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供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921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供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供油装置,该供油装置将发动机油从喷淋管喷出到发动机的气门传动机构来供应油。
背景技术
直列四气缸发动机或V型六气缸发动机等具有呈列状排列的多个气缸的发动机包括进气侧的气门传动机构,使各气缸的进气门进行开闭动作;排气侧的气门传动机构,使各气缸的排气门进行开闭动作;其中,各气门传动机构具有针对每个气缸设置的包括凸轮及摇臂等的气门传动部。另外,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038846号(专利文献I)所示,存在以下的结构发动机油从自供油总管分支并延伸的一条直线状的喷淋管供应给进气侧的各气门传动部,并且发动机油从自所述供油总管的其他部分分支并延伸的另一条直线状的喷淋管供应给排气侧的各气门传动部。然而,所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由于只是在各气门传动部处将机油从设置在凸轮的斜上方的喷淋管的喷出口向凸轮面喷出,因此会出现不能对凸轮与摇臂的滑动接触部等供应必需量的机油的问题。为应对该问题,可考虑将一条喷淋管蜿蜓地设置,以将喷淋管的喷出口不仅设置在凸轮的斜上方,还设置在所述滑动接触部等凸轮面以外特别需要供油的部位的近傍。然而,由于气缸盖的上侧设置有凸轮轴、摇臂、凸轮盖及螺栓等各种部件,因此难以在避免与这些部件发生干扰的同 时蜿蜒地设置喷淋管。而且,由于蜿蜒地设置会导致喷淋管的总长增大,从而该喷淋管的末端部的喷出压力易于降低,会出现来自该末端部的油供应量不足的情况。另外,也可考虑取代使喷淋管蜿蜒地设置的结构而采用针对进气侧或排气侧的每个气门传动机构设置多个直线状的喷淋管的结构。然而,此情况下,由于从供油总管向各喷淋管的油供应变得分散,因此各喷淋管的喷出压力,特别是末端部的喷出压力易于降低。此外,包含喷淋管与所述供油总管的喷淋管结构体中,由于喷淋管的远端为自由端,因此当如上述般使喷淋管蜿蜒或者增设直线状的喷淋管时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喷淋管结构体成为在物流时及保管时难以搬运及保管的形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获得将发动机油从喷淋管充分地供应给各气缸的气门传动部的各部且具有易于搬运且易于保管的形状的喷淋管结构体的发动机供油
>J-U ρ α装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发动机供油装置以如下结构为特征。S卩,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包括第一喷淋管,从固定在气缸盖上的供油总管的指定部分分支并从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设置,且向各气缸的进气侧的气门传动部喷射油;第二喷淋管,从所述供油总管的不同于所述指定部分的部分分支并从气缸列方向的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延伸设置,且向各气缸的排气侧的气门传动部喷射油。所述第一喷淋管和所述第二喷淋管中一方的喷淋管包括主体部,从气缸列方向的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延伸;延长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远端折返并沿所述第一喷淋管和所述第二喷淋管中另一方的喷淋管从气缸列方向的所述另一端侧向所述一端侧延伸;其中,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向进气侧和排气侧其中一侧的气门传动部喷出油的多个喷出口,所述延长部上设置有向进气侧和排气侧其中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喷出油的多个喷出口,所述延长部在气缸列方向的多处经由连结部件与所述另一方的喷淋管连结。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从自供油总管分支的第一及第二喷淋管对进气侧及排气侧的各气门传动部供油时,从第一及第二喷淋管中一方的喷淋管所包括的主体部的喷出口对进气侧和排气侧其中一侧的气门传动部供油,而对需要更多的供油的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的供油,不仅从另一方的喷淋管的喷出口进行,还从使所述一方的喷淋管折返而设置的延长部的喷出口进行,因此,在所有气门传动部能够实现充分的润滑。