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174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燃油节油装置,具体涉及燃油分子团解聚磁化节油装置及水分子磁化装置。
背景技术
以燃油为发动机燃料的动力装置,大都是将燃油直接注入燃烧室燃烧,由于机械性能、燃油品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燃油燃烧不充分,不仅降低了发动机寿命,增加了维修费用,浪费了燃油,同时造成环境污染。为使燃油充分燃烧,人们对燃油处理与节油装置做出了不断改进,实践中发现,对燃油流体施加磁场,流体分子团结构得以改变,燃油施加磁场后,可使燃油分子大团解聚,解聚后的油分子团变得更加细微,并单一微小分子团化。这样有利于燃油的雾化、溶氧均勻和充分燃烧,因此可降低排烟度和提高内燃机设备的动力, 从而达到节约燃油的目的。以往的磁气回路主要有径向磁化管直通式和外贴式,径向磁化管是将径向磁化永磁材料充磁后,装入带有接头的外套内,其磁力线强度一般为2000高斯左右;外贴式是将一永磁场贴于油管外面,其作用于燃油的磁场也只有1000高斯左右,而且它们均有漏磁现象。上述结构的节油装置在结构上磁体分布不合理,磁化后的分子磁程较短(约0. 2 0. 5m),磁力线聚集不明显,磁场得不到充分利用,磁化效果低,且外贴式造成磁力线自行改路,无用磁力线较多,真正作用于燃油分子的磁力并不大,并且影响其它电子设备,尽管国外开发有几种强度为10000高斯的节油装置,通过管壁测量其管内磁场强度也仅为3000高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磁极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且结构更加合理的的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磁化节油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措施实现这种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分别装设有永磁体的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轴心处分别沿轴向相向凸起一管状体形成磁聚管,定子上开设有与定子腔相通的进出油管口,转子外装设的屏蔽罩与定子固连,定子和转子端口分别装设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盖板,两盖板间的垂直距离至少不小于3 5mm。所述定子腔内装设有径向隔板,该隔板可增大流经定子腔内的燃油在磁场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在高磁作用下充分切割磁力线使燃油分子团解聚。所述定子和转子分别采用纯铁或低碳钢制成,其外形分别为圆环型、方型或圆筒型。所述定子腔内的永磁体和转子腔内的永磁体分别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加工而成,其形状为圆片状、圆环状、圆柱状、正方条状、长方条状、瓦片状或扇状,所述永磁体充磁为二极、单极或多极,充磁方向为轴向充磁或径向充磁,每块永磁体表面磁场强大于 3500 4500高斯。所述永磁体在定子腔和转子腔内分别径向排列或轴相排列,永磁体间同极相对或
3异极相对。所述定子腔内填装有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填料,所述填料采用鲍尔环、拉西环、阶梯环、金属丝网波纹填料或金属板波纹填料,以增大流体在磁场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并使燃油分子间相互强烈碰撞和充分混合。所述转子另一侧设置有定子,在定子上设有与定子腔相通的进出油管口。 所述定子另一侧设置有转子,在定子上设有与定子腔相通的进出油管口。所述定子内的定子永磁体在定子腔内环状设置,转子外设置的环状永磁体与定子永磁体形成同心园环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由于采用磁极旋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导体或磁板相对运动就能产生电动势,且燃油流动也作切割磁场的运动也产生电动势,双重的电动势就会在燃油分子间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和磁场双重能量使其聚集紧密的燃油分子团得以解聚,解聚后燃油分子团变得更加细微,细微的燃油分子团在定子与转子间的高磁作用得到有序排列,排列有序的燃油分子微团更容易与氧、氢均勻结合,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再聚合成大团(磁化性不减弱),外漏磁场小,对外部机电设备无不良干扰,解聚燃油分子团能量更大,当油分子解聚磁化后,其分子聚集降低,形成一种化学活性强的较简单的小聚集体,解聚并磁化的燃油分子磁程大有提高,节油可达3 8 %,且结构更加合理,便于安装,使用寿命长,消烟节油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广泛应用于大型内燃机等热能设备、燃气、磁化水处理、空气等领域的磁化处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现方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现方式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现方式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
