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机械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817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涡轮机械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涡轮机械的转子。
背景技术
涡轮机械、尤其地燃气涡轮或蒸汽涡轮的转子具有转子基体以及多个动叶片(Laufschaufel),其固定在转子基体处。这种涡轮机械转子的动叶片具有叶片脚部和叶片叶部(Schaufelblatt),其中,每个动叶片通过其叶片脚部固定在转子基体处,并且其中,每个动叶片在其叶片叶部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联结元件节段(Koppelelementsegment),当联结元件节段径向外部地定位在叶片叶部处时,联结元件节段构造成外围带节段(AuBendeckbandsegment)。这种涡轮机械转子的所有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尤其地外围带节段共同形成转子的至少一个在周向上封闭的联结元件、尤其地外围带。在涡轮机械转子的周向上观看,通过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棱边限定每个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尤其地外围带节段的宽度。通过基本上在周向上延伸的棱边限定每个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尤其地外围带节段在轴向方向上的深度。除了在周向上的宽度和在轴向方向上的深度,每个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尤其地外围带节段同样以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为特征。其动叶片具有这种类型的联结元件节段以用于形成至少一个联结元件的涡轮机械转子既可安装在涡轮机械的压缩机的区域中也可安装在涡轮机械的涡轮的区域中。例如从文件DE1 159 965 C、文件 DE 40 15 206 Cl 以及文件 US 4, 400, 915 A和文件GB 2 072 760 A中已知涡轮机械转子,在其转子基体处固定有动叶片,动叶片径向外部地在叶片叶部处具有构造成外围带节段的联结元件节段。尤其地,这种涡轮机械转子的构造成外围带的联结元件在运行中经受高的负载,因为其相对于涡轮机械转子的旋转轴线在最大的直径上转动并且因此经受高的离心力。离心力负载的结果为,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的角部或棱边可向外弯曲,由此一方面在联结元件中引起应力峰值并且另一方面将在邻近的动叶片的邻近的联结元件节段之间的期望的接触减弱为点状的接触或期望的接触完全消失。由此减小或取消在邻近的联结元件节段之间的期望的联结,由此最终涡轮机械转子的振动性能恶化。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的问题为,实现这样的涡轮机械的转子,S卩,在其中在运行中保证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的良好的联结。该问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转子实现。根据本发明,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在第一侧边(在周向上观看第一直接邻近的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联接在该第一侧边处)处如此设计每个动叶片的一个或每个联结元件节段,即,在流动进入侧(strSmungseintrittsseitig)邻近各个动叶片的叶片叶部的流动进入棱边6tr5mungSeintrittskante,又可称为流动前缘),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相对于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
4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在周向上伸出,相反地,在该第一侧边处在流动离开侧(strSmungsaustrittsseitig)远离各个动叶片的叶片叶部的流动离开棱边6tr5mungsaustrittskante,又可称为流动后缘),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相对于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伸出。此外,根据本发明,在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在周向上观看第二直接邻近的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联接在该第二侧边处)处,如此设计每个动叶片的一个或每个联结元件节段,即,在流动离开侧邻近各个动叶片的叶片叶部的流动离开棱边,各个联结元件节段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相对于各个联结元件节段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在周向上伸出,相反地,在该第二侧边处在流动进入侧远离各个动叶片的叶片叶部的流动进入棱边,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相对于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伸出。在涡轮机械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子中,通过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的设计,在运行中在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棱边处保证最优的支撑并且由此保证形成一个或每个联结元件的联结元件节段的联结。由此,在运行中可明显减小在转子的一个或每个联结元件中的应力峰值。此外,由此可改进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固有频率性能以及由此其振动性能。优选地,在第一侧边处并且在第二侧边处,各个联结元件节段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和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分别限制两个通过无转折点的分离线相互分离的面,即,分别一个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和分别一个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其中,在第一侧边处,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定位在流动进入侧并且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定位在流动离开侧,并且其中,在第二侧边处,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定位在流动离开侧并且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定位在流动进入侧,并且其中,在各个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处且在第二侧边处,在观察方向上沿着各个无转折点的分离线观看,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相对于径向方向倾斜第一角度并且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相对于径向方向倾斜第二角度。