状态下发挥能够避免活塞65和连接销67晃动程度的弹力即可。 在进气侧摇臂轴43内嵌入有将该摇臂轴43内分割成四部分的两个筒状分割部件 69、70,并且如图4和图8所示,通过所述分割部件69、70,使进气侧摇臂轴43内相互独立 地形成有第一动作侧油路71、第二动作侧油路72、第一休止侧油路73以及第二休止侧油路 74。 —并参照图10,第一动作侧油路71与第一气缸Cl和第二气缸C2中的进气侧气门 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的动作侧液压室66连通,第二动作侧油路72与第三气缸C3中的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的动作侧液压室66连通,第一休止侧油路73与第一气缸CI 和第二气缸C2中的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的休止侧液压室64连通,第二休止侧 油路74与第三气缸C3中的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的休止侧液压室64连通。
再回到图9,在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中设有排气侧气门动作状 态变更机构75,该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通过以液压切换排气侧驱动摇臂47与 排气侧自由摇臂48的连接和连接解除,从而将排气门VE的动作状态在开闭动作状态和关 闭休止状态之间切换。 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具有连接销77,其以一端与形成在排气侧驱动 摇臂47内的动作侧液压室76面对的方式能够滑动地嵌合在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 自由摇臂48中;活塞79,其一端与该连接销77的另一端滑动相接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嵌 合在排气侧自由摇臂48中,该活塞79的另一端与形成在排气侧自由摇臂48内的休止侧液 压室78面对;以及恢复弹簧80,其被收纳在动作侧液压室76中,并设于排气侧驱动摇臂47 和连接销77之间。 在该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中,在动作侧液压室76中作用有液压时,如 图9所示,相互连接的连接销77和活塞79向使休止侧液压室78的容积达到最小的位置移 动,以连接销77将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连接起来。此外,在向休止侧 液压室78中作用有液压时,相互连接的连接销77和活塞79向使动作侧液压室76的容积 达到最小的位置移动,通过使连接销77和活塞79的接触面处于排气侧自由摇臂48和排气 侧驱动摇臂47之间,从而解除排气侧自由摇臂48与排气侧驱动摇臂47的连接。
这样,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通过择一地对动作侧液压室76和休止侧 液压室78作用液压来切换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的连接和连接解除,从 而将排气门VE的动作状态在开闭动作状态和关闭休止状态之间变更,在第一 第三气缸 Cl C3中,一对排气门VE、VE处于关闭休止状态的气缸为气缸休止状态。此外,恢复弹簧 80只要是在随内燃机的运转停止而对动作侧液压室76和休止侧液压室78均不作用有液压 的状态下发挥能够避免连接销77和活塞79晃动程度的弹力即可。 在排气侧摇臂轴44内嵌入有将该摇臂轴44内分割成四部分的两个筒状的分割部 件81 、82,并且如图4和图8所示,通过所述分割部件81 、82,使排气侧摇臂轴44内相互独 立地形成有第三动作侧油路83、第四动作侧油路84、第三休止侧油路85以及第三休止侧油 路86。 在图10中,第三动作侧油路83与第一气缸Cl和第二气缸C2中的排气侧气门动 作状态变更机构75的动作侧液压室76连通,第四动作侧油路84与第三气缸C3中的排气 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的动作侧液压室76连通,第三休止侧油路85与第一气缸Cl 和第二气缸C2中的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的休止侧液压室78连通,第四休止侧 油路86与第三气缸C3中的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的休止侧液压室78连通。
另外,空转弹簧87设于摇臂轴保持器50和进气侧自由摇臂46之间,该空转弹簧 87在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解除了进气侧自由摇臂46与进气侧驱动摇臂45的 连接的状态下,发挥将进气侧自由摇臂46的滚子55推向凸轮轴42的进气侧凸轮56。此 外,空转弹簧88设于摇臂轴保持器50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之间,该空转弹簧88在排气侧 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解除了排气侧自由摇臂48和排气侧驱动摇臂47的连接的状态
10下,发挥将排气侧自由摇臂48的滚子57推向凸轮轴42的排气侧凸轮58。
