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的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装置、该装置的设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617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轮机的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装置、该装置的设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由外罩(enclosure)覆盖的轮机的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装置、该装置的设置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6月2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131542号要求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通常具备对大气进行压缩的压缩机、使燃料在被压缩机压缩后的空气中燃烧而生成燃烧气体的燃烧器、以及由燃烧气体驱动的涡轮。压缩机与进气通道连接。该燃气轮机配置于汽机房内。燃气轮机在汽机房内被外罩覆盖。

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方法:使用安装于汽机房的桥式起重机将进气通道的一部分分解,进而对位于该进气通道的铅垂下方的燃气轮机的轴承进行检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7745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燃气轮机的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过程中,尤其是在使部件移动时使用桥式起重机,因此包含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过程在内的修理检查工序中的桥式起重机的占有时间变长。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例如无法与燃气轮机的进气侧的部件的修理检查一并地进行燃气轮机的排气侧的部件的修理检查。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燃气轮机的修理检查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变长这一问题点。



技术实现要素: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轮机的修理检查工序所花费的时间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的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的悬吊装置具备:架设构件,其架设在一对侧壁板各自的上端,并具有行进路,所述一对侧壁板是构成对轮机的外周进行包围的外罩的板中的、夹着所述轮机彼此对置的一对侧壁板;以及吊具,其悬挂所述轮机的部件并沿着所述行进路行进。

即使不使用桥式起重机,通过使用该悬吊装置,也能够使轮机的部件移动。因此,通过使用该悬吊装置,能够大幅缩短部件的修理检查过程中的桥式起重机的占有时间,而且例如通过一并使用该悬吊装置和桥式起重机,能够与轮机的进气侧的部件的修理检查一并地进行轮机的排气侧的部件的修理检查。

在此,在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具备腿构件,该腿构件被置于一对所述侧壁板各自的上端并支承所述架设构件,该腿构件调节所述架设构件的高度。

在该悬吊装置中,能够使架设构件的高度为目的高度。因此,能够使架设构件的行进路的高度、以及安装于该行进路的吊具的高度为目的高度。

在具备所述腿构件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腿构件具有檐部,该檐部限制该腿构件向一对所述侧壁板并排的横向移动。

在该悬吊装置中,即使向腿构件、或由该腿构件支承的架设构件施加横向载荷,也能够防止腿构件从侧壁板的上端向横向脱落。

在具备所述腿构件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具备底座,所述底座配置于所述侧壁板的上端与所述腿构件之间,该底座的在一对所述侧壁板并排的横向上的中央部平滑地向上方突出。

在该悬吊装置中,即使腿构件略微倾斜,也能够缓和朝向腿构件、侧壁板的上端的角等产生的应力集中。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行进路具有沿着所述一对侧壁板并排的横向延伸的横向路。

在该悬吊装置中,能够使由吊具悬挂的部件沿着横向移动。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行进路具有沿着所述轮机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即轴向延伸的轴向路。

在该悬吊装置中,能够使由吊具悬挂的部件沿着轴向移动。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行进路具有:横向路,其沿着所述一对侧壁板并排的横向延伸;轴向路,其沿着所述轮机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即轴向延伸;以及连接路,其连接所述横向路与所述轴向路,以使得所述吊具能够在所述横向路与所述轴向路之间移动。

在该悬吊装置中,能够使由吊具悬挂的部件沿着横向以及轴向移动。

在具有所述连接路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横向路、所述轴向路以及所述连接路设置于同一假想平面上,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具备连接路旋转支承部,该连接路旋转支承部将所述连接路支承为能够以所述横向路的延长线与所述轴向路的延长线的交点为中心绕与所述假想平面垂直的轴旋转。

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设构件具有横向梁构件,该横向梁构件沿着一对所述侧壁板并排的横向延伸,并架设在一对所述侧壁板各自的上端,并且安装有所述行进路。