由此,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涡轮转子(即,其动叶片)来说可能的是,在保证联结元件节段的最优的联结的情况下以低的成本进行加工。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各个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处且在第二侧边处,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和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在仅仅一个轴向位置处是重叠的(deckungsgleich)。同样,通过该特征可在保证联结元件节段的最优的联结的情况下保证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动叶片的简单的可制造性。


从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得到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根据图纸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不限制于这些实施例。其中
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径向外部的观察方向上显示了涡轮机械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带有构造成外围带节段的联结元件节段的动叶片的简化的俯视图2显示了在图1的周向观察方向II上所观看的图1的动叶片的外围带节段的简化的侧视图3显示了在图1的周向观察方向III上所观看的图1的动叶片的外围带节段的另一简化的侧视图4显示了图1的动叶片的透视的视图5显示了在图1的周向观察方向II上所观看的图2的透视的视图的局部;图6显示了在图1的周向观察方向III上所观看的图2的透视的视图的另一局部;图7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径向外部的观察方向上显示了涡轮机械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带有构造成外围带节段的联结元件节段的动叶片的简化的俯视图;图8显示了与图5的局部相似的图7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图9显示了与图6相似的图7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
图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径向外部的观察方向上显示了涡轮机械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带有构造成外围带节段的联结元件节段的动叶片的简化的俯视图;图11显示了与图5或8的局部相似的图10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图12显示了与图5或9的局部相似的图10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图13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径向外部的观察方向上显示了涡轮机械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带有构造成外围带节段的联结元件节段的动叶片的透视图14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径向外部的观察方向上显示了涡轮机械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带有构造成外围带节段的联结元件节段的动叶片的简化的俯视图;图15显示了与图2相似的图14的实施例的视图;图16显示了与图3相似的图14的实施例的视图;以及图17显示了与图4相似的图14的实施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涡轮机械的转子、尤其地构造成燃气涡轮或蒸汽涡轮的涡轮机械的涡轮或压缩机的转子。然而,本发明不限制在这些应用情况上,相反地,本发明可应用在所有涡轮机械转子中。原则上,涡轮机械的转子具有转子基体和多个动叶片,动叶片通过叶片脚部固定在转子基体处。在图1至8中未显示转子基体以及动叶片的叶片脚部,因为这些细节对于与此相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常见的。图1至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涡轮机械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细节的不同的视图,其中,在图1至6中分别显示了构造成外围带节段的联结元件节段10的不同的视图。如可最好地从图4至6中得到的那样,外围带节段10与动叶片的叶片叶部11的径向外部的端部相关联。叶片叶部11具有流动进入棱边12、流动离开棱边13以及在流动进入棱边12和流动离开棱边13之间伸延的吸力侧(Saugseite) 14和压力侧(Druckseite) 15。在图1,2,3禾Π 4中利用箭头指出了外围带节段10以及叶片叶部11的径向方向R、周向U以及轴向方向Α,并且由此指出动叶片的以及涡轮机械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径向方向R、周向U以及轴向方向Α。径向外部地与叶片叶部11相关联的外围带节段10在周向U上具有这样的宽度,即,通过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棱边限定该宽度。因此,分别一个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或19以及分别一个同样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0或21在外围带节段10的两个相对的侧边16和17处伸延。在该径向外部的棱边18或19和该径向的内部的棱边20或21之间的间距在侧边16和17处在径向方向R上确定外围带节段10的厚度。通过基本上在周向U上延伸的棱边限定在外围带节段10的轴向方向A上的深度,即,再次通过径向外部的棱边22或23以及径向内部的棱边M或25限定该深度,其中,棱边22和M为流动进入侧的棱边并且棱边23和25为流动离开侧的棱边。同样,在这些棱边之间的间距在径向方向R上确定外围带节段10的厚度,即,在流动进入侧和流动离开侧。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观看,在第一侧边16 (在周向U上第一直接邻近的动叶片的外围带节段利用其第二侧边联接在该第一侧边16处)的区域中如此设计每个动叶片的外围带节段10,即,在流动进入侧邻近各个动叶片的叶片叶部11的流动进入棱边12,外围带节段10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相对于外围带节段10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0在周向U上伸出,相反地,在该第一侧边16处在流动离开侧远离流动离开棱边13,外围带节段10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0相对于同样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在周向U上伸出。