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856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引擎的机油回收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中国台湾公告第1359752号「机车」发明专利,其揭示的引擎包含一汽缸I、一在汽缸I内往复运动的活塞3,及一与该汽缸I相连接的曲轴箱2。该曲轴箱2包括一左壳体(由于视角关系未绘不)、一右壳体22,及一穿设过该左壳体与右壳体22的曲轴·23,该左壳体及右壳体22相配合形成一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221。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221具有多数隔板222,该等隔板222相配合形成一曲折弯延的油气通道223。当汽缸I的空气沿汽缸I与活塞3之间的间隙而泄漏至该曲轴箱2,会混着该曲轴箱2内的机油顺着该油气通道223排出,而不会使得引擎内的压力过高。油气经过该油气通道223时,会不断撞击该等隔板222,使机油凝结于该等隔板222上而能顺着该等隔板222滴落、回收,达到油气分离目的,使机油能够回收再使用而不会因此排出该曲轴箱2。然而该曲轴箱2的机油回收结构是由曲轴箱2 —体形成,相对的需增加该曲轴箱2的左壳体、右壳体22的尺寸,而且该左壳体、右壳体22需形成该等隔板222,在制作上也让模具体积加大、复杂性提高,因此研发因难。同时因该曲轴箱2体积的增加,增加占有的空间,会使得车辆整体的配置受到影响,如会影响空气滤清器(图未示)的安装位置,因此如何改善上述缺点,一直是相关业者努力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引擎体积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于是,本实用新型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该引擎包含一供一曲轴穿设的曲轴箱,及一设于该曲轴箱内且与该曲轴连动的发电机,该曲轴箱包括一盖设该发电机的第
一夕卜盖。该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包含一第二外盖,及一设于该第二外盖与该曲轴箱之间的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该第二外盖罩设于该曲轴箱上且在该第一外盖的后方。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具有一迂回弯折的油气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是设于该第二外盖与该曲轴箱之间,能缩小曲轴箱的体积,使车辆的整体配置上较容易,且能降低模具复杂度及研发上成本。

图I是一剖视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1359752号「机车」发明专利揭示的引擎;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0010]图3是一分解图,辅助说明图2 ;及图4是一局部放大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细部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参阅图2与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引擎4包含一曲轴箱41、一可转动地设于该曲轴箱41上的发电机42、一与该曲轴箱41相结合的汽缸43,及一与该曲轴箱41相结合的传动单元44。其中,该曲轴箱41可供一曲轴40可转动地穿设,并包括彼此相接合的一左壳体411、一右壳体412,及一与该右壳体412相接 合的第一外盖413。该发电机42是设置在该右壳体412与该第一外盖413之间。该传动单元44包括一与该曲轴40相连接的主动轮盘(图未示)、一与该主动轮盘相间隔的被动轮盘(图未示),及一绕设在该主动轮盘与被动轮盘之间的皮带(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传动单元44的被动轮盘是将动力回传递至该曲轴箱41内的齿轮组(图未示),再利用轴传动的方式将动力传递至车轮,但不以此为限。特别说明的是,该传动单元44经齿轮组将曲轴40的转动动力传递出去的结构与作动方式为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理解,在此不多绘制与说明,且箭头A表示引擎4的前方、箭头B表示引擎4的后方。该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5包含一第二外盖51、一设于该第二外盖51与该曲轴箱41的右壳体412之间的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一盖设于该第二外盖51上且能够透光的机油油位视窗盖53,及一由该第二外盖51—体延伸的导气管54。该第二外盖51固设于该曲轴箱41的右壳体412的右侧,且在第一外盖413的后方。该第二外盖51具有一与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相间隔且在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下方的加机油孔511、一与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相通且与该导气管54连通的导气口 512,及一与该加机油孔511相间隔并在该加机油孔511下方的观测孔513。另外,该导气管54是与该导气口 512相连通且沿该曲轴40的轴方向平行向外延伸。参阅图3与图4,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具有多数由第二外盖51朝该曲轴箱41的右壳体412方向延伸的第一肋板521,及多数由曲轴箱41的右壳体412朝该第二外盖51方向延伸的第二肋板522,该等第一肋板521、第二肋板522相配合形成出一迂回弯折的油气通道523。该机油油位视窗盖53盖设于该观测孔513,而能藉此由机油油位视窗盖53观测引擎4内机油的油位高低。由于该第二外盖51是在曲轴箱41的右壳体412的右侧且在第一外盖413的后方,而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是在第二外盖51与曲轴箱41的右壳体412之间,因此能减少曲轴箱41的左壳体411、右壳体412整体的复杂性,以缩减曲轴箱41的尺寸、重量与所占据空间,相对的也能减少制作曲轴箱41的模具的体积与重量,同时研发的困难度与开模成本都能降低,而且随者曲轴箱41尺寸缩小,表示在相同体积的车架上,能产生更多的空间供配置与应用。当汽缸43进行进气、压缩、爆炸、排气行程时,会带动曲轴40(见图2)旋转,而曲轴40会将动力经由传动单元44再传至车轮,同时,曲轴40也会带动发电机42(见图2旋转而产生电力供给车辆使用。