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集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035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油集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油集滤器,该机油集滤器包括筒状树脂制主体部和设在该主体 部内部的树脂制过滤部,在让机油在所述主体部内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过程中由过滤部 对该机油进行过滤。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树脂制机油集滤器。在筒状机油集滤器主体的一端与该 一端一体地鼓出形成有第一罩,利用合叶将板状的过滤器形成在内部的第二罩安装到所述 第一罩上,即构成该树脂制机油集滤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树脂制机油集滤器。在一端开口的袋状过滤器上设有接 合部,让该接合部与筒状机油集滤器主体的内周面接合,这样来将过滤器安装在机油集滤 器主体上,即构成该树脂制机油集滤器。
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2-15371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1-120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中,过滤器为板状,且被设置为将机油集滤 器主体的开口覆盖起来,较小,因此无法确保一个较大的机油过滤面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中,如果由于两个罩的成型误差、安装误差等而 在合叶部分产生间隙,机油就有可能从该间隙流入、流出,导致过滤功能下降。在上述专利 文献2所公开的发明中,如果由于过滤器与机油集滤器主体的成型误差等在过滤器和机油 集滤器主体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隙,机油就有可能从该间隙流入、流出,而导致过滤功能下 降。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明中,因为机油集滤器主体和过滤器由不同的部件 构成,所以必须分别利用专用的成型模来成型,制造成本会提高。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 2所公开的发明中,需要进行机油集滤器主体和过滤器的组装作业,制造成本也会由于该组 装作业而提高。-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了大过滤 面积与高过滤功能的廉价机油集滤器。为达成上述目的,制造筒状的主体部和袋状过滤器为一体的机油集滤器是本发明 的特征所在。具体而言,本发明以包括圆筒状树脂制主体部和设在该主体部内部的树脂制过滤 部,在让机油在所述主体部内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过程中由过滤部对该机油进行过滤的 机油集滤器为对象,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也就是说,第一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形成为底面开口的贝壳状圆 台形或者圆锥形,将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分隔为一侧和另一侧,在开口端部周缘与主体部连 成一体,所述过滤部的中心线与所述主体部的中心线是同一条中心线。在所述过滤部的周 壁部外周面上螺旋槽以规定的间距形成在过滤部的中心线方向上,在所述过滤部的周壁部 内周面一周上多个纵向槽沿着过滤部的周壁部母线延伸。所述螺旋槽与纵向槽的深度的 合计值比所述周壁部的厚度大,在螺旋槽与纵向槽重合的多个位置上形成有径向贯通的通 孔,这些通孔网状分布在所述过滤部的整个周壁部。第二方面的发明是一种机油集滤器。特征为机油集滤器包括筒状树脂制主体部 和设在该主体部内部的树脂制过滤部,在让机油在所述主体部内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过 程中由过滤部对该机油进行过滤。所述过滤部,形成为底面开口的贝壳状圆台形或者圆锥 形,将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分隔为一端和另一端,在开口端部周缘与主体部连成一体;在所述 过滤部的周壁部内周面上螺旋槽以规定的间距形成在过滤部的中心线方向上,在所述过滤 部的周壁部外周面一周上多个纵向槽沿着过滤部的周壁部母线延伸,所述螺旋槽与纵向槽 的深度合计值比所述周壁部的厚度大,在螺旋槽与纵向槽重合的多个位置上形成有径向贯 通的通孔,这些通孔网状分布在所述过滤部的整个周壁部。 第三方面的发明的特征为在第一方面的发明或者第二方面的发明的机油集滤器 中,所述过滤部,在与开口端部相向的对开口端部具有底壁部,在所述底壁部形成有多个平 行于所述过滤部的中心线贯通的细孔。