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318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单元、遮阴聚冷罩棚、集热反射杯、发电单元外支架、发电单元内支架,智能统筹控制系统、蓄电池能量系统及低温控制区等八大部分组成,所述温差发电单元设置有多组、绕圆心均衡分布,促成整个系统的重心平衡和稳定,所述遮阴聚冷罩棚位于顶部,彻底覆盖温差发电单元顶部,所述发电单元外支架和集热反射杯设置在温差发电单元的外围周圈,其余装置设置在温差发电单元的内围周圈。本实用新型有多种发电模式和控制模式,能够以日、月、年为单位自动平衡发电的模式和发电量的配比,平稳的推进外界能量进行转换、储存和释放,摆脱发电外在环境因素的恶逆影响,无需人工管控,平稳向外供电。
【专利说明】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差发电领域,具体涉及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温差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温差发明尝试,但都存在严重的技术问题,导致温差发电这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的限制较多,应用不够广泛,典型的问题是温差发电的能量利用率低,日夜温差大,不同受热点的温差也大,并且日与日之间,月与月之间的温度差距也大,不但存在温度差距的变化大,还存在温度漂移的问题,现有的温差发电装置往往不能适应这样的复杂环境,发电量时多时少,能量利用率低,且很不稳定,不适合直接联网供电,想对外供电还得要有庞大规模的储电电池,然后才能经调节后对外供电,而储电电池的寿命较短,成本高企,还需要复杂的管理体系和人员监管,不适合大规模经济化的应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有多种发电模式和控制模式,能够以日、月、年为单位自动平衡发电的模式和发电量的配比,平稳的推进外界能量进行转换、储存和释放,摆脱发电外在环境因素的恶逆影响,能量利用率高,无需人工管控,无需大规模的储电电池系统,即可长寿命平稳向外供电,经济效益可观。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包括风力发生器、风力驱动轮、风机、除尘箱体和滤尘水,所包括温差发电单元、遮阴聚冷罩棚、集热反射杯、发电单元外支架、发电单元内支架、智能统筹控制系统、蓄电池能量系统及低温控制区等八大部分组成,所述温差发电单元设置有多组、绕圆心均衡分布,促成整个系统的重心平衡和稳定,所述遮阴聚冷罩棚位于顶部,彻底覆盖温差发电单元顶部,所述发电单元外支架和集热反射杯设置在温差发电单元的外围周圈,所述发电单元内支架、智能统筹控制系统、蓄电池能量系统及低温控制区设置在温差发电单元的内围周圈,所述发电单元内支架、智能统筹控制系统和蓄电池能量系统为底部水平设置,所述低温控制区位于遮阴聚冷罩棚的下方,发电单元内支架、智能统筹控制系统和蓄电池能量系统的上方。
[0006]进一步的,所述温差发电单元设置有液压差发电系统和气流喷射发电系统,所述液压差发电系统和气流喷射发电系统在下部通过抑温连通颈连接和连通,在上部则通过液压差发电系统设置的冷凝气液仓和气流喷射发电系统设置的速射扩流仓连接和连通,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0007]进一步的,所述液压差发电系统的顶部设置有冷凝气液仓,所述冷凝气液仓内充满着待冷凝储汽,并设置有冷凝促进网栅,所述冷凝气液仓的下方设置有细长限流增压中孔柱,所述细长限流增压中孔柱中充满液压发电冷凝储液,下部与液压流体发电叶轮连接,所述液压流体发电叶轮通过液压发电传送带与发电机连接,下方与相变供气源液仓连接,所述相变供气源液仓内设置有相变供气源液。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喷射发电系统底部设置有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所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内充有相变供气源液,上部与相变气体上升仓连接,所述相变气体上升仓上部与起喷聚能椎仓连接,所述相变供气源液吸收能量气化,成为高压相变气体,并充满相变气体上升仓上部与起喷聚能椎仓,所述起喷聚能椎仓上方设置有气流发电驱动叶轮,所述高压相变气体驱动气流发电驱动叶轮,通过气流发电传送带与发电机连接,所述气流发电驱动叶轮上方设置有速射扩流仓,所述速射扩流仓内充满着喷射发电后的待冷凝储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气液仓和速射扩流仓的连接方式为:冷凝气液仓的上部截面为凸圆弧,速射扩流仓的上部截面也为凸圆弧,两段凸圆弧相交于冷凝分流上拐点,冷凝气液仓的下部截面为凸圆弧,速射扩流仓的下部截面为凹圆弧,两段圆弧相交于冷凝分流下拐点,所述冷凝分流上拐点与冷凝分流下拐点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错位,所述冷凝分流下拐点位于接近气流发电驱动叶轮的一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相变供气源液仓的侧壁靠近抑温连通颈的一侧还设置有隔热防护层,并一直延伸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的边缘为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内部设置有浸润吸液气化促进装置,外部设置有高效吸热传热涂层,能大幅改变相变供气源液的气化速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气液仓中还设置有源液气化低温喷嘴,通过喷气冷凝促进管路与高压电机泵连接,所述高压电机泵通过喷气冷凝促进管路连接相变供气源液仓,所述冷凝气液仓靠冷凝促进网栅的外侧设置有受冷冷凝促进涂层。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温差发电单元与集热反射杯之间的区域设置为高温控制区,所述温差发电单元内侧中下的区域设置为密封隔热区,所述温差发电单元内侧上部和顶部与遮阴聚冷罩棚之间所围成的区域为低温控制区,其他为指明的区域为非控温区。
