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395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用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发动机,其作为发电机等的动力源使用。
背景技术
作为发电机、泵、灌木切割机(bush cutter)及打夯机(rammer)等被驱动设备的 动力源,使用通用发动机(utility engine) 0通用发动机具有气缸(cylinder),其可自 由往复移动地组装有活塞(piston);以及曲轴箱(crank case),其配置在气缸的下侧,可 自由旋转地安装有由活塞旋转驱动的曲轴(crank shaft)。在气缸的上侧安装有气缸盖 (cylinder head),由该气缸盖、气缸和曲轴箱构成发动机主体。在发动机主体上安装有送 风用的风扇(fan),其由曲柄轴旋转驱动,利用由风扇生成的冷却风对发动机主体进行冷 却。为了向发动机主体内部的燃烧室中供给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如专利文献 1所述,在发动机主体中设置有进气系统(intakesystem)。进气系统具有空气滤清器 (air cleaner),其组装有对空气进行清洁化的过滤元件(filter element);以及化油器 (carburetor)即气化器,其生成通过空气滤清器后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利用该气化 器生成的混合气体,通过进气管向燃烧室供给。在发动机主体的上侧配置有燃料箱(fuel tank),燃料箱内的燃料如专利文献2 所述,通过燃料供给管向气化器供给。燃料供给管安装在燃料箱和气化器之间。该燃料供 给管的一端部与燃料箱的燃料流出口连通而与燃料箱的底壁部连接。专利文献1 特开2009-180173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5-20725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用于在室外驱动发电机或泵等的通用发动机,有时会以倾斜于地面的状态设置而 使用。在现有技术中,燃料供给管与形成于燃料箱的底壁部一端部侧的燃料流出口连接。 因此,如果以与燃料供给管连接的燃料箱的一端部侧处于上侧的方式将通用发动机倾斜使 用,则内部燃料向位于下侧的燃料箱的另一端部侧移动。由此,在通用发动机倾斜使用的状 态下,如果燃料箱内的燃料的剩余量较少,则即使燃料箱内残留燃料,燃料也会远离燃料流 出口。因此,燃料流出口会向燃料箱的空气中露出,燃料无法流入燃料供给管中。如上述所示,由于如果通用发动机以倾斜状态使用,则无论燃料箱内是否残留燃 料,通用发动机都无法运转,所以燃料箱内的燃料的有效使用量变少。由此,通用发动机的 运转时间变短,向燃料箱注入燃料的频率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即使通用发动机在倾斜的状态下使用,也可以将燃料箱 内的燃料向发动机供给。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发动机,其具有发动机主体;气化器,其配置在该发动机主体 的上部侧面侧,形成混合气体;以及燃料箱,其配置在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上侧,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燃料流出口,其形成于上述燃料箱的底壁部的一侧端部 ’第2燃料流出口,其形 成于上述燃料箱的底壁部的另一侧端部;第1燃料供给管,其将从上述第1燃料流出口流出 的燃料向上述气化器供给;以及第2燃料供给管,其将从上述第2燃料流出口流出的燃料向 上述气化器供给。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发动机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燃料流出口形成于上述燃料箱的 前后方向一侧,上述第2燃料流出口形成于上述燃料箱的前后方向另一侧。本实用新型的 通用发动机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燃料流出口的下方且靠近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下部侧面 侧,配置燃料过滤器,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具有上游侧配管部,其连接在上述燃料流出口 和上述燃料过滤器之间;以及下游侧配管部,其连接在上述燃料过滤器和上述气化器之间, 从上述第1燃料流出口流出的燃料利用上述燃料过滤器过滤后向上述气化器供给。