_发明的效果-因为过滤部形成为袋状,所以与专利文献1那样的过滤部形成为板状之情形相 比,能够确保机油的过滤面积宽大。因为主体部与过滤部连为一体,所以不可能出现以下不良现象,即组装不同部件 时产生组装误差,在组装位置产生间隙等,因此,机油不会从组装位置流入、流出,过滤功能 提高;因为能够用同一个成型模成型主体部和过滤部,所以与分别用不同的成型模之情形 相比,能够削减成型模费用;因为不需要组装工序了,制造工序减少了,所以能够降低制造 成本。因为螺旋槽和纵向槽的合计厚度比周壁部的厚度厚,所以通过用对应于螺旋槽的 成型模和对应于纵向槽的成型模进行成型,便能够在螺旋槽和纵向槽的重合位置形成径向 贯通的通孔。因此,便不需要用以形成将成为下切口的通孔部分的成型滑块,能够使模构造 更加简单。因为通过让对应于螺旋槽的成型模旋转,就能够从机油集滤器上取下该成型模, 所以脱模容易。特别是,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因为操作者使之旋转的成型模在过滤部内 侧,不与主体部内周面接触,所以能够让成型模在一个很小的接触阻力下顺利地旋转。因为 脱模时,让与主体部3内周面接触的成型模沿着纵向槽9滑动,所以与让成型模旋转之情形 相比,滑动接触的距离短了,脱模时,主体部内周面难以被划伤。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因为不让对应于主体部内周面的成型模旋转,所以可以将 主体部加工成圆筒状以外的筒形。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底壁部机油也被过滤,所以与在底壁部不设细孔之 情形相比,过滤面积增大,由此能够使吸入阻力减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的主视图。图2是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的中央剖面和主体部切开来 表示过滤部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的过滤部的周壁部外周面的放 大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的过滤部的周壁部内周面的放 大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的俯视图。图6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2的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5的图。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6的图。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到图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1。该机油集滤 器1包括圆筒状树脂制主体部3。在该主体部3的内部设置有过滤部5。该树脂制过滤部 5形成为底面开口的贝壳状圆台,亦即形成为直径朝向开口端部一侧逐渐增大的有底圆 筒形状。该过滤部5,将所述主体部3的内部分隔为上端一侧(机油流动方向下游侧)和 下端一侧(机油流动方向上游侧),中心线C与所述主体部3共为一条线,而且,该过滤部 5在开口端部周缘与主体部3连为一体,和与开口端部相向的对开口端部相比,开口端部位 于更靠近机油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上。在所述主体部3的上端侧外周上,与该外周一体地形成有朝径外方向突出的一对 位于互成180度角度的对置位置上的板状突出片部17。在各个板状突出片部17上,螺栓孔 19贯穿板厚方向而形成。金属制环肩27嵌入在各个螺栓孔19中。在所述主体部3的上端 面上,绕整个一周形成有圆形环状槽21。橡胶制密封用0型环23嵌入在该环状槽21中。
在所述主体部3的下端缘上,一对半圆状缺口部25形成在位于互成180度角度的 对置位置上,且该一对半圆状缺口部25中的各个半圆状缺口部25形成在与各个所述板状 突出片部17分别错开90度的位置上。该一对半圆状缺口部25防止油底壳的底面堵住机 油集滤器1的所述主体部3的下端侧开口。在所述过滤部5的周壁部6的内周面上,螺旋槽7从开口端部一侧一直到与该开 口端部一侧相向的对开口端部,以规定的间距形成在过滤部5的中心线C方向上,并且在周 壁部6的外周面一周上,多个纵向槽9沿着过滤部5的周壁部6的母线延伸。所述螺旋槽7 的深度dl与纵向槽9的深度d2的合计值比所述周壁部6的厚度t大,在螺旋槽7与纵向槽9重合的多个位置上形成有径向贯通的通孔11。这些通孔11以大致相等的大小网状分 布在所述过滤部5的整个周壁部6上。此外,在图3与图4中,为便于理解,在未形成有通 孔11的部分加上圆点来表示周壁部6。如图2、图5所示,所述 过滤部5在开口端部具有底壁部13,在该底壁部13上形成 有多个细孔15,该细孔15平行于所述过滤部5的中心线贯通底壁部13,细孔15的孔径大 致与通孔11相等。按以上所述构成的机油集滤器1,用对应于过滤部5内周面的成型模和对应于过 滤部5外周面的成型模进行成型,让对应于过滤部5内周面的成型模旋转来让该成型模朝 着脱模方向退出,便能够进行脱模。