[0014]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统筹控制系统可以接受外界的天气预报信息输入和发电供电需求信息,按天气的变化和发电量的需求自动控制液气蒸发相变速度控制系统、气液冷凝相变速度控制系统、局部重心偏移平衡控制系统、电池能源存取管理控制系统、稳定发电控制和稳定输出控制系统。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有多种发电模式和控制模式,能够以日、月、年为单位自动平衡发电的模式和发电量的配比,平稳的推进外界能量进行转换、储存和释放,摆脱发电外在环境因素的恶逆影响,能量利用率高,无需人工管控,无需大规模的储电电池系统,即可长寿命平稳向外供电,经济效益可观。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温差发电单元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分区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四个温差发电单元实施例的顶视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统筹控制系统的信息与控制树形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1、相变供气源液仓,2、相变供气源液,3、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4、高压相变气体,5、相变气体上升仓,6、起喷聚能椎仓,7、气流发电驱动叶轮,8、气流发电传送带,9、发电机,10、速射扩流仓,11、冷凝气液仓,12、液压发电冷凝储液,13、细长限流增压中孔柱,14、液压流体发电叶轮,15、微力单向阀,16、抑温连通颈,17、隔热防护层,18、高效吸热传热涂层,19、浸润吸液气化促进装置,20、冷凝促进网栅,21、受冷冷凝促进涂层,22、液压发电传送带,23、高压电机泵23,24、喷气冷凝促进管路,25、源液气化低温喷嘴,26、冷凝分流下拐点,27、冷凝分流上拐点,28、待冷凝储汽,801液压差发电系统,802、气流喷射发电系统,901、温差发电单元,902、遮阴聚冷罩棚,903、集热反射杯,904、发电单元外支架,
905、发电单元内支架,906、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7、蓄电池能量系统,908、低温控制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6]参照图1-图4所示,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单元901、遮阴聚冷罩棚902、集热反射杯903、发电单元外支架904、发电单元内支架905、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6、蓄电池能量系统907及低温控制区908等八大部分组成,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设置有多组、绕圆心均衡分布,促成整个系统的重心平衡和稳定,所述遮阴聚冷罩棚902位于顶部,彻底覆盖温差发电单元901顶部,所述发电单元外支架904和集热反射杯设置903在温差发电单元901的外围周圈,所述发电单元内支架905、智能统筹控制系统
906、蓄电池能量系统907及低温控制区908设置在温差发电单元的内围周圈,所述发电单元内支架905、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6和蓄电池能量系统907为底部水平设置,所述低温控制区908位于遮阴聚冷罩棚902的下方,发电单元内支架905、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6和蓄电池能量系统907的上方。
[0027]进一步的,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设置有液压差发电系统801和气流喷射发电系统802,所述液压差发电系统801和气流喷射发电系统802在下部通过抑温连通颈16连接和连通,在上部则通过液压差发电系统801设置的冷凝气液仓11和气流喷射发电系统802设置的速射扩流仓10连接和连通,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0028]进一步的,所述液压差发电系统801的顶部设置有冷凝气液仓11,所述冷凝气液仓11内充满着待冷凝储汽28,并设置有冷凝促进网栅20,所述冷凝气液仓11的下方设置有细长限流增压中孔柱13,所述细长限流增压中孔柱13中充满液压发电冷凝储液12,下部与液压流体发电叶轮14连接,所述液压流体发电叶轮14通过液压发电传送带22与发电机9连接,下方与相变供气源液仓1连接,所述相变供气源液仓1内设置有相变供气源液2。
[0029]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喷射发电系统802底部设置有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所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内充有相变供气源液2,上部与相变气体上升仓5连接,所述相变气体上升仓5上部与起喷聚能椎仓6连接,所述相变供气源液2吸收能量气化,成为高压相变气体4,并充满相变气体上升仓5上部与起喷聚能椎仓6,所述起喷聚能椎仓6上方设置有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所述高压相变气体4驱动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通过气流发电传送带8与发电机9连接,所述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上方设置有速射扩流仓10,所述速射扩流仓10内充满着喷射发电后的待冷凝储汽28。
