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叶杠杆增力风能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4042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活叶杠杆增力风能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活性杠杆增力风能机是利用风力发电的机器,是由横式支架,圆形转轮构成,支架上可安放2-4个转轮。转轮上旋叶与叶杆活性连接,8扇旋叶成为风的受力面,并能双面受风同向转动。由于有了双面受风技术,便相应有了作为传力物的并有增能效果的8双杠杆,转轴是支点,挡桩是阻力点,风吹旋叶斜靠压在杠杆靠架上成为力点,风力经杠杆原理转换成数倍增长力,有力的促使转轮转动发电,铁外圈能使转轮面平衡,并预防强风吹折,兜风袋能套住正面和斜向风力,增加能量。这项发明为国家及世界清洁能源带来福音,为减轻碳排放作出贡献。
【专利说明】活叶杠杆增力风能机
[0001]【技术领域】属风能发电【技术领域】
[0002]【背景技术】活叶杠杆增力风能机是利用风力发电的,它的【背景技术】跟现在的风能机技术差不多。
[0003]
【发明内容】
活叶杠杆增力风能机,应该说是第三代风能机,第一代是现在的三叶风能机,第二代是活叶外圈增力新型风能机,我于今年3月6日申请了发明专利(申请号是20120056288.5,未审查)。我认为第二代与第一代的应该是有增力效果的,但我不满足,再研究,再发拓,终以杠杆特殊增力形式完成了现在的第三代。
[0004]方案活叶杠杆增力风能机有支架,两根立柱,中间顶一根长转轴,长转轴上按一定距离可安装2-4个转轮,共一个发电机用。转轮中旋叶与叶杆分离又活性连接,正因为是活性连接便设计了旋叶双面受风同向转动技术,在叶杆同位面,离转轴盘15厘米的转轴处,设计有与8根叶杆相对应的有着特殊增力作用的8双杠杆(双8根是正面、背面各8根,以转轴盘为界),均布在转轴处的八个方位。转轴成了支点,杠杆头与转轴盘横伸出的挡桩连接,挡桩便是阻力点。杠杆上有靠架,风推动旋叶斜靠压在杠杆靠架上成为力点,将风力呈数倍力增长促进风轮转动。另外有铁外圈保持转轮面平衡和保护转轴不被强风吹折。旋叶还有兜风袋,能兜住直击风和斜向风,增加风力。
[0005]有益效果先来试着估算它的能量(不确定,但原理上是这么算的),叶杆暂定200厘米长,杠杆应比叶杆长(杠杆头要横过转轴盘直径),应是240厘米长,阻力臂是20厘米长,应该是阻力臂的12倍长,如果力点是杠杆尾部,转换成阻力点的力应该是12倍,但是旋叶是长条形的,显在杠杆上的力点远近都有,如折半应该是6倍,但是旋叶前部比后部宽大得多,受力也大,大约算在160厘米处,也是8倍的力(这里只能算倍数,具体的力单位以具体的风力推算),一个转轮8扇旋叶,8根杠杆,这能量够大的吧。
[0006]活叶杠杆增力风能机构造简单,安装简易,有了杠杆增力技术,转轮转动的灵敏度高,小风也能转动发电,这将无限的扩大了安装地域。可以平行多长轴架安装,利用高空,可以重叠高架式安装,农村居民可以自己安装解决用电,城市楼顶更是理想的安装地。活叶杠杆增力风能较大程度地解决国家及世界电能源供给,有可能消减火力发电,减小碳排放。
[000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正面图1:立柱1、转轴盘2、转轴3、轴承4、叶杆5、杠杆6、旋叶7、挡桩8、旋叶与叶杆连接处9(薄金属板卷口内通杆与卡条相连)、杠杆靠架10、铁外圈11、背面杠杆12、旋叶架13、兜风袋14。
[0008]背面图2:卡条15。
[0009]【具体实施方式】分两部分说明:1、支架;2、转轮