另外,由于一方的喷淋管的延长部经由连结部件与另一方的喷淋管连结,因此在运送及保管包含供油总管与第一及第二喷淋管的喷淋管结构体时,能够防止喷淋管各自晃动。由此,能够将喷淋管结构体整体维持于高强度,并降低物流时及保管时的变形或破损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延长部设于所述第一喷淋管和所述第二喷淋管中的在所述供油总管内的油的流动方向上游侧从该供油总管分支的喷淋管。根据该结构,由于延长部设于第一及第二喷淋管中的从供油总管的上游侧部分分支的喷淋管,因此能够以比较高的压力将油从供油总管送入该延长部,从而在该延长部的远端部也能够获得充分高的喷出压力。此外,通过来自延长部的供油能够补偿因从供油总管的下游侧部分分支的喷淋管的喷出压力低于从上游侧部分分支的喷淋管的喷出压力的差分。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进气侧的气门传动部及所述排气侧的气门传动部分别包括与沿气缸列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轮轴的凸轮部转动接触的凸轮从动件,所述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除所述凸轮从动件以外还包括与所述凸轮轴的凸轮部滑动接触的滑块,所述延长部的喷出口以向所述滑块喷出油的方式设置。根据该结构,由于从喷淋管的延长部向因与凸轮部的滑动接触而易于磨损的滑块供油,因此能对该滑块实现充分的润滑。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另一方的喷淋管设置在驱动所述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的凸轮轴的上方,所述延长部设置在该凸轮轴的侧旁,所述连结部件是从所述另一方的喷淋管朝所述延长部向下方倾斜且沿气缸列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部件。根据该结构,所述连结部件是从设置在凸轮轴上方的喷淋管朝设置在该凸轮轴侧旁的延长部向下方倾斜的板状部件,因此能够使在气门传动部产生的油雾沿连结部件的下表面流动从而有效地加以回收。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上方且覆盖所述气缸盖上部的气缸盖罩的下方设置有油分离器,所述连结部件包含沿气缸列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该连结部件设置在所述油分离器的气体导入部近傍。[0020]根据该结构,包含板状部件的所述连结部件设置在油分离器的气体导入部近傍,因此在气门传动部处产生的油雾在气体导入部的近前被连结部件阻挡,从而能够减少进入油分离器的油雾量,减轻该油分离器的负担。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供油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供油装置供油的气门传动机构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供油装置的喷淋管结构体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3所示的喷淋管结构体中将进气侧喷淋管的延长部与排气侧喷淋管连结的连结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喷淋管与凸轮盖的固定部的沿图1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在安装有气缸盖罩状态下的沿图1的V1-VI线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安装有气缸盖罩状态下的排气侧的气门传动部的沿图1的VI1-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在安装有气缸盖罩状态下的油分离器与连结部件的位置关系的沿图1的VII1-VI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搭载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油装置的发动机I在拆除覆盖气缸盖2上部的气缸盖罩9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气缸盖2所见的俯视图,图2是从上方观察发动机I的气门传动机构所见的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发动机I为包括直列排列的四个气缸3(3a、3b、3c、3d)的直列四气缸发动机,在气缸盖2上设置有沿气缸列方向延伸的进气侧及排气侧的凸轮轴6、8。