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发动机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燃料供给管与上述第1燃料供给 管的上游侧配管部连接,从上述第2燃料流出口流出的燃料利用上述燃料过滤器过滤后, 向上述气化器供给。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发动机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的下游侧配管部在从 上述燃料过滤器向上方延伸后,经过上述发动机主体的前后方向一侧而延伸至上述气化 器,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的上游侧配管部和下游侧配管部形成V字形状而配置在发动机主 体上。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发动机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燃料供给管从上述发动机主体的前 后方向另一侧开始,在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侧面侧向下方倾斜,与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的上 游侧配管部连接,上述第2燃料供给管和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形成Y字形状,配置在上述发 动机主体的侧面侧。本实用新型的通用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将外部空气进行净化而向上述气化器供给 的空气滤清器配置在上述气化器的外侧,消声器配置在上述空气滤清器的后方。本实用新 型的通用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在与输出轴突出的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一端部侧相反的相反侧 设置由发动机驱动的风扇,在覆盖该风扇的风扇罩体的外侧设置使发动机启动的反冲启动
ο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燃料箱的一端部形成第1燃料流出口,在另一端部形成第2燃 料流出口,从第1燃料流出口流出的燃料通过第1燃料供给管向气化器供给。从第2燃料 流出口流出的燃料通过第2燃料供给管向气化器供给。由此,在以燃料箱的一端部位于下 侧的方式使通用发动机倾斜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即使燃料箱内的燃料剩余量较少,也可 以将燃料箱内的所有燃料通过第1燃料供给管向气化器供给。另一方面,在以燃料箱的另 一端部位于下侧的方式使通用发动机倾斜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即使燃料箱内的燃料剩余 量较少,也可以将燃料箱内的所有燃料通过第2燃料供给管向气化器供给。如果在燃料箱 的前后方向一侧形成第1燃料流出口,在燃料箱的前后方向另一侧形成第2燃料流出口,则 在通用发动机以在前后方向上倾斜的状态下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即使燃料箱内的燃料的剩 余量较少,也可以将燃料箱内的所有燃料向气化器供给。由此,燃料箱内的燃料的有效使用 量增加,可以延长通用发动机的运行时间,可以减少燃料向燃料箱内的注入操作的频率。第1燃料供给管具有上游侧配管部,其连接在配置于发动机主体的侧面侧的下 部的燃料过滤器和第1燃料流出口之间;以及下游侧配管部,其连接在燃料过滤器和气化器之间,通过第1燃料供给管向气化器供给的燃料由燃料过滤器除尘而清洁化。如果将第2 燃料供给管与第1燃料供给管的上游侧配管部连接,则从第2燃料供给管供给的燃料由燃 料过滤器净化后向气化器供给。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用发动机的连结面侧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通用发动机的操作面侧的图1的背面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右侧面图。图5是图1的左侧面图。