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613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装置,具体是一种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排出的气体由排气管引导进入颗粒捕集器(DPF)之后排入大气中,气体中较大尺寸的颗粒在气体通过颗粒捕集器的载体表面时被过滤留在载体表面上。要去除载体表面上的碳颗粒,通常是在发动机排气过程中再次喷油燃烧,以提高排气温度,从而达到燃烧去除碳颗粒。该方法虽然能很好燃烧去除碳颗粒,但会增加发动机燃油耗,其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颖的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和装配方便,自身重量较轻,成本较低,安装空间要求小,使用寿命长,方便安装,高效节能。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电极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加热器、固定柱和隔热罩,所述电极柱有两个,两个电极柱固定在筒体的周壁上并呈180°对称设置,电极柱与筒体保持绝缘,其中一个电极柱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另一个电极柱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加热器是由加热带连续卷绕而成的圆盘形,所述加热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加热带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筒体主要由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所述加热器设置在下筒体内,所述隔热罩固定在上筒体内,加热器通过固定柱固定在隔热罩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柱为圆柱体,其两端设有外螺纹,在电极柱上套有两个绝缘管,在两个绝缘管之外套装有电极护套,所述两个绝缘管之间、以及两个绝缘管与电极护套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填有密封固定胶;所述电极护套固定在上筒体与下筒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通过垫片、螺母与电极柱固定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为U型板,其包括U型下板和U型上板,所述U型下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的通孔,所述U型上板用于连接加热带,U型上板的宽度与加热带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结构与第一连接板相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带主要由多层波纹加热带和多层直板加热带交替层叠结合而成,波纹加热带与直板加热带层叠形成多个加热通气孔;所述加热带连续卷绕成两个中心对称的螺旋线型,并且相邻加热带之间留有间隙,圆盘形加热器的外径与下筒体的内径一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热罩是由隔热带连续卷绕而成的圆盘形,所述隔热带主要由多层波纹隔热带和多层直板隔热带交替层叠结合而成,所述波纹隔热带与直板隔热带层叠形成多个隔热通气孔;所述隔热带由中心向外连续卷绕成渐开螺旋线型,圆盘形隔热罩的外径与上筒体的内径一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器上设有加热通气孔,所述隔热罩上设有隔热通气孔,所述固定柱的两端分别与加热通气孔、隔热通气孔过盈配合连接。所述固定柱为圆柱体,固定柱采用陶瓷材料制成。所述上筒体靠外侧的一端焊接有上固定法兰,所述下筒体靠外侧的一端焊接有下固定法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能转化成热能直接加热流经加热器表面的气体的方法,要求的安装空间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实现发动机排气均匀流经加热器并经过加热产生高温,从而点燃在加热器下游的颗粒捕集器表面上的碳颗粒并使其完全燃烧;同时阻止加热带产生的高温向气体流动的相反方向辐射,减少加热产生的高温对周围的影响。
图I为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A向示意图。图3为图I中的B向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的II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第一连接板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电极柱装配示意图。图9为固定柱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所述的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主要由加热器I、第一连接板2、电极柱3、绝缘管4、电极护套5、密封固定胶6、垫片7、螺母8、固定柱9、隔热罩10、上固定法兰
11、上筒体12、下筒体13、下固定法兰14和第二连接板15等零部件组成。如图I所示,所述电极柱3有两个,两个电极柱3固定在筒体的周壁上并呈180°对称设置,电极柱3与筒体保持绝缘,其中一个电极柱3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2,另一个电极柱3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5 ;所述加热器I是由加热带16连续卷绕而成的圆盘形,所述加热带16 —端与第一连接板2焊接固定连接,加热带16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5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筒体主要由上筒体12和下筒体13组成,所述加热器I设置在下筒体13内,所述隔热罩10固定在上筒体12内,加热器I通过固定柱9固定在隔热罩10上。如图I、图8所示,所述电极柱3为圆柱体,其两端设有外螺纹,在电极柱3上套有两个绝缘管4,在两个绝缘管4之外套装有电极护套5,所述两个绝缘管4之间、以及两个绝缘管4与电极护套5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填有密封固定胶6 ;所述电极护套5通过焊接固定在上筒体12与下筒体13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15通过垫片7、螺母8与电极柱3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极柱3用铜材料制作,绝缘管4用陶瓷材料制作,电极护套5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具体装配制作过程如下先将一个绝缘管4套在电极柱3上,然后将电极柱3与绝缘管4 一起装入电极护套5中,在电极柱3与电极护套5之间注入密封固定胶6,再将另一个绝缘管4从电极柱3的另一端套入,并挤压密封固定胶6,待密封固定胶6凝固成型即可。如图2、图6、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板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形状为U型板,其包括U型下板2. I和U型上板2. 2,所述U型下板2. I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3的通孔2. 