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脉冲孔的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586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脉冲孔的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特别涉及一种多脉冲孔的化油器。
背景技术
现有化油器包括有化油器本体、与化油器本体连接的上盖及成型在化油器本体上的燃油 供给腔、脉冲腔及从发动机引压的脉冲孔;所述的燃油供给腔内设有启动时控制空气进入所 述燃油供给腔的阻气阀组件和控制燃油进入发动机的节流阀组件,所述的阻气阀组件包括有 安装于化油本体上进气口处的阻风门、阻风门轴;所述的节流阀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化油器本 体上混合室处的节气门及节气门轴;所述的主供油装置用于在除怠速以外的其它工作状态时 向发动机供油,化油器本体上还设有一脉冲腔,该脉冲腔通过设于化油器本体上的脉冲孔及 节气门处的混合室与发动机连接,脉冲腔内设有一泵油膜片,该泵油膜片的中部处于脉冲腔 内,其两端压设于上盖与化油器本体之间,泵油膜片压设于上盖与化油器本体之间的两端分 别设有封闭进油口及出油口的工作部分,所述的进油口及出油口与泵油膜片之间通过呈反向 设置的单向阀连接,构成出油口的导通、进油口的封闭,构成回路。
目前,化油器本体上只设有一个构成脉冲腔与发动机连接的脉冲孔,由于发动机与脉冲 孔之间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而连接件上构成脉冲孔与发动机导通的孔为冲压成型的U形孔 ,在脉冲过程中,发动机吸和吹产生的脉冲压力皆油U形孔传递至脉冲孔,然后再由脉冲孔 传递至脉冲腔,构成泵油膜片上工作部分的上下运动;由于加工的原因,此类U形孔本身比 较小,发动机所传递出的脉冲压力也会受到影响,若泵油膜片上的工作部分没有足够的脉冲 压力作用在泵油膜片上,则会导致供油不稳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油稳定、具有多个脉冲孔的多脉冲 孔化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脉冲孔的化油器,包括有化 油器本体、与化油器本体连接的上盖及成型在化油器本体上的燃油供给腔、脉冲腔及从发动 机引压的脉冲孔;所述的燃油供给腔内设有启动时控制空气进入所述燃油供给腔的阻气阀组 件和控制燃油进入发动机的节流阀组件,所述的阻气阀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化油本体上进气口 处的阻风门、阻风门轴;所述的节流阀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化油器本体上混合室处的节气门及节气门轴;所述的主供油装置用于在除怠速以外的其它工作状态时向发动机供油,化油器本 体上设有一脉冲腔,该脉冲腔通过设于化油器本体上的脉冲孔及节气门处的混合室与发动机 连接,脉冲腔内设有一泵油膜片,该泵油膜片的中部处于脉冲腔内,其两端压设于上盖与化 油器本体之间,泵油膜片压设于上盖与化油器本体之间的两端分别设有封闭进油口及出油口 的工作部分,所述的进油口及出油口与泵油膜片之间通过呈反向设置的单向阀连接,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化油器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脉冲孔,各脉冲孔的一端与脉冲腔导通,另一端与
发动机导通。
此项中化油器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脉冲孔,各脉冲孔的一端与脉冲腔导通,另一端与发 动机导通,这样设置后发动机吸和吹所产生的脉冲压力便可通过多个脉冲孔进入脉冲腔,实 施对泵油膜片的增压,增加了脉冲压力,使其供油稳定、保证了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化油器本体上设有两个脉冲孔,两脉冲孔呈轴向错开 且相互独立设置,其中相对设于化油器本体上方的主脉冲孔的一端与脉冲腔导通,另一端与 发动机导通,设于该主脉冲孔一侧的副脉冲孔一端与脉冲腔导通,另一端与混合室导通。
此项中化油器本体上设有两个脉冲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设计需要,也可以在化 油器本体上设置三个或四个脉冲孔,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能够得到非常直接的技术启 示;两脉冲孔呈轴向错开且相互独立设置是由于加工需要。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脉冲孔与脉冲腔的侧边导通,所述副脉冲孔包括 有导孔,该导孔的一端与脉冲腔底部连接,该连接处设有轴向连接口,导孔的另一端与混合 室之间通过缺口连接。
此项中结构简单,设置合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设置


图l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油膜片与化油器本体的连接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泵油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目前的化油器本体上只设有一个构成脉冲腔与发动机连接的脉冲孔
4,由于发动机与脉冲孔之间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而连接件上构成脉冲孔与发动机导通的孔
为冲压成型的u形孔,在脉冲过程中,发动机吸和吹产生的脉冲压力皆油u形孔传递至脉冲孔
,然后再由脉冲孔传递至脉冲腔,构成泵油膜片上工作部分的上下运动;由于加工的原因, 此类U形孔本身比较小,发动机所传递出的脉冲压力也会受到影响,若泵油膜片上的工作部 分没有足够的脉冲压力作用在泵油膜片上,则会导致供油不稳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的一种多脉冲孔的化油器,包括有化油器本体l、与化油器 本体1连接的上盖11及成型在化油器本体1上的燃油供给腔12;所述的燃油供给腔12内设有启 动时控制空气进入所述燃油供给腔12的阻气阀组件2和控制燃油进入发动机的节流阀组件3, 所述的阻气阀2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化油本体1上进气口 13处的阻风门21 、阻风门轴22;所述的 节流阀组件3包括有安装于化油器本体1上混合室14处的节气门31及节气门轴32;所述的