图1、图2所示,这种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包括装设有永磁体 12的定子1和装设有永磁体4的转子5,定子1和转子5采用纯铁或低碳钢制成,永磁体采用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制作。定子1和转子5轴心处分别沿轴向相向凸起一管状体11和管状体6形成聚磁管,定子1轴心的管状体即聚磁管11和转子5轴心的管状体即聚磁管6 主要是聚集定子1内和转子5内永磁体产生的散发磁场并且加以屏闭,并将二者散磁力线聚集于定子腔内即磁化釜中,聚磁管6、11采用纯铁或低碳钢导磁材料,其作用为收集磁定子、磁转子内部散漏磁场,并将内分散的磁场收集到可用的磁气回路中,并同时起支撑定子1、转子5等作用。定子1上开设有与定子腔相通的进油管口 10和出油管口 8,转子5外装设的屏蔽罩3通过螺栓与定子1固连,屏蔽罩3可使转子5周围散发在空间的多余磁场加以收集,并且形成屏闭回路,同时也起到连接定子1、转子5等作用。定子1和转子5的端
4口分别装设由铜、铝、镍或不锈钢等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盖板9、7,两盖板9、7间空间垂直距离形成的气隙应至少不小于3 5mm,该气隙的大小与转子磁力线、定子磁力线强度大小有关,本实施例该气隙距离为4mm,盖板9除用于导磁外,密封在定子1端口上的盖板9还可防止定子腔即磁化釜内的液体外流。定子腔即磁化釜内装设径向隔板13,该隔板13可使进入定子腔即磁化釜的燃油充分流经定子1与转子5间的磁场,进而使燃油分子更充分切割磁力线。定子1和转子5分别采用纯铁或低碳钢制成,定子1和转子5外形可分别采用圆环型、方型或圆筒型,本实施例为圆环型。定子腔即磁化釜内的永磁体12和转子腔内的永磁体4分别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加工制成,其形状为圆片状、圆环状、圆柱状、正方条状、长方条状、瓦片状或扇状,本实施例为方形。永磁体12和永磁体4充磁为二极、单极或多极, 充磁方向为轴向充磁或径向充磁,每块永磁体表面磁场强大于3500 4500高斯。永磁体 12在定子腔和永磁体4在转子腔内分别径向排列或轴相排列,永磁体间同极相对或异极相对。定子腔即磁化釜内填装镍或铝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填料2,该填料2采用鲍尔环、 拉西环、阶梯环、丝网波纹填料或镍、铝合金板波纹填料,以增大流体在磁场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并使燃油分子间相互强烈碰撞和充分混合。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为转子5的旋转使转子腔内的永磁体4旋转,转子5内永磁体 4磁极与对面定子1内装设的定子永磁体12磁极间形成7000GS的磁场强度,转子磁极相对定子磁极旋转产生电动势(电能),磁能量叠加能量,经进油口 10流入定子腔即磁化釜的燃油由于受径向隔板13、管状体11即磁聚管的阻挡作用和与填料2的充分接触而产生紊流,燃油顺着定子磁极在定子腔即磁化釜内排列方向有序的永磁体12的作用下流动,感应电动势和磁场双重能量的聚集紧密的燃油分子团得以解聚,解聚后的燃油小分子团体积变得更加细微和单一分子化,从而更容易雾化,容氧性也更强,在定子1与转子3间的高磁作用下得到有序排列的细微燃油分子经出油口 8流出进入25000GS的磁化筒再次进行分子排序,解聚后又强制排序的油分子微团极易与氧、氢结合,容氧、氢后的油分子微团能够充分燃烧,进而达到节油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在转子5另一侧设置有定子15,在定子1上设有与定子腔即磁化釜相通的进油管口 10,在定子15上设有与定子腔相通的出油管口 8,转子5两端的定子1和定子15通过油管路14与相应的定子腔即磁化釜相连通。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为经进油管口 10流入定子腔即磁化釜的燃油在与填料2的充分接触后产生紊流,在定子1与转子5间的高磁作用下感应电动势和磁场双重能量的聚集紧密的燃油分子团解聚,解聚的燃油经外部的管路14进入转子5另一侧的15的定子腔即磁化釜内,使得在高磁作用下感应电动势和磁场双重能量的燃油分子团解聚更加彻底,而后经出油口 8流出进入25000GS的磁化筒再次进行分子排序,解聚后又强制排序的油分子微团极易与氧、氢结合,容氧、氢后的油分子微团能够充分燃烧,进而达到节油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在定子的另一侧设置转子 5,在定子上设有与定子腔即磁化釜相通的进、出油管口,定子所形成的腔体内只设聚磁管 11、填料2和径向隔板13。动力源带动上下两个转子5相对旋转切割磁力线,相对旋转的转子转速相加,使作用在定子腔即磁化釜中的磁力线更加密集,所产生的电动势频率更高。
