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集成式气缸盖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164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集成式气缸盖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集成式气缸盖罩,包括气缸盖罩本体和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由油气分离器上盖和油气分离器外壳组成。油气分离器通过油气分离器紧固螺栓固定在气缸盖罩本体法兰凸台面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油气分离器和气缸盖罩本体组合一体的结构,可以消除两者连接管路漏气等故障,并且将油气分离器进行了改进设计,使结构合理紧凑,维修方便、所占空间小。使用本实用新型可直接从油气分离器处加机油,避免了机油的浪费及加机油时发动机与外界空气接触所造成污染和腐蚀发动机其他零部件。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零部件制造的水平,提高了零件整体的技术水平,为发动机整机结构的先进性提供了基础,并且大幅度降低了发动机制造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集成式气缸盖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集成式气缸盖罩。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柴油机中,气缸盖罩和油气分离器基本都是分离的,且为了添加机油,在气缸盖罩上面装有加油口盖,用于加机油。这样就会造成以下问题:
[0003]1.油气分离器和气缸盖罩之间还需要增加通气管,油气分离器需要增加支架和回油管等,将分离后的机油回到油底壳。增加很多零部件,空间加大、成本高昂;
[0004]2.加油口盖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外一方面由于加油口盖口径均较小,力口机油时经常加到外面,粘上灰尘后,既不美观,也造成浪费,更是由于机油带有腐蚀性,会减少零部件寿命。
[0005]集成式气缸盖罩因为其结构简单,且对油气分离器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油气分离能力,成本低廉,节省空间,在发动机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其成为市场发展的重点。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集成式气缸盖罩。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种新型集成式气缸盖罩,包括气缸盖罩本体I和油气分离器2 ;气缸盖罩本体I为空腔罩壳体,壳体的底面四周设有安装孔。气缸盖罩本体I左部隆起处设有法兰凸台面,法兰凸台面上设有圆通孔,圆通孔周围设有安装孔;油气分离器2由油气分离器上盖5和油气分离器外壳12组成;油气分离器上盖5分上盖体和阀座体。
[0009]阀座体的上端口、下端口均设有圆环内止口,阀座体的颈部的右侧外接出气口 10,阀座体下端口的外颈部设有圆环槽。阀座体圆环槽的上段为法兰环面,且法兰环面上设有安装孔。阀座体的芯部设有隔层板,分别与内挡流板8、外挡流板14、通气挡板6相连接。通气挡板6、外挡流板14均为环形板。通气挡板6开口向上,其底部接合在隔层板的上端面上。通气挡板6的腰部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的出气端口与出气口 10接通。外挡流板14开口向下,其底部接合在隔层板的下端面上。内挡流板8为若干个筋板组成,且均布在外挡流板14的环形板内呈轮辐状。内挡流板8的上侧边接合在隔层板的下端面上,内挡流板8的外侧边与外挡流板14环形板内壁隔有空隙。内挡流板8的筋板的高度为外挡流板14环形板的高度1/2 ;
[0010]油气分离器外壳12为筒状壳体,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上端设有圆环外止口。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芯部由底部向壳体内隆起蘑菇状空心台,蘑菇状空心台的腰部为弧面,蘑菇状空心台的底环与油气分离器外壳12壳体的内壁隔有空隙,蘑菇状空心台上设有进气口 7。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底部右侧设有回油口 13。
