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啮合减速起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395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啮合减速起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实现起动机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 轮软啮合的减速起动机。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的起动机在通电启动后,依靠电磁开关的吸力通过拨叉装置将电枢轴上 的驱动齿轮推向发动机飞轮齿圈,当起动机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后主触点接 通,起动机主磁场工作从而产生旋转带动发动机启动。然而这样的强制啮合方式往往由于 设计、零件质量、装配等原因,不能确保起动机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顺利啮合,容易 造成顶齿或铣齿的现象,缩短了起动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软啮合减速 起动机,以解决以往由于起动机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在啮合时齿圈齿顶部位发生顶齿或 铣齿现象,造成驱动齿轮或发动机飞轮的结构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啮合减速起动机,包括 机壳以及设在机壳内的电枢和电枢轴,电枢轴上套装有可与发动机飞轮相啮合的驱动齿 轮,机壳内壁设有周向环绕电枢分布的主磁场线圈,所述的机壳内壁还设有周向环绕电枢 分布的启动线圈,启动线圈位于主磁场线圈内侧且与起动机的电磁开关保持线圈串联连 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起动机的主磁场线圈中附加启动线圈, 可使起动机驱动齿轮在电磁开关主触点未接通情况下低速运转,顺利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 合,避免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在啮合时齿圈齿顶部位发生顶齿或铣齿现象,实现可靠啮 合,延长了起动机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壳2.电枢3.电枢轴4.发动机飞轮5.驱动齿轮6.主磁场线圈 7.启动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 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如
图1所示的一种软啮合减速起动机,包括机壳1以及设在机壳1内的电枢2和 电枢轴3,在电枢轴3的输出端上套装有可与发动机飞轮4相啮合的驱动齿轮5,机壳1内壁设有周向环绕电枢2分布的主磁场线圈6,在主磁场线圈6内侧的机壳1内壁还设有同样 周向环绕电枢2分布的启动线圈7,所述的启动线圈7 —端与起动机的电磁开关保持线圈串 联连接,另一端与起动机电刷负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起动机的主磁场线圈6中附加了一个启动线圈7,由于启动线圈7 与开关保持线圈串联连接,在起动机开关通电后,启动线圈7有电流通过,即可产生一定磁 场,该磁场力足以克服电枢2机械结构产生的阻力,并可使驱动齿轮5缓慢勻速转动顺利与 发动机飞轮4齿圈可靠啮合,从而避免了驱动齿轮5与发动机飞轮4在啮合时齿圈齿顶部 位发生顶齿或铣齿现象,延长了起动机的使用寿命。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 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软啮合减速起动机,包括机壳(1)以及设在机壳(1)内的电枢(2)和电枢轴(3),电枢轴(3)上套装有可与发动机飞轮(4)相啮合的驱动齿轮(5),机壳(1)内壁设有周向环绕电枢(2)分布的主磁场线圈(6),其特征是所述的机壳(1)内壁还设有周向环绕电枢(2)分布的启动线圈(7),启动线圈(7)位于主磁场线圈(6)内侧且与起动机的电磁开关保持线圈串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啮合减速起动机,包括机壳以及设在机壳内的电枢和电枢轴,电枢轴上套装有可与发动机飞轮相啮合的驱动齿轮,机壳内壁设有环绕电枢分布的主磁场线圈,所述的机壳内壁还设有环绕电枢分布的启动线圈,启动线圈位于主磁场线圈内侧且与起动机的开关保持线圈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在起动机的主磁场线圈中附加启动线圈,可使起动机在电磁开关主触点未接通的情况下驱动齿轮在启动时低速运转,顺利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解决了以往起动机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在啮合时发生的顶齿或铣齿现象,有效保证了起动机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2N11/00GK201615013SQ20102011834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4日
发明者宋刚, 梅一峰 申请人:江苏江南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