5[0026]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为经进油口 8流入定子腔即磁化釜中的燃油径经间隔板13 和中心聚磁管11有序的围绕定子腔即磁化釜内环形流动,流动中又与填料2的接触产生紊流,相对旋转的转子5相互切割磁力线,产生频率更高的交叉切割磁力和电动势作用在磁化釜中的燃油分子团上,使燃油分子解聚更加彻底,解聚后的油经出口 10流入25000GS的磁化筒再次进行分子排序,解聚后强制排序的油分子微团极易与氧、氢结合,容氧、氢后的油分子微团得到充分燃烧,进而达到节油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实施例4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定子16内的定子永磁体17在定子腔即磁化釜内环状设置,转子20外设置的环状永磁体19与定子永磁体17 形成同心圆环状结构。永磁体为瓦片状、条状或其它异型,定子腔即磁化釜内设有径向隔板 22将由进油口 21进入定子腔即磁化釜环形流动。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定子16内的定子永磁使 17在定子腔即磁化釜内为环状,转子20外设置的永磁使19与定子永磁使17形成同心圆环状结构,永磁体形状为瓦片状、条状或其它异型状,按定子内腔形状和转子外径形状安装在定子和转子上。燃油从进口 21进入定子腔体即磁化釜内,径向隔板22将其隔断与出油口 18的通道,燃油只能顺着定子内腔即磁化釜经定子磁场在磁化釜中环形流动,在这一过程中,转子在动力源的带动下旋转,带动磁体19在定子内腔转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 作用在油分子上使油分子解聚细化,再经出油口 18流入25000GS的磁化筒再次进行分子排序,解聚后又强制排序的油分子微团极易与氧、氢结合,容氧、氢后的油分子微团得到充分燃烧,进而达到节油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分别装设有永磁体的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轴心处分别沿轴向相向凸起一管状体形成磁聚管,定子上开设有与定子腔相通的进出油管口,转子外装设的屏蔽罩与定子固连,定子和转子端口分别装设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盖板,两盖板间的垂直距离至少不小于3 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子腔内装设有径向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子和转子分别采用纯铁或低碳钢制成,其外形分别为圆环型、方型或圆筒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子腔内的永磁体和转子腔内的永磁体分别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加工而成,其形状为圆片状、圆环状、 圆柱状、正方条状、长方条状、瓦片状或扇状,所述永磁体充磁为二极、单极或多极,充磁方向为轴向充磁或径向充磁,每块永磁体表面磁场强大于3500 4500高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永磁体在定子腔和转子腔内分别径向排列或轴相排列,永磁体间同极相对或异极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子腔内填装有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填料,所述填料采用鲍尔环、拉西环、阶梯环、金属丝网波纹填料或金属板波纹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子另一侧设置有定子,在定子上设有与定子腔相通的进出油管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子另一侧设置有转子,在定子上设有与定子腔相通的进出油管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子内的定子永磁体在定子腔内环状设置,转子外设置的环状永磁体与定子永磁体形成同心圆环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磁极式分子解聚节油装置,它包括分别装设有永磁体的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轴心处分别沿轴向相向凸起一管状体形成磁聚管,定子上开设有与定子腔相通的进出油管口,转子外装设的屏蔽罩与定子固连,定子和转子端口分别装设非磁性材料制成的盖板,两盖板间的垂直距离至少不小于3~5mm。由于采用磁极旋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可使燃油分子团解聚得到有序排列,燃油分子微团更易与氧、氢均匀结合,外漏磁场小,解聚并磁化的燃油分子磁程大有提高,节油可达3~8%,结构更加合理,便于安装,使用寿命长,消烟节油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广泛应用于大型内燃机等热能设备、燃气、磁化水处理、空气等领域的磁化处理。
文档编号F02M27/04GK202148963SQ201120218840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李建坤, 石玉堂, 石玉宝 申请人:石玉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