在具有所述轴向路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设构件具有:横向梁构件,其沿着一对所述侧壁板并排的横向延伸,并架设在一对所述侧壁板各自的上端;以及轴向梁构件,其安装于所述横向梁构件,且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安装有所述轴向路。

在具有所述轴向梁构件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中,也可以是,具备轴向梁支承座,该轴向梁支承座固定于所述轮机的进气通道的内表面,且支承所述轴向梁构件的端部。

在该悬吊装置中,在进气通道内使吊具沿着轴向路轴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由轴向梁支承座对安装有该轴向路的轴向梁构件的端部进行支承,能够稳定支承架设构件。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的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的悬吊装置的设置方法,其是具备所述轴向梁构件的所述部件的悬吊装置的设置方法,其中,所述悬吊装置的设置方法执行:外罩分解工序,在该工序中,拆卸所述外罩中的覆盖所述轮机的上部的上部外罩的至少一部分而使一对所述侧壁板的上端露出;开口工序,所述进气通道具有在所述轴向上彼此对置的前板和后板,在该工序中,拆卸所述后板中的比所述旋转轴线靠上方的一部分而在所述后板的一部分形成开口;座配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在所述前板中的位于所述后板侧的面即内表面固定所述轴向梁支承座;插入工序,在该工序中,从所述开口将所述轴向梁构件以及所述轴向路的一部分插入所述进气通道内;端部支承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插入所述进气通道内的所述轴向梁构件的所述端部置于所述轴向梁支承座之上;以及横向梁构件配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横向梁构件架设在一对所述侧壁板各自的上端。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的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其是由外罩覆盖的轮机的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其中,所述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执行:外罩分解工序,在该工序中,拆卸所述外罩中的覆盖所述轮机的上部的上部外罩的至少一部分而使夹着所述轮机彼此对置的一对侧壁板的上端露出;架设构件配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将具有行进路的架设构件架设在一对所述侧壁板各自的上端;以及部件移动工序,在该工序中,在能够沿着所述行进路行进的吊具上悬挂所述部件,使所述吊具沿着所述行进路移动而使悬挂于所述吊具的所述部件移动。

在所述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设构件配置工序包括高度调节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支承所述架设构件的腿构件置于一对所述侧壁板各自的上端,并调节所述架设构件的高度。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行进路具有沿着所述一对侧壁板并排的横向延伸的横向路,在所述部件移动工序中,使所述吊具沿着所述横向路移动。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行进路具有沿着所述轮机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即轴向延伸的轴向路,在所述部件移动工序中,使所述吊具沿着所述轴向路移动。

另外,在以上任意的所述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行进路具有:横向路,其沿着所述一对侧壁板并排的横向延伸;轴向路,其沿着所述轮机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即轴向延伸;以及连接路,其连接所述横向路与所述轴向路,以使得所述吊具能够在所述横向路与所述轴向路之间移动,在所述部件移动工序中,使所述吊具沿着所述横向路、所述连接路以及所述轴向路移动。

在通过所述部件移动工序而使所述吊具沿着所述横向路、所述连接路以及所述轴向路移动的所述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设构件具有:横向梁构件,其沿着所述横向延伸,并架设在一对所述侧壁板各自的上端;以及轴向梁构件,其固定于所述横向梁构件,沿着所述轴向延伸并安装有所述轴向路,形成所述轮机的进气通道的板具有在所述轴向上彼此对置的前板以及后板,所述架设构件配置工序包括:开口工序,在该工序中,拆卸所述后板中的比所述旋转轴线靠上方的一部分而在所述后板的一部分形成开口;插入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轴向路以及所述轴向梁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进气通道;端部支承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插入所述进气通道的所述轴向梁构件的端部支承于所述前板;以及横向梁配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将所述横向梁构件架设在一对所述侧壁板各自的上端。

另外,在包括端部支承工序的所述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架设构件配置工序包括在所述前板中的位于所述后板侧的面即所述进气通道的内表面固定轴向梁支承座的座配置工序,在所述端部支承工序中,将插入所述进气通道内的所述轴向梁构件的所述端部置于所述轴向梁支承座之上。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能够缩短轮机的修理检查工序所花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套设备的主要部分剖切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的主要部分剖切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进气通道的主要部分剖切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进气通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的VI向视图。