关注图3,在前部气缸列BF的前部气缸盖22F中,第四 第六气缸C4 C6每个中 分别配设有一对进气门VI、 VI和排气门VE、VE,所述进气门VI、 VI和排气门VE、VE由气门 传动装置41F驱动进行开闭。该气门传动装置41F具有凸轮轴91 (参照图1),其具有与 所述曲轴28相平行的轴线;进气侧摇臂轴92和排气侧摇臂轴93,他们具有与该凸轮轴91 相平行的轴线;进气侧驱动摇臂45...和进气侧自由摇臂46...,他们在第四气缸C4中以 可摆动的方式被进气侧摇臂轴92支撑;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 他们针对第四气缸C4的每个排气门VE、 VE以可摆动的方式被排气侧摇臂轴93支撑;进气 侧摇臂94...,其在第五气缸C5和第六气缸C6中针对成对的进气门VI、 VI分别以可摆动 的方式被进气侧摇臂轴92支撑;排气侧摇臂95...,其在第五气缸C5和第六气缸C6中针 对成对的进气门VI、 VI分别以可摆动的方式被排气侧摇臂轴93支撑。
所述凸轮轴91被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前部气缸盖22F,进气侧摇臂轴92和排气侧摇 臂轴93固定配置在所述凸轮轴91的上方,支撑进气侧摇臂轴92和排气侧摇臂轴93的摇 臂轴保持器96...牢固地固定于前部气缸盖22F。 在第四气缸C4中,进气侧驱动摇臂45和进气侧自由摇臂46相邻并以能够摆动的 方式被进气侧摇臂轴92支撑。进气侧驱动摇臂45形成为在一对进气门VI、VI的气门杆的 上方延伸,并且一对挺杆螺钉51、51以能够调节进退位置的方式螺合在进气侧驱动摇臂45 上并抵接在进气门VI、VI的气门杆的上端,由此使进气侧驱动摇臂45与进气门VI、VI联动 地连接起来。此外,在第五气缸C5和第六气缸C6中分别形成为进气侧摇臂94在一对进 气门VI、 VI的气门杆的上方延伸,并且一对挺杆螺钉51、51以能够调节进退位置的方式螺 合在进气侧摇臂94上并抵接在进气门VI、 VI的气门杆的上端,由此使进气侧摇臂94与进 气门VI、 VI联动地连接起来。 在第四气缸C4中,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在排气门 VE...中的对应位置相邻,并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排气侧摇臂轴93支撑。挺杆螺钉52以 能够调节进退位置的方式螺合在排气侧驱动摇臂47上并抵接在排气门VE的上端,从而使 该排气侧驱动摇臂47与排气门VE联动地连接起来。此外,在第五气缸C5和第六气缸C6 中分别形成为挺杆螺钉52...以能够调节进退位置的方式螺合在排气侧摇臂95...上并 抵接在排气门VE...的上端,从而使该排气侧摇臂95...与排气门VE...联动地连接起来。
此外,火花塞插入筒53...安装于前部气缸盖22F,并且在第四气缸C4中配置于一 对排气侧驱动摇臂47、47之间,在第五气缸C5和第六气缸C6中分别配设于一对排气侧摇 臂95、95...之间。插入该火花塞插入筒53...中的火花塞(未图示)螺合于前部气缸盖 22F并面对各燃烧室30...。 在凸轮轴91上设有进气侧凸轮56...(参照图1),其与第四气缸C4中的被进气 侧自由摇臂46轴支撑的滚子55和第五气缸C5、第六气缸C6中的被进气侧摇臂94...轴支 撑的滚子97...滚动接触;以及排气侧凸轮58...(参照图1),其使于第四气缸C4中的被排 气侧自由摇臂48轴支撑的滚子57和第五气缸C5、第六气缸C6中的被排气侧摇臂95...轴 支撑的滚子98...滚动接触,并且,在第四气缸C4中还设有休止部(未图示),其在进气侧 驱动摇臂45与进气侧自由摇臂46的连接被解除并且排气侧驱动摇臂47与排气侧自由摇 臂48的连接被解除时与进气侧自由摇臂46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滑动接触,以使进气门VI、 VI和排气门VE、VE形成为关闭休止状态。 在第四气缸C4的进气侧驱动摇臂45和进气侧自由摇臂46中,与后部气缸列BR 侧的第一 第三气缸CI C3相同地,设有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该进气侧气门 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以液压切换进气侧驱动摇臂45与进气侧自由摇臂46的连接和连接 解除。该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通过择一地对休止侧液压室64和动作侧液压室 66作用液压来切换进气侧自由摇臂46与进气侧驱动摇臂45的连接和连接解除,从而将第 四气缸C4的进气门VI、VI的动作状态在开闭动作状态和关闭休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通过 使进气门VI、VI关闭休止来使第四气缸C4处于气缸休止状态。 此外,在第四气缸C4的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中,与后部气缸 列BR侧的第一 第三气缸Cl C3相同地,设有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该排气 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以液压切换排气侧驱动摇臂47与排气侧自由摇臂48的连接 和连接解除,该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通过择一地对动作侧液压室76和休止侧 液压室78作用液压来切换排气侧驱动摇臂47和排气侧自由摇臂48的连接和连接解除,从 而将排气门VE的动作状态在开闭动作状态和关闭休止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通过使一对排 气门VE、 VE关闭休止来使第四气缸C4处于气缸休止状态。 