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增压内燃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24042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复增压内燃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能量转化过程分开完成,其能量利用效率高,燃料消耗率低,且高速、高扭矩、大功率的内燃机。本发明复增压内燃机其主要原理在于将吸气、压缩和做功、排气的过程分置在两个不同大小的气缸中,通过自身结构在做功时提高了缸内的有效压力,从而改善了燃烧过程,提高了热效率,再配以涡轮增压器,使压缩气缸2在高速段吸入更多空气支持燃料的燃烧。其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工作可调范围大,油耗少,加速性好,低速动力足,高速动力猛,且由于做功频率增加了一倍,转速范围的大幅提升,从而减小了震动,且由于燃后增压的作用,改善了燃烧过程,使燃料燃烧的更充分、更彻底,排放性更好。
【专利说明】复增压内燃机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机械,具体说为一种内燃机。
【背景技术】:
[0002]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广义上的内燃机不仅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和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也包括旋转叶轮式的燃气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等,但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的内燃机,活塞式的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常见的有柴油机和汽油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但是目前的内燃机中所有能量转换的过程都在一个气缸中完成,排气量越大的内燃机,做功时气缸内部工作容积也增大的越快,能量衰减也越快,导致燃料的利用率降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转化率低,无效能量增加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能量转化过程分开完成,能量利用效率高,燃料消耗率低,高速、高扭矩、体积小且大功率的内燃机。
[0004]本发明从内燃机整体优化角度,对现有内燃机的吸气方式、压缩方式、做功方式等主体结构加以改进,使其动力性、加速性、耗油率、和可调节工作范围得到大幅提升。
[0005]本发明复增压内燃机包括缸体1,以及在缸体I内部的压缩气缸2和做功气缸7,其特征在于,压缩气缸2工作容积大于做功气缸7数倍,两气缸顶端均与缸盖10相连,缸盖10内嵌有旋转配气阀8,且两气缸顶端均与旋转配气阀8连通并动密封;压缩气缸2内部设有相配合的压缩活塞3,顶端仅设有由凸轮、顶杆和弹簧控制的进气门4,涡轮增压器
11由进气管与进气门4相连通并密封;做功气缸7内部设有相配合的做功活塞6,一侧仅设有由凸轮、顶杆和弹簧控制的排气门5,在其缸盖上的做功气缸一侧设有喷油嘴或火花塞9 ;旋转配气阀8呈圆柱状,连通两气缸部分的一侧设有凹槽12.[0006]本发明以往复活塞式内燃机为基点,充分利用活塞式内燃机气密性好、压缩比高、油耗低等特点,把吸气压缩和做功排气这四个冲程分置在两个气缸中,并采用不同大小的气缸的配置,做功气缸和压缩气缸均与旋转配气阀连通并动密封,且压缩气缸容积大于做功气缸数倍,由于做功气缸的工作容积较小,大幅提高了做功气缸的有效压力,所以大大提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转换率,从而提高了热机的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率。以此设计的结构,使增大排气量(进气量)和提高气缸内有效压力这两个条件同时得到满足,克服了常规内燃机增加额定功率与降低油耗的根本矛盾,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涡轮增压器,使发动机整体性能大幅提升。利用涡轮增压器低速失量和中、高速增量的特点进行燃前增压,和压缩气缸气密性好、压缩比高、压缩值恒定的特点进行恒压压缩,再利用做功气缸体积小压强大的特点燃后增压,使发动机在不同速度状态下都在较强的缸压下工作。【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缸体I,压缩气缸2,压缩活塞3,进气门4,排气门5,做功活塞6,做功气缸7,旋转配气阀8,喷油嘴(火花塞)9,缸盖10,涡轮增压器11,凹槽12。【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例1.[0010]本发明复增压内燃机包括缸体1,缸体I内部对置的压缩气缸2和做功气缸7,两气缸顶端均与缸盖10相连,缸盖10内嵌有旋转配气阀8,压缩气缸2内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压缩活塞3,顶端设有进气门4,涡轮增压器11由进气导管与进气门4相连通并密封;做功气缸7内部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做功活塞6,一侧设有排气门5,在其缸盖10上的做功气缸一侧设有喷油嘴或火化塞9。在实际工作中,压缩活塞3和做功活塞6相向运动,当压缩活塞3向缸盖10运动时,进气门4关闭,压缩气缸2中压缩气体,与此同时做功活塞6也向缸盖10运动,排气门5打开,做功活塞6向外排气,当压缩冲程末时,空气被压缩在旋转配气阀8的凹槽12内,而后由凸轮、顶杆和弹簧控制的旋转配气阀8在压缩气缸2进行吸气之前,其充满压缩气体的凹槽12由压缩气缸侧向做功气缸侧旋转,此时压缩气体被送入做功气缸7内,在凹槽12内的压缩气体与做功气缸7连通的一瞬间,喷油头和火花塞9喷出燃油或点火,遇压缩空气燃烧,推动做功活塞6下行做功,排气门5关闭,与此同时,压缩活塞3向压缩气缸2缸底运动,进气门4打开,压缩气缸2中吸气,由凸轮、顶杆和弹簧控制的旋转配气阀8在做功气缸7排气过程中,凹槽12由做功气缸侧向压缩气缸侧旋转,重新使凹槽12对准压缩气缸2,活塞均由曲轴带动且压缩活塞和做功活塞始终同步相对运动,由于受到旋转配气阀8的旋转时间和供油提前角的因素,所以做功活塞稍滞后于压缩活塞到达上止点,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联动,其转速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如此反复循环完成能量转换,实现动力输出,在曲轴转动一圈即完成了吸气、压缩、做功、排气整个做功过程。
【权利要求】
1.复增压内燃机包括缸体1,以及在缸体I内部的压缩气缸2和做功气缸7,其特征在于,压缩气缸2体积大于做功气缸7,两气缸顶端均与缸盖10上镶嵌的由凸轮、顶杆和弹簧控制的旋转配气阀8上的凹槽12连通并动密封;压缩气缸2内部设有相配合的压缩活塞3,顶端仅设有由凸轮、顶杆和弹簧控制的进气门4 ;做功气缸7内部设有相配合的做功活塞6,一侧仅设有由凸轮、顶杆和弹簧控制的排气门15,缸盖10设有喷油嘴或火花塞9,缸体I外侧设有涡轮增压器11,由进气导管与进气门4连通并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增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配气阀8呈圆柱状,连通两气缸部分的一侧设有凹槽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增压内燃机,其原理在于运用涡轮增压器进行燃前增压和体积比压缩气缸2小的做功气缸7进行燃后增压。
【文档编号】F02B41/06GK103511062SQ20121021667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赵强国 申请人:赵强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