各凸轮轴6、8由多个凸轮盖60、70从上侧覆盖,各凸轮盖60、70通过螺栓62、64、72、74固定在气缸盖2上,从而凸轮轴6、8固定在该气缸盖2上。这些凸轮轴6、8在各自的一端具有链轮11、13,经由卷绕在该链轮11、13上的未图示的正时链而被曲轴驱动连结。如图2及图6所示,在各气缸3上,使进气口 IOa开闭的进气门86、及使排气口 IOb开闭的排气门96、97各设有两个。另外,针对每个气缸3而设置使进气门86进行开闭动作的进气侧气门传动部4(4a、4b、4c、4d)、及使排气门96、97进行开闭动作的排气侧气门传动部 5(5a、5b、5c、5d)。进气侧气门传动部4包括凸轮部12,针对每个进气门86而设置在进气侧凸轮轴6上;摇臂80,以与该凸轮部12、及进气门86的顶部抵接的方式设置。如图6所示,进气侧摇臂80为所谓的端支点型摇臂,以其基端部由间隙调节器84支撑,其远端部下表面与进气门86的顶部抵接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摇臂80的中央部设置有能绕沿气缸列方向延伸的轴旋转的凸轮从动件82,该凸轮从动件82以与所述凸轮部12抵接的方式设置。由此,凸轮从动件82随着凸轮部12的旋转而上下移动,摇臂80随之倾动。当摇臂80的远端部借助该倾动而向下方移动时,基于该摇臂80的远端部的按压,进气门86克服弹簧88的作用力而被压向下方,从而打开进气口 10a。[0035]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排气侧气门传动部5包括凸轮部14、16,针对每个排气门96,97而设置在排气侧凸轮轴8上;摇臂90、100,以与该凸轮部14、16、及排气门96、97的顶部抵接的方式设置。在各气缸3上,对一方的排气门96设置通常的凸轮部14与摇臂90,该排气门96仅在排气冲程中打开。另外,对另一方的排气门97设置构成升程可变机构的凸轮部16与摇臂100,该排气门97不仅在排气冲程中还在进气冲程中打开。如图6所示,与所述一方的排气门96对应的摇臂90具有与进气侧摇臂80同样的结构,以其基端部由间隙调节器94支撑,其远端部下表面与排气门96的顶部抵接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摇臂90的中央部设置有凸轮从动件92,该凸轮从动件92随着所述凸轮部14的旋转而上下移动,摇臂90随之倾动。当摇臂90的远端部借助该倾动而向下方移动时,排气门96克服弹簧98的作用力而被压向下方,从而打开排气口 10b。与此相对,如图7所示,与所述另一方的排气门97对应的摇臂100包括臂主体102,具有沿与气缸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开口部104 ;中心臂105,设置在所述开口部104 中。该摇臂100也为端支点型摇臂,以臂主体102的基端部由间隙调节器95支撑,臂主体102的远端部103下表面与排气门97的顶部抵接的方式设置。在臂主体102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开口部104的气缸列方向两侧的部分是与所述凸轮部16中的后述高升程部18、19滑动接触的滑块116。换言之,高升程部18、19 一面沿滑块116的上表面滑动一面向下方按压滑块116。中心臂105的一端部能旋转地支撑在沿气缸列方向延伸的轴106上,中心臂105的另一端部为自由端。在中心臂105与臂主体102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130,中心臂105通过该锁定机构130的锁定而固定在臂主体102上。另外,在中心臂105的中央部设置有开口部110,在该开口部110中设置能绕沿气缸列方向延伸的轴112旋转的凸轮从动件114。另外,如图1及图7所示,与所述摇臂100 —起构成升程可变机构的所述凸轮部16包括低升程部17,形成比较小的最大升程量;一对高升程部18、19,形成比该低升程部17大的最大升程量。该一对高升程部18、19在气缸列方向上并列设置在低升程部17的两侧。在通过解除所述锁定机构130的锁定从而中心臂105的自由端脱离臂主体102的状态下(参照图7),通过凸轮部16的低升程部17下压凸轮从动件114的力未传递至排气门97,摇臂100只借助凸轮部16的高升程部18、19下压滑块116的力而倾动,经由该摇臂100以比较大的升程量下压排气门97。在各气缸3中,凸轮部16的高升程部18、19的凸轮相位,基于在排气冲程中由该高升程部18、19而实现的排气门97的打开而被设定。另一方面,在通过所述锁定机构130的锁定而在臂主体102上固定中心臂105的状态下(参照图8),摇臂100的所述滑块116与凸轮部16的高升程部18、19不接触,仅由摇臂100的凸轮从动件114与凸轮部16的低升程部17转动接触(一面绕轴112旋转一面接触),从而摇臂100倾动,经由该摇臂100,排气门97以比较小的升程量被压下。