主供油装置用于在除怠速以外的其它工作状态时用于向发动机供油12,化油器本体l上 设有一脉冲腔15,该脉冲腔15通过设于化油器本体1上的脉冲孔16及节气门31处的混合室14 与发动机连接,脉冲腔15内设有一泵油膜片17,该泵油膜片17的中部处于脉冲腔15内,其两 端压设于上盖ll与化油器本体l之间,泵油膜片17压设于上盖11与化油器本体1之间的两端分 别设有封闭进油口 18及出油口 19的工作部分l71 ,所述的进油口 18及出油口 19与泵油膜片17 之间通过呈反向设置的单向阀连接,构成出油口19的导通、进油口18的封闭,构成回路,所 述的化油器本体1上设有至少两个脉冲孔16,各脉冲孔16的一端与脉冲腔15导通,另一端与 发动机导通。这样设置后发动机吸和吹所产生的脉冲压力便可通过多个脉冲孔16进入脉冲腔 15,实施对泵油膜片17的增压,增加了脉冲压力,使其供油稳定、保证了发动机工作的稳定 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化油器本体1上设有两个脉冲孔1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设计需要,也可以在化油器本体1上设置三个或四个脉冲孔16,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后,能够得到非常直接的技术启示;两脉冲孔16呈轴向错开且相互独立设置是由于加工需 要(两脉冲孔16在化油器本体1上的排列位为一上一下,平行但不处于同一平面上,可参见 图3),其中相对设于化油器本体1一侧的主脉冲孔161的一端与脉冲腔15导通,另一端与发 动机导通,设于该主脉冲孔161下方的副脉冲孔162—端与脉冲腔15导通,另一端与混合室14 导通;所述的主脉冲孔161与脉冲腔15的侧边导通,所述副脉冲孔162包括导孔1621,该导孔 1621的一端与脉冲腔15底部连接,该连接处设有轴向连接口1623,导孔1621的另一端与混合 室14之间通过缺口1622连接,这样设置后,即使副脉冲孔162的导孔1621与连接件连接时被 连接件的本体所挡住,副脉冲孔162的缺口1622还能与混合室14相通,发动机所产生的脉冲压力便可由混合室14进入副脉冲孔162,结构简单,设置合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孔 1622的位置及设置方式的改变,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 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列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 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多脉冲孔的化油器,包括有化油器本体、与化油器本体连接的上盖及成型在化油器本体上的燃油供给腔、脉冲腔及从发动机引压的脉冲孔;所述的燃油供给腔内设有启动时控制空气进入所述燃油供给腔的阻气阀组件和控制燃油进入发动机的节流阀组件,所述的阻气阀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化油本体上进气口处的阻风门、阻风门轴;所述的节流阀组件包括有安装于化油器本体上混合室处的节气门及节气门轴;所述的主供油装置用于在除怠速以外的其它工作状态时向发动机供油,化油器本体上设有一脉冲腔,该脉冲腔通过设于化油器本体上的脉冲孔及节气门处的混合室与发动机连接,脉冲腔内设有一泵油膜片,该泵油膜片的中部处于脉冲腔内,其两端压设于上盖与化油器本体之间,泵油膜片压设于上盖与化油器本体之间的两端分别设有封闭进油口及出油口的工作部分,所述的进油口及出油口与泵油膜片之间通过呈反向设置的单向阀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油器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脉冲孔,各脉冲孔的一端与脉冲腔导通,另一端与发动机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脉冲孔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 油器本体上设有两个脉冲孔,两脉冲孔呈轴向错开且相互独立设置,其中相对设于化油器本 体上方的主脉冲孔的一端与脉冲腔导通,另一端与发动机导通,设于该主脉冲孔一侧的副脉 冲孔一端与脉冲腔导通,另一端与混合室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脉冲孔的化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 脉冲孔与脉冲腔的侧边导通,所述副脉冲孔包括有导孔,该导孔的一端与脉冲腔底部连接, 该连接处设有轴向连接口,导孔的另一端与混合室之间通过缺口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特别涉及一种多脉冲孔的化油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脉冲孔的化油器,包括有化油器本体、与化油器本体连接的上盖及成型在化油器本体上的燃油供给腔、脉冲腔及从发动机引压的脉冲孔,阻气阀组件和节流阀组件,化油器本体上设有一脉冲腔,该脉冲腔通过设于化油器本体上的脉冲孔及节气门处的混合室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的进油口及出油口与泵油膜片之间通过呈反向设置的单向阀连接,所述的化油器本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脉冲孔,各脉冲孔的一端与脉冲腔导通,另一端与发动机导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供油稳定、具有多个脉冲孔的多脉冲孔化油器。
文档编号F02M17/00GK201330657SQ20092030010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7日
发明者陈其安 申请人:浙江瑞星化油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