在进气侧摇臂轴92内嵌入有将该摇臂轴92内分割成两部分的分割部件99 (参照 图1),在排气侧摇臂轴93内嵌入有将该摇臂轴93内分割成两部分的分割部件100 (参照图 1)。 —并参照图ll,在进气侧摇臂轴92内通过所述分割部件99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第 五动作侧油路101和第五休止侧油路102,在排气侧摇臂轴93内通过所述分割部件100形 成有相互独立的第六动作侧油路103和第六休止侧油路104。 第五动作侧油路101连通第四气缸C4的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的动 作侧液压室66,第六动作侧油路103连通第四气缸C4的排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 75...的动作侧液压室76...,第五休止侧油路102连通第四气缸C4的进气侧气门动作状 态变更机构63的休止侧液压室64,第六休止侧油路104连通第三气缸C4的排气侧气门动 作状态变更机构75...的休止侧液压室78...。 如上所述,第一 第六气缸C1 C6中的第一 第四气缸C1 C4能够切换使进 气门VI...和排气门VE...开闭动作的状态、和使进气门VI...和排气门VE...关闭休止 的气缸休止状态,在该V型多气缸内燃机中,能够根据运转状态切换下述状态第一 第六 气缸C1 C6中,使全部的进气门VI...和排气门VE...开闭动作的六气缸动作状态;使第 三气缸C3和第四气缸C4的进气门VI...和排气门VE...关闭休止的四气缸动作状态;第 一 第三气缸Cl C3的进气门VI...和排气门VE...关闭休止的三气缸动作状态。
而且,第一 第三气缸Cl C3的进气门VI...和排气门VE...的开闭动作状态 和关闭休止状态,能够通过沿气缸排列方向27配置于第三气缸C3外侧(即朝向车辆的行 进方向前方配置于后部气缸盖22R的左端部)的液压控制单元108R的液压控制来切换;第 四气缸C4的进气门VI...和排气门VE...的开闭动作状态和关闭休止状态,能够通过沿气 缸排列方向27配置于第四气缸C4的外侧(即朝向车辆的行进方向前方配置于后部气缸盖 22R的右端部)的液压控制单元108F的液压控制来切换。 在图12和图13中,后部气缸列BR侧的液压控制单元108R是依照本发明构成的,
12该液压控制单元108R由以下部件构成保持器109,其安装于后部气缸盖22R的所述左端 部的上表面;阀主体110,其与该保持器109连设;第一滑阀111和第二滑阀112,他们配设 于该阀主体110中;以及第一电磁开闭阀113和第二电磁开闭阀114,他们配设于所述保持 器109中,用于控制第一滑阀111和第二滑阀112的动作。 所述保持器109通过以连接部109c将被收纳部109a和突出部109b —体连接而 构成,所述被收纳部109a被收纳在与后部气缸盖22R紧固的后部气缸盖罩23R和后部气缸 盖22R之间,所述突出部109b突出到后部气缸盖22R和后部气缸盖罩23R的外侧。
所述被收纳部109a与安装臂部109d、 109d —体地连设,所述安装臂部109d、 109d 与气缸排列方向27正交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安装臂部109d...通过螺栓115、115紧固在 后部气缸盖22R的上表面。此外,所述被收纳部109a的位于所述两个安装臂部109d...之 间的上表面形成有平坦的结合面109e,该结合面109e与所述安装臂部109d...的与后部气 缸盖22R相结合的结合面平行。 所述连接部109c形成为与气缸排列方向27正交的方向上的剖面形状为梯形,在 该连接部109c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后部气缸盖罩23R之间的密封面116。而且,后部气缸盖 罩23R结合在后部气缸盖22R上并且在该后部气缸盖罩23R与所述密封面116和后部气缸 盖22R之间夹设有橡胶制垫片。此外,在连接部109c的下面形成有与后部气缸盖22R之间 的密封面117,在该密封面117上涂布有液体垫层并且该液体垫层夹设于该密封面117和后 部气缸盖22R之间。 —并参照图14 图18,在与所述保持器109分体形成的所述阀主体110的位于所 述保持器109的被收纳部109a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平坦的结合面110a,该结合面110a平 行于所述保持器109的与后部气缸盖22R相结合的结合面。而且,阀主体110的所述结合 面110a结合在所述保持器109的被收纳部109a的上表面(即结合面109e)上,并且在该 结合面110a与结合面109e之间夹设有平板状的分隔板118,所述结合面109e、110a和所述 分隔板118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外形形状。 在所述阀主体110和所述分隔板118中,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例如六个)贯 通孔119U19...设在所述结合面110a和所述分隔板118的外周部,在所述保持器109的 被收纳部109a中设有与所述贯通孔119、 119...对应的螺纹孔120、 120...。而且,通过使 贯穿所述贯通孔119、 119...的螺栓121、 121...(参照图2)与所述螺纹孔120、 120...螺
