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滤油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5134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滤油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榨油机的配件,特别涉及一种精滤油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榨油机大多缺少精滤装置,压榨获得的油液含有较多的油渣,严重影响了其食用品质和使用范围,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家用榨油机设置了精滤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235512U,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榨油机的过滤机构’的专利公开的内容,该专利公开的油盒组件存在过滤盒与集油盒间密封不严、过滤不顺畅、零部件多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家用榨油机的油盒组件存在的过滤盒与集油盒间密封不严、过滤不顺畅、零部件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滤油盒。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精滤油盒,包括集油盒、密封圈、过滤盒、滤纸及滤纸固定支架,所述集油盒的顶部敞口,集油盒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集油盒内外侧的内吸嘴,该内吸嘴所在的侧壁的顶端及与该内吸嘴相对的侧壁的顶端分别竖立设置有第一母定位部和第二母定位部,第一母定位部和第二母定位部上均设置有定位孔,第二母定位部上端的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圈与第一母定位部和第二母定位部对应的两端均设置有缺口,密封圈底部的两侧靠近内周设置有凸缘;所述过滤盒的侧壁的上部外扩设置有延伸到侧壁顶端的一阶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的与第一母定位部和第二母定位部对应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缺口,过滤盒的顶部敞口、底部布满透油口,所述密封圈紧套在过滤盒外,过滤盒的台阶结构压在密封圈的上表面,密封圈下表面外侧的边缘压在集油盒顶部的敞口上,密封圈两端的缺口分别卡在第一母定位部和第二母定位部上,密封圈底部的凸缘及过滤盒的下部均伸入集油盒内,且过滤盒的透油口的底端低于内吸嘴的吸气孔;所述滤纸平铺在所述过滤盒内的盒底;所述滤纸固定支架的主体与内吸嘴靠近的一侧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边沿部,该边沿部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公定位部,第一公定位部上水平向外延伸出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主体远离内吸嘴的一侧的上部外设置有弹性定位结构,所述弹性定位结构由沟槽形弹性部和水平外延的第二公定位部一体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公定位部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和一个着手部,所述着手部位于两个定位凸起的中间,所述滤纸固定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过滤盒内,第一公定位部卡在所述过滤盒相应侧的缺口内,所述沟槽形弹性部弹性缩入过滤盒内,第二公定位部卡在所述过滤盒相应侧的缺口内,第一公定位部的定位凸起卡入第一母定位部的定位孔内,第二公定位部的定位凸起卡入第二母定位部的定位孔内,所述着手部的外端伸出所述第二母定位部的凹槽外,所述滤纸固定支架的主体的底端紧压在滤纸上,滤纸固定支架的主体的顶端和底端相通。

优选地,所述滤纸固定支架的主体为无底的近长方体槽。

优选地,所述透油口有6~10个,且所述透油口为矩形或正方形的下沉式收缩喇叭口,相邻两透油口间的连接部的横截面呈拱形。

优选地,所述集油盒的远离内吸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所述集油盒由透明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公定位部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

