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973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车辆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各个运动的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或多个零件上,零件与零件之间接触并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各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必然产生摩擦, 加速各部件的疲劳磨损。因此,为了减轻各部件之间的磨损,减小摩擦力,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发动机必须装有与本身相适应的润滑油路系统。[0003]润滑油路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在发动机工作连续不断地把数量充足、温度适当的清洁润滑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相关部件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降低发动机润滑油耗、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清洗摩擦表面、吸收运动部件的热量、吸收冲击、减缓震动,以达到提高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和持久性的目的。[0004]发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油道内的胶质和污垢不断增多,会产生气缸压力下降、动力不足、耗油高等问题。曲轴箱通风口处也会被产生的污垢所堵塞,造成曲轴箱内压力上升,导致润滑油燃烧。如果不及时清理,润滑油道内的污垢越积越多,导致润滑油道变窄,润滑油不能充分地到达摩擦面,使发动机过早磨损,所以说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至关重要的。[0005]此外,现有发动机上,通常通过加装偏心轴,中间摇臂等一系列的可变气门升程运动部件以实现气门升程和配气相位的可调,通过使用此种技术可大大节省燃油和提高整车动力性,但由于发动机零部件的不断增多,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需要进行润滑,而传统发动机的油路布置方式润滑不到所增加的零部件,从而无法满足要求。[0006]申请号为200810186258. X的中国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其通过在缸体主油道进入缸盖主油道的入口处设有单向阀,解决了发动机启动后,油道空腔里的空气被压缩,润滑油含气量加大使液压件工作失效,在无油状态下轴承磨损加剧等隐患。 但是,当发动机内的零部件增多时,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需要进行润滑,而该发动机的油路布置方式润滑不到所增加的零部件。发明内容[0007]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特别是适用于一种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旨在解决空气动力发动机的内部零部件的润滑问题。该润滑油路系统布局合理、润滑效果较好,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08]一种多缸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所述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连杆、进气喉管、排气机构、曲轴、飞轮以及油底壳;所述润滑油路系统包括磁铁吸滤器,集滤器,磁性放油塞,机油泵,限压阀,曲轴前油封,空气压缩机,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主油道,螺栓油堵,回油管,油压传感器,油压过低传感器,曲轴,轴颈润滑油道,连杆润滑油道。该润滑油路系统通过压力润滑,其通过机油泵对发动机的曲轴轴径、连杆轴径、凸轮轴轴径、凸轮轴止推凸缘、正时齿轮、摇臂轴以及摇臂进行润滑;飞溅润滑,其通过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对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气缸壁、气门、挺杆以及凸轮进行润滑。所述润滑油路系统中的空气压缩机与回油管和主油道贯通连接,并且,所述油底壳内的润滑油通过集滤器和磁铁吸滤器进行过滤除杂。[0009]优选的是,所述集滤器分层叠加置于所述油底壳内,并通过输油管与所述机油泵贯通连接。所述集滤器分层叠加置于所述油底壳内的原因在于润滑油中含有较多不同种类的金属及非金属杂质,不同种类的杂质的密度不同,含有不同种类及密度不同的杂质的混合液体在油底壳内逐层分布。 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杆内开设有连杆润滑油道。[0010]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油道水平置于所述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内部并与所述轴颈润滑油道、连杆润滑油道、输油管贯通连接,所述主油道两端设有螺栓油堵。[0011]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磁铁吸滤器置于所述油底壳底部并与所述集滤器垂直,有利于除杂、吸附清理所述集滤器外围脱落的金属杂质。[0012]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油底壳的底部上设有磁性放油塞,便于释放所述油底壳沉积的杂质。[0013]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集滤器的数量为两个,为了是的过滤除杂效果更好,所述集滤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0014]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集滤器外围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网格的密度从所述油底壳顶部到底部逐渐递增。[0015]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主油道的圆周壁面上设有油压过低传感器、油压传感器和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0016]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与主油道贯通连接。[0017]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回油管的一端与主油道贯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底壳连接。