图7是图5的VII向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腿构件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吊具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实施部件的拆卸之前的成套设备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外罩分解工序、开口工序以及座配置工序后的成套设备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入工序中的成套设备的状态的说明图(其1)。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入工序中的成套设备的状态的说明图(其2)。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入工序中的成套设备的状态的说明图(其3)。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入工序中的成套设备的状态的说明图(其4)。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端部支承工序以及横向梁配置工序后的成套设备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移动工序中的成套设备的状态的说明图(其1)。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移动工序中的成套设备的状态的说明图(其2)。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燃气轮机的部件的拆卸方法的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轮机的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执行该方法的装置、该装置的设置方法的一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首先,对适用本发明的轮机的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的成套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成套设备具备燃气轮机10、通过燃气轮机10的驱动进行发电的发电机55、向燃气轮机10引导大气的进气通道30、对流入进气通道30的空气进行净化的进气过滤装置49、供来自燃气轮机10的废气流动的排气通道50、覆盖燃气轮机10的外罩60、收纳燃气轮机10以及发电机55的汽机房70、以及设置于汽机房70的桥式起重机75。

如图2所示,燃气轮机10具备对来自进气通道30的空气进行压缩的压缩机11、使燃料在被压缩机11压缩后的空气中燃烧而生成燃烧气体的燃烧器21、由来自燃烧器21的燃烧气体驱动的涡轮25、以及将来自涡轮25的废气向排气通道50引导的排气壳体28。

压缩机11具有以旋转轴线Ar作为中心旋转的压缩机转子12、以及以使该压缩机转子12能够旋转的方式覆盖该压缩机转子12的压缩机壳体13。以下,将旋转轴线Ar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Da。涡轮25具有以旋转轴线Ar作为中心旋转的涡轮转子26、以使该涡轮转子26能够旋转的方式覆盖该涡轮转子26的涡轮壳体27。压缩机转子12和涡轮转子26位于同一旋转轴线Ar上,彼此连结而形成燃气轮机转子16。该燃气轮机转子16与所述的发电机55的发电机转子连结。

压缩机壳体13、涡轮壳体27、排气壳体28沿轴向Da依次排列并彼此连接,从而形成燃气轮机壳体17。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在轴向Da上相对于涡轮壳体27的压缩机壳体13的一侧设为上游侧或前侧,将在轴向Da上相对于压缩机壳体13的涡轮壳体27的一侧设为下游侧或后侧。另外,将与轴向Da垂直的水平方向设为横向Dh。而且,将与轴向Da以及横向Dh垂直的方向设为铅垂方向Dv。

进气通道30配置于压缩机壳体13的前侧,排气通道50配置于排气壳体28的后侧。

燃气轮机10还具备将燃气轮机转子16的前侧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前轴承18a、以及将燃气轮机转子16的后侧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后轴承18b。

如图1所示,进气通道30具有压缩机连接部31、通道铅垂部45、通道弯曲部46、以及通道水平部47。压缩机连接部31与压缩机壳体13连接。通道铅垂部45从压缩机连接部31向铅垂上方延伸。通道弯曲部46与通道铅垂部45的上端连接。通道水平部47沿着轴向Da延伸且该通道水平部47的轴向Da的后侧与通道弯曲部46连接,该通道水平部47的轴向Da的前侧与进气过滤装置49连接。

桥式起重机75具有沿着横向Dh延伸且在轴向Da上彼此对置的一对行进导轨76、沿着轴向Da延伸且两端部支承于行进导轨76的梁77、以及安装于梁77的升降机78。一对行进导轨76配置于比燃气轮机10以及外罩60靠上方且比汽机房70的屋顶71靠下方的位置。一对行进导轨76中的一方的行进导轨76在轴向Da上配置于比燃气轮机10靠前侧的位置,另一方的行进导轨76在轴向Da上配置于比燃气轮机10靠后侧的位置。梁77的轴向Da上的两端部支承于一对行进导轨76而在一对行进导轨76上沿着横向Dh行进。升降机78以能够沿着轴向Da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梁77。