优选地,所述过滤盒的与内吸嘴的吸气孔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盒的台阶结构压在密封圈的上端面,滤纸固定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过滤盒内,滤纸固定支架与接油盒通过公定位部和母定位部卡接固定,此种结构可使过滤盒可靠地压紧密封圈,使过滤盒与密封圈间,密封圈与集油盒间形成良好的密封,从而在对集油盒抽真空时,达到很好的过滤效果;过滤盒底部布满透油口,使得过滤盒底部与滤纸的接触面积较小,漏油更顺畅;滤纸固定支架与接油盒通过公定位部和母定位部弹性卡接固定,免除了独立固定件的使用,具有拆装方便且零部件少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圈装拆方便、过滤盒与集油盒间密封良好、过滤顺畅、零部件少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家用榨油机的油盒组件存在的过滤盒与集油盒间密封不严、过滤不顺畅、零部件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滤油盒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精滤油盒在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精滤油盒在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精滤油盒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滤油盒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与图5所示过滤盒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过滤盒在C-C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过滤盒的左视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图5所示滤纸固定支架在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油盒;11、内吸嘴;12、把手;13、第一母定位部;14、第二母定位部;2、密封圈;21、凸缘;3、过滤盒;31、台阶结构;32、连接部;33、透油口;34、气流通道;4、滤纸;5、滤纸固定支架;51、主体;52、第一公定位部;53、沟槽形弹性部;54、第二公定位部;55、着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的精滤油盒包括集油盒1、密封圈2、过滤盒3、滤纸4及滤纸固定支架5,集油盒1的顶部敞口,集油盒1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集油盒1内外侧的内吸嘴11,内吸嘴11所在的侧壁的顶端及与内吸嘴11相对的侧壁的顶端分别竖立设置有第一母定位部13和第二母定位部14,第一母定位部13和第二母定位部14上均设置有定位孔,第二母定位部14上端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密封圈2与第一母定位部13和第二母定位部14对应的两端均设置有缺口,密封圈2底部的两侧靠近内周设置有凸缘21;过滤盒3的侧壁的上部外扩设置有延伸到侧壁顶端的一阶台阶结构31,该台阶结构31的与第一母定位部13和第二母定位部14对应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缺口,过滤盒3的顶部敞口、底部布满透油口,密封圈2紧套在过滤盒3外,过滤盒3的台阶结构31压在密封圈2的上表面,密封圈2下表面外侧的边缘压在集油盒1顶部的敞口上,密封圈2两端的缺口分别卡在第一母定位部13和第二母定位部14上,密封圈底部的凸缘21及过滤盒3的下部均伸入集油盒1内,且过滤盒3的透油口的底端低于内吸嘴11的吸气孔;滤纸4平铺在过滤盒3内的盒底;滤纸固定支架5的主体51与内吸嘴11靠近的一侧的顶部具有向外延伸的边沿部,该边沿部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公定位部52,第一公定位部52上水平向外延伸出至少一个定位凸起,主体51远离内吸嘴11的一侧的上部外设置有弹性定位结构,所述弹性定位结构由沟槽形弹性部53和水平外延的第二公定位部54一体连接而成,第二公定位部54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54和一个着手部55,着手部55位于两个定位凸起54的中间,滤纸固定支架5可拆卸地安装在过滤盒3内,第一公定位部52卡在过滤盒3相应侧的缺口内,沟槽形弹性部53弹性缩入过滤盒3内,第二公定位部54卡在过滤盒3相应侧的缺口内,第一公定位部52的定位凸起卡入第一母定位部12的定位孔内,第二公定位部54的定位凸起卡入第二母定位部13的定位孔内,着手部55的外端伸出第二母定位部13的凹槽外,滤纸固定支架5的主体51的底端紧压在滤纸4上,滤纸固定支架5的主体51的顶端和底端相通。

优选地,滤纸固定支架5的主体51为无底的近长方体槽。该结构的主体可将滤纸的四周压住,从而将滤纸可靠地固定。

在保证过滤盒底部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为使过滤盒底部与滤纸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小,过滤更顺畅,优选地,透油口33有6~10个,且透油口33为矩形或正方形的下沉式收缩喇叭口,相邻两透油口33间的连接部32的横截面呈拱形。

为便于移动集油盒及便于观察集油盒内油液的高度,优选地,集油盒1的远离内吸嘴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12,集油盒1由透明材料制成。

为使第一公定位部上的每个定位凸起受力不至过大,且尽量使结构简单,优选地,第一公定位部52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

优选地,过滤盒3的与内吸嘴11的吸气孔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气流通道34。对集油盒抽真空时,该气流通道可使气流更顺畅,抽真空效率及过滤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的精滤油盒的使用方法为:滤油前,将集油盒的内吸嘴通过可分离的外吸嘴与真空泵的抽气口连通,在滤纸被油液覆盖后,启动真空泵,用真空泵借助外吸嘴和内吸嘴从集油盒内抽气,此时,滤纸上的油液的上下两侧便会产生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滤纸上的油液便透过滤纸,下落到集油盒内,从而实现高效滤油;当内吸嘴与外吸嘴分离后,滤纸上的油液的上下两侧的气压差便随之消失,此时,按滤纸固定支架上解锁标志对应的施力方向推着手部,第二公定位部即可在沟槽形弹性部的弹力作用下,与第二母定位部脱离,滤纸固定支架的该端即从过滤盒内弹出,然后便可方便地将滤纸固定支架、过滤盒、滤纸及密封圈从集油盒上取下;当需要将密封圈、过滤盒、滤纸及滤纸固定支架安装到集油盒上时,首先将将密封圈紧套在过滤盒外,然后将滤纸平铺在过滤盒内的盒底,接着将过滤盒放入集油盒内,将滤纸固定支架倾斜放入过滤盒内,并使滤纸固定支架的第一公定位部的定位凸起插入集油盒的第一母定位部的定位孔内,然后向下按压滤纸固定支架的着手部,此时,滤纸固定支架的第二公定位部即可在沟槽形弹性部的弹力作用下,与集油盒的第二母定位部卡固,同时,滤纸固定支架的主体的底端即压紧滤纸,实现滤纸的固定,滤纸固定支架即压紧过滤盒,紧套在过滤盒外的密封圈的下表面外侧的边缘即压紧集油盒顶部的敞口,实现良好密封。

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圈装拆方便、过滤盒与集油盒间密封良好、过滤顺畅、零部件少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家用榨油机的油盒组件存在过滤盒与集油盒间密封不严、过滤不顺畅、零部件多的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得各种变化,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