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凉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250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却凉水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和民用冷却塔,具体说是一种冷却凉水塔。
技术背景
在现有的工业和民用凉水塔中,自然通风凉水塔虽运行时不另耗能量,但其塔体高大,一次性投入很大;而其他一次性投入相对较低的凉水塔均是采用机力通风冷却技术, 即在凉水塔的风筒内设置抽风机,由风筒外的电动机提供动力。也就是说,传统的冷却理念认为通过凉水塔使热水变成冷水,要么用一次性很大的投入来解决,要么用日常运行中消耗动力来达成。
目前国内外的凉水塔节能方面的新技术多数是从运行中的凉水塔进水已拥有的余压出发,采取进水端的水能风机抽风、喷雾冷却等技术进行节能改造,若凉水塔进水无余压(用户的节能工作方向)可供利用,此类技术就行不通了。
也就是说传统的凉水塔技术耗资或耗能,已有新技术又有局限;传统的冷却理念忽略了进入凉水塔的热水本身具有的势能,已有新技术只利用了一部分热水势能,且未根本改变传统冷却理念。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利用热水的余压势能而不需另耗能量、又可达到所需冷却效果的水能自冷却凉水塔。
在传统凉水塔中,即便凉水塔布水管处已无余压可利用,仅从凉水塔的布水管到塔底池冷却水液面的数米用于冷却的高度,在完成冷却功能的同时却浪费了巨大的水能, 可以将其利用并作为替代传统凉水塔的风机来提供冷却动力。且在需要增强冷却效果时, 又可与进水端的雾化冷却技术或进水端水能抽风冷却技术相结合。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水能自冷却凉水塔,在凉水塔的出水管上接有利用出水端势能驱动、从而带动鼓风机工作的水能机。
水能机安装在凉水塔底部中心,其动力输出轴向上伸入凉水塔内部接鼓风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充分利用热水本身的势能冷却热水,创立了全新的凉水塔模式,凉水塔运行不再耗能;塔高度和造价均有所降低;不必再耗巨资建自然通风的双曲线冷却塔。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水能自冷却凉水塔,凉水塔1的上端侧面接有待处理的热水进水管3,进水管3接凉水塔1里面的布水管12,布水管12的上面有收水器13,布水管 12下面有淋水填料层11,填料层11下面有风冷分配盘2,分配盘2上装有帽状配风管10, 出水管8上接有利用出水端势能驱动、从而带动鼓风机9工作的水能机5,鼓风机9外侧有配风围护体6。水能机5安装在凉水塔1底部中心,其动力输出轴4向上伸入凉水塔1内部接鼓风机9。所述的水能机5为水轮机,其进水口接凉水塔1的出水管8,出口经尾水管 7回流至循环水系统。其冷却能力一般,主要用于常年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
图2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其布水管12接有向上的进水余压利用雾化喷头15,并在对应雾化喷头15的侧面安装有维护板14。其冷却能力比较好,主要用于常年气温一般的地区。
图3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其在收水器13上面安装有利用进水管3的进水压力带动的水能抽风机[16],在水能抽风机[16]中有尾水管[17]接布水管12。其冷却能力特强, 主要用于常年气温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其工作原理是从系统中吸收过热量的循环冷却水即热水,经进水管3从凉水塔1 上部进入,从里面的布水管出来下落至填料层11,如有雾化喷头则经雾化后成为液滴下落, 见图2,如有水能抽风机,则从进水管3经水能抽风机后再进入布水管里,见图3。当冷却水液面到达或高于凉水塔1上的出水管8出口时,冷却水经出水管8,其自身的出水端势能驱动水能机5,带动水能鼓风机9,在围护体内向填料层11鼓风。同时,冷却水从水能机5出口经尾水管7回流至循环水系统。这样可以降低传统凉水塔的高度,增加了凉水塔进水端余压,实现利用热水进入凉水塔后本身的势能冷却热水,而不需另耗能量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凉水塔,其特征是在凉水塔的出水管上接有利用出水势能驱动、从而带动鼓风机工作的水能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凉水塔,其特征是水能机安装在凉水塔底部中心,其动力输出轴向上伸入凉水塔内部接鼓风机。
全文摘要
一种冷却凉水塔,在凉水塔的出水管上接有利用出水势能驱动、从而带动鼓风机工作的水能机。水能机安装在凉水塔底部中心,其动力输出轴向上伸入凉水塔内部接鼓风机。本发明充分利用热水本身的势能冷却热水,创立了全新的凉水塔模式,凉水塔运行不再耗能;塔高度和造价均有所降低;不必再耗巨资建自然通风的双曲线冷却塔。
文档编号F03B13/00GK102478364SQ20101055401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3日
发明者杜冲 申请人: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