外罩60具有覆盖燃气轮机10的上方的上部外罩65、以及覆盖燃气轮机10的侧周的下部外罩61。下部外罩61具有在轴向Da上彼此对置的前壁板62以及后壁板63、以及在横向Dh上彼此对应的一对侧壁板64。在轴向Da上的前壁板62与后壁板63之间配置有燃气轮机10。在前壁板62形成有供连结轴56穿过的开口,该连结轴56将发电机55的转子与燃气轮机转子16机械连结。在后壁板63形成有供排气通道50穿过的开口。在横向Dh上的一对侧壁板64之间配置有燃气轮机10。上部外罩65具有在下部外罩61的前壁板62上设置的前壁板66、在下部外罩61的后壁板63上设置的后壁板67、在下部外罩61的一对侧壁板64上设置的一对侧壁板68、以及顶板69。上部外罩65的顶板69封盖由上部外罩65的前壁板66的上缘、上部外罩65的后壁板67的上缘、以及上部外罩65的一对侧壁板68的上缘形成的上部外罩65的开口。在顶板69形成有供进气通道30穿过的开口。

如图3所示,压缩机壳体13具有以旋转轴线Ar为中心形成为筒状的外侧壳体14以及内侧壳体15。内侧壳体15覆盖压缩机转子12的轴向Da上的前侧的外周。另外,外侧壳体14覆盖压缩机转子12的大致整体的外周。在筒状的外侧壳体14的径向内侧与筒状的内侧壳体15的径向外侧之间,以旋转轴线Ar为中心形成有环状的空气流路。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进气通道30的压缩机连接部31具有以旋转轴线Ar为中心形成为筒状且安装于内侧壳体15的前端15a的连接筒32、沿着与旋转轴线Ar垂直的方向扩展且在轴向Da上隔开间隔地对置的前板33以及后板34、以及将前板33的径向外侧缘和后板34的径向外侧缘连结起来的侧板39。

后板34固定于外侧壳体14的前侧外周缘14a。前板33固定于连接筒32的前端32a。如上所述,侧板39位于前板33的径向外侧缘与后板34的径向外侧缘之间且将两者连结起来。但是,该侧板39未与作为前板33的径向外侧缘的一部分的上缘以及作为后板34的径向外侧缘的一部分的上缘相连结。换言之,前板33的上缘与后板34的上缘未被侧板39连结。因此,由侧板39的上缘、前板33的上缘以及后板34的上缘形成压缩机连接部31的开口。后板34具有形成有沿着轴向Da贯穿的开口(以下称作后板开口36)的后板主体35、以及对后板开口36进行封盖的盖37。后板开口36形成于比后板主体35的上缘靠下侧且比燃气轮机10的旋转轴线Ar靠上侧的位置。在连接筒32的内周侧配置有燃气轮机10的前轴承18a。

通道铅垂部45经由膨胀件48(Expansion)与压缩机连接部31的上缘连接。膨胀件48是为了抑制压缩机连接部31的振动等向通道铅垂部45传递而设置的。

接着,对执行燃气轮机10的部件的安装或拆卸方法的装置即悬吊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5~图7所示,悬吊装置100具备:架设构件110,其具有行进路120;吊具130,其悬挂燃气轮机10的部件并在行进路120上行进;腿构件140,其支承架设构件110;底座150,其配置于腿构件140与下部外罩61的侧壁板64之间;以及轴向梁支承座160,其对架设构件110的端部进行支承。

