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节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6172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节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却系统中温度的调节装置,特 别是一种汽车节温器。
背景技术
节温器是冷却系统温度调节的重要零件,其通过阀盖的开闭来调节冷却系统中循 环水量的多少,以实现对发动机水温的控制。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节温器[授权 公告号为CN2789428Y],包括端盖、支架、顶出机构及固定在顶出机构上与其联动的阀盖、 底盖,顶出机构包括桶状弹簧贮室、密封盖和中心顶杆,密封盖中心设有与中心顶杆直径相 滑动配合的通孔,中心顶杆一端从通孔中穿出,弹簧贮室内腔装有由记忆合金制成的螺旋 弹簧,螺旋弹簧的下端抵在内腔底部,上部抵在中心顶杆的另一端头上。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弹簧贮室中的记忆合金制成的弹 簧处于收缩状态,阀盖在关闭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紧压在端盖中心通孔上关闭大循环通道, 同时上提底盖打开小循环通道;当水温高于设定温时,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处于伸展状态, 其弹力克服关闭弹簧的弹力将弹簧贮室下推,阀盖随弹簧贮室下移打开大循环通道,同时 底盖将小循环通道关闭。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还有蜡式节温器,这种节温器通过石蜡受热后膨胀向上推 动中心顶杆,蜡室下移打开大循环通道。这两种节温器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但都是通 过阀盖的开闭来调节冷却系统中循环水量的多少的。在冷却系统由小循环向大循环切换的 过程中,由于此时水温变化大,节温器开闭频繁,节温器的阀盖和阀座之间易发出尖锐的敲 击,严重时将发生节温器振荡,降低节温器的使用寿命,尤其是节温器布置在缸盖出水口处 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寿命长、密 封性能好的汽车节温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汽车节温器,包括呈筒状的阀体、固连在阀体开口处与阀体形成内腔的阀座、以 及穿射于阀体底部并能沿阀体轴向移动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的上端固连在阀座的内 侧,其特征在于,本汽车节温器还包括固连于顶出机构外围的环状阀盖和套设在顶出机构 外侧的关闭弹簧,所述关闭弹簧的一端抵靠在上述阀盖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阀体的底部, 上述阀盖在关闭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的阀座相抵靠,所述的阀盖将上述的内腔分隔成 两个部分,在所述阀盖与阀座之间设有缓冲层。本汽车节温器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汽车发动机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顶出机 构受温度的影响伸长,将阀盖带动到远离阀座的位置,此时阀体和阀座形成的内腔又连通, 冷却液经过内腔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实现冷却液的大循环;当汽车发动机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顶出机构受温度的影响而缩短,此时阀盖再一次抵靠在阀座上,冷却液被阀盖所阻 止,关闭冷却液的循环。缓冲层设于阀盖与阀座接触处,缓冲层呈环状。当本汽车节温器频 繁关闭时,由于有缓冲层在阀盖和阀座中间起缓冲密封作用,所以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阀盖 与阀座刚性接触所带来的敲击声,提高了本汽车节温器的使用寿命,还增强了汽车节温器 的密封性。在上述的汽车节温器中,所述的顶出机构包括呈筒状的本体和封闭所述本体开口 的密封盖,以及设于本体内的中心顶杆,所述密封盖中心设有与中心顶杆滑动配合的通孔, 所述中心顶杆的一端穿出通孔,在所述本体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本 体内腔底部,另一端抵靠在上述中心顶杆的另一端。顶出机构工作时,其内设有的弹性件在温度的影响下伸缩,推动本体沿着中心顶 杆移动,实现阀盖和阀座之间的开合。当发动机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弹性件伸长,将本体 推向远离阀座的方向,此时阀盖和阀座相分离;当发动机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弹性件缩 短,再一次使得阀盖和阀座相配合,阻止冷却液的流动。在上述的汽车节温器中,所述的弹性件为石蜡。