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点火器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165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点火器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及一体化点火器,其中,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包括:装配点火线圈的第一绝缘壳体和装配点火器控制部分的第二绝缘壳体,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由空心圆柱型腔体与空心圆锥形结构连接而成,连接部位呈平面结构。本实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结构简单。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装配一体化点火器使产品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使产品的灌封固化工艺更易实现,进而提高了一体化点火器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一体化点火器的制造成本。
【专利说明】一体化点火器及其外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火器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及点火器。

【背景技术】
[0002] 点火器主要是通过线电压产生高电压以形成电弧火花,从而将发动机气缸内的混 合气体点燃。目前一体化点火器包括:点火线圈部分(也称作高压包)、点火器控制部分 (也称作点火器)以及将上述两部分装配在一起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
[0003] 现有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如图1所示,包括:装配点火线圈部分的第一绝缘壳体1 和装配点火器控制部分的第二绝缘壳体2。在生产过程中,两部分作为独立结构,完成各自 安装后再连接在一起。
[0004] 其中,第一绝缘壳体1从外观来看可以分为以下部分:装配点火线圈的圆柱型容 器101、装配点火线圈引线部分的圆锥形腔体103,二者通过弧面结构102连接。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发现现有技术提供的一体化点火器壳体具有以 下缺陷:
[0006] -方面,由于装配点火线圈的腔体的底部102呈圆锥形结构,在装配过程中,一方 面,点火线圈装配位置很难准确固定在一个位置,即点火线圈的底部与圆柱型容器101的 顶部很难装配到平行状态。另一方面,由于装配点火线圈的腔体的底部102的内部为弧面 结构,在后续对产品进行灌封固化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
[0007] 另一方面,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壳体对一体化点火器进行装配时,是两部分各自 安装,之后将装配好的点火线圈部分和点火器控制部分连接在一起,因此制造成本较高。
[0008] 总之,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降低上述情 形下的装配困难并降低一体化点火器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点火器外壳,使一体化点火器 在装配点火线圈时位置更加容易固定,使后续灌封固化操作更容易,降低一体化点火器的 制造成本。
[001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包括:装配点火线圈的 第一绝缘壳体和装配点火器控制部分的第二绝缘壳体,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由空心圆柱型腔体与空心圆锥形结构连接而成,连接部位呈 平面结构。
[0011] 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均为塑料壳体。
[0012]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使用上述外壳的一体化点火器,包括:点火线圈、装 配所述点火线圈的第一绝缘壳体、点火器控制部分、装配所述点火器控制部分的第二绝缘 壳体,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由空心圆柱型腔体 与空心圆锥形结构连接而成,连接部位呈平面结构。
[0013] 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均为塑料壳体。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新型提供 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在装配点火线圈的第一绝缘壳体的底部采用平面结构设计,相对现有 技术中的弧面设计,使点火线圈在装配过程中位置更加容易固定,并且使后续采用环氧树 脂等材料对点火线圈进行灌封固化工艺更加容易。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点 火器外壳装配一体化点火器使产品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使一体化点火器产品的灌封固 化工艺更易实现,进而提高了一体化点火器产品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绝缘壳体 和第二绝缘壳体在装配点火线圈部分和点火器控制部分之前为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一体结 构,因此,两部分的装配可以在一条生产流水线上装配完成,进而降低了一体化点火器产品 的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现有技术一体化点火器外壳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 在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之前,首先介绍一下一体化点火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体化点火器由点火线圈部分也称作高压包和点火器控制部分也称作 点火器构成,上述两部分装配到同一个壳体内,通过辅助的结构实现给发动机提供点火器 能量进行连续点火。
[0020] 一体化点火器外壳是一体化点火器的必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形状直接影响一体化 点火器的装配难易程度,甚至影响一体化点火器的性能。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一体 化点火器外壳的不足提供的一种新型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下面结合图2、图3进行详细说 明。
[0021] 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绝缘壳体1和第二绝缘壳体2,其中,第一绝缘壳体1用于装配一体化点火器的点火线 圈部分;第二绝缘壳体2用于装配一体化点火器的点火器控制部分;第一绝缘壳体1与第 二绝缘壳体2固定连接。
[0022] 如图2所示,第一绝缘壳体1由空心圆柱型腔体11与空心圆锥型结构12固定连 接而成,连接部位13呈平面结构。
[0023]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实施例的剖视图,通过图3可以 更清楚了解其内部结构。位于空心圆锥型结构12部分的窄孔121用以引导点火线圈的引 线穿出。点火线圈的引线从窄孔121穿过经宽孔122伸出壳体外部。
[0024] 优选的,第一绝缘壳体1和第二绝缘壳体2均采用塑料制成,即整个壳体为塑料壳 体。
[0025] 可见,本实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在装配点火线圈的第一绝缘壳体的底部 采用平面结构设计,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弧面设计,使点火线圈在装配过程中位置更加容易 固定,并且使后续采用环氧树脂等材料对点火线圈进行灌封固化工艺更加容易。因此,采 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装配一体化点火器使产品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使一体化点火器产品的灌封固化工艺更容易实现,进而提高了一体化点火器产品的生产效 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在装配点火线圈和点火器控制部分之前 为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一体结构,因此,两部分的装配可以在一条流水线上装配完成,进而降 低了一体化点火器的制造成本。
[0026] 对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点火器,包括:点火线圈部分、点火器控 制部分、装配点火线圈部分和点火器控制部分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其中,上述一体化点火 器外壳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具体包括:装配所述点火线圈的第一 绝缘壳体、装配所述点火器控制部分的第二绝缘壳体,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由空心圆柱型腔体与空心圆锥形结构连接而成,连接部位呈 平面结构。
[0027]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均为塑料壳体。
[0028]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点火器的内部结构不做改变,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0029]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 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一体化点火器外壳,以及一种一体化点火器,进 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 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 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 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 一种一体化点火器外壳,包括:装配点火线圈的第一绝缘壳体和装配点火器控制部 分的第二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绝缘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 缘壳体由空心圆柱型腔体与空心圆锥形结构连接而成,连接部位呈平面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 体均为塑料壳体。
3. -种一体化点火器,包括:点火线圈、装配所述点火线圈的第一绝缘壳体、点火器控 制部分、装配所述点火器控制部分的第二绝缘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与第二 绝缘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壳体由空心圆柱型腔体与空心圆锥形结构连接而成,连 接部位呈平面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 壳体均为塑料壳体。
【文档编号】F02P3/02GK203892098SQ201420227747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6日
【发明者】唐甲兵 申请人:重庆华日电装品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