[0011]油气分离器上盖5的上盖体封盖在油气分离器上盖5阀座体的上端圆环内止口上,油气分离器上盖5阀座体的下端圆环内止口套设在油气分离器外壳12上端圆环外止口上。油气分离器外壳12蘑菇状空心台面与油气分离器上盖5的内挡流板8相对应,且两者隔有空隙。油气分离器外壳12蘑菇状空心台腰部的弧面与外挡流板14相对应,且两者隔有空隙。
[0012]油气分离器2通过油气分离器紧固螺栓3固定在气缸盖罩本体I法兰凸台面上。油气分离器2阀座体下端口的外颈部套设在气缸盖罩本体I法兰凸台面的圆通孔内,其外颈部的圆环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11。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回油口 13处设有回油浮板9。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0014]1.由于采用油气分离器和气缸盖罩本体组合一体的结构,可以消除两者连接管路漏气等故障;
[0015]2.本实用新型对油气分离器进行优化设计,提升了油气分离能力,为发动机整机结构的先进性提供了基础,并且大幅度降低了发动机制造成本;
[0016]3.使用本实用新型可直接从油气分离器处加机油,避免了机油的浪费及加机油时发动机与外界空气接触所造成污染和腐蚀发动机其他零部件;
[0017]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紧凑,维修方便、所占空间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气缸盖罩本体俯视图。
[0019]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0]图3为气缸盖罩本体剖视图。
[0021]图4为油气分离器的剖视图。
[0022]图中序号,I气缸盖罩本体、2油气分离器、3油气分离器紧固螺栓、4气缸盖罩安装螺栓、5油气分离器上盖、6通气挡板、7进气口、8内挡流板、9回油浮板、10出气口、11O型密封圈、12油气分离器外壳、13回油口、14外挡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4]实施例:参见图1、图2。一种新型集成式气缸盖罩,包括气缸盖罩本体I和油气分离器2。参见图3。气缸盖罩本体I为空腔罩壳体,壳体的底面四周设有安装孔。气缸盖罩本体I左部隆起处设有法兰凸台面,法兰凸台面上设有圆通孔,圆通孔周围设有安装孔。
[0025]参见图4。油气分离器2由油气分离器上盖5和油气分离器外壳12组成;油气分离器上盖5分上盖体和阀座体;阀座体的上端口、下端口均设有圆环内止口,阀座体的颈部的右侧外接出气口 10,阀座体下端口的外颈部设有圆环槽。阀座体圆环槽的上段为法兰环面,且法兰环面上设有安装孔。阀座体的芯部设有隔层板,分别与内挡流板8、外挡流板14、通气挡板6相连接。通气挡板6、外挡流板14均为环形板。通气挡板6开口向上,其底部接合在隔层板的上端面上。通气挡板6的腰部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的出气端口与出气口 10接通。外挡流板14开口向下,其底部接合在隔层板的下端面上。内挡流板8为若干个筋板组成,且均布在外挡流板14的环形板内呈轮辐状。内挡流板8的上侧边接合在隔层板的下端面上,内挡流板8的外侧边与外挡流板14环形板内壁隔有空隙。内挡流板8的筋板的高度为外挡流板14环形板的高度1/2 ;
[0026]油气分离器外壳12为筒状壳体,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上端设有圆环外止口。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芯部由底部向壳体内隆起蘑菇状空心台,蘑菇状空心台的腰部为弧面,蘑菇状空心台的底环与油气分离器外壳12壳体的内壁隔有空隙,蘑菇状空心台上设有进气口 7。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底部右侧设有回油口 13。
[0027]油气分离器上盖5的上盖体封盖在油气分离器上盖5阀座体的上端圆环内止口上,油气分离器上盖5阀座体的下端圆环内止口套设在油气分离器外壳12上端圆环外止口上。油气分离器外壳12蘑菇状空心台面与油气分离器上盖5的内挡流板8相对应,且两者隔有空隙。油气分离器外壳12蘑菇状空心台腰部的弧面与外挡流板14相对应,且两者隔有空隙。