在各气缸3中,凸轮部16的低升程部17的凸轮相位,基于在进气冲程中由该低升程部17而实现的排气门97的打开而被设定。由此,各气缸3的一对排气门96、97中,一方的排气门97以不仅在排气冲程中还在进气冲程中打开的方式被驱动,从而促进冷机起动时的燃料气化。如图1所不,在气缸盖2上设置有第一喷淋管26及第二喷淋管30,用于对如上述般构成的各气缸3的气门传动部4、5供油;供油总管21,对各喷淋管26、30供应发动机油。喷淋管结构体20包括该供油总管21及喷淋管26、30。如图3所示,供油总管21在俯视下沿与气缸列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延伸设置,在该供油总管21的两端部设置有固定在气缸盖2上表面上的连结部23、24。各连结部23、24包括螺栓插通孔23a、24a,通过插入该螺栓插通孔23a、24a中的带有油孔的螺栓78、79(参照图1),而在气缸盖2内的油路与供油总管21内的油路连通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气缸盖2上。所述第一喷淋管26为从供油总管21的指定部分分支并从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设置且向各气缸3的进气侧气门传动部4喷射油的进气侧喷淋管,所述第二喷淋管30为从供油总管21的不同于所述指定部分的部分分支并从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设置且向各气缸3的排气侧气门传动部5喷射油的排气侧喷淋管。排气侧喷淋管30设置在排气侧凸轮轴8的上方(参照图6),在排气侧喷淋管3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对排气侧气门传动部5喷射油的多个喷出口 122、124(参照图3)。在排气侧的各气缸3上,喷出口 122、124在气缸列方向上设置在与所述通常的摇臂90大致相同的位置、及与构成所述升程可变机构的摇臂100的滑块116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此外,位于通常的摇臂90上方的喷出口 122以向该摇臂90的凸轮从动件92喷出油的方式设置,位于滑块116上方的喷出口 124以向该滑块116喷出油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排气侧喷淋管30上,沿气缸列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用于将该排气侧喷淋管30固定在气缸盖2上的多个安装片34、35、36。如图5所不,从气缸列方向的一侧观察时,安装片34从排气侧喷淋管30向侧旁延伸设置,并通过螺栓44固定在突出设置在凸轮盖70上表面上的突出部71上。排气侧喷淋管30的其余安装片35、36也与所述安装片34同样,从喷淋管30向侧旁延伸设置,并通过螺栓45、46固定在凸轮盖70的突出部71上。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进气侧喷淋管26在供油总管21的油的流动方向上的比排气侧喷淋管30更上游侧处从供油总管21分支。另外,进气侧喷淋管26在俯视下以在从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延伸至另一端侧之后向相反侧折返的方式形成。即,进气侧喷淋管26包括主体部27,从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弯曲部29,以从该主体部27的远端向排气侧喷淋管30侧弯曲的方式延伸;延长部28,从弯曲部29的远端起沿该排气侧喷淋管30从气缸列方向的另一端侧向一端侧延伸。主体部27以通过进气侧凸轮轴6的上方的方式设置(参照图6),在主体部27的下部设置向进气侧气门传动部4喷出油的多个喷出口 120 (参照图3)。各喷出口 120在气缸列方向上设置在与摇臂80大致相同的位置上,且以向凸轮部12的凸轮面喷出油的方式设置。在主体部27上沿气缸列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用于将该主体部27固定在气缸盖2上的多个安装片32、33。各安装片32、33与排气侧喷淋管30的安装片34、35、36同样,从气缸列方向观察时,从主体部27向侧旁延伸设置,并通过螺栓42、43固定在突出设置在凸轮盖60上表面上的未图示的突出部(参照图1)。连结进气侧喷淋管26的主体部27与延长部28的弯曲部29从主体部27朝延长部28向下方倾斜设置,由此,与主体部27相比延长部28设置得较低(参照图6)。如图7所示,延长部28设置在排气侧凸轮轴8的侧旁。在该延长部28上设置有向排气侧气门传动部5喷出油的多个喷出口 126。各喷出口 126在气缸列方向上设置在与构成所述升程可变机构的摇臂100的滑块116大致相同的位置上,且以从该滑块116的斜上方向该滑块116喷出油的方式设置。