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74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热电转换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属于太阳能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利用方式——太阳能的利用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使用太阳能热发电是太阳能利用重要方式之一。太阳能热发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1)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产生高温端和低温端,形成温差。利用温差电池进行温差发电;( 将太阳能转换的热能,加热工质,通过热交换产生蒸汽,驱动汽轮发电组发电。目前温差发电技术中,热-电转换效率大约在10%左右,近90%的热能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在完成光-热转换后,热源的热能一般需通过导热液体,如熔融盐、油等,将热能传导至温差电池高温端。此过程中,导热液体会损耗一部分热能,降低温差发电热-电转换效率。温差发电技术中,如果将热源与温差电池高温端直接接触,避免热能损耗,将提高温差发电热-电转换效率。同时将温差电池低温端的余热用于加热低沸点有机工质,那么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提高了热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进行温差发电。同时将温差电池低温端的余热用于加热低沸点有机工质,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提高了热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包括用以保证太阳光垂直入射太阳光跟踪模块,设置在太阳光跟踪模块上的光热转换模块,设置在光热转换模块内的温差发电模块,为温差发电模块形成低温端、并将热能导走的余热导出模块,在余热导出模块一端连接有蒸汽发电模块。所述太阳光跟踪模块包括跟踪支架和太阳跟踪控制装置。太阳跟踪控制装置安装在跟踪支架之上。跟踪支架与跟踪控制装置保证太阳光垂直入射,使单位面积获得最大能量。温差电池发电时只需在电池两侧保持足够大的温差,即可输出电能。它可以将任何形式的热能转换成电能,无需复杂的机械系统和运动元件。与目前热电厂或核电厂中进行的热-电之间转换相比,具有设备结构紧凑、性能可靠、运行时无噪声、无磨损、无泄漏、 移动灵活等优点。抛物面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至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将太阳光转换为热能。玻璃套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真空层,减少对外辐射损耗热能。光热转换模为温差电池发电提供了高温端,并为蒸汽轮机发电提供热能。[0010]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通过温差温差电池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同时将剩余热能传导出,加热循环工质,那么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从而提高了热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所述光热转换模块包括抛物面反射镜、玻璃套管、套在玻璃套管内的内管,所述玻璃套管设置在太阳光跟踪模块上,抛物面反射镜由太阳光跟踪模块支撑,玻璃套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真空层,在内管外表面上涂敷有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余热导出模块包括有同轴穿设在玻璃套管内的钢管,在钢管内通有导热油;所述温差发电模块为温差电池,其热端与内管内表面之间涂敷有第一绝缘导热硅胶;温差电池冷端与钢管外表面之间涂敷有第二绝缘导热硅胶;所述玻璃套管、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内管、第一绝缘导热硅胶、温差电池、 第二绝缘导热硅胶、钢管以同心圆形式排列组成。所述温差发电模块是温差电池。温差电池外表面与光热转换模块的内管内表面接触,热能传导至温差电池外表面,形成高温端。温差电池内表面与余热导出模块的钢管外表面接触,热能被带走,形成低温端。温差电池内外表面形成温差,温差电池将热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发电。所述温差电池为了更好和高温端与低温端接触,减少热能损耗,设计成环状。余热导出模块一方面为温差发电形成低温端;另一方面为导热油提供热能。导热油在蓄热器进行热交换。输运热能,加热循环工质,产生蒸汽。所述钢管两端分别连接到蓄热器,蓄热器内流经有循环工质,所述蓄热器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电模块连接,蒸汽发电模块包括与蓄热器构成连接回路的汽轮发电机、凝汽器、泵。循环工质为低沸点有机工质。当循环工质经过蓄热器,加热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然后被凝汽器冷凝,由泵将工质输运至蓄热器。从而进行循环发电。循环工质为正戊烷或环戊烷。还包括有蓄电池,其两端通过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分别与温差发电模块两端连接。对温差电池产生的电能收集储存。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温差电池高温端与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热源有效的直接接触,避免热能损耗, 提高温差发电热-电转换效率;(2)温差发电的同时,蒸汽轮机发电。