在外围带节段10的相对的第二侧边17 (直接邻近的第二动叶片利用其外围带节段,即,利用其第一侧边联接在该第二侧边17处)处如此设计外围带节段10,即,在流动离开侧邻近叶片叶部11的流动离开棱边13,外围带节段10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9相对于同样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1在周向U上伸出,相反地,在该第二侧边17中在流动进入侧远离流动进入棱边12,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1相对于同样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9在周向U上伸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涡轮机械转子的每个动叶片的外围带10的这种设计方案,在运行中可保证邻近的外围带节段10的最优的联结,由此,在通过单个的外围带节段10组合在一起的外围带的区域中对转子固有频率以及由此其振动性能起到正面作用。在外围带节段10的第一侧边16 (其面对叶片叶部11的流动进入棱边12并且远离叶片叶部11的流动离开棱边13)处以及在外围带节段10的第二侧边17 (其面对叶片叶部11的流动离开棱边13并且远离叶片叶部11的流动进入棱边12)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或19与各个同样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0或21分别共同限制两个通过分离线沈或27相互分离的面即分别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观或四以及分别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观看可见的面30或31。在外围带节段10的第一侧边16处,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28定位在流动进入侧并且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定位在流动离开侧。相反地,在外围带节段10相对的第二侧边17的区域中,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四定位在流动离开侧并且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1定位在流动进入侧。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在第一侧边16以及在第二侧边17处使面观和30或面四和31相互分离的分离线沈和27实施成无转折点,其中,在图1至6的实施例中,其笔直地伸延。这允许尤其简单的加工。同样,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棱边18,19,20和21实施成无转折点。在图1至6的实施例中,从径向外部观看第一侧边16的分离线沈可见,相反地,从径向外部观看第二侧边17的分离线27被遮盖。根据图2,3以及4,两个侧边16,17的分离线沈和27从流动进入侧的棱边起分别从径向外部朝向径向内部伸延到流动离开侧的棱边。在观察方向上沿着各个分离线沈或27观看,在外围带节段10的第一侧边16以及外围带节段10的相对的第二侧边17的区域中,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观或四以及从径向外部观看可见的面30或31相对于径向方向R分别倾斜一定角度。在此,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观或四相对于径向方向R倾斜第一角度,并且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或31相对于径向方向R倾斜第二角度。优选地,在第一侧边16处且在第二侧边17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在大小上同样大,然而具有不同的符号。这在加工技术方面是尤其有利的。然而与此不同地同样可能的是,在第一侧边16处且在第二侧边17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在大小上不同,然而再次具有不同的符号。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观或四以及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或31不仅在外围带节段10的第一侧边16处而且在外围带节段10的第二侧边17处具有1:1的面积比,这意味着,在两个侧边16和17处,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28或四以及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或31同样大。应指出的是,在第一侧边16处并且在第二侧边17处这些面也可大小不同。因此可能的是,在第一侧边16处和/或在第二侧边17处,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28或四以及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或31具有直至1:5或直至5:1的面积比、尤其地直至1:3或直至3:1的面积比。利用针对性地放大或缩小在侧边16和17处在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28或四和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或31之间的面积比可能的是,最优地匹配在邻近的动叶片的邻近的外围带节段10之间的期望的联结。这也可通过以上已经提及的角度实现,这些面与各个分离线沈或27包夹该角度。如可最好地从图1中得到的那样,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观看,不仅在外围带节段10的第一侧边16处而且在第二侧边17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或19以及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0或21仅仅在一个轴向位置上是重叠的。在此,在图1至6的实施例中,该轴向位置近似定位在外围带节段10流动进入侧的棱边22或M和流动离开侧的棱边23或25之间的中心。如可从图7至9的实施例中得到的那样,通过在侧边16和17的区域中使棱边18,20以及19,21相对于轴向方向A相应地斜置,也可相对于在外围带节段10流动进入侧的棱边22,24和流动离开侧的棱边23,25之间的中点推移该轴向位置(在该处棱边18和20以及棱边19和21是重叠的),其中,在图7中该轴向位置定位在流动离开侧的棱边23,25附近。与此不同地同样可能的是,该轴向位置定位在流动进入侧的棱边22,24附近。在图1至6的实施例中,在外围带节段10的第一侧边16和第二侧边17的区域中构造的、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28或四和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或31分别构造成二维地设计的平的面。相对地,图7至9显示了本发明的这样的设计方案,即,在其中,这些面28,29,30和31实施成三维地设计的、即,空间上径向地弯曲的面。
