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149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 冷却用的传动装置,属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
(二)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运输流量的高速增长,正在逐步改变汽车市场的车型结构, 尤其是客车市场的车型结构,引进了高等级客车概念,敦促着客车的技术
进步向着高比功率、高可靠性、高环保性、高舒适性和大型化,以及良好 的性能价格比的方向发展。其中,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已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目前汽车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作为帮助冷却水箱散热的风 扇,其动力是直接通过三角皮带,从发动机的曲轴传递而来。此种风扇驱 动的方式虽然结构简单、有效,但只能与发动机和水箱并排布置,随着车 辆向大型化发展,对发动机功率要求不断提高,必然增大发动机的体积, 同时水箱散热面积与风扇直径也相应要求增大,这就给空间布置带来很大 困难。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风扇轴与发动 机曲轴垂直布置的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 构,包括皮带轮总成、传动轴总成及风扇,所述皮带轮总成输出端与传动 轴总成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传动轴总成输出端与一角转向器总成输入端相 连,该角转向器总成输出端与风扇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角转向器换向传动,使皮带轮动力成90°输出, 实现风扇轴与发动机曲轴垂直布置,有效合理的利用了空间,提高空间利 用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皮带轮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转向器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皮带轮总成l、传动轴总成2、角转向器总成3、风扇4;
皮带轮l.l、轴承座I1.2、传动盘L3、从动盘1.4、缓冲柱1.5、永磁 体11.6、永磁体I11.7、轴承IL8、轴承111.9、支架1.10;
传动轴连接盘4.1、键4.2 、轴承IH4.3、输入轴4.4、轴承座I14.5、箱 体4.6、 一对螺旋伞齿轮4.7、输出轴4.8、轴承IV4.9、轴承座I114.10、主动 盘4.11、线圈4.12、从动盘4.13、永磁体I114.14、风扇连接盘组件4.15、 散热架4.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构,由皮带轮总
成1、传动轴总成2、角转向器总成3及风扇4组成。所述皮带轮总成1输 出端与传动轴总成2的输入端相连,传动轴总成2输出端与角转向器总成 3输入端相连,角转向器总成3输出端与风扇4相连。
参见图2,所述皮带轮总成由皮带轮1.1、轴承座I 1.2、传动盘1.3、 从动盘1.4、缓冲柱1.5、永磁体I1.6、永磁体111.7、轴承IL8、轴承II 1.9和支架1.10组成。所述传动盘1.3输出端有连接法兰通过联轴器与传动 轴总成2的输入端相连,传动盘1.3输入端通过花键与从动盘1.4相连接, 并通过轴承I 1.8与皮带轮1.1输出端的内孔相连接,皮带轮1.1输出端的 外缘通过轴承I11.9安装在轴承座I 1.2内,轴承座I 1.2固定在支架1.10 上,支架1.10通过螺栓与车辆固定。所述皮带轮l.l通过皮带传入动力, 在皮带轮1.1上装有多个永磁体I 1.6和永磁体I11.7,通过装有相反磁极的 从动盘1.4而被推动转动,当达到稳定的转速后此时皮带轮和从动盘依靠 缓冲柱1.5接触传动,从动盘的转动带动与它通过花键相配合的传动盘旋 转。然后传入传动轴总成2的输入端,传动轴总成2的输出端又传入角转 向器总成3输入端。由于采用了磁性传递实现从输入到输出为柔性(非刚 性)连接,对工作时的振动、噪音消除起到了大大降低作用,有效保证传 动时平稳、柔和。
参见图3,所述角转向器总成3由传动轴连接盘4.1、键4.2 、轴承III4.3、输入轴4.4、轴承座I14.5、箱体4.6、 一对螺旋伞齿轮4.7、输出轴4.8、 轴承IV4.9、轴承座I114.10、主动盘4.11、线圈4.12、从动盘4.13、永磁体 1114.14、风扇连接盘组件4.15和散热架4.16组成。所述传动轴连接盘4.1 的内孔通过键4.2与输入轴4.4 一端固定,输入轴4.4中间通过轴承I114.3 安装在轴承座I14.5内,轴承座II4.5外缘以止口装入箱体4.6—相应孔处, 在输入轴4.4另一端安装有一螺旋伞齿轮。所述输出轴4.8的一端通过轴承 IV4.9安装在轴承座I114.10内,轴承座I114.10外缘以止口装入箱体4.6另一 相应孔处,且所述箱体4.6的两相应孔呈90。垂直布置。在所述输出轴4.8 的中部装有一螺旋伞齿轮,该螺旋伞齿轮与输入轴上一螺旋伞齿轮相互啮 合,构成一对螺旋伞齿轮4.7。