石蜡具有吸热膨胀的性能,当温度降低后石蜡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这种石蜡式 节温器被广泛应用。在上述的汽车节温器中,所述的弹性件为由记忆合金制成的螺旋弹簧。记忆合金螺旋弹簧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能,受温度升高而伸长且当温度降低时能恢 复到记忆状态。在上述的汽车节温器中,所述的缓冲层涂覆在阀座的下侧和/或阀盖的上侧。本汽车节温器通过在阀体和/或阀盖的密封面上涂覆一层缓冲层,以解决由于原 来的阀盖和阀座刚性接触所带来的敲击振荡,提高了节温器的寿命,同时涂覆了缓冲层的 节温器关闭后的密封性也大幅得到提升。这里的缓冲层可以只涂覆阀座的下侧,也可以只 涂覆在阀盖的上侧,或者在阀体的下侧和阀盖的上侧都涂覆有缓冲层。在上述的汽车节温器中,所述的缓冲层为EDPM材料层。EPDM中文名为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其最 主要的特性就是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涂覆在阀体和/或阀盖上时能起 到缓冲的作用。在上述的汽车节温器中,所述本体的底部上固连有导柱和能沿导柱轴向移动的底 盖,所述导柱外套设有塔形弹簧,所述塔形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底盖上,另一端抵靠在上述本 体的底部。当上述阀盖和阀座接触时,此结构构成了节温器中的小循环,此时塔形弹簧缩短, 底盖沿导柱向上移动,将位于底盖下方的通道打开,构成节温器小循环。当阀盖和阀座之间 打开时,小循环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节温器具有以下优点在阀座的下侧和/或阀盖的上侧涂覆有EDPM层,EPDM材料在中间起缓冲密封作 用,可以很好的解决阀盖与阀座刚性接触所带来的尖锐的敲击,提高了节温器的使用寿命, 增强了节温器的密封性。
图1是本汽车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本汽车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本汽车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11、内腔;2、阀座;3、阀盖;4、关闭弹簧;5、缓冲层;61、本体;62、密封盖;63、中心顶杆;64、石蜡;65、螺旋弹簧;7、导柱;8、底盖;9、塔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汽车节温器,包括呈筒状的阀体1、固连在阀体1开口处与阀体1上 端连为一体并与阀体1形成内腔11的阀座2、以及穿射于阀体1底部应能沿阀体1轴向移 动的顶出机构,顶出机构的上端通过螺纹固连在阀座2上,在顶出机构的外围固连有环状 阀盖3和套设在顶出机构外侧的关闭弹簧4,阀盖3能随顶出机构上下移动并将内腔11分 隔成两个部分,阀盖3的作用就是使内腔11的两个部分分离或连通,关闭弹簧4的一端抵 靠在阀盖3上,另一端抵靠在阀体1的底部,阀盖3在关闭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与阀座2相 抵靠。具体的,顶出机构包括呈筒状的本体61和封闭本体61开口的密封盖62,以及设 于本体61内的中心顶杆63,密封盖62中心设有与中心顶杆63滑动配合的通孔,中心顶杆 63的一端穿出通孔,中心顶杆63的上端通过螺纹固连在阀座2上,在本体61内还设有弹性 件,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为石蜡64,如图2所示,石蜡64设于本体61空腔内,中心顶杆63 的下端对石蜡64具有能防止其脱落和泄漏的作用。通过石蜡64的膨胀和收缩推动本体61 沿中心顶杆63的上下移动,达到开启和关闭大循环的目的。在本体61的底部上固连有导柱7和能沿导柱7轴向移动的底盖8,导柱7外套设 有塔形弹簧9,塔形弹簧9的一端抵靠在底盖8上,另一端抵靠在本体61的底部。当大循 环关闭时,这里构成的小循环打开;当大循环打开时,这里构成的小循环关闭。所谓的大循 环,就是阀盖3和阀座2相分离时冷却液能经过阀体1对发动机进行冷却。为了很好的解决阀盖3与阀座2刚性接触所带来的敲击声、提高节温器的使用寿 命、增强节温器的密封性,在阀盖3与阀座2之间设有缓冲层5。具体的,这里的缓冲层5为 涂覆在阀座2下侧的EDPM材料层,EDPM材料层呈环形,当大循环关闭时,阀盖3刚好抵靠 在EDPM材料层上,由于有缓冲层5在阀盖3和阀座2中间起缓冲密封作用,解决了由于原 来的阀盖3与阀座2刚性接触带来的敲击振荡。本汽车节温器是这样工作的当汽车发动机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顶出机构中石 蜡64受温度的影响膨胀,膨胀后本体61沿着中心顶杆63向下移动,此时阀盖3也随着本 体61向下移动,此时阀体1和阀座2形成的内腔11又连通,冷却液经过内腔11对发动机 进行冷却,实现冷却液的大循环,此时位于阀体1底部的小循环关闭;当汽车发动机的温度 低于设定值时,顶出机构中石蜡64受温度的影响而收缩,此时阀盖3再一次抵靠在阀座2 上,冷却液被阀盖3所阻止,关闭冷却液的大循环,此时位于阀体1底部的小循环打开。