图6(A)是表示从连结面侧观察通用发动机向左侧倾斜的状态下使用时的燃料箱 的倾斜状态的剖面图,图6(B)是表示从连结面侧观察通用发动机向右侧倾斜的状态下使 用时的燃料箱的倾斜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该通用发动机具有发动机主体11。发动机主体11如图1所示,具有曲轴箱Ila ; 气缸11b,其安装在该曲轴箱Ila的上方;以及气缸盖11c,其安装在该气缸lib的上方。该 通用发动机是单缸4冲程发动机。在曲轴箱Ila内可自由旋转地安装有曲柄轴(省略图 示)。曲柄轴经由连杆(省略图示)与活塞(省略图示)连结,该活塞可自由往复移动地 组装在气缸lib内。由此,通过活塞的往复移动而旋转驱动曲柄轴。如图1所示,在曲轴箱 Ila上安装有轴承板lld,其用于支撑安装在曲轴箱IOa内部的曲柄轴的一端部。在曲轴箱Ila上可自由旋转地安装有输出轴12,输出轴12从曲轴箱Ila突出。该 输出轴12经由减速用的齿轮组与曲柄轴连结,通过曲柄轴的旋转,输出轴12被减速旋转驱 动。输出轴12从曲轴箱Ila的连结面突出。作为通用发动机,在本说明书中,将输出轴12 突出的通用发动机的前后方向一侧端面作为连结面,将另一侧端面作为操作面。该通用发动机在用于驱动发电机(electrical generator)而使用时,输出轴12 与发电机的转子连结。该通用发动机在用于驱动泵(pump)而使用时,输出轴12与泵的驱 动轴连结。该通用发动机在用于驱动灌木切割机(bush cutter)而使用时,输出轴12与灌 木切割机的切割刀片所连结的驱动轴连结。在该通用发动机中设置有与曲柄轴连结的输出 轴12,但通用发动机也存在曲柄轴从曲轴箱Ila的连结面突出而作为输出轴的方式。在发动机主体11的操作面侧,如图2所示安装有风扇罩体(blower housing) 13, 在风扇罩体13的外侧安装有启动器罩体(starter housing) 14。在启动器罩体14内组装 有反冲启动器(省略图示),如果拉拽安装在反冲启动器上的手柄(knob),则曲柄轴旋转而 可以使发动机启动。在风扇罩体13内收容有与曲柄轴连结的风扇(fan,省略图示)。如果 风扇被曲柄轴旋转驱动,则外部空气从形成于启动器罩体14上的通气孔14a经由启动器罩 体14导入风扇罩体13内,朝向发动机主体11生成冷却风。利用该冷却风冷却发动机主体 11。在发动机主体11的一端部侧即连结面侧,如图1及图4所示,利用支架(bracket) 16安装有空气滤清器17 (air cleaner) 0该空气滤清器17的内部组装有过滤器 元件,从形成于空气滤清器17的下表面上的通气孔向空气滤清器17的内部导入空气。在 空气滤清器17的上部,如图1所示安装有进气管18,进气管18与发动机主体11的右侧连 结。在进气管18中设置有化油器(carburetor)即气化器19。通过该气化器19生成由空 气滤清器17净化后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气体,生成的混合气体供给至发动机的燃烧室。在空气滤清器17的上部,如图3所示设置有阻风门杆(chokelever) 20。在低温环 境下使发动机启动时,通过拉拽阻风门杆20,从而操作组装在气化器19内的阻风阀(省略 图示)而将空燃比较浓的混合气体供给至燃烧室。由此,即使在低温下拉拽反冲启动器的 手柄15而使发动机启动时,也可以容易地使发动机启动。在发动机主体11的上侧安装有燃料箱21。燃料箱21如图3所示,形成覆盖发动 机11的大小的长方形。燃料箱21的长边朝向与输出轴12成直角的方向,从而长度方向沿 发动机主体11的横向延伸而安装在发动机主体11上。在燃料箱21的顶壁21a上设置燃 料注入口,在燃料注入口上可自由拆卸地安装有燃料箱盖(tank cap) 220在向燃料箱21内 注入燃料时,取下燃料箱盖22。在燃料箱21的底壁21b上,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形成第1燃料流出口 23a。该燃 料流出口 23a如图3所示,位于燃料箱21的一端部即通用发动机的从连结面侧观察的左侧 端部,在比燃料箱21的前后方向中心部更靠近连结面侧形成。在燃料流出口 23a的下方位 置上,如图1及图5所示,在发动机主体11的下部侧面上,相对于发动机主体11隔着间隙 而安装有燃料过滤器(fuel strainer) 24。在燃料流出口 23a和气化器19之间连接有第1 燃料供给管25。该燃料供给管25如图5所示,具有上游侧配管部25a,其连接在燃料过滤 器24的形成于上表面的流入口 24a和燃料流出口 23a之间;以及下游侧配管部25b,其连接 在燃料过滤器24的形成于侧壁上的流出口 24b和气化器19之间。在该燃料过滤器24的 下部设置有捕捉尘埃的容器24c。燃料箱21内的燃料,通过上游侧配管部25a从流入口 24a落下而流入燃料过滤器 24的内部。