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686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涡流进气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本体的进风口上安装涡流进气结构,从而改进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利用涡流进气结构来解决发动机存在的内部气流死角问题,优化进气系统,两种不同流速、方向的气流共同作用形成涡流,气体在发动机内部的涡流会产生两个效果:将雾状汽油与进入的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同时也可以在燃烧后将燃烧后的废气全部带走,避免气流死角的问题,达到充分排出燃后气体的目的,提高了燃油的效率。
【专利说明】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的结构,具体是指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来说,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的原理。发动机的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 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制造、工艺还是在性能、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没有改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的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更加注重能源消耗、尾气排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面,从而使人们在悠闲的享受汽车文化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涡轮发动机(Turbine engine,或常简称为Turbine)是一种利用旋转的机件自穿过它的流体中汲取动能的发动机形式,是内燃机的一种,常用作飞机与大型的船舶或车辆的发动机。目前,汽车的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气体从进气管道进入发动机内后和汽油颗粒混合燃烧,由于受到发动机内部结构的限制,存在一些气流死角,造成局部区域的燃气无法燃烧或者排出,导致整体的燃油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解决目前的发动机内部燃烧受到发动机结构的限制,存在气流死角的问题,达到克服气流死角、燃气燃烧和排出不充分的目的,提高燃油的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涡流进气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本体的进风口上安装涡流进气结构,从而改进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利用涡流进气结构来解决发动机存在的内部气流死角问题,优化进气系统,提高燃油的效率。
[0006]所述涡流进气结构包括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小直径筒体与大直径筒体通过圆弧段连接,还包括套装在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内的小轴筒,小轴筒、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以及圆弧段的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在小轴筒外侧安装有多个导流板,导流板、小轴筒、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形成多个螺旋通道。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由三段式筒体构成外壳作为涡流进气结构的外部壳体,即:同轴的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圆弧段,圆弧段作为小直径筒体与大直径筒体之间的连接件,在外壳内套装有一个小轴筒,小轴筒与外壳之间形成通道,小轴筒内部也形成通道,在小轴筒外部的通道内安装导流板,形成多个螺旋通道,使用时,将大直径筒体端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路连接,小直径筒体端与发动机连接,进气部分划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从小轴筒内部的通道进入发动机,另一部分经过小轴筒外部的螺旋通道进入到发动机,在这两部分气体中,由于小轴筒内径不变,其流经的气体速度前后一致,保持平衡状态,而流经螺旋通道的气体,由于从大直径筒体进入小直径筒体,其流经面积的缩小,必然导致气体的流速加快,在小直径筒体的出口处形成两种流动的气体:从小轴筒进入的稳定直向气流、从螺旋通道进入的快速气体,其流向为直向气流的外部切线,两种不同流速、方向的气流共同作用形成涡流,气体在发动机内部的涡流会产生两个效果:将雾状汽油与进入的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同时也可以在燃烧后将燃烧后的废气全部带走,避免气流死角的问题,达到充分排出燃后气体的目的,提高了燃油的效率。
[0007]所述导流板均匀分布在小轴筒外侧。进一步讲,为了形成较稳定的涡流,导流板均匀分布在小轴筒外侧,导流板在小轴筒外侧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式排布,形成阿基米德螺旋通道,较好的情况是,导流板的扭曲小于一个周期,即螺旋通道的进入方向和流出方向经过的角度小于360°,避免过长的流道对气流的阻挡作用。
[0008]所述圆弧段与小直径筒体连接成平滑的曲面,圆弧段与大直径筒体连接成平滑的曲面。进一步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圆弧段与小直径筒体、圆弧段与大直径筒体之间均连接成平滑的曲面,避免自身的夹角引起的死角问题。
[0009]所述导流板为五个。优选的,五个导流板可以形成五个螺旋通道,如果导流板增多,会导致气流面积减小,风量减小,而导流板减少,又不能形成较好的涡流,优选的方式为五个。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1]I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在发动机本体的进风口上安装涡流进气结构,从而改进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利用涡流进气结构来解决发动机存在的内部气流死角问题,优化进气系统,提高燃油的效率,使用时,将大直径筒体端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路连接,小直径筒体端与发动机连接,进气部分划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从小轴筒内部的通道进入发动机,另一部分经过小轴筒外部的螺旋通道进入到发动机,在这两部分气体中,由于小轴筒内径不变,其流经的气体速度前后一致,保持平衡状态,而流经螺旋通道的气体,由于从大直径筒体进入小直径筒体,其流经面积的缩小,必然导致气体的流速加快,在小直径筒体的出口处形成两种流动的气体:从小轴筒进入的稳定直向气流、从螺旋通道进入的快速气体,其流向为直向气流的外部切线,两种不同流速、方向的气流共同作用形成涡流,气体在发动机内部的涡流会产生两个效果:将雾状汽油与进入的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同时也可以在燃烧后将燃烧后的废气全部带走,避免气流死角的问题,达到充分排出燃后气体的目的,提闻了燃油的效率;
[0012]2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导流板在小轴筒外侧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式排布,形成阿基米德螺旋通道,较好的情况是,导流板的扭曲小于一个周期,即螺旋通道的进入方向和流出方向经过的角度小于360°,避免过长的流道对气流的阻挡作用;
[0013]3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结构简单,对于现有发动机的改进较小,易于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流进气结构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直径筒体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直径筒体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8]1-小直径筒体,2-大直径筒体,3-圆弧段,4-小轴筒,5-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0020]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为常规的四冲程汽油机,在四冲程汽油机的进气管口上安装有涡流进气结构,涡流进气结构包括外壳,外壳由同轴的三段筒体连接成整体结构:小直径筒体1、圆弧段3、大直径筒体2依次连接,圆弧段3的边缘连接处均形成平滑的曲面,在外壳内安装有同轴的小轴筒4,小轴筒4内部空腔形成通道,在小轴筒4的外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五个导流板5,五个导流板5均匀分布,导流板5在小轴筒4外侧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式排布,形成阿基米德螺旋通道,导流板5的扭曲小于一个周期,即螺旋通道的进入方向和流出方向经过的角度小于360°。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涡流进气结构;所述涡流进气结构包括小直径筒体(I)、大直径筒体(2),小直径筒体(I)与大直径筒体(2)通过圆弧段(3)连接,还包括套装在小直径筒体(I)、大直径筒体(2 )内的小轴筒(4),小轴筒(4)、小直径筒体(I)、大直径筒体(2 )、以及圆弧段(3)的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在小轴筒(4)外侧安装有多个导流板(5),导流板(5)、小轴筒(4)、小直径筒体(I)、大直径筒体(2)形成多个螺旋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均匀分布在小轴筒(4)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3)与小直径筒体(I)连接成平滑的曲面,圆弧段(3 )与大直径筒体(2 )连接成平滑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为五个。
【文档编号】F02M35/104GK203394663SQ201320373490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7日
【发明者】杨杰 申请人:成都欣领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