[0034]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 实施例中的弹性件为由记忆合金制成的螺旋弹簧65,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65的一端抵靠 在本体61内腔11底部,另一端抵靠在中心顶杆63的另一端。本记忆合金制成的螺旋弹簧 65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当把外力去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 方在于,缓冲层5为涂覆在阀盖3上侧的EDPM材料层,EDPM材料层呈环形。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结构原理基本相 同,不同的地方在于,缓冲层5为的EDPM材料层,EDPM材料层呈环形。本实施例中将EDPM 材料层分别涂覆在阀座2的下侧和阀盖3的上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阀体1、内腔11、阀座2、阀盖3、关闭弹簧4、缓冲层5、本体 61、密封盖62、中心顶杆63、石蜡64、螺旋弹簧65、导柱7、底盖8、塔形弹簧9等术语,但并 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节温器,包括呈筒状的阀体(1)、固连在阀体(1)开口处与阀体(1)形成内腔(11)的阀座(2)、以及穿射于阀体(1)底部并能沿阀体(1)轴向移动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的上端固连在阀座(2)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本汽车节温器还包括固连于顶出机构外围的环状阀盖(3)和套设在顶出机构外侧的关闭弹簧(4),所述关闭弹簧(4)的一端抵靠在上述阀盖(3)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阀体(1)的底部,上述阀盖(3)在关闭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的阀座(2)相抵靠,所述的阀盖(3)将上述的内腔(11)分隔成两个部分,在所述阀盖(3)与阀座(2)之间设有缓冲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机构包括呈筒状的本 体(61)和封闭所述本体(61)开口的密封盖(62),以及设于本体(61)内的中心顶杆(63), 所述密封盖(62)中心设有与中心顶杆(63)滑动配合的通孔,所述中心顶杆(63)的一端穿 出通孔,在所述本体(61)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在本体(61)内腔(11) 底部,另一端抵靠在上述中心顶杆(63)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为石蜡(6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为由记忆合金制成 的螺旋弹簧(6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车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层(5)涂 覆在阀座⑵的下侧和/或阀盖⑶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层(5)为EDPM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汽车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61)的底部上 固连有导柱(7)和能沿导柱(7)轴向移动的底盖(8),所述导柱(7)外套设有塔形弹簧(9), 所述塔形弹簧(9)的一端抵靠在底盖(8)上,另一端抵靠在上述本体(61)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节温器,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节温器中阀盖和阀座之间易发出尖锐的敲击的问题。本汽车节温器,包括呈筒状的阀体、固连在阀体开口处与阀体形成内腔的阀座、以及穿射于阀体底部并能沿阀体轴向移动的顶出机构,顶出机构的上端固连在阀座的内侧,本汽车节温器还包括固连于顶出机构外围的环状阀盖和套设在顶出机构外侧的关闭弹簧,关闭弹簧的一端抵靠在上述阀盖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阀体的底部,阀盖在关闭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阀座相抵靠,阀盖将内腔分隔成两个部分,在阀盖与阀座之间设有缓冲层。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密封性能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F01P7/16GK201763433SQ20102025520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
发明者宋志辉, 李书福, 李慧军, 杨健, 梁丽, 由毅, 赵福全, 陈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