所述输出轴4.8的前端部通过轴承与从动盘 4.13相连,从动盘4.13的外侧安装风扇连接盘组件4.15,该风扇连接盘组 件4.15上固定风扇4,从动盘4.13的内侧装有永磁体I114.14,并通过环形 导磁铁片相连,形成多组开口对向驱动的U型磁铁。在输出轴4.8上还装 有一主动盘4.11,该主动盘4.1与输出轴4.8过盈配合,该主动盘4.1上装 有散热架4.16,在所述轴承座I114.10内腔装有大小线圈4.12。当线圈不通 电时,风扇靠轴承的摩擦发生作用,风扇以低速度旋转。当电磁线圈通电 时,线圈产生磁力,通过吸合从动盘上的永磁体,使风扇从动盘跟随主动 盘一起转动。图3中,传动轴连接盘4.1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总成2的输 出端相连接,当传动轴总成2旋转运动时,带动传动轴连接盘运动,通过 键带动输入轴运动,输入轴运动时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螺旋伞齿轮,传递 至输出轴,经过电磁控制吸合程度最终带动风扇转动。而风扇连接盘组件为一电磁控制的磁性驱动机构,可实现多速度的传动。其中,传动轴总成 采用伸縮球笼式结构,实现等速传动,有效保证了传动平稳,提高传动效 率。箱体采用铝压铸,并在外表面增加多条散热筋,既减轻了总成重量, 又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构,包括皮带轮总成(1)、传动轴总成(2)及风扇(4),所述皮带轮总成(1)输出端与传动轴总成(2)的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总成(2)输出端与一角转向器总成(3)输入端相连,该角转向器总成(3)输出端与风扇(4)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皮带轮总成包括皮带轮(l.l)、轴承座I (1.2)、传动盘(1.3)、从 动盘(L4)、缓冲柱(1.5)、永磁体1(1.6)、 7JC磁体11(1.7)、轴承1(1.8)、轴承 11(1.9)和支架(1.10),所述传动盘(1.3)输出端与传动轴总成(2)的输入端相 连,所述传动盘(1.3)输入端与从动盘(1.4)相连接,并通过轴承I (1.8)与皮 带轮(l.l)输出端的内孔相连接,皮带轮(1.1)输出端的外缘通过轴承I1(1.9) 安装在轴承座I(L2)内,轴承座I (1.2)固定在支架(1.10)上,在皮带轮(U) 上装有多个永磁体I (1.6)和永磁体I1(1.7),所述从动盘(1.4)装有与所述永 磁体1(1.6)和永磁体II(1.7)磁性相反的磁极,所述皮带轮(1.1)与从动盘(1.4) 之间设置缓冲柱(1.5)接触传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角转向器总成(3)包括传动轴连接盘(4.1)、输入轴(4.4)、轴 承m(4.3)、轴承座I1(4.5)、箱体(4.6)、 一对螺旋伞齿轮(4.7)、输出轴(4.8)、 轴承IV(4.9)、轴承座I11(4.10)、主动盘(4.11)、从动盘(4.13)、永磁体I11(4.14、) 风扇连接盘组件(4.15)和散热架(4.16),所述传动轴连接盘(4.1)的内孔与输入轴(4.4)一端固定,输入轴(4.4)中间通过轴承m(4.3)安装在轴承座I1(4.5) 内,轴承座II(4.5)外缘以止口装入箱体(4.6)—相应孔处,在输入轴(4.4)另 一端安装有一螺旋伞齿轮,所述输出轴(4.8)的一端通过轴承IV(4.9)安装在 轴承座III(4.10)内,轴承座III(4.10)外缘以止口装入箱体(4.6)另一相应孔处, 且所述箱体(4.6)的两相应孔呈90°垂直布置,在所述输出轴(4.8)的中部装 有一螺旋伞齿轮,该螺旋伞齿轮与输入轴上一螺旋伞齿轮相互啮合,构成 一对螺旋伞齿轮(4.7),所述输出轴(4.8)的前端部通过轴承与从动盘(4.13)相 连,从动盘(4.13)的外侧安装风扇连接盘组件(4.15),该风扇连接盘组件(4.15) 上固定风扇(4),从动盘(4.13)的内侧装有永磁体in(4.14),在输出轴(4.8)上 还装有主动盘(4.11),该主动盘(4.1)与输出轴(4.8)过盈配合,该主动盘(4.1) 上装有散热架(4.16),在所述轴承座m(4.10)内腔装有线圈(4.12),所述传动 轴连接盘(4.1)与传动轴总成(2)的输出端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缓冲及温控多速风扇驱动机构,包括皮带轮总成(1)、传动轴总成(2)及风扇(4),所述皮带轮总成(1)输出端与传动轴总成(2)的输入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总成(2)输出端与一角转向器总成(3)输入端相连,该角转向器总成(3)输出端与风扇(4)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角转向器换向传动,使皮带轮动力成90°输出,实现风扇轴与发动机曲轴垂直布置,有效合理的利用了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文档编号F01P5/04GK201396205SQ20092004035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0日
发明者孙金元, 王建明, 范建萍 申请人:江苏格尔顿传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