[0018]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曲轴包括曲轴轴颈、曲柄、曲柄轴、轴承、轴承固定套。[0019]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曲轴轴颈、曲柄、曲柄轴上开设有曲轴轴颈润滑油道、曲柄润滑油道和曲柄轴润滑油道且相互贯通。[0020]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曲柄上的润滑油道为斜制式润滑油道。[0021]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曲柄轴上的润滑油道通过所述曲柄上的斜制式润滑油道与另一个曲柄轴上的润滑油道贯通连接。[0022]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曲轴轴颈润滑油道与轴颈润滑贯通。[0023]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曲柄轴润滑油道与连杆润滑油道贯通连接。[0024]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机油泵上装有限压阀。[0025]在上述任意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机油泵为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内转子用键或销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 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这样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转。


[0026]图I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0027]附图中标号[0028]磁铁吸滤器1,集滤器2,磁性放油塞3,机油泵4,限压阀5,曲轴前油封6,空气压缩机7,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8,主油道9,螺栓油堵10,回油管11,油压传感器12,油压过低传感器13,曲轴14,轴颈润滑油道15,连杆润滑油道16,曲轴轴颈润滑油道17、曲柄润滑油道18、曲柄轴润滑油道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0030]如图I所示(箭头所指方向为润滑油流向),图I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在图I中,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包括气缸、活塞、 连杆、进气喉管、排气机构、曲轴、飞轮以及油底壳(未具体示出)。该润滑油路系统包括磁铁吸滤器I、集滤器2、磁性放油塞3、机油泵4、限压阀5、曲轴前油封6、空气压缩机7、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8、主油道9、螺栓油堵10、回油管11、油压传感器12、油压过低传感器13、 曲轴14、轴颈润滑油道15、连杆润滑油道16。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方式采用并联过滤式润滑方式,其一为压力润滑其通过机油泵4对发动机的曲轴轴径、连杆轴径、凸轮轴轴径、凸轮轴止推凸缘、正时齿轮;其二为飞溅润滑其通过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对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气缸壁、气门、挺杆以及凸轮进行润滑[0031]进一步参考图1,发动机工作时,油底壳中的润滑油在机油泵4的作用下,经磁铁吸滤器I以及集滤器2的二次过滤吸入机油泵4并压出,润滑油流入主油道9进行压力润滑任务,当油压超过规定压力时,机油泵4上的限压阀5打开,润滑油流回油底壳。油底壳的底部安装有磁性放油塞3,当润滑油使用时间过长需要更换时,只需打开磁性放油塞3即可清理出油底壳的底部杂质,选用磁性放油塞3是为了进一步吸附油底壳中的润滑油所含的含铁元素的杂质。[0032]同时,为了较好的能够吸附润滑油中较大的杂质,本实用新型中的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采用两个叠加在一起的集滤器2。集滤器2分层叠加置于所述油底壳内,并通过输油管与所述机油泵贯通连接,所述集滤器2分层叠加置于所述油底壳内的原因在于润滑油中含有较多不同种类的金属及非金属杂质,因为油底壳内的不同种类的杂质的密度不同,含有不同种类及密度不同的杂质的混合液体在油底壳内逐层分布,所以在集滤器2外围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网格的密度从所述油底壳顶部到底部逐渐递增,具体的做法是将油底壳2内上部的集滤器2的外围过滤网的密度小于油底壳2内下部的集滤器2的外围过滤网的密度。[0033]特别是,所述集滤器的数量设为两个,如果为了是的过滤除杂效果更好,所述集滤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磁铁吸滤器I置于所述油底壳底部并与所述集滤器2垂直,油底壳的底部上设有磁性放油塞3,便于释放所述油底壳沉积的杂质,吸附清理所述集滤器2外围脱落的金属杂质。[0034]机油泵4为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转子式机油泵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内转子用键或销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这样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转。[0035]转子齿形齿廓设计成使得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4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4个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其工作原理为,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润滑油被吸入,转子继续旋转,润滑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润滑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压送出去,随着转子的不断旋转,润滑油就不断地被吸入和压出。[0036]机油泵4内的润滑油被压出后内通过输油管进入主油道9,进入主油道9的润滑油通过轴颈润滑油道17与连杆润滑油道16分别润滑曲轴主轴径和凸轮轴径,经过主轴径的润滑油从曲轴中曲柄上的斜制式润滑油道18进入另一个曲柄轴上的润滑油道19润滑连杆轴径及相关部件。曲轴轴颈润滑油道17、曲柄润滑油道18、曲柄轴润滑油道19。在主油道9上设有6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8,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13对凸轮轴进行喷射润滑,其中主油道9的两端安装有螺栓油堵15。