按以上所述构成的机油集滤器1,装在油底壳内,在让金属制环肩27嵌合在所述 突出片部17的两个螺栓孔19中的状态下,利用螺栓固定将机油集滤器1安装在发动机的 及有吸入口(未图示)的周缘部。在该状态下,0型环23压接在环状槽21的底面与机油 吸入口的周缘部,来防止机油、空气流入、流出。而且,如果在该状态下让发动机工作,则油 底壳内的机油就被从所述主体部3的下端侧开口吸入,通过过滤部5的通孔11或者细孔15 被过滤,再从上端侧流出,经油泵供给发动机的滑动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过滤部5形成为袋状,所以与过滤部形成为板状之情 形相比,能够确保机油的过滤面积宽大,从而能够减小过滤部5对机油的吸入阻力。因为主体部3与过滤部5连为一体,所以不可能产生组装不同的部件时的组装误 差,缝隙也就不可能产生在组装位置上。因此,机油不会从组装位置流入、流出,过滤功能提 高。再就是,因为能够让主体部3和过滤部5用同一个成型模成型,所以与各自用不同的成 型模之情形相比,能够削减模费用。最后,因为不需要组装工序了,制造工序少了,所以能够 使制造成本降低。因为螺旋槽7和纵向槽9的合计厚度比周壁部6的厚度大,所以通过用对应于螺 旋槽7的成型模和对应于纵向槽9的成型模进行成型,便能够在螺旋槽7与纵向槽9重合 的位置上形成有径向贯通的通孔11。因此,便不需要为了形成将成为下切口的通孔11部分 的成型滑块,能够使模构造更加简单。因为通过让对应于螺旋槽7的成型模旋转,就能够从机油集滤器1上取下该成型 模,所以脱模容易。特别是,因为操作者使之旋转的成型模在过滤部5内侧,不与主体部3 内周面接触,所以能够让成型模在一个很小的接触阻力下顺利地旋转。因为脱模时,让与主 体部3内周面接触的成型模沿着纵向槽9滑动,所以与让成型模旋转之情形相比,滑动接触 的距离短了,脱模时,主体部3内周面难以被划伤。因为过滤部5的直径朝着开口端部一侧逐渐增大,所以让成型模转较少的圈数, 解除对应于螺旋槽7的成型模与过滤部5的螺纹接合,这之后再让成型模沿着脱模方向退 出,由此即能够让成型模脱离过滤部5。结果是脱模容易。因为机油也能够由底壁部13过滤,所以与在底壁部13不设细孔之情形相比,过滤 面积增大,由此能够使吸入阻力减小。(第二实施方式)图7到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1。在第二实施方式 中,虽然省略了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3、图4相对应的附图,但图3也表示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1的过滤部5的周壁部6的内周面;图4也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 的机油集滤器1的过滤部5的周壁部6的外周面。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螺旋槽7形成在 过滤部5的周壁部6的外周面上,纵向槽9形成在过滤部5的周壁部6的内周面上。因为 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用同一个符号表示同一个构成要素,省略详细说明。而 且,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收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不过,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1成型时所用的成型模中,对应于过滤部 5的外周面的成形模与螺旋槽7相对应;对应于过滤部5内周面的成形模与纵向槽9相对应。 因此,在脱模之际,让对应于过滤部5外周面的成型模旋转,让该成型模沿着脱模方向退出。(第三实施方式)图10、图11示出了本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油集滤器1。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 该机油集滤器1通过将第一导管31和第二导管33相互接合而构成。第一导管31包括主 体部3和过滤部5,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机油集滤器1相同的形状, 所以用同一个符号表示同一个构成要素,省略说明。在第一导管31的主体部3下端,沿着 该下端缘延伸相互相向的一对圆弧形凸缘部37,与该主体部3的下端一体地朝径向外突出 形成。不过,在第一导管31上未形成有所述缺口部25。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导管33包括弯曲成近似尖括号“<”形状的管状主体部39。 在该管状主体部39的上端缘上,板状凸缘部41绕大致整个一周与该上端缘一体地朝径向 外突出形成。沿着外周缘的一对圆弧状突出部43,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管31的凸缘部37间 的间隙部分突出设置在该凸缘部41的上表面上;在凸缘部41的突出部43的径向内侧突出 设置有从内侧与第一导管31的主体部3嵌合的圆筒插入部45。