合并紧固,从而将阀主体110紧固在保持器109的被收纳部109a上并且在阀主体110与所
述保持器109的被收纳部109a的结合面109e之间夹设着分隔板118。 S卩,通过与保持器109的所述被收纳部109a —体相连并向两侧延伸的安装臂部
109d、109d的螺栓115、115的紧固,该被收纳部109a被安装于后部气缸盖22R的上表面,与
此相对地,所述阀主体110的结合面110a配置于通过螺栓115...将被收纳部109a紧固于
后部气缸盖22R的两处紧固部位之间。 在第一滑阀111中,第一滑阀芯123的一端部面对第一先导液压室122并且该第 一滑阀芯1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阀主体110中,在第二滑阀112中,第二滑阀芯125 的一端部面对第二先导液压室124并且该第二滑阀芯12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阀主体 110中。 此外,第一滑阀111的第一滑阀芯123的轴线和第二滑阀112的第二滑阀芯125的
13轴线在与气缸排列方向27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并且第一滑阀芯123和第二滑阀芯125 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收纳在阀主体110中。以使第一滑阀芯123的端部面对第一先导液压 室122、第二滑阀芯125的端部面对第二先导液压室124,第一先导液压室122和第二先导 液压室124相互接近,并且第一滑阀芯123和第二滑阀芯125以向两先导液压室122、 124 作用液压时的动作方向为相反方向的方式能够滑动第收纳在所述阀主体10中。
换句话说,在阀主体110中,外端朝向车辆行驶方向前方开口的有底的第一收纳 孔126和外端朝向车辆行驶方向后方开口的有底的第二收纳孔127,在与气缸排列方向27 正交的方向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同时贯穿设置。夹设于第一收纳孔126和第二收纳孔127 之间的分隔壁128设于阀主体110中,该分隔壁128封闭第一收纳孔126和第二收纳孔127 的内端。 第一滑阀芯1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第一收纳孔126中并且在该第一滑阀芯 123与所述分隔壁128之间形成第一先导液压室122。闭塞部件129以闭塞第一收纳孔126 的外端的方式固定于阀主体110中,并且在该闭塞部件129和第一滑阀芯123之间形成有 第一弹簧室130。弹簧131被收纳在所述第一弹簧室130中并被压縮设置在第一滑阀芯123 和闭塞部件129之间,该弹簧131向縮小第一先导液压室122的容积的一侧对第一滑阀芯 123施力。 第一滑阀芯123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一弹簧室130侧敞开的有底圆筒状,在第一滑 阀芯123的外周,从第一先导液压室122侧开始依次沿轴向隔开间隔地设有第一环状凹部 132和第二环状凹部133。在第一滑阀芯123上设有将第一环状凹部132与所述第一弹簧 室130连通的多个第一连通孔134...和;在相对于第二环状凹部133位于第一弹簧室130 侧的部位在第一滑阀芯123的外周上开口的多个第二连通孔135...。 此外,在阀主体110中,从第一先导液压室122侧开始依次沿轴向隔开间隔地设有 第一释放口 138、第一输出口 139、第一输入口 140和第二输出口 141,并使它们的内端开口 于第一收纳孔126的内周且外端开口于阀主体110的所述结合面110a。在阀主体110中设 有内端与所述第一释放口 138连通并且外端开口于阀主体110的上表面的排泄口 142(参 照图2和图18)。 如图18所示,在阀主体110的结合面110a上设有凹部143以及连通槽144,在该 凹部143与第一输入口 140之间夹着第二输出口 141,该连通槽144避开第二输出口 141并 连接在第一输入口 140和所述凹部143之间。所述凹部143和所述连通槽144构成原压油 路145的一部分,在第一输入口 140中作用有来自所述原压油路145的液压。
在未对第一先导液压室122作用液压的、第一滑阀111的OFF状态下,如图13 图 16所示,第一滑阀芯123位于通过第二环状凹部133将第一输入口 140与第一输出口 139 之间连通的位置,并将第一输入口 140和第二输出口 141之间隔断。此时,第二输出口 141 通过第二连通孔135...与第一弹簧室130连通,第一弹簧室130通过第一连通孔134...和 第一释放口 138而与排泄孔142相通,从而将第二输出口 141的液压释放。
此外,在对第一先导液压室122作用液压的、第一滑阀111的0N状态下,第一滑阀 芯123向縮小第一弹簧室130的容积的一侧移动,第一输入口 140通过第二环状凹部133与 第二输出口 141连通,第一输出口 139与第一输入口 140被隔断。此时,第一环状凹部132 处于连通第一释放口 138和第一输出口 139之间的状态,第一输出口 139由于通过第一释放口 138而与排泄口 142相通,因此第一输出口 139的液压被释放,第二连通孔135...在 第一收纳孔126的内周被封闭。 第二滑阀112的第二滑阀芯125以能够滑动的方收纳在第二收纳孔127中兵器在 该第二滑阀芯125与所述分隔壁128之间形成第二先导液压室124。闭塞板149以闭塞第 二收纳孔127的外端的方式固定于阀主体110中,并且在该闭塞板149和第二滑阀芯125 之间形成有第二弹簧室150。