架设构件110具有:横向梁构件111,其沿着横向Dh延伸且架设在一对侧壁板64各自的上端;轴向梁构件115,其沿着轴向Da延伸;横向路121,其沿着横向Dh延伸且安装于横向梁构件111;轴向路125,其沿着轴向Da延伸且安装于轴向梁构件115;连接路129,其以使吊具130能够在横向路121与轴向路125之间移动的方式将横向路121和轴向路125连接起来;以及连接路旋转支承部119,其将连接路129支承为能够旋转。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行进路120具有横向路121、连接路129以及轴向路125。

横向梁构件111例如由方钢形成。该横向梁构件111的横向Dh的长度比一对侧壁板64的彼此间隔长一些。轴向梁构件115具有第一轴向梁构件116、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第一轴向梁构件116、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例如由方钢形成。第一轴向梁构件116、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均沿着轴向Da延伸,以该顺序从后侧向前侧在直线上排列且彼此接合。第一轴向梁构件116以其下表面与横向梁构件111的下表面共面的方式与该横向梁构件111的横向Dh上的中间部接合。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与第一轴向梁构件116的前端侧的下表面接合。第三轴向梁构件118与第二轴向梁构件117的前端侧的上表面接合。因此,第一轴向梁构件116、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在从铅垂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沿着轴向Da在直线上排列,但在从横向Dh观察的情况下中间的第二轴向梁构件117相对于第一轴向梁构件116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向下侧偏置。

横向路121通过张力悬挂件109等从横向梁构件111向该横向梁构件111的下侧悬挂。该横向路121在横向梁构件111的下方沿着该横向梁构件111的横向Dh的大致整体进行配置,但没有在横向梁构件111的横向Dh的中央部以及横向Dh的两端部配置。

轴向路125通过张力悬挂件109等从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向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下侧悬挂,以使其与横向路121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

连接路129被连接路旋转支承部119支承为:该连接路129与横向路121以及轴向路125位于同一假想平面上,且能够以横向路121的延长线与轴向路125的延长线的交点作为中心绕与假想平面垂直的轴旋转。该连接路旋转支承部119安装于在横向梁构件111中没有设置横向路121的横向梁构件111的中央部、以及在轴向梁构件115中没有设置轴向路125的第一轴向梁构件116。

腿构件140是用于使行进路120的设置高度为目的高度的构件。如图8所示,该腿构件140具有沿着铅垂方向Dv延伸的腿141、以及与腿141的下端接合的腿座142。腿座142由槽形钢形成。因而,该腿座142具有彼此平行且对置的一对凸缘部(檐部)143和将一对凸缘部143连结起来的腹部144。该腿座142以一对凸缘部143在横向Dh上对置且腹部144位于一对凸缘部143的上侧的方式配置。一对凸缘部143的彼此间隔的尺寸比侧壁板64的横向Dh的尺寸、即侧壁板64的厚度尺寸t大。因而,在将该腿座142配置于侧壁板64上时,形成为由该腿座142的一对凸缘部143夹着侧壁板64。在腹部144的上表面接合有腿141。在腿141的上端接合有横向梁构件111的横向Dh的端部。

如图8所示,在腿构件140与下部外罩61的侧壁板64之间配置的底座15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在横向Dh上彼此对置的一对侧面151、在轴向Da上彼此对置的一对端面、下表面153以及上表面154。但是,上表面154不是平面,而是朝向上方凸出的圆周面。因此,该底座150的横向Dh的中央部平滑地朝向上方突出。另外,上表面154与各侧面151的分界被实施了倒角,形成为平滑的曲面。

如图9所示,吊具130具有沿着行进路120移动的行车(trolley)131、以及安装于行车131的链滑车135。行车131具有多个辊132、以及将该辊13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框架133。行进路120由与其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例如带唇的槽形钢那样的形状的钢材形成。在行进路120由例如带唇的槽形钢形成的情况下,该带唇的槽形钢的开口以及唇126朝向下侧。行车131的辊132例如在唇126的上表面上滚动。

如图9所示,轴向梁支承座160对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前端部进行支承。该轴向梁支承座160具有:接受板161,其接受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前端部;以及固定板162,其用于向预先焊接于进气通道30的内表面的加强板164进行固定。