在第二导管33的主体部 39的下端缘上,一对半圆形缺口部47位于互成180度的对置位置上,防止油底壳的底面堵 住第二导管33的主体部39的下端侧开口。如图11所示,将第二导管33的圆筒插入部45插入第一导管31的主体部3下端 侧开口处,并且将第二导管33的突出部43嵌合到第一导管31的凸缘部37的间隙处,在该 状态下第一导管31和第二导管33相互熔接在一起。此外,在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中,让主体部3的直径是一个定值,但是,只要 过滤部5的开口端部不比过滤部5的对开口端部窄,直径也可以是一个定值。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让过滤部5形成为一个直径朝着开口端部一侧逐 渐增大的有底圆筒形,但是也可以让过滤部形成为一个底面开口的贝壳状圆锥形。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为让对应于主体部3内周面和过滤部5外周面的成型 模旋转,所以主体部3和过滤部5的中心线可以不一致。而且,主体部3中过滤部5的开口 端部上侧的部分可以形成为圆筒形以外的筒形。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三实施方式中,与过滤部5的对开口端部相比,过滤部5 的开口端部位于更靠近机油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上。但是,使过滤部5的开口端部更靠 近机油流动方向下游侧也是可以的。_产业实用性-本发明,例如,作为对包括筒状树脂制主体部和设在该主体部内部的树脂制过滤 部,在让机油在所述主体部内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过程中由过滤部对该机油进行过滤的 机油集滤器很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油集滤器,包括圆筒状树脂制主体部和设在该主体部内部的树脂制过滤部, 在让机油在所述主体部内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过程中由过滤部对该机油进行过滤,其特 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形成为底面开口的贝壳状圆台形或者圆锥形,将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分隔 为一侧和另一侧,在开口端部周缘与主体部连成一体,所述过滤部的中心线与所述主体部 的中心线是同一条中心线,在所述过滤部的周壁部外周面上螺旋槽以规定的间距形成在过滤部的中心线方向上, 在所述过滤部的周壁部内周面一周上多个纵向槽沿着过滤部的周壁部母线延伸,所述螺旋槽与纵向槽的深度的合计值比所述周壁部的厚度大,在螺旋槽与纵向槽重合 的多个位置上形成有径向贯通的通孔,这些通孔网状分布在所述过滤部的整个周壁部。
2.一种机油集滤器,包括筒状树脂制主体部和设在该主体部内部的树脂制过滤部,在 让机油在所述主体部内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过程中由过滤部对该机油进行过滤,其特征 在于所述过滤部,形成为底面开口的贝壳状圆台形或者圆锥形,将所述主体部的内部分隔 为一端和另一端,在开口端部周缘与主体部连成一体;在所述过滤部的周壁部内周面上螺旋槽以规定的间距形成在过滤部的中心线方向上, 在所述过滤部的周壁部外周面一周上多个纵向槽沿着过滤部的周壁部母线延伸,所述螺旋槽与纵向槽的深度合计值比所述周壁部的厚度大,在螺旋槽与纵向槽重合的 多个位置上形成有径向贯通的通孔,这些通孔网状分布在所述过滤部的整个周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集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在与开口端部相向的对开口端部具有底壁部,在所述底壁部形成有多个 平行于所述过滤部的中心线贯通的细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集滤器。让过滤部(5)形成为直径朝着开口端部一侧逐渐增大的有底圆筒形状,在过滤部(5)的周壁部(6)的内周面上,让螺旋槽(7)以规定的间距形成在过滤部(5)的中心线(C)方向上;在周壁部(6)的外周面一周上,让多个纵向槽(9)沿着过滤部(5)的周壁部(6)的母线延伸。将螺旋槽(7)与纵向槽(9)的深度之和(d1+d2)设定为大于周壁部(6)的厚度(t)。在螺旋槽(7)与纵向槽(9)重合的多个位置上形成有径向贯通的通孔(11)。让这些通孔(11)网状分布在过滤部(5)的整个周壁部(6)上。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确保了大过滤面积和高过滤功能的廉价机油集滤器。
文档编号F01M11/03GK102003245SQ20101022034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菅武春 申请人: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