弹簧151被收纳在第二弹簧室150中并被压縮设置在第二滑 阀芯125和闭塞板149之间,该弹簧151向縮小第二先导液压室124的容积的一侧对第二 滑阀芯125施力。 在第二滑阀芯125的外周,从第二弹簧室150侧开始依次沿轴向隔开间隔地设有 第三环状凹部152和第四环状凹部153。此外,在阀主体110中,从第二弹簧室150侧开始 依次沿轴向隔开间隔地设有第二释放口 154、第三输出口 155、第二输入口 156、第四输出口 157和第三输入口 158,并且使它们的内端开口于第二收纳孔127的内周且外端开口于阀主 体110的所述结合面110a。与第二弹簧室150和第二释放口 154相通的排泄用凹部159 (参 照图18)设于该阀主体110中并且开口于阀主体110的内侧侧壁。 在未对第二先导液压室124作用液压的、第二滑阀112的OFF状态下,如图13 图16所示,第二滑阀芯125位于通过第三环状凹部152将第二输入口 156与第三输出口 155之间连通并且通过第四环状凹部153将第三输入口 158与第四输出口 157之间连通的 位置,在该状态下,第二输入口 156和第四输出口 157之间,第三输出口 155和第二释放口 154之间被隔断。 此外,在对第二先导液压室124作用液压的、第二滑阀112的ON状态下,第二滑阀 芯125向縮小第二弹簧室150的容积的一侧移动,第二输入口 156通过第四环状凹部153 而与第四输出口 157连通,第三输出口 155通过第三环状凹部152而与第二释放口 154连 通,第三输入口 158和第四输出口 157之间被隔断。 另外,在曲轴箱24(参照图1)中,配设有被来自曲轴28的动力驱动的油泵(未图 示),由该油泵排出的液压从所述曲轴箱24经过后部气缸体21R被引导到后部气缸盖22R, 在所述保持器109中,从后部气缸盖22R导入液压的液压供给路160被设置成开口于被收 纳部109a的上表面、即开口于所述结合面109e。在液压供给路160的开口端以被所述分隔 板118和保持器109夹持的方式配设有滤油器161。 而且,在所述分隔板118上设有连通所述液压供给路160和所述凹部143之间的 第一连通孔162,所述液压供给路160、第一连通孔162、所述凹部143和所述连通槽144构 成了引导来自所述油泵的原始液压的原压油路145。 在所述保持器109中,将来自所述原压油路145的液压导向第一电磁开闭阀113 和第二电磁开闭阀114侧的先导用输入油路163开口于所述结合面109a。在所述分隔板 118中,设有使所述原压油路145的连通槽144与所述先导用输入油路163连通的第二连通 孔164。 此外,在所述保持器109中,第一先导用输出油路165被设置成在与第一滑阀111 的第一先导液压室122对应的位置处开口于所述结合面109e,在所述第一先导用输出油路 165和所述先导用输入油路163之间夹设有第一电磁开闭阀113,并且第二先导用输出油 路166被设置成在与第二滑阀112的第二先导液压室124对应的位置处开口于所述结合面109e,在所述第二先导用输出油路166和所述先导用输入油路163之间夹设有第二电磁开 闭阀114,在所述分隔板118中设有使第一先导用输出油路165与第一先导液压室122连通 的第三连通孔167和将第二先导用输出油路166与第二先导液压室124连通的第四连通孔 168。 第一滑阀111在其OFF状态下,将第一输出口 140和第一输出口 139之间连通并 且将第一输入口 140和第二输出口 141之间隔断,在其0N状态下将第一输入口 140和第二 输出口 141之间连通并且将第一输入口 140和第一输出口 139之间隔断,第一输入口 139 通过第一油路171而与第二滑阀112的第二输入口 156连通,第二输出口 141通过相对于 第一油路171独立的第二油路172而与第二滑阀112的第三输入口 158连通。S卩,第一滑 阀111以择一地切换相互独立的第一油路171和第二油路172来使原压油路145的液压进 行作用的方式工作,第二滑阀112通过第一油路171和第二油路172而与第一滑阀111连 接。 第一油路171以连通第一滑阀111的第一输出口 139和第二滑阀112的第二输入 口 156之间的方式形成于阀主体110中。此外,第二油路172以连接第一滑阀111的第二 输出口 141和第二滑阀112的第三输入口 158之间的方式形成于保持器109中。第二油路 172在保持器109的与阀主体110相结合的结合面109e上形成为槽状。而且,在所述分隔 板118中设有将第一滑阀111的第二输出口 141与第二油路172的一端连通的第五连通 孔173 ;以及将第二滑阀112的第三输入口 158与第二油路172的另一端连通的第六连通 孔174。 另外,在保持器109的所述被收纳部109a中,嵌入有气门传动装置41R的进气侧 摇臂轴43的一端部和排气侧摇臂轴44的一端部,所述第二油路172形成为沿与进气侧摇 臂轴43和排气侧摇臂轴44的轴线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得较长。 此外,在所述保持器109的与阀主体110相结合的结合面109e中,不仅形成有第 二油路172,而且沿着所述进气侧摇臂轴43和排气侧摇臂轴44的轴线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 有与第二油路172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槽状的第三、第四和第五油路175、176、177,在分隔板 118中设有将第一滑阀111的第一输出口 139与第三油路175连通的第七连通孔178、将第 二滑阀112的第三输出口 155与第四油路176连通的第八连通孔179、以及将第二滑阀112 的第四输出口 157与第五油路177连通的第九连通孔180。 