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用于对进气侧气门传动部4供油的进气侧喷淋管26上设置延长部28,并且,从该延长部28的喷出口 126向因与凸轮部16的滑动接触而易于磨损的滑块116供油,因此能对该滑块116实现充分的润滑。另外,进气侧喷淋管26在比排气侧喷淋管30更上游侧从供油总管21分支,因此与在排气侧喷淋管30上设置延长部的情况相比能以较高的压力向延长部28送入油,在该延长部28的远端部也能获得充分高的喷出压力。另外,排气侧喷淋管30由于从供油总管21的下游侧部分分支,所以喷出压力比较低,但能通过来自延长部28的供油补偿该喷出压力下降的差分。如图3所示,延长部28经由连结部件47、48、49、50在气缸列方向的多处连结于排气侧喷淋管30。各连结部件47 50为以沿气缸列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板状部件,且以分别位于沿气缸列方向邻接的排气侧凸轮盖70之间的方式沿气缸列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参照图1)。图4是表示连结部件47的立体图。如该图4及图8所示,连结部件47从排气侧喷淋管30朝进气侧喷淋管26的延长部28向下方倾斜设置。在连结部件47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排气侧喷淋管30卡止的卡止片51、52,在连结部件47的下端部设置与延长部28卡止的卡止片53、54、55。各卡止片51 55为与管28、30的外径对应的剖面圆弧状,能容易地卡止于管30、28。另外,卡止片51 55在连结部件47的上下分别沿气缸列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因此能够将连结部件47稳定地安装于各管28、30。另外,在连结部件47上沿气缸列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肋56、57、58。各肋56 58在气缸列方向上设置在与卡止片51 55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并沿与气缸列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延伸设置。通过这样设置肋56 58,能实现连结部件47的强度提高。此外,其余的三个连结部件48 50中的两个连结部件48、49具有与上述的连结部件47同样的结构。另外,另一个连结部件50的气缸列方向的长度短于上述连结部件47,上下卡止片的个数为各一个,除肋仅有一个之外,具有与上述连结部件47同样的结构。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延长部28通过连结部件47 50连结于排气侧喷淋管30,因此即便未将延长部28固定在气缸盖2上,也能稳定地支撑该延长部28。另外,在物流及保管喷淋管结构体20时,通过连结部件47 50将延长部28连结于排气侧喷淋管30,从而能防止进气侧喷淋管26与排气侧喷淋管30各自晃动,因此在物流时及保管时易于搬运及保管喷淋管结构体20。此外,如图6 图8所示,在排气侧气门传动部5的上方且气缸盖罩9的下方设置有油分离器152。即,在气缸盖罩9内侧安装有沿气缸列方向延伸的挡板150,在该挡板150的上方形成所述油分离器152。另外,在挡板15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在该挡板150与气缸盖罩9之间形成有与位于挡板150上下的空间连通的油分离器152的气体导入部154。如图8所示,气体导入部154形成在排气侧凸轮轴8的斜上方,在该气体导入部154附近,挡板150包括以将从气体导入部154导入的气体向斜上方引导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 150a。在该挡板150的倾斜部150a的斜下方,相对于该倾斜部150a而大致平行地设置有所述连结部件47。该连结部件47以遮挡排气侧气门传动部5与气体导入部154的方式接近该气体导入部154的斜下方而设置。另外,图8所示的连结部件47接近于设置在挡板15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的两个气体导入部154中的一者而设置,同样,其他所述连结部件50接近于另一气体导入部154而设置。因此,在排气侧气门传动部5处产生的油雾在气体导入部154的近前被连结部件47,50阻挡,因此可减少进入油分离器152的油雾量,从而能减轻该油分离器152的负担。另外,由于连结部件47、50倾斜设置,所以附着在连结部件47、50下表面上的油雾的液滴沿着该连结部件47、50落下,从而能有效地回收油雾。