[0010]1、支架:支架是横式的,由立柱⑴两根,中间顶着长转轴(3),长转轴(3)与立柱
(I)连接,连接间有轴承(4),长转轴(3)上可安装2-4个转轮,间距3米左右,共一个发电机用,安装个数多中间再立一根立柱(I)。
[0011]2、转轮:转轮盘⑵双层,结合着转轴(3)和叶杆(5),叶杆(5)8根长200厘米,头粗尾细(因是受力差缘故)连接着旋叶(7),旋叶(7)(是薄金属板或其它薄板也行)分前旋叶与后旋叶(7),前旋叶(7)宽50厘米,后旋叶(7)宽30-40厘米,均与叶杆(5)活性连接(10)。活叶杠杆增力风能机转动主要和有效推力来自前旋叶(7)。本发明转轮转动靠的是风的直击推力而不是旋叶(7)斜形靠风的飘擦力,我认为风的直击推压力比风流飘擦力强大得多。[0012]旋叶(7)正面有叶架(13)是增强旋叶(7)强度靠牢杠杆靠架的。
[0013]在叶杆(5)的同位面,双8根杠杆(6)(前后各8根,以转轴盘⑵为界),对应8根叶杆(5),杠杆(6)也是头粗尾细,头部放置在离转轴盘(2) 10厘米处的转轴(3)上,由卡条(图2.15)卡着,转轴(3)是支点,转轴盘(2)横伸出的挡桩(8)成为阻力点(阻力臂约长20厘米),在杠杆(6)后部,与旋叶(7)对应位有杠杆靠架(10),正面风吹来(包括斜向风),旋叶(7)斜靠压在背面杠杆靠架上(10),背面风吹来旋叶(7)斜靠压在正面杠杆靠架上(10),这叫双面受力,同向转动,也是杠杆(6)的力点。杠杆靠架(10)承受着旋叶(7)的推压力,这种向下推压力成为正位转向力,(旋叶(7)的斜靠位应该在中部,这里产生的推压力要大些)。
[0014]作为杠杆原理,有效的受力位在杠杆(6)的后部和尾部,旋叶(7)前部宽大,接受风力面也大,这力作用于杠杆(6)后尾部(当然中前部也受力),会转换成数倍能量促进转轮有力的转动。
[0015]转轴支点上是8根杠杆(6),8个方位,对应对力,转轴支点上压力应该是O。
[0016]旋叶(7)有兜风袋(14)(布类),口径7厘米,袋深5厘米,能兜住直击风和斜向风,增强风的推力起着重要作用。铁外圈(11)连接着叶杆(5)顶部,平衡着整个转轮面,也保护着转轮不被风吹折的作用。
【权利要求】
1.活叶杠杆增力风能机,它由立柱(I)、转轴盘(2)、转轴(3),轴承(4)、叶杆(5)、杠杆(6)、旋叶(7)、挡桩(8)、连接处(9)、杠杆靠架(10)、铁外圈(11)、旋叶架(13)、兜风袋(14)、卡条(15)构成,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是立柱(I)连接着转轴(3)和轴承(4),转轴(3)连接着转轴盘(2),转轴盘(2)连接着旋叶(7),本发明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区别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特征是:立柱(I)与转轴(3)的横式架式,旋叶(7)与叶杆(5)分离又活性连接,8根叶杆(5)圆形连接着铁外圈,旋叶面有兜风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活叶杠杆增力风能机中的杠杆(6),其特征是双8根杠杆(6)平行于8根叶杆(5),杠杆(6)头部放置于转轴(3)上,转轴(3)是支点,杠杆(5)头端与挡桩⑶连接,挡桩⑶是阻力点,杠杆上有靠架(10),风吹旋叶(7)斜靠压在靠架(10)成力点。`
【文档编号】F03D1/00GK103511176SQ20121021708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陈润 申请人:陈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