而且,进气侧第一连通路181将第二油路172的一端侧与进气侧摇臂轴43内的第 一休止侧油路73连通,并且该进气侧第一连通路181设于保持器109和进气侧摇臂轴43 中;排气侧第一连通路182将第二油路172的另一端侧与排气侧摇臂轴44内的第三休止侧 油路85连通,并且该排气侧第一连通路182设于保持器109和排气侧摇臂轴44中。进气 侧第二连通路183将第三油路175的一端侧与进气侧摇臂轴43内的第一动作侧油路71连 通,并且该进气侧第二连通路183设于保持器109、进气侧摇臂轴43和分割部件69中;排气 侧第二连通路184将第三油路175的另一端侧与排气侧摇臂轴44内的第三动作侧油路83 连通,并且该排气侧第二连通路184设于保持器109、排气侧摇臂轴44和分割部件82。进 气侧第三连通路185将第四油路176的一端侧与进气侧摇臂轴43内的第二动作侧油路72 连通,并且该进气侧第三连通路185设于保持器109和进气侧摇臂轴43 ;排气侧第三连通 路186将第四油路176的另一端侧与排气侧摇臂轴44内的第四动作侧油路84连通,并且
16该排气侧第三连通路186设于保持器109和排气侧摇臂轴44。进气侧第四连通路187将第 五油路177的一端侧与进气侧摇臂轴43内的第二休止侧油路74连通,并且该进气侧第四 连通路187设于保持器109、进气侧摇臂轴43和分割部件70 ;排气侧第四连通路188将第 五油路177的另一端侧与排气侧摇臂轴44内的第四休止侧油路86连通,并且该排气侧第 四连通路188设于保持器109、排气侧摇臂轴44和分割部件81。 进而,与第五油路177连通的检测通路190设于保持器109中,在保持器109上安 装有对所述检测通路190的液压进行检测的液压检测器189。 关注图3,前部气缸列BF侧的液压控制单元108F由以下部件构成保持器191,其 安装于前部气缸盖22F的上表面;阀主体192,其安装在该保持器191上;滑阀(未图示), 其配设于该阀主体192中;以及第三电磁开闭阀194,其配设于所述保持器191中,用于控 制该滑阀的动作。 所述保持器191在前部气缸盖22F朝向车辆行进方向前方紧固于右侧的端部上表 面,在保持器191的沿着气缸排列方向27的内端上表面形成有与前部气缸盖罩23F之间的 密封面195,在该密封面195上涂布有液体垫层并且该液体垫层夹设于密封面195与前部气 缸盖罩23F之间。 在所述保持器191中嵌入有进气侧摇臂轴92和排气侧摇臂轴93的端部,配设于 所述阀主体192中的滑阀根据第三电磁开闭阀194的开闭动作择一地切换下述状态将来 自未图示的原压油路的液压作用于进气侧摇臂轴92内的第五动作侧油路101和排气侧摇 臂轴93内的第六动作侧油路103的状态;将来自未图示的原压油路的液压作用于进气侧摇 臂轴92内的第五休止侧油路102和排气侧摇臂轴93内的第六休止侧油路104的状态。
此外,在所述保持器191中安装有对作用于第五休止侧油路102和第六休止侧油 路104的液压进行检测的液压检测器196。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后部气缸列BR侧的液压控制单元108R由如下 部分构成安装于后部气缸盖22R上表面的保持器109、与该连接器109连设的阀主体110、 配设于该阀主体110中的第一滑阀111和第二滑阀112、以及配设于所述保持器109中的、 用于控制第一滑阀111和第二滑阀112的动作的第一电磁开闭阀113和第二电磁开闭阀 114。保持器109通过以连接部109c将被收纳部109a和突出部109b —体地连接起来而构 成,该被收纳部109a被收纳在后部气缸盖罩23R和后部气缸盖22R之间,该突出部109b突 出到后部气缸盖22R和后部气缸盖罩23R的外侧并安装有第一电磁开闭阀113和第二电磁 开闭阀114。在连接部109c上形成有与后部气缸盖罩23R和后部气缸盖22R之间的密封 面116、 117,阀主体110被收纳在后部气缸盖罩23R和后部气缸盖22R之间并与所述保持器 109的被收纳部109a连设。 因此,能够使来自阀主体110的排出油直接从排泄孔142和排泄用凹部159回到 后部气缸盖罩23R内,由于设置在保持器109的连接部109c中的仅为与安装在该保持器 109上的第一电磁开闭阀113和第二电磁开闭阀114连接的油路、即先导用输入油路163、 第一先导用输出油路165和第二先导用输出油路166,因此能够将保持器109的形成有密封 面116U17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即连接部109c的横截面积)设定得较小,从而能够提高密 封面116、 117的密封性。 此外,保持器109的所述被收纳部109a在相互隔开间隔的两个部位通过螺栓115、115紧固在后部气缸盖22R上,与保持器109分体形成的阀主体110的与所述被收纳部109a 相结合的结合面110a被设定为平行于保持部109的与后部气缸盖22R相结合的结合面,并 且被配置在所述被收纳部109a的与后部气缸盖22R紧固的两个紧固部位之间,因此阀主体 110能够以安装刚性高的部分安装到保持器109的被收纳部109a上,从而能够提高阀主体 110的安装刚性。 此外,液压控制单元108R具有第一滑阀lll和第二滑阀112,所述第一滑阀111的 第一滑阀芯1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所述阀主体110中,并且以择一地切换相互独立 的第一油路171和第二油路172来使原压油路145的液压进行作用的方式工作,所述第二 滑阀112的第二滑阀芯12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阀主体110中并且通过第一油路171 和第二油路172而与第一滑阀111连接,第一油路171形成于阀主体110中,第二油路172 形成于保持器109中,因此通过形成为不同部件的阀主体110和保持器109来分别形成第 一油路171和第二油路172,能够在避免第一油路171和第二油路172相互干涉的同时减小 形成第一油路171和第二油路172所需的空间,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第一油 路171和第二油路172的加工性。 