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斗式重力发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0804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水斗式重力发电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斗式重力发电方法,适用于有瀑布和一定斜坡的水流场所发电。

技术背景

目前现有水力发电的方法,一般都是靠水流冲击涡轮旋转然后带动发电机实现的,但这种发电方法结构复杂,对水资源利用率不高,适用场所有限,因此需要一种构造简单又适用性强的发电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采用水斗式重力发电装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高处水流的势能。在有瀑布或一定落差水流的地方,上下都架设支架,支架上设置动力传递轮或类似转盘装置,上下动力传递轮用链条等传动机构连接,链条上还设置能够承接水流的水斗,水斗承接水流后,由于其重力而向下移动,因而带动传动链条移动,继而带动动力传递轮转动,转动的动力传递轮带动发电机发出电来。

实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有落差水流的地方,在高处和低处分别架设支架,高处支架和低处支架上分别架设有动力传递轮,高、低支架上的动力传递轮用动力传递带链连接摩擦牵引或啮合牵引,在动力传递带链上设置有多个平均分布的水斗,水斗可以与动力传递带链一同运动,当水流从高处向下落下或流动时,水流注入到动力传递轮与水接触一侧的水斗中,水斗因其中有了水的重量而向下方移动,向下移动的水斗带动动力传递带链一同运动,此时动力传递带链带动动力传递轮转动,转动的动力传递轮 又带动发电机转动,因而发出电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水斗式重力发电垂直装置侧剖面示意图。

图2是水斗式重力发电斜坡装置示意图。

图3是水斗式重力发电垂直设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钢丝绳与横条组成的动力传动带链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由刚性支撑架和柔性材料组成的凹形水斗示意图。

图6是钢丝绳与横条组成的动力传动带链和动力传动带链示意图。

图7是设置有永磁体和底部转轴的水斗立体图。

图8是帆形水斗的示意图。

图9是设置有水斗底部阀门的水斗剖面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动力传递轮,3.动力传递带链,4.水斗,5.发电机,6.瀑布,7.横杆,8.轨道,9.水斗防倾永磁体,10.钢丝绳,11.横条,12.转轴,13.动力传递齿轮,14.支撑龙骨14,15.凹形的帆形水斗,16.漂浮体,17.下拉体,18.水斗底部阀门,19.阀门轴,20.阀门翼21.阀门永磁体,22.弹簧,23.弹簧固定柱,24.阀门翼开启顶杆,25.阀门翼闭合顶杆,26.阀门翼延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加以说明。

水斗式重力发电装置适用于两类场合,一类是垂直水流的瀑布地方,一类是坡度较陡的水流地方。两者都是靠承接水流后的水斗式重力下降全过程的势能变动能做功,因而可以实现水力资源最利用的最大化。

在有瀑布6水流的顶端左右两侧分别架设支架1,两组支架1上分别设置有动力传递轮2,在瀑布6下端与上端支架1左右相对应处,也分别设置支 架1,而且两组支架1上也分别设置动力传递轮2,上端一组动力传递轮2或下端一组动力传递轮2与发电机5机械连接;左侧上下两个动力传递轮2用动力传递带链3连接,使上下动力传递轮3能够在动力传递带链3的传动下做同步转动;右侧上下两个动力传递轮2也用动力传递带链3连接,使上下动力传递轮3能够在动力传递带链3的传动下做同步转动;左右两组动力传递轮2和动力传递带链3位置相互对应对称;在左右两侧动力传递带链3对应处,用横杆7连接,且横杆7在动力传递带链3上等距平均设置,横杆7上连接有水斗4;当瀑布6水流贯注进入水斗4,水斗4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动力传递带链3在水斗4的带动下做同步运动,运动的动力传递带链3带动上下两组动力传递轮2转动,动力传递轮2带动发电机5转动发电;当水斗4从上向下运动到最低端时,水斗4口向一侧或向下翻转,将水斗4中的水倾泻掉,成为空水斗4,空水斗4沿着动力传递轮2没有水流的另一侧动力传递带链3向上移动,移动到顶端的空水斗4经过动力传递轮2转动翻转到动力传递带链3另一侧,且水斗4口朝上,此时水斗4又被注水,注了水的水斗4又开始向下移动,反复重复以上动作。

在有水流落差的的地方修筑平整的斜坡,斜坡上沿斜坡方向设置轨道8;在斜坡高处,左右两侧分别架设支架1,两组支架1上分别设置有动力传递轮2,在斜坡下端与高处的支架1左右相应处,也分别设置支架1,而且两组支架1上也分别设置动力传递轮2,有发电机5与动力传递轮2机械连接,左右两侧上下两个动力传递轮2分别用动力传递带链3机械传动连接,使上下动力传递轮2能够通过动力传递带链3的传动做同步转动,在两侧动力传递带链3相对应处连接有横杆7,且等距平均设置,横杆7上连接有水斗4,当斜坡水流贯注进入贴近水一侧动力传递带链3上的水斗4,水斗4在重力 作用下沿斜坡向下移动,水斗4与轨道8形成滚动摩擦或者滑动摩擦,动力传递带链3在水斗4的带动下做同步运动,运动的动力传递带链3带动上下两组动力传递轮2转动,转动的动力传递轮2带动发电机5转动发电;当水斗4从上向下运动到最低端时,水斗4口向下翻转,将水斗4中的水倾泻掉,成为空水斗4,且水斗4口朝下,空水斗4沿着动力传递带链3另一侧向上移动,移动到顶端的空水斗4经过动力传递轮2转动翻转到动力传递带链3另一侧,且水斗4口翻转朝上,此时水斗4又被注水,注了水的水斗4又开始向下移动,重复以上动作;在水斗4开口上沿处贴近斜面的一侧,设置有水斗防倾永磁体9,该水斗防倾永磁体9在水斗4向下移动时,吸附在斜坡的铁基材料的轨道8上并沿着该轨道8滑移,以确保开口向上的水斗4不会在移动过程中倾斜而将水斗4中的水倒掉,而当水斗4到达最低端时,水斗防倾永磁体9脱离铁基轨道8,因而水斗4发生翻转,将水斗4中的水倾倒掉。