从而提高了热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图2是光热转换模块示意图;图3是光热转换模块、温差发电模块、余热导出模块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跟踪支架,2-跟踪控制装置,3-抛物面反射镜,4-蓄电池,5-蓄热器,6-汽轮发电机,7-凝汽器,8-泵,9-玻璃套管,10-真空层,11-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 12-内管,13-第一绝缘导热硅胶,14-温差电池,15-第二绝缘导热硅胶,16-钢管,17-导热油,18-第一电线,19-第二电线,20-太阳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包括用以保证太阳光垂直入射太阳光跟踪模块,设置在太阳光跟踪模块上的光热转换模块,设置在光热转换模块内的温差发电模块,为温差发电模块形成低温端、并将热能导走的余热导出模块,在余热导出模块一端连接有蒸汽发电模块。其各个模块的结构具体阐述如下太阳光跟踪模块包括跟踪支架1与跟踪控制装置2。太阳跟踪控制装置2安装在跟踪支架1之上。跟踪支架1与跟踪控制装置2保证太阳光垂直入射,使单位面积获得最大言旨量。请结合参阅图2所示,光热转换模块包括抛物面反射镜3、玻璃套管9、在内管12 外表面上涂敷有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11、套在玻璃套管9内的内管12,玻璃套管9设置在太阳光跟踪模块上,抛物面反射镜3由由跟踪支架1支撑,抛物面反射镜3将太阳光20聚焦至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11,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11将太阳光20转换为热能。玻璃套管 9与内管11之间形成真空层10,减少对外辐射损耗热能。光热转换模为温差电池18发电提供了高温端,并为汽轮发电机6发电提供热能。请结合参阅图3所示,余热导出模块包括有同轴穿设在玻璃套管9内的钢管16,在钢管16内通有导热油17,余热导出模块一方面为温差电池14发电形成低温端;另一方面导热油17将热能导走。导热油17在蓄热器5进行热交换,加热循环工质,产生蒸汽;温差发电模块是温差电池14。温差电池14外表面通过第一绝缘导热硅胶13与光热转换模块的内管12内表面接触,热能传导至温差电池14外表面,形成高温热端。温差电池14内表面通过第二绝缘导热硅胶15与余热导出模块的钢管16外表面接触,热能被带走,形成低温冷端。温差电池14内外表面形成温差,温差电池将热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发电。温差电池14为了更好和高温端与低温端接触,减少热能损耗,设计成环状。玻璃套管9、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11、内管12、第一绝缘导热硅胶13、温差电池14、 第二绝缘导热硅胶15、钢管16以同心圆形式排列组成。钢管16两端分别连接到蓄热器5,蓄热器5内流经有循环工质,蓄热器5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电模块连接,蒸汽发电模块包括与蓄热器5构成连接回路的汽轮发电机6、凝汽器7、泵8。在温差电池14温差发电的同时,将剩余热能传导出,加热循环工质,产生蒸汽, 推动汽轮发电机6发电。所述的循环工质可为氯乙烷(沸点12.4°C )、正戊烷(沸点36°C )、异戊烷(沸点)、环戊烷(沸点49°C )。作为优选,循环工质为正戊烷或环戊烷。还包括有蓄电池4,其两端通过第一电线18和第二电线19分别与温差发电模块两端连接。本系统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通过温差电池14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同时将剩余热能传导出,加热循环工质,那么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6发电。从而提高了热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保证太阳光垂直入射的太阳光跟踪模块,设置在太阳光跟踪模块上的光热转换模块,设置在光热转换模块内的温差发电模块,为温差发电模块形成低温端、并将热能导走的余热导出模块,在余热导出模块一端还连接有蒸汽发电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转换模块包括抛物面反射镜(3)、玻璃套管(9)、套在玻璃套管(9)内的内管(12),所述玻璃套管(9)设置在太阳光跟踪模块上,抛物面反射镜C3)由太阳光跟踪模块支撑,玻璃套管(9)与内管(12) 之间形成有真空层(10),在内管(1 外表面上涂敷有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11);余热导出模块包括有同轴穿设在玻璃套管(9)内的钢管(16),在钢管(16)内通有导热油(17);所述温差发电模块为温差电池(14),其热端与内管(1 内表面之间涂敷有第一绝缘导热硅胶(1 ;温差电池(14)冷端与钢管(16)外表面之间涂敷有第二绝缘导热硅胶 (15);所述玻璃套管(9)、太阳光选择吸收涂层(11)、内管(12)、第一绝缘导热硅胶(13)、温差电池(14)、第二绝缘导热硅胶(15)、钢管(16)以同心圆形式排列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16)两端分别连接到蓄热器(5),蓄热器(5)内流经有循环工质,所述蓄热器( 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电模块连接,蒸汽发电模块包括与蓄热器( 构成连接回路的汽轮发电机(6)、凝汽器(7)、泵 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工质为正戊烷或环戊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蓄电池,其两端通过第一电线(18)和第二电线(19)分别与温差发电模块两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热复合发电系统,由太阳光跟踪模块、光热转换模块、温差发电模块、余热导出模块、蒸汽发电模块组成。温差发电模块中,温差电池为环状。温差电池热端与光热转换模块内表面接触,同时冷端与余热导出模块外表面接触,从而产生温差,温差电池将热能转换为电能。余热导出模块,将剩余热能用于加热低沸点有机工质。在蒸汽发电模块中,导出的热量加热低沸点有机工质,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提高了热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
文档编号F03G7/04GK202117869SQ20112021874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张明, 徐刚, 种村荣, 苗蕾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