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下隔音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0323阅读:1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发动机下隔音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上的隔音降噪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发动机下隔音罩。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声音,为了解决发动机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发动机下面安装隔音罩(主要针对柴油车),现有的隔音罩材料为PP/PE材料吹塑成型,主要为中空突起的结构,只能起到隔音作用,效果很有限,发动机的噪音仍会对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下隔音罩,于发动机下面安装,具有良好的隔音、吸音效果,进一步减少了发动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发动机下隔音罩,它包括扣合固定于一体的吸塑成型的上护板与吸塑成型的下护板,二者间的区域为空腔;上护板的中部表面带有相隔设置的中空突起;所述空腔内设有双组份吸音棉质的吸音层。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上护板与下护板均采用吸塑成型,中空突起具有良好的隔音作用,吸音层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二者间的统一可较佳地减少发动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所述下护板的剖面形状中,其两侧与底面间均呈钝角折线状分布;下护板的结构为凹槽状,其上表面设有相隔设置的突柱,吸音层经突柱于空腔内定位。下护板的上述具体结构是为了与上护板、吸音层间的装配要求,使它们间的联接稳固可靠,进一步保证产品的设计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成本低廉,不但具有隔音作用,还具有吸音作用,能更有效的避免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安装于汽车发动机的下部,用于隔音降噪。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视图。图中1-上护板,2-中空突起,3—装配孔,4-吸音层,5-下护板,6_突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汽车发动机下隔音罩,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扣合固定于一体的PP/PE材料吸塑成型的上护板1与PP/PE材料吸塑成型的下护板5,二者间的区域为空腔。上护板1的中部表面带有相隔均布的中空突起2,起隔音作用。空腔内设有双组份吸音棉质的吸音层4,起吸音作用。下护板5的剖面形状中,其两侧与底面间均呈钝角折线状分布。下护板5的整体结构为凹槽状,其上表面设有相隔设置的突柱6,便于将吸音层4顺利地定位其中。本产品的上护板1和下护板5于四周边缘焊接固联,用自攻钉和卡扣固定在汽车机架上,紧贴发动机下面,图1中示出了装配孔3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护板采用的是PP/PE材料,吸塑成型,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采用PP、PC等材料,成型方式也可采用注塑成型。本实施例中中间隔音层为双组份吸音棉,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采用发泡PUR、PER等吸音棉。不管采用什么材料、那种成型方式,只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下隔音罩,它包括扣合固定于一体的吸塑成型的上护板与吸塑成型的下护板,二者间的区域为空腔;其特征在于上护板的中部表面带有相隔设置的中空突起; 所述空腔内设有双组份吸音棉质的吸音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下隔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的剖面形状中, 其两侧与底面间均呈钝角折线状分布;下护板的结构为凹槽状,其上表面设有相隔设置的突柱,吸音层经突柱于空腔内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下隔音罩,它包括扣合固定于一体的吸塑成型的上护板与吸塑成型的下护板,二者间的区域为空腔;上护板的中部表面带有相隔设置的中空突起;空腔内设有双组份吸音棉质的吸音层。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的下部,不但能够起隔音作用,而且中间层吸音材料还可以吸收噪声,有效避免了汽车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安装于汽车发动机的下部,用于隔音降噪。
文档编号F02B77/13GK202081977SQ20112013094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8日
发明者吕金宝, 杨伟奇, 秦国文, 胡伟辉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