接着,按照图19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燃气轮机10的部件的拆卸方法。

首先,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使用桥式起重机75等从下部外罩61拆卸上部外罩65(S1:外罩分解工序)。

接着,在上部外罩65之上配置悬吊装置100的架设构件110(S2:架设构件配置工序)。在该架设构件配置工序(S2)中,执行开口工序(S3)、座配置工序(S4)、插入工序(S5)、端部支承工序(S6)以及横向梁配置工序(S7)。

在架设构件配置工序(S2)中,首先,如图11所示,从进气通道30的后板主体35拆卸盖37,打开后板开口36(参照图4)(S3:开口工序)。接着,通过螺钉等将轴向梁支承座160的固定板162固定于加强板164(参照图9),该加强板164预先焊接于进气通道30的内表面中的前板33的表面。进一步,在上部外罩65的一对侧壁板64的各上端面上配置底座150(S4:座配置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9所示那样通过螺钉165将固定板162固定于预先焊接于前板33的加强板164的情况下,需要在加强板164形成有螺纹孔。然而,这样的螺纹孔在燃气轮机10运转时会成为空气流动的阻力而不优选。因此,在此,在加强板164形成有螺纹孔166(参照图9),并且在燃气轮机10的运转期间向该螺纹孔166预先拧入闷头螺钉。

接着,如图12至图15所示,由桥式起重机75使用钢丝绳等将悬吊装置100吊起,将悬吊装置100的轴向梁构件115以及轴向路125从进气通道30的后板开口36插入进气通道30内(S5:插入工序)。

在该插入工序(S5)中,首先如图12所示,在悬吊装置100的多个部位搭挂钢丝绳81a、81b,将该钢丝绳81a、81b钩挂于桥式起重机75的钩79。接着,对升降机78进行操作,将在下端安装有钩79的升降机78的钢丝绳卷起,吊起悬吊装置100。此时,悬吊装置100的轴向梁构件115与燃气轮机10的旋转轴线Ar大致平行且第三轴向梁构件118位于比第一轴向梁构件116靠前侧的位置。接着,使桥式起重机75的梁77沿着行进导轨76(参照图1)移动,进一步根据需要使升降机78沿着梁77移动,从而以使轴向梁构件115以及轴向路125位于燃气轮机10的旋转轴线Ar的上方的方式在燃气轮机10的进气通道30的后侧配置悬吊装置100。

在插入工序(S5)中,接着,如图13所示,以使悬吊装置100的前端位于后端的下方的方式使悬吊装置100倾斜,并使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上缘位于比后板开口36的上缘靠下侧的位置。此时,延长搭挂于悬吊装置100的多个钢丝绳81a、81b中的、搭挂于悬吊装置100的前侧的钢丝绳81a,缩短搭挂于悬吊装置100的后侧的钢丝绳81b。

在插入工序(S5)中,接着,如图14所示,使桥式起重机75的升降机78沿着梁77向轴向Da的前侧移动,将倾斜着的悬吊装置100的第二轴向梁构件117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以及轴向路125的一部分从后板开口36插入进气通道30内。然后,如图15所示,对悬吊装置100的倾斜进行复原,以使轴向路125变得水平。至此,插入工序(S5)结束。

在插入工序(S5)结束时,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使桥式起重机75的升降机78沿着梁77向轴向Da的前侧进一步移动,将悬吊装置100的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前端部置于轴向梁支承座160的接受板161(参照图9)上(S6:端部支承工序)。接着,如图5以及图16所示,经由悬吊装置100的腿构件140以及底座150将悬吊装置100的横向梁构件111的端部分别置于下部外罩61的侧壁板64上。即,在一对侧壁板64各自的上端架设横向梁构件111(S7:横向梁配置工序、高度调节工序)。至此,悬吊装置100的设置结束。