图1中,长箭头表示动力传递带链3的传动方向,水斗4中的小箭头表示水斗开口的方向;当水斗4中承接了水之后,依靠重力向下运动,带动动力传递带链3也向下运动,动力传递带链3另一侧的水斗4则向上运动,其开口放下朝下;当然,当水斗4向上运动时,其开口方向也是可以朝上的。

图2是水斗式重力发电斜坡装置示意图。图中长箭头表示动力传递带链3的传动方向,水斗4中的小箭头表示水斗开口的方向。水斗4贴近斜坡一面因为承接了水流,因而向下方向运动,水斗4可以紧贴轨道8实现滑动摩擦移动或滚动摩擦移动。当水斗4运动到最低端时,水斗4中的水被倾泻掉,于是,空着的水斗4绕到动力传递带链3另一侧向上运动,直到运动到顶端后又到达斜坡有水一侧,承接了水之后,水斗4又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

图3是水斗式重力发电垂直设置的正面示意图。该设置可以适用于垂直水流地方,也可以适用于斜坡水流地方。图中还给出了发电机5的连接示意。

图4是钢丝绳与横条组成的动力传动带链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所示,是适合在上下两个动动力传递轮3相距较远,且动动力传递带链3需要承受较大拉力的情况下,用钢丝绳10和横条11组成的动动力传递带链3。

图5是由刚性支撑架和柔性材料组成的凹形水斗示意图。支撑龙骨14为骨架,支撑起一面开口柔性材料水斗,其中浅凹形为没有水注入时的形状,深凹形为注入水之后的形状。

图6是钢丝绳与横条组成的动力传动带链和动力传动轮示意图。左侧图,用两条钢丝绳10围成圆周,两个圆周之间平均分布且固定横条11,组成了大型动力传递带链3。右侧图为动力传递轮2示意图。

图7是设置有永磁体和底部转轴的水斗立体图。在水斗4的上沿处,设置有水斗防倾永磁体9,该水斗防倾永磁体9能够在水斗下降过程中吸附在铁基轨道上,以保持水斗4中的水不会倾覆;在水斗4底部,设置有转轴12,作用是支撑水斗4并可以让水斗4沿着转轴12转动,保证能根据需要将水斗4偏转一定角度,以便能够在水斗4运动到动力传递带链3低端时能够将水斗4中的水倒掉。

图8是帆形水斗的示意图。在柔性帆形材料上一端设置有漂浮体16,另一端设置有下拉体17,由于漂浮体16的浮力和下拉体17的重力共同作用,柔性帆形材料被绷成近似平面形状,在水流作用下,又成为了凹形的帆形水斗15。要保证漂浮体16比重小于所在水域水的比重,同时也要保证下拉体17的比重大于所在水域水的比重。

图9是设置有水斗底部阀门的水斗剖面示意图。图9中,共有(1)、(2)、 (3)3幅图,用虚线隔开。在(1)中,水斗底部为水斗底部阀门18,水斗底部阀门18上的一侧阀门翼20上有阀门永磁体21,阀门永磁体21在底部阀门翼20闭合的时候,是紧紧吸附在水斗底部铁基材料的边沿处的,一侧阀门翼20上还连接有弹簧22,弹簧22的另一端连接在弹簧固定柱23上,弹簧固定柱23则固定在水斗的侧壁上;在一侧阀门翼20上,设置有阀门翼闭合顶杆25,阀门翼闭合顶杆25设置在发电装置上端处,其作用是当被打开的水斗底部阀门18的空水斗上升到最高端,当其开始下降时,阀门翼延长体26触碰到阀门翼闭合顶杆25,于是水斗底部阀门18的阀门翼20沿阀门轴19转动,于是水斗底部阀门18闭合,水斗底部处于闭合状态,同时,阀门永磁体21紧紧吸附在铁基材料的水斗底部边沿上,此时水斗又可承装水而靠重力向下运动。阀门永磁体21还可以同时设置在两侧的阀门翼上。

图9的(2)图给出了当水斗运动到最底端时,其底部水斗底部阀门18的状态,当水斗运动到最底端时,其底部水斗底部阀门18上的一侧阀门翼20被水斗底部下面的阀门翼开启顶杆24顶起,水斗中的水被彻底排空,由于有弹簧(22)的拉力,水斗在上升过程中始终保持水斗底部阀门18被打开状态,也就是保持水斗处于空水斗状态,直到其运动到最高端,遇到阀门翼闭合顶杆25将水斗底部阀门18再次触碰闭合。

图9的(3)图给出了水斗底部阀门18的详细分解,阀门轴19两侧各有一侧阀门翼(20),其中一侧的阀门翼20上还设置有阀门翼延长体26,其作用是与阀门翼闭合顶杆25配合关闭水斗底部阀门1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