在活塞(图未示)往复运动的同时,由汽缸43与活塞之间渗入该曲轴箱41内的气体,会与曲轴箱41内微小的机油油滴混合成油气,而油气会进入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的油气通道523,最后由该导气口 512向外排出,以避免曲轴箱41内的气压过高。由于该油气通道523迂回弯折,因此油气通过油气通道523时会不断撞击该等第一肋板521与第二肋板522,使机油油滴凝结在该等第一肋板521、第二肋板522上,藉此能回收机油而再循环使用,达到油气分离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经由该导气口 512向外排出的气体会导向车辆的进气通路(图未示)最后进入汽缸43而再次燃烧,能避免未完全回收的微量机油油滴排放至空气中造成污染。续参阅图2、3,由于该导气管54(见图2)是由导气口 512沿该曲轴40的轴方向(即引擎4宽度方向)平行向外延伸,在模具的开发及制作后脱膜作业皆相当容易,也简化引擎4整体的模具复杂性,另外,该导气管54向外延伸,有利于外接导管与进气通路相接通、连通,与习知需额外加工该导气口 512后再埋设导管的方式,在装配的作业上更方便、更简易。当需更换、或添加机油时,能由该第二外盖51的加机油孔511加入机油,并透过该 机油油位视窗盖53检视机油的油位高低,而判断机油的油量是否充足。特别说明的是,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可以仅具有该等第一肋板521,而由该等第一肋板521形成该油气通道523 ;或是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可以仅具有该等第二肋板522,由该等第二肋板522形成该油气通道523。但同时具有该等第一肋板521、第二肋板522能以较为简易的态样即能相配合得到复杂的油气通道523,因此在模具的开设与制作上较为简单,更能减少模具的成本与因难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是在曲轴箱41的右壳体412的右侧且在第一外盖413的后方,能简化该曲轴箱41的复杂性、降低引擎4的尺寸与体积,且使得车辆整体的配置更有空间与弹性,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附图标记列表4.....引擎41 · · · ·曲轴箱411 · · · 左壳体412 · · · ·右壳体413 · · · ·第一外盖40 · · · 曲轴42 · · · ·发电机43 · · · ·汽缸44 · · · ·传动单元5.....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51 · · · ·第二外盖511· · · 加机油孔[0037]512 ·· · 导气口513 · · · ·观测孔52 · · · 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521 · · · ·第一肋板522 ·· · 第二肋板523 · · · ·油气通道53 · · · ·机油油位视窗盖54 · · · ·导气管 A、B · · ·箭头
权利要求1.一种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该引擎包含一供一曲轴穿设的曲轴箱,及一设于该曲轴箱内且与该曲轴连动的发电机,该曲轴箱包括一盖设该发电机的第一外盖,其特征在于 该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包含一第二外盖及一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该第二外盖设于该曲轴箱上且在该第一外盖的后方,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设于该第二外盖与该曲轴箱之间,且具有一迂回弯折的油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曲轴箱还包括彼此相接合的一左壳体,及一右壳体,且该第一外盖是与该右壳体相固接,该发电机是设置在该右壳体与该第一外盖之间,其中,该第二外盖是罩设于该曲轴箱的右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具有多数由该第二外盖朝该曲轴箱的右壳体方向延伸的第一肋板,该些肋板相配合形成该油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具有多数由该曲轴箱的右壳体朝该第二外盖方向延伸的第二肋板,该些第二肋板相配合形成该油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具有多数由该第二外盖朝该曲轴箱的右壳体方向延伸的第一肋板,及多数由该曲轴箱的右壳体朝该第二外盖方向延伸的第二肋板,该些第一肋板、第二肋板相配合形成该油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外盖还具有一与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相间隔且在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下方的加机油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盖设于该第二外盖上,且与该加机油孔相间隔并在该加机油孔下方且能够透光的机油油位视窗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盖设于该第二外盖上,且与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相间隔并在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下方且能够透光的机油油位视窗盖。
9.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外盖还具有一与该油气通道相通的导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还包含一由该第二外盖一体延伸,且与该导气口相通的导气管,其特征在于,导气管是沿该曲轴的轴方向平行向外延伸。
专利摘要一种引擎的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该引擎包含一供一曲轴穿设的曲轴箱,及一设于该曲轴箱内且与该曲轴连动的发电机,该曲轴箱包括一盖设该发电机的第一外盖。该机油吹漏气回收装置包含一第二外盖,及一设于该第二外盖与该曲轴箱之间的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该第二外盖罩设于该曲轴箱上且在该第一外盖的后方。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具有一迂回弯折的油气通道。利用该迷宫式机油回收结构是设于该第二外盖与该曲轴箱之间,能缩小曲轴箱体积,使车辆的配置上容易,且降低模具复杂度及成本。
文档编号F01M13/04GK202690165SQ20122039353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赖建宏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