从上方观察,在T字型的悬吊装置100中,在设置结束时,与T字的下端相当的轴向梁构件115的前端部被轴向梁支承座160支承,与T字的两臂的两端相当的横向梁构件111的两端分别经由腿构件140以及底座150被下部外罩61的侧壁板64支承。因而,悬吊装置100在设置状态下被稳定支承。

在设置有悬吊装置100的状态下,在置于下部外罩61的侧壁板64的上端面上的底座150之上放置腿构件140。如前面使用图8所述的那样,该底座150的横向Dh的中央部平滑地向上方突出,因此即使腿构件140的腿141略微倾斜,也能够缓和朝向腿141与腿座142的接合部分、侧壁板64的上端的角等的应力集中。

另外,在设置有悬吊装置100的状态下,腿座142的各凸缘部(檐部)143位于侧壁板64的横向Dh的两侧,因此即使对腿构件140或与该腿构件140接合的架设构件110略微施加横向Dh的载荷,也能够防止腿构件140从侧壁板64的上表面沿着横向Dh脱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腿构件140分别设置有一对凸缘部143,但也可以使两个腿构件140中的一方的腿构件140仅在横向Dh的第一侧设置凸缘部143,使另一方的腿构件140仅在横向Dh的第二侧设置凸缘部143。

另外,在设置有悬吊装置100的状态下,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位于后板开口36的上缘36a的下方,从而使第二梁构件的上表面比后板开口36的上缘36a低,另一方面,第一轴向梁构件116的上表面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上表面比后板开口36的上缘36a高。

在悬吊装置100的设置结束时,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由悬吊装置100的吊具130将燃气轮机10的部件P吊起并使该部件P移动(S8:部件移动工序)。在部件移动工序(S8)中,将移动对象即燃气轮机10的部件P等分解。在分解后,将该部件P经由钢丝绳139等悬挂于链滑车135的钩136。然后,将链滑车135的链137卷起而使部件P上升,以使部件P的下端位于比后板开口36的下缘以及压缩机11的外侧壳体14的上缘14b靠上侧的位置。之后,使安装有链滑车135的行车131沿着轴向路125向后侧移动,将行车131从轴向路125移至连接路129。并且,使支承行车131的连接路129旋转90°而使连接路129朝向横向Dh。接着,将行车131从连接路129移至横向路121,使该行车131沿着横向路121在横向Dh上移动。在行车131到达横向路121的端部时,延长链滑车135的链137而将部件P放置于外罩60内且位于燃气轮机10的横向Dh上。接着,从部件P卸下钢丝绳139,将该部件P移动到外罩60外,对该部件P进行修理检查。

图17所示的状态示出了如下状态:在将进气通道30的连接筒32的上半部分从进气通道30卸下后,将钢丝绳139搭挂于燃气轮机10的前轴承18a的轴承罩19(P),并将该钢丝绳139搭挂于链滑车135的钩136。另外,图18示出了如下状态:将链滑车135的链137卷起而使轴承罩19(P)上升,以使轴承罩19(P)的下端位于比后板开口36的下缘以及外侧壳体14的上缘14b靠上侧的位置。

如图18所示,在使链滑车135所吊着的部件P沿着轴向路125移动时,该部件P的下端需要切实地位于比后板开口36的下缘以及外侧壳体14的上缘14b靠上侧的位置。而且,部件P优选尽量位于上方,以便在使部件P沿着轴向路125移动时,即使部件P倾斜,该部件P的下端也不会与后板开口36的下缘、外侧壳体14的上缘14b接触。因此,轴向路125优选在进气通道30的压缩机连接部31内尽量配置于上方的位置。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由三个轴向梁构件116、117、118构成位于轴向路125的上侧的轴向梁构件115,使位于轴向Da的中间的第二轴向梁构件117相对于其他轴向梁构件116、118向下方偏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第一轴向梁构件116的上表面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上表面的位置比后板开口36的上缘36a高,也能够使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位于比后板开口36的上缘36a靠下方的位置。在设置有悬吊装置100的状态下,像这样使第二轴向梁构件117的上表面比后板开口36的上缘36a低,另一方面,使第一轴向梁构件116的上表面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上表面比后板开口36的上缘36a高。