而且,第二油路172形成于保持器109的与阀主体110相结合的结合面109e上, 因此第二油路172的形成变得容易。 此外,第一滑阀111具有的第一滑阀芯123和第二滑阀112具有的第二滑阀芯125 具有在与气缸排列方向27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的轴线,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收纳在 阀主体110中,因此能够实现阀主体110在气缸排列方向27上的小型化。
进而,第一滑阀芯123和第二滑阀芯125是以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被收纳在阀主 体110中使所述滑阀芯123、 125的端部所分别面对的第一先导液压室122和第二先导液 压室124相互接近,并且使对第一先导液压室122和第二先导液压室124作用液压时的动 作方向为相反方向,因此,通过使第一先导液压室122和第二先导液压室124相互接近,从 而使与两个先导液压室122、124连通的第一先导用输出油路165、第二先导用输出油路166 接近,因此能够使两个先导用输出油路165U66的配置紧凑化,将先导用输出油路165U66 的液压损失抑制得较低。 而且,配设于阀主体110中的第一滑阀111和第二滑阀112的第一滑阀芯123和 第二滑阀芯125,以通过介于相互之间的分隔壁128将内端封闭并使外端向相反侧敞开的 方式插入到设于阀主体110中的第一收纳孔126和第二收纳孔127中,并且第一滑阀芯123 和第二滑阀芯125在以在它们与所述分隔壁128之间形成第一先导液压室122和第二先导 液压室124的方式从第一收纳孔126和第一收纳孔127的外端侧能够滑动地插入,在第一 收纳孔126和第二收纳孔127的外端侧收纳有弹簧131、151,进而也可以通过闭塞部件129 和闭塞板149将第一收纳孔126和第二收纳孔127的外端敞开部封闭,因此能够提高第一 滑阀111和第二滑阀112的组装作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进 行不脱离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的本发明的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进气侧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和排气侧气门 动作状态变更机构75将多个气缸Cl C3的进气门VI...和排气门VE...的动作状态在 开闭动作状态和关闭休止状态之间变更的结构,然而也可以是构成为改变进气门VI和排气门VE的气门打开上升量和气门打开角的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
权利要求
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该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具有液压式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75),该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75)对以能够开闭动作的方式配设在气缸盖(22R)中的内燃机气门(VI、VE)的动作状态进行切换;以及液压控制单元(108R),该液压控制单元(108R)对作用于该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75)的液压进行控制,该液压控制单元(108R)具有保持器(109),该保持器(109)安装于气缸盖(22R);滑阀(111、112),该滑阀(111、112)通过将滑阀芯(123、12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与该保持器(109)连设的阀主体(110)中而构成,所述滑阀芯(123、125)的一端部面对先导液压室(122、124);以及电磁开闭阀(113、114),该电磁开闭阀(113、114)控制所述先导液压室(122、124)的液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109)通过以连接部(109c)将被收纳部(109a)和突出部(109b)连接成一体而构成,该被收纳部(109a)被收纳在与所述气缸盖(22R)紧固的气缸盖罩(23R)和所述气缸盖(22R)之间,该突出部(109b)突出到所述气缸盖(22R)和所述气缸盖罩(23R)的外侧并且安装有所述电磁开闭阀(113、114),在所述连接部(109c)上形成有所述连接部(109c)与所述气缸盖罩(23R)和所述气缸盖(22R)之间的密封面(116、117),所述阀主体(110)与所述被收纳部(109a)连设,以使该阀主体(110)被收纳在所述气缸盖罩(23R)和所述气缸盖(22R)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109)的所述被收纳部(109a)在相互隔开间隔的两个部位紧固于所述气缸盖(22R),与所述保持器(109)分体形成的所述阀主体(110)的与所述被收纳部(109a)相结合的结合面(110a)被设定为平行于所述保持器(109)的与所述气缸盖(22R)相结合的结合面,并且配置于所述被收纳部(109a)的与所述气缸盖(22R)紧固的两处紧固部位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滑阀(111U12)的滑阀芯(123U25)以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110)中所述滑阀芯(123U25)的轴线在与直列配置的多个气缸(Cl、 