[0030]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气液仓11和速射扩流仓10的连接方式为:冷凝气液仓11的上部截面为凸圆弧,速射扩流仓10的上部截面也为凸圆弧,两段凸圆弧相交于冷凝分流上拐点27,冷凝气液仓11的下部截面为凸圆弧,速射扩流仓10的下部截面为凹圆弧,两段圆弧相交于冷凝分流下拐点26,所述冷凝分流上拐点27与冷凝分流下拐点26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错位,所述冷凝分流下拐点26位于接近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的一侧。
[0031]进一步的,所述相变供气源液仓I的侧壁靠近抑温连通颈16的一侧还设置有隔热防护层17,并一直延伸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的边缘为止。
[0032]进一步的,所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内部设置有浸润吸液气化促进装置19,外部设置有高效吸热传热涂层18,能大幅改变相变供气源液2的气化速度。
[0033]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气液仓11中还设置有源液气化低温喷嘴25,通过喷气冷凝促进管路24与高压电机泵23连接,所述高压电机泵23通过喷气冷凝促进管路24连接相变供气源液仓1,所述冷凝气液仓11靠冷凝促进网栅20的外侧设置有受冷冷凝促进涂层21。
[0034]进一步的,在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与集热反射杯903之间的区域设置为高温控制区,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内侧中下的区域设置为密封隔热区,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内侧上部和顶部与遮阴聚冷罩棚902之间所围成的区域为低温控制区,其他为指明的区域为非控温区。
[0035]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6可以接受外界的天气预报信息输入和发电供电需求信息,按天气的变化和发电量的需求自动控制液气蒸发相变速度控制系统、气液冷凝相变速度控制系统、局部重心偏移平衡控制系统、电池能源存取管理控制系统、稳定发电控制和稳定输出控制系统,参照图5所示。
[003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7]在启用本实用新型时,白天日晒集热反射杯903,集热反射杯903聚能,并将能量集中传递给附着在温差发电单元901上的高效吸热传热涂层18,将热能传递给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在高效吸热传热涂层18和浸润吸液气化促进装置19及外部热量的作用下,仓内的相变供气源液2被快速气化,生成高压相变气体4,高压相变气体4沿相变气体上升仓5上升到起喷聚能椎仓6处,对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喷出高压气体,驱动对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旋转,并用气流发电传送带8连接发电机9,进行气流发电,被喷射入速射扩流仓10的高压相变气体4成为了待冷凝储汽28,待冷凝储汽28在气体的射流影响下进入冷凝气液仓11,并在冷凝促进网栅20、受冷冷凝促进涂层21和源液气化低温喷嘴25的共同作用下迅速冷凝成液压发电冷凝储液12,液压发电冷凝储液12向下流动注入到细长限流增压中孔柱13中,因中孔较小,同等体积液体的液位就很高,产生较大的压力差,驱动液压流体发电叶轮14旋转,液压流体发电叶轮14通过液压发电传送带22连接发电机9,进行发电,发电后的液体通过微力单向阀进入相变供气源液仓I又重新变成为相变供气源液2,而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因里面的相变供气源液2被消耗,液位下降,相变供气源液仓1中的相变供气源液2通过抑温连通颈16进入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中,完成整个物质的循环。本实用新型在温度较高的白天是以吸热气流发电为主,冷凝液压发电为辅,被吸收的热量转变成了电能和势能,装置的重心明显升高,早晨和傍晚时吸热气流发电与冷凝液压发电相当,动态平衡,深夜时分则以吸热气流发电为辅,冷凝液压发电为主,以此分配整天的能量,让其平稳温和的发电,无需蓄电池储能转换,就能直接稳定的对外供电,充分利用了温差发电的能量,效率高,损失少,装置可靠寿命长,性价比很高,适合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差发电单元(901)、遮阴聚冷罩棚(902)、集热反射杯(903)、发电单元外支架(904)、发电单元内支架(905 )、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6 )、蓄电池能量系统(907 )及低温控制区(908 )等八大部分组成,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设置有多组、绕圆心均衡分布,促成整个系统的重心平衡和稳定,所述遮阴聚冷罩棚(902)位于顶部,彻底覆盖温差发电单元(901)顶部,所述发电单元外支架(904)和集热反射杯设置(903)在温差发电单元(901)的外围周圈,所述发电单元内支架(905 )、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6 )、蓄电池能量系统(907 )及低温控制区(908 )设置在温差发电单元的内围周圈,所述发电单元内支架(905)、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6)和蓄电池能量系统(907)为底部水平设置,所述低温控制区(908)位于遮阴聚冷罩棚(902)的下方,发电单元内支架(905)、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6)和蓄电池能量系统(907)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设置有液压差发电系统(801)和气流喷射发电系统(802 ),所述液压差发电系统(801)和气流喷射发电系统(802)在下部通过抑温连通颈(16)连接和连通,在上部则通过液压差发电系统(801)设置的冷凝气液仓(11)和气流喷射发电系统(802)设置的速射扩流仓(10)连接和连通,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差发电系统(801)的顶部设置有冷凝气液仓(11),所述冷凝气液仓(11)内充满着待冷凝储汽(28),并设置有冷凝促进网栅(20),所述冷凝气液仓(11)的下方设置有细长限流增压中孔柱(13),所述细长限流增压中孔柱(13)中充满液压发电冷凝储液(12),下部与液压流体发电叶轮(14)连接,所述液压流体发电叶轮(14)通过液压发电传送带(22)与发电机(9)连接,下方与相变供气源液仓(I)连接,所述相变供气源液仓(I)内设置有相变供气源液(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喷射发电系统(802)底部设置有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所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内充有相变供气源液(2),上部与相变气体上升仓(5)连接,所述相变气体上升仓(5)上部与起喷聚能椎仓(6)连接,所述相变供气源液(2)吸收能量气化,成为高压相变气体(4),并充满相变气体上升仓(5)上部与起喷聚能椎仓(6),所述起喷聚能椎仓(6)上方设置有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所述高压相变气体(4)驱动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通过气流发电传送带(8)与发电机(9)连接,所述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上方设置有速射扩流仓(10),所述速射扩流仓(10)内充满着喷射发电后的待冷凝储汽(2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气液仓(11)和速射扩流仓(10)的连接方式为:冷凝气液仓(11)的上部截面为凸圆弧,速射扩流仓(10)的上部截面也为凸圆弧,两段凸圆弧相交于冷凝分流上拐点(27),冷凝气液仓(11)的下部截面为凸圆弧,速射扩流仓(10)的下部截面为凹圆弧,两段圆弧相交于冷凝分流下拐点(26),所述冷凝分流上拐点(27)与冷凝分流下拐点(26)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错位,所述冷凝分流下拐点(26 )位于接近气流发电驱动叶轮(7 )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供气源液仓(I)的侧壁靠近抑温连通颈(16)的一侧还设置有隔热防护层(17),并一直延伸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的边缘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液气化相变促进仓(3)内部设置有浸润吸液气化促进装置(19),外部设置有高效吸热传热涂层(18),能大幅改变相变供气源液(2)的气化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气液仓(11)中还设置有源液气化低温喷嘴(25),通过喷气冷凝促进管路(24)与高压电机泵(23)连接,所述高压电机泵(23)通过喷气冷凝促进管路(24)连接相变供气源液仓(1),所述冷凝气液仓(11)靠冷凝促进网栅(20)的外侧设置有受冷冷凝促进涂层(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与集热反射杯(903)之间的区域设置为高温控制区,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内侧中下的区域设置为密封隔热区,所述温差发电单元(901)内侧上部和顶部与遮阴聚冷罩棚(902)之间所围成的区域为低温控制区,其他为指明的区域为非控温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补偿抗温度漂移稳定供电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统筹控制系统(906)可以接受外界的天气预报信息输入和发电供电需求信息,按天气的变化和发电量的需求自动控制液气蒸发相变速度控制系统、气液冷凝相变速度控制系统、局部重心偏移平衡控制系统、电池能源存取管理控制系统、稳定发电控制和稳定输出控制系统。
【文档编号】F03G7/04GK204099143SQ20142036077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陈巧云, 征建高, 征茂德 申请人:苏州征之魂专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