混入燃料箱21内的燃料中的土或砂粒等尘埃,沉淀并积存在燃料过滤器24的 容器24c内。通过燃料过滤器24去除尘埃后的燃料,从燃料过滤器24的侧壁的流出口 24b 流出,被燃料供给管25的下游侧配管部25b引导而供给至气化器19。下游侧配管部25b如 图1及图5所示,在向上方直立后,在发动机主体11的连结面侧向发动机主体11的图1中 的右方延伸,与气化器19连接。这样,将燃料箱21的燃料流出口 23a和气化器19连接的第1燃料供给管25具 有上游侧配管部25a,其从燃料流出口 23a朝向燃料过滤器24而向下方延伸;以及下游侧 配管部25b,其从燃料过滤器24向上方延伸后,延伸至设置于发动机主体11的相反侧的气 化器19。由此,由上游侧配管部25a和下游侧配管部25b形成的燃料供给管25,如图1及 图5所示形成大致V字形状。由此,即使燃料箱21内的燃料中含有尘埃,尘埃也会在燃料 过滤器24的容器24c内被捕捉,防止尘埃流入气化器19,防止气化器19内的燃料喷射口及 较细的通路被土或砂粒等尘埃堵塞。燃料过滤器24与发动机主体11分离而配置。而且,由于在风扇罩体13内流动 并对发动机主体11进行冷却后的风不会向燃料过滤器24吹出,所以防止燃料过滤器24 由于发动机冷却风而温度上升。由此,可以防止燃料过滤器24的温度上升导致产生气阻(vaporlock)。在燃料箱21的底壁21b上,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形成第2燃料流出口 23b。该燃 料流出口 23b如图3所示,位于燃料箱21的另一端部、即通用发动机的从连结面侧观察的 右侧端部,在比燃料箱21的前后方向中心部更靠近操作面侧形成。燃料流出口 23b如图2及图5所示,与第2燃料供给管26连接。该燃料供给管26如 图1及图5所示,经由设置在第1燃料供给管25的上游侧配管部25a上的接头部(joint) 27 与燃料供给管25连接。由此,从燃料流出口 23b被燃料供给管26引导而流入上游侧配管 部25a的燃料,在流入燃料过滤器24内后,经由下游侧配管部25b被引导至气化器19。燃料供给管26如图2所示,在从设置在发动机主体11的操作面侧的风扇罩体13 的外侧向下倾斜地延伸后,如图5所示,向下倾斜而与接头部27连接。由此,燃料供给管25 和燃料供给管26,如图2所示,从通用发动机的操作面侧观察配置为Y字形状,同时如图5 所示,从侧面侧观察也配置为Y字形状。在燃料箱21的底壁21b上,第1燃料流出口 23a位于燃料箱21的一侧端部,靠近 燃料箱21的连结面侧而形成,第2燃料流出口 23b位于燃料箱21的另一端部,靠近燃料箱 的操作面侧而形成。这样,由于2个燃料流出口 23a、23b在燃料箱21的对角位置上形成, 所以即使通用发动机倾斜使用,也可以使通用发动机运行至燃料箱21内的燃料全部使用 完毕为止。图6(A)是表示通用发动机在从其连结面侧观察向左侧倾斜的状态下使用时的燃 料箱21的倾斜状态的剖面图,图6(B)是表示通用发动机在从连结面侧观察向右侧倾斜的 状态下使用时的燃料箱21的倾斜状态的剖面图。如图6(A)所示,在燃料箱21向左侧倾斜的状态下,即使内部的燃料的剩余量较 少,也由于燃料流出口 23a形成于底壁21b的一侧端部上,所以燃料箱21内的所有燃料通 过第1燃料供给管向气化器19供给。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在燃料箱21向右侧倾斜 的状态下,即使内部的燃料剩余量较少,也由于燃料流出口 23b形成于底壁21b的另一侧端 部上,所以燃料箱21内的所有燃料通过第2燃料供给管26,经由燃料过滤器24及第1燃料 供给管的下游侧配管部25b向气化器19供给。由此,可以使通用发动机运转至燃料箱21 内的燃料全部使用完毕为止,可以使燃料向燃料箱21的注入频率减少。在以使连结面向下的方式将通用发动机倾斜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燃料流出口 23a 在燃料箱21的前后方向上靠近连结面侧形成,所以即使内部燃料的剩余量较少,燃料箱21 内的所有燃料也通过第1燃料供给管25向气化器19供给。相同地,在以使连结面向上的方 式将通用发动机倾斜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燃料流出口 23b靠近燃料箱21的操作面侧形成, 所以即使内部燃料的剩余量较少,燃料箱21内的所有燃料也经由第2燃料供给管26及第 1燃料供给管25的下游侧配管部25b向气化器19供给。如图1所示,在气缸盖Ilc上安装火花塞31,利用该火花塞31将燃烧室内的混合 气体点火而使混合气体燃烧。在发动机主体11的图1中的右侧面的操作面侧安装有消声 器32,从发动机主体11排出的燃烧气体的噪音利用消声器降低。消声器32的上部由消声 器盖体33覆盖。