[0037]所述润滑油路系统中的空气压缩机7 —路与回油管11贯通连接,另一路与主油道 9贯通连接,进入空气压缩机7的润滑油在对空气压缩机8进行润滑后由回油管11回到油底壳中。为了防止润滑油从曲轴的端部泄漏出去,在曲轴的端部安装有曲轴前油封6,空气压缩机7对润滑油路系统中的润滑油进行加压,加速润滑。[0038]机油泵上装有限压阀5,限制润滑系内的最高油压,防止因压力过高而造成润滑剂密封垫圈发生泄露现象。当油压超过正常工作范围时,润滑油压力便克服弹簧张力使球阀打开,部分润滑油在泵内泄回进油端而不输出,保持润滑油路内油压正常。[0039]在主油道9的圆周壁面上还安装了油压力传感器12和油压过低传感器13,当主油道9内的油压低于规定压力时,传感器的触点接通使警号灯发亮,指示驾驶员判断维修。[0040]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还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技术方案的范畴包括上述各部分之间的任意组合。[0041]与任何发明创造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多缸往复式电控可变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其组成部分包括现有技术中的各细节,然而将这些现有技术中的部件组合在一起,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发明人数月伏案工作和大量实验的结晶。
权利要求1.一种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所述润滑油路系统包括磁铁吸滤器(1),集滤器(2),磁性放油塞(3),机油泵(4),限压阀(5),曲轴前油封(6),空气压缩机(7),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8),主油道(9),螺栓油堵(10),回油管(11),油压传感器(12),油压过低传感器(13),曲轴(14),轴颈润滑油道(15),连杆润滑油道(16); 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路系统通过压力润滑,其通过机油泵(4)对发动机的曲轴轴径、连杆轴径、凸轮轴轴径、凸轮轴止推凸缘、正时齿轮、摇臂轴以及摇臂进行润滑;飞溅润滑,其通过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对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气缸壁、气门、挺杆以及凸轮进行润滑,并且其中,所述润滑油路系统中的空气压缩机(7)与回油管(11)和主油道(9)贯通连接,并且,油底壳内的润滑油通过集滤器(2)和磁铁吸滤器(I)进行过滤除杂。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滤器(2)分层叠加置于所述油底壳内,并通过输油管与所述机油泵(4)贯通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内开设有连杆润滑油道(16)。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9)水平地置于所述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内部并与所述轴颈润滑油道(15)、连杆润滑油道(16)、输油管贯通连接,所述主油道(9)两端设有螺栓油堵(10)。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吸滤器(I)置于所述油底壳底部并与所述集滤器(2)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的底部上设有磁性放油塞(3)。
7.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滤器(2)的数量为两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滤器(2)外围设有过滤网, 所述过滤网的网格的密度从所述油底壳顶部到底部逐渐递增。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9)的圆周壁面上设有油压过低传感器(13)、油压传感器(12)和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8)。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活塞销润滑喷嘴(8)与主油道(9)贯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11)的一端与主油道 (9)贯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油底壳连接。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包括曲轴轴颈、曲柄、曲柄轴、轴承、轴承固定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轴颈、曲柄、曲柄轴上开设有相互贯通的曲轴轴颈润滑油道(17)、曲柄润滑油道(18)和曲柄轴润滑油道(19)。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上的润滑油道(18)为斜制式润滑油道。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轴上的润滑油道(19)通过所述曲柄上的斜制式润滑油道(18)与另一个曲柄轴上的润滑油道(19)贯通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轴颈润滑油道(17)与轴颈润滑(15)贯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轴润滑油道(17)与连杆润滑油道(16)贯通连接。
1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4)上装有限压阀(5)。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润滑油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4)为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其包括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内转子用键或销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包括磁铁吸滤器(1)、集滤器(2)、机油泵(4)、限压阀(5)、空气压缩机(7)、主油道(9)、回油管(11)、轴颈润滑油道(15)、连杆润滑油道(16),所述润滑油路系统中的空气压缩机(7)的与回油管(11)贯通连接,另一路与主油道(9)贯通连接,并且,油底壳内的润滑油通过集滤器(2)和磁铁吸滤器(1)进行过滤除杂。该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系统布局合理、润滑效果较好。
文档编号F01M1/02GK202810991SQ20122047114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周登荣, 周剑 申请人:祥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