然而,在与设置了悬吊装置100的状态相同地使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上表面比后板开口36的上缘高的状态下,无法将悬吊装置100的轴向路125以及轴向梁构件115从后板开口36插入进气通道30内。因此,在插入工序(S5)中,如前面使用图13以及图14所叙述的那样,在以使悬吊装置100的前端位于后端的下方的方式使悬吊装置100倾斜而使第二轴向梁构件117以及第三轴向梁构件118的上缘位于比后板开口36的上缘靠下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将轴向路125以及轴向梁构件115从后板开口36插入进气通道30内。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部件P的修理检查过程中,在将悬吊装置100设置于下部外罩61上时,使用桥式起重机75。然而,在设置有该悬吊装置100之后,即使不使用桥式起重机75,也能够通过该悬吊装置100来进行部件P的移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大幅缩短部件P的修理检查过程中的桥式起重机75的占有时间,另外,例如通过一并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100和桥式起重机75,从而能够与燃气轮机10的进气侧的部件P的修理检查一并地进行燃气轮机10的排气侧的部件的修理检查。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缩短燃气轮机10的修理检查工序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明了对燃气轮机10的部件P进行拆卸的例子,但在安装所拆卸的部件P的情况下,反向进行图19所示的流程图的各工序的执行顺序即可。但是,在该情况下,在最后执行的工序中,不进行外罩60的分解,而是进行外罩60的组装。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直线状的连接路129旋转,从而实现了连接路129与轴向路125连接的状态和与横向路121连接的状态。然而,连接路129也可以不旋转而是固定式的构件。在该情况下,连接路129的一端与轴向路125连接、其另一端与横向路121连接并且从一端至另一端平滑地弯曲即可。

另外,以上说明了使用悬吊装置100对配置有进气通道30的区域内的燃气轮机10的部件P进行拆卸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悬吊装置100来拆卸该区域外的燃气轮机10的部件、例如燃烧器21的部件等。像这样在燃烧器21的部件等的拆卸中无需将悬吊装置100的一部分插入进气通道30内的情况下,作为架设构件110的构成要素,也可以省略轴向梁构件115、轴向路125、连接路129以及旋转支承构件。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悬吊装置100中,以横向Dh上的横向梁构件111的中央部为基准在横向Dh的两侧设置有横向路121,但也可以以横向梁构件111的中央部为基准仅在横向Dh的一侧设置有横向路121,根据情况,也可以不在横向梁构件111设置横向路121。

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以燃气轮机10的部件为对象,但也可以以蒸汽轮机的部件为对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能够缩短轮机的修理检查工序所花费的时间。

附图标记说明

10、燃气轮机(或仅是轮机);11、压缩机;12、压缩机转子;13、压缩机壳体;14、外侧壳体;15、内侧壳体;16、燃气轮机转子;17、燃气轮机壳体;21、燃烧器;25、涡轮;26、涡轮转子;27、涡轮壳体;30、进气通道;31、压缩机连接部;32、连接筒;33、前板;34、后板;35、后板主体;36、后板开口;37、盖;45、通道铅垂部;46、通道弯曲部;47、通道水平部;49、进气过滤装置;50、排气通道;55、发电机;60、外罩;61、下部外罩;62、前壁板;63、后壁板;64、侧壁板;65、上部外罩;70、汽机房;75、桥式起重机;76、行进导轨;77、梁;78、升降机;100、悬吊装置;110、架设构件;111、横向梁构件;115、轴向梁构件;116、第一轴向梁构件;117、第二轴向梁构件;118、第三轴向梁构件;119、连接路旋转支承部;120、行进路;121、横向路(行进路);125、轴向路(行进路);129、连接路(行进路);130、吊具;131、行车;132、辊;135、链滑车;140、腿构件;141、腿;142、腿座;143、凸缘部(檐部);150、底座;160、轴向梁支承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