3,所述U型上板2. 2用于连接加热带16,U型上板2. 2的宽度与加热带16的宽度一致。由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5的结构与第一连接板2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如图2、图4所示,所述加热带16主要由多层波纹加热带16. I和多层直板加热带16. 2交替层叠结合而成,波纹加热带16. I与直板加热带16. 2层叠形成多个加热通气孔16. 3 ;所述加热带16连续卷绕成两个中心对称的螺旋线型,并且相邻加热带16之间留有间隙16. 4,圆盘形加热器I的外径与下筒体13的内径一致。本实用新型中的波纹加热带16. I和直板加热带16. 2用铁铬铝材料制作。如图3、图5所示,所述隔热罩10是由隔热带17连续卷绕而成的圆盘形,所述隔热带17主要由多层波纹隔热带17. I和多层直板隔热带17. 2交替层叠结合而成,所述波纹隔 热带17. I与直板隔热带17. 2层叠形成多个隔热通气孔17. 3 ;所述隔热带17由中心向外连续卷绕成渐开螺旋线型,圆盘形隔热罩10的外径与上筒体12的内径一致。所述的波纹隔热带17. I和直板隔热带17. 2用铁铬铝材料制作。如图9所示,所述固定柱9为圆柱体,固定柱9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固定柱9 一端与加热器I上的加热通气孔16. 3过盈配合连接,固定柱9另一端与隔热罩10上的隔热通气孔17. 3过盈配合连接。如图f图3所示,所述上筒体12靠外侧的一端焊接有上固定法兰11,所述下筒体13靠外侧的一端焊接有下固定法兰14。所述的上固定法兰11和下固定法兰14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发动机排出的气体由排气管引导进入隔热罩10,经过隔热罩10的均匀引导,经由加热器I进入颗粒捕集器(DPF)之后排入大气中,气体中较大尺寸的颗粒在气体通过颗粒捕集器的载体表面时被过滤留在载体表面上。当与U型板、加热带16相连接的电极柱3接通电源时,加热带16表面迅速发热产生高温,加热经过加热带16表面的气体,使气体温度迅速上升到碳颗粒燃点温度以上,从而点燃在加热器I下游的颗粒捕集器表面上的碳颗粒使其完全燃烧。隔热罩10引导气体均匀通过加热带16表面,同时阻止加热带16产生的高温向气体流动的相反方向辐射,减少加热产生的高温对周围的影响。
权利要求1.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电极柱(3)、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15)、加热器(I)、固定柱(9)和隔热罩(10),所述电极柱(3)有两个,两个电极柱(3)固定在筒体的周壁上并呈180°对称设置,电极柱(3)与筒体保持绝缘,其中一个电极柱(3)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2),另一个电极柱(3)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5);所述加热器(I)是由加热带(16)连续卷绕而成的圆盘形,所述加热带(16)—端与第一连接板(2)固定连接,加热带(16)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5)固定连接;所述筒体主要由上筒体(12)和下筒体(13)组成,所述加热器(I)设置在下筒体(13)内,所述隔热罩(10)固定在上筒体(12)内,加热器(I)通过固定柱(9)固定在隔热罩(10)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3)为圆柱体,其两端设有外螺纹,在电极柱(3)上套有两个绝缘管(4),在两个绝缘管(4)之外套装有电极护套(5),所述两个绝缘管(4)之间、以及两个绝缘管(4)与电极护套(5)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填有密封固定胶(6);所述电极护套(5)固定在上筒体(12)与下筒体(13)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15)通过垫片(7)、螺母(8)与电极柱(3)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为U型板,其包括U型下板(2. I)和U型上板(2.2),所述U型下板(2. I)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3 )的通孔(2. 3 ),所述U型上板(2. 2 )用于连接加热带(16 ),U型上板(2. 2 )的宽度与加热带(16)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二连接板(15)的结构与第一连接板(2)相同。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带(16)主要由多层波纹加热带(16. I)和多层直板加热带(16. 2)交替层叠结合而成,波纹加热带(16. I)与直板加热带(16. 2)层叠形成多个加热通气孔(16. 3);所述加热带(16)连续卷绕成两个中心对称的螺旋线型,并且相邻加热带(16)之间留有间隙(16. 4),圆盘形加热器Cl)的外径与下筒体(13)的内径一致。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10)是由隔热带(17)连续卷绕而成的圆盘形,所述隔热带(17)主要由多层波纹隔热带(17. I)和多层直板隔热带(17. 2)交替层叠结合而成,所述波纹隔热带(17. I)与直板隔热带(17. 2)层叠形成多个隔热通气孔(17. 3);所述隔热带(17)由中心向外连续卷绕成渐开螺旋线型,圆盘形隔热罩(10)的外径与上筒体(12)的内径一致。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I)上设有加热通气孔(16. 3),所述隔热罩(10)上设有隔热通气孔(17. 3),所述固定柱(9)的两端分别与加热通气孔(16. 3)、隔热通气孔(17. 3)过盈配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9)为圆柱体,固定柱(9)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2)靠外侧的一端焊接有上固定法兰(11),所述下筒体(13)靠外侧的一端焊接有下固定法兰(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加热燃烧碳颗粒装置。两个电极柱固定在筒体的周壁上并呈180°对称设置,电极柱与筒体保持绝缘,其中一个电极柱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板,另一个电极柱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加热器是由加热带连续卷绕而成的圆盘形,所述加热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加热带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筒体主要由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所述加热器设置在下筒体内,所述隔热罩固定在上筒体内,加热器通过固定柱固定在隔热罩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发动机排气均匀流经加热器并经过加热产生高温,点燃在加热器下游的颗粒捕集器表面上的碳颗粒并使其完全燃烧;同时阻止加热带产生的高温向气体流动的相反方向辐射,减少对周围的影响。
文档编号F01N3/027GK202596843SQ2012202165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温任林, 魏晓燕 申请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