以上,列举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进气侧喷淋管26上设置延长部28,并从该延长部28向排气侧气门传动部5喷射油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中,也可在排气侧喷淋管30上设置延长部,并从该延长部向进气侧气门传动部4喷射油。产业上的可利用性以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可获得能从喷淋管向各气缸的气门传动部的各部分充分地供应油并且具有在物流时及保管时易于搬运及保管的形状的喷淋管结构体,因此存在较好地用于从喷淋管向各气缸的气门传动部供油的车辆用发动机的制造产业领域、及搭载有该发动机的车辆的制造产业领域中的可能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喷淋管,从固定在气缸盖上的供油总管的指定部分分支并从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设置,且向各气缸的进气侧的气门传动部喷射油;第二喷淋管,从所述供油总管的不同于所述指定部分的部分分支并从气缸列方向的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延伸设置,且向各气缸的排气侧的气门传动部喷射油;其中, 所述第一喷淋管和所述第二喷淋管中一方的喷淋管包括主体部,从气缸列方向的所述一端侧向所述另一端侧延伸;延长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远端折返并沿所述第一喷淋管和所述第二喷淋管中另一方的喷淋管从气缸列方向的所述另一端侧向所述一端侧延伸;其中,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向进气侧和排气侧其中一侧的气门传动部喷出油的多个喷出口, 所述延长部上设置有向进气侧和排气侧其中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喷出油的多个喷出口,所述延长部在气缸列方向的多处经由连结部件与所述另一方的喷淋管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设于所述第一喷淋管和所述第二喷淋管中的在所述供油总管内的油的流动方向上游侧从该供油总管分支的喷淋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侧的气门传动部及所述排气侧的气门传动部分别包括与沿气缸列方向延伸设置的凸轮轴的凸轮部转动接触的凸轮从动件,所述进气侧和排气侧中的所述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除所述凸轮从动件以外还包括与所述凸轮轴的凸轮部滑动接触的滑块,所述延长部的喷出口以向所述滑块喷出油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方的喷淋管设置在驱动所述进气侧和排气侧中的所述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的凸轮轴的上方,所述延长部设置在该凸轮轴的侧旁,所述连结部件是从所述另一方的喷淋管朝所述延长部向下方倾斜且沿气缸列方向延伸设置的板状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侧和排气侧中的所述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上方且覆盖所述气缸盖上部的气缸盖罩的下方设置有油分离器,所述连结部件包括沿气缸列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该连结部件设置在所述油分离器的气体导入部近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包括第一喷淋管(26),从气缸盖(2)上的供油总管(21)分支并向各气缸的进气侧的气门传动部(4)喷射油;第二喷淋管(30),从供油总管的别的部分分支并向各气缸的排气侧的气门传动部(5)喷射油。一方的喷淋管包括主体部(27)、及从该主体部的远端折回并沿另一方的喷淋管延伸的延长部(28)。主体部上设置有朝向进气侧和排气侧中的一侧的气门传动部的多个喷出口,延长部上设置有朝向另一侧的气门传动部的多个喷出口。延长部经由连结部件与另一方的喷淋管连结。由此,能获得将发动机油从喷淋管充分地供应给各气缸的气门传动部的各部且具有易于搬运且易于保管的形状的喷淋管结构体。
文档编号F01M9/10GK202866925SQ20122043442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5日
发明者坂口英司, 调枝昌博, 荒井胜久 申请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