因此,可从图7至9得出的是,与图1至6的实施例不同地,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与棱边18,19,20,21,22,23,24和25 一起限制外围带节段10的棱边32未设计成笔直的而是设计成径向地弯曲。在其它细节方面,图7至9的实施例与图1至6的实施例一致,从而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用于相同的部件并且参考以上实施方案。图10至12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其中,附加地径向外部的棱边18和19以及径向内部的棱边20和21 (其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并且在周向U上限定外围带节段10的宽度)在两个相对的侧边16和17处与分离线26,27 一样分别具有弯曲的轮廓或弯曲的然而无转折点的伸延。在其它细节方面,图10至12的实施例与图7至9的实施例一致,从而对于该实施例同样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用于相同的部件并且参考以上实施方案。图13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其中,不仅构造成外围带节段10的联结元件节段而且附加地同样构造成内联结元件节段33的联结元件节段与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所显示的动叶片的叶片叶部11相关联。图13的实施例的外围带节段10和内联结元件节段33构造成与图1至6的实施例的外围带节段10相似。然而,其也可构造成与图7至9的实施例或图10至12的实施例的外围带节段10相同。此外,所显示的动叶片也可具有多个在径向方向上相互间隔开的内联结元件节段33。此外可能的是,外围带节段10不与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动叶片相关联有而是仅仅至少一个构造成内联结元件节段33的联结元件节段与根据本发明的转子的动叶片相关联。优选地,该或每个内联结元件节段33定位在沿着各个叶片叶部11的径向的叶长度的这样的径向位置处,即,其相应于径向的叶长度的40%至90%之间、尤其地60%至90%之间。相反地,外围带节段10位于沿着各个叶片叶部11的径向的叶长度的这样的径向位置处,即,其相应于径向的叶长度的100%。图14至17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4至17的实施例基本上相应于图1至6的实施例,因此在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用于相同的部件并且下面仅仅阐述这样的细节,即,图14至17通过这些细节与图1至6相区别。因此,在图14至17的实施例中,从径向外部观看遮盖第一侧边16的分离线沈,相反地,第二侧边17的分离线27从径向外部观看是可见的。根据图15,16和17,两个侧边16,17的分离线沈和27从流动进入侧的棱边出发分别从径向内部朝向径向外部伸延到流动离开侧的棱边。在其它细节方面,图14至17的实施例与图1至6的实施例一致,从而参考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在转子的运行中允许邻近的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10,33的最优的联结。由此正面地影响固有频率性能并且由此尤其地在外围带的区域中正面地影响转子的振动性能。参考标号列表
10联结元件节段/外围带节段11叶片叶部12流动进入棱边13流动离开棱边14吸力侧
15压力侧
16第一侧边
17第二侧边
18径向外部的棱边
19径向外部的棱边
20径向内部的棱边
21径向内部的棱边
22在流动进入侧径向外部的棱边
23在流动离开侧径向外部的棱边
24在流动进入侧径向内部的棱边
25在流动离开侧径向内部的棱边
26分离线
27分离线
28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29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30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1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2棱边
33联结元件节段/内联结元件节段
权利要求
1.一种涡轮机械的转子,其带有转子基体以及多个动叶片,其中,每个动叶片具有叶片脚部和叶片叶部,其中,每个动叶片通过其叶片脚部固定在所述转子基体处,其中,每个动叶片在其叶片叶部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联结元件节段,并且其中,在周向上通过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棱边限定每个动叶片的所述或每个联结元件节段的宽度,其特征在于,在径向外部的观察方向上,在在周向上观看第一直接邻近的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联接在该处的第一侧边(16)处如此设计每个动叶片的所述或每个联结元件节段(10,33),即,在流动进入侧邻近相应动叶片的叶片叶部的流动进入棱边(12),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相对于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00)在周向上伸出,相反地,在所述第一侧边(16)处在流动离开侧远离相应动叶片的叶片叶部的流动离开棱边(13),所述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00)相对于所述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在周向上伸出,并且在与所述第一侧边(16)相对的、在周向上观看第二直接邻近的动叶片的联结元件节段联接在该处的第二侧边(17)处,如此设计每个动叶片的所述或每个联结元件节段(10,33),即,在流动离开侧邻近相应动叶片的叶片叶部的流动离开棱边(13),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9)相对于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在周向上伸出,相反地,在所述第二侧边(17)处在流动进入侧远离相应动叶片的叶片叶部的流动进入棱边(12),所述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1)相对于所述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9)在周向上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边(16)处并且在所述第二侧边(17)处,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19)和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00,21)分别限制两个通过分离线06,27)相互分离的面,即,分别一个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 ,29)和分别一个在观察方向上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31),其中,在所述第一侧边(16)处,所述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08)定位在流动进入侧并且所述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定位在流动离开侧,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侧(17)处,所述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09)定位在流动离开侧并且所述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1)定位在流动进入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16)处且在第二侧边(17)处,在所述第一侧边(16)处且在所述第二侧边(17)处使所述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08,29)和所述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31)相互分离的分离线06,27)构造成无转折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16)处且在第二侧边(17)处,在观察方向上沿着所述分离线(沈,27)观看,所述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 ,29)相对于径向方向倾斜第一角度并且所述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31)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倾斜第二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16)处且在第二侧边(17)处,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在数值方面同样大且具有不同的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16)处且在第二侧边(17)处,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在数值方面大小不同且具有不同的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16)处且在第二侧边(17)处,所述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 ,29)和所述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31)同样大并且相应地具有1:1的面积比。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16)处且在第二侧边(17)处,所述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 ,29)和所述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31)大小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边(16)处且在所述第二侧边(17)处,所述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08,29)和所述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31)具有直至1:5或直至5:1的面积比、尤其地直至1:3或直至3:1的面积比。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16)处且在第二侧边(17)处,所述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 ,29)和所述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31)分别为二维地设计的平的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边(16)处且在所述第二侧边(17)处,所述从径向外部被遮盖的面08,29)和所述从径向外部可见的面(30,31)分别为三维地设计的空间上弯曲的面。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相应联结元件节段的第一侧边(16)处和/或在第二侧边(17)处,在径向外部的观察方向上,所述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19)和所述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00,21)在仅仅一个轴向位置处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边(16)处且在所述第二侧边(17)处,所述轴向位置定位在所述联结元件节段(10,33)的流动进入侧的棱边(22,24)和流动离开侧的棱边(23, 25)之间的中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边(16)处且在所述第二侧边(17)处,所述轴向位置定位在所述联结元件节段(10,33)的流动进入侧的棱边(22, 24)附近或流动离开侧的棱边(23, 25)附近。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动叶片在其叶片叶部的区域中径向外部地具有构造成外围带节段的联结元件节段(10)。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动叶片在其叶片叶部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构造成内联结元件节段的联结元件节段(33)。
全文摘要
一种涡轮机械的转子,其带有转子基体以及多个动叶片,其中,每个动叶片具有叶片叶部(11)和联结元件节段(10),并且其中,在周向上通过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棱边限定联结元件节段的宽度。根据本发明,在径向外部的观察方向上,在第一侧边(16)处如此设计每个联结元件节段,即,在流动进入侧邻近叶片叶部的流动进入棱边(12),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8)相对于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0)在周向上伸出,相反地,在该第一侧边处在流动离开侧远离叶片叶部的流动离开棱边(13),径向内部的棱边(20)相对于径向外部的棱边(18)伸出,其中,在与所一侧边(16)相对的第二侧边(17)处,如此设计联结元件节段,即,在流动离开侧邻近流动离开棱边(13),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外部的棱边(19)相对于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内部的棱边(21)在周向上伸出,相反地,在该第二侧边处在流动进入侧远离各个动叶片的流动进入棱边(12),径向内部的棱边(21)相对于径向外部的棱边(19)伸出。
文档编号F01D5/22GK102597426SQ201080052374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T.赖布勒 申请人:曼柴油机和涡轮机欧洲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