在消声器32上,如图2所示设置有用于排出排气的排气口 34,排气口 34 朝向通用发动机的操作面的后方开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通用发动机为4冲程发动机,但作为发动机的方式,在2冲程发动机中也可 以应用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一种通用发动机,其具有发动机主体;气化器,其配置在该发动机主体的上部侧面侧,形成混合气体;以及燃料箱,其配置在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上侧,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燃料流出口,其形成于上述燃料箱的底壁部的一侧端部;第2燃料流出口,其形成于上述燃料箱的底壁部的另一侧端部;第1燃料供给管,其将从上述第1燃料流出口流出的燃料向上述气化器供给;以及第2燃料供给管,其将从上述第2燃料流出口流出的燃料向上述气化器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燃料流出口形成于上述燃料箱的前后方向一侧,上述第2燃料流出口形成于 上述燃料箱的前后方向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燃料流出口的下方且靠近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下部侧面侧,配置燃料过滤器,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具有上游侧配管部,其连接在上述燃料流出口和上述燃料过滤 器之间;以及下游侧配管部,其连接在上述燃料过滤器和上述气化器之间,从上述第1燃料流出口流出的燃料利用上述燃料过滤器过滤后向上述气化器供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燃料供给管与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的上游侧配管部连接,从上述第2燃料流 出口流出的燃料利用上述燃料过滤器过滤后,向上述气化器供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的下游侧配管部在从上述燃料过滤器向上方延伸后,经过上述发 动机主体的前后方向一侧而延伸至上述气化器,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的上游侧配管部和下 游侧配管部形成V字形状而配置在发动机主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燃料供给管从上述发动机主体的前后方向另一侧开始,在上述发动机主体的 侧面侧向下方倾斜,与上述第1燃料供给管的上游侧配管部连接,上述第2燃料供给管和上 述第1燃料供给管形成Y字形状,配置在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侧面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将外部空气进行净化而向上述气化器供给的空气滤清器配置在上述气化器的外侧,消 声器配置在上述空气滤清器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与输出轴突出的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一端部侧相反的相反侧设置由发动机驱动的风 扇,在覆盖该风扇的风扇罩体的外侧设置使发动机启动的反冲启动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发动机,其具有发动机主体(11)、气化器(19)和燃料箱(21),气化器(19)配置在发动机主体(11)的侧面侧,燃料箱配置在发动机主体(11)的上侧。在燃料箱(21)的底壁上从正面观察的左侧端部上形成第1燃料流出口(23a),在右侧端部上形成第2燃料流出口(23b)。燃料流出口和气化器(19)之间连接有第1燃料供给管,该燃料供给管具有位于燃料流出口(23a)和燃料过滤器之间的上游侧配管部(25a)、位于燃料过滤器(24)和气化器之间的下游侧配管部(25b)。在燃料流出口和上游侧配管部之间连接有第2燃料供给管。即使通用发动机倾斜,也可以将所有燃料供给至气化器。
文档编号F02M37/00GK201635832SQ20102011857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3日
发明者田口齐, 田岛茂树 申请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