[0028]油气分离器2通过油气分离器紧固螺栓3固定在气缸盖罩本体I法兰凸台面上。油气分离器2阀座体下端口的外颈部套设在气缸盖罩本体I法兰凸台面的圆通孔内,其外颈部的圆环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11。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回油口 13处设有回油浮板9。
[0029]参见图2,安装时,通过气缸盖罩安装螺栓4将气缸盖罩固定在气缸盖上,然后再通过油气分离器紧固螺栓3将油气分离器2固定在气缸盖罩本体I中。需要放机油时,只需将油气分离器紧固螺栓3松掉,然后去掉油气分离器2,即可加机油。
[0030]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0031]参见图2、图4,当油气混合气从进气口 7进入油气分离器2后,由于内挡流板8和外挡流板14的阻隔使气流的流速降低,并且形成涡流,同时混合气内的大量油滴会由于离心和温度降低的原因,附着在内挡流板8和外挡流板14的板壁上,由于油气分离器上盖5阀座体与油气分离器外壳12两者隔有空隙,使得进入油气分离器2内部的气流逐渐形成压力差,从而使出气口 10远高于回油口 13,约为50mbar,比发动机曲轴箱压力大,所以分离后的油滴会压开回油浮板9,从回油口 13流回到发动机内,相应的分离后气体通过出气口 10排到外界环境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集成式气缸盖罩,包括气缸盖罩本体(I);所述气缸盖罩本体(I)为空腔罩壳体,壳体的底面四周设有安装孔;气缸盖罩本体(I)左部隆起处设有法兰凸台面,法兰凸台面上设有圆通孔,圆通孔周围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气分离器(2);所述油气分离器(2)由油气分离器上盖(5)和油气分离器外壳(12)组成;所述油气分离器上盖(5)分上盖体和阀座体;所述阀座体的上端口、下端口均设有圆环内止口,阀座体的颈部的右侧外接出气口(10),阀座体下端口的外颈部设有圆环槽;阀座体圆环槽的上段为法兰环面,且法兰环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阀座体的芯部设有隔层板,分别与内挡流板(8)、外挡流板(14)、通气挡板(6)相连接;所述通气挡板(6)、外挡流板(14)均为环形板;所述通气挡板(6)开口向上,其底部接合在隔层板的上端面上;所述通气挡板(6)的腰部接有出气管,且出气管的出气端口与出气口( 10)接通;所述外挡流板(14)开口向下,其底部接合在隔层板的下端面上;所述内挡流板(8)为若干个筋板组成,且均布在外挡流板(14)的环形板内呈轮辐状;所述内挡流板(8)的上侧边接合在隔层板的下端面上,内挡流板(8)的外侧边与外挡流板(14)环形板内壁隔有空隙;所述内挡流板(8)的筋板的高度为外挡流板(14)环形板的高度1/2 ; 所述油气分离器外壳(12)为筒状壳体,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上端设有圆环外止口 ;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芯部由底部向壳体内隆起蘑菇状空心台,所述蘑菇状空心台的腰部为弧面,蘑菇状空心台的底环与油气分离器外壳(12)壳体的内壁隔有空隙,所述蘑菇状空心台上设有进气口(7);所述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底部右侧设有回油口(13); 所述油气分离器上盖(5)的上盖体封盖在油气分离器上盖(5)阀座体的上端圆环内止口上,油气分离器上盖(5)阀座体的下端圆环内止口套设在油气分离器外壳(12)上端圆环外止口上;所述油气分离器外壳(12)蘑菇状空心台面与油气分离器上盖(5)的内挡流板(8)相对应,且两者隔有空隙;所述油气分离器外壳(12)蘑菇状空心台腰部的弧面与外挡流板(14)相对应,且两者隔有空隙; 所述油气分离器(2)通过油气分离器紧固螺栓(3)固定在气缸盖罩本体(I)法兰凸台面上;所述油气分离器(2)阀座体下端口的外颈部套设在气缸盖罩本体(I)法兰凸台面的圆通孔内,其外颈部圆环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11);所述油气分离器外壳(12)的回油口(13)处设有回油浮板(9)。
【文档编号】F02F7/00GK203925770SQ20142022739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6日
【发明者】陈辉, 任家潮, 刘克华 申请人: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