C2、 C3)的气缸排列方向(27)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滑阀(111U12)的滑阀芯(123U25)以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110)中使所述滑阀芯(123U25)的端部所分别面对的先导液压室(122U24)相互接近,并且在对两个先导液压室(122、 124)作用液压时所述滑阀芯(123、 125)的动作方向为相反方向。
5. —种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该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具有液压式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75),该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75)针对各个气缸(Cl C3)都进行了配设,用以对内燃机气门(VI、VE)的动作状态进行切换,所述内燃机气门(VI、VE)以能够开闭动作的方式配设在具有多个气缸(C1、C2、C3)的内燃机主体(20)的气缸盖(22R)中;以及液压控制单元(108R),该液压控制单元(108R)具有保持器(109),该保持器(109)安装于气缸盖(22R);以及滑阀(111、112),该滑阀(111、 112)通过将滑阀芯(123、 12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被安装于所述保持器(109)的阀主体(110)中而构成,对作用于所述气门 动作状态变更机构(63、75)的液压进行控制,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单元(108R)具有第一滑阀(lll),该第一滑阀(111)的第一滑阀芯 (1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110)中,并以择一地切换相互独立的第一 油路和第二油路(171U72)来使原压油路(145)的液压进行作用的方式工作;以及第二滑 阀(112),该第二滑阀(112)的第二滑阀芯(12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 (110)中,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油路(171U72)与第一滑阀(111)连接,第一油路(171)形成于所述阀主体(IIO),第二油路(172)形成于保持器(109)。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172)形成于所述保持器(109)的与所述阀主体(110)相结合的结合面 (109e)。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滑阀芯(123U25)以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110)中第一和第二滑阀芯(123U25)的轴线在与直列配置的多个所述气缸(C1 C3)的气缸排列 方向(27)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滑阀芯(123U25)以如下方式能够滑动地被收纳在所述阀主体(110)中 使所述滑阀芯(123U25)的端部所分别面对的先导液压室(122U24)相互接近,并且在对 两个先导液压室(122U24)作用液压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滑阀芯(123U25)的动作方向为相 反方向。
全文摘要
内燃机的气门控制装置以液压控制单元对作用于气门动作状态变更机构的液压进行控制,所述液压控制单元由安装于气缸盖的保持器、将滑阀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在阀主体中的滑阀、以及控制先导液压室的液压的电磁开闭阀构成,其中,保持器(109)通过以连接部(109c)将收纳在气缸盖罩和气缸盖(22R)间的被收纳部(109a)和突出到气缸盖(22R)与气缸盖罩的外侧并且安装有电磁开闭阀(113、114)的突出部(109b)连接成一体而构成,在连接部(109c)形成有与气缸盖罩之间的密封面(116),阀主体(110)以被收纳在气缸盖罩和气缸盖(22R)间的方式与被收纳部(109a)连设。由此能够提高保持器与气缸盖之间的密封性。
文档编号F01L13/00GK101779010SQ20088010328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3日
发明者井川诚崇, 新里智则, 熊谷和英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