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1080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内燃发动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发动机。

2.相关技术的描述

日本特许申请公报NO.2012-237234(JP2012-237234 A)描述了一种设置有窜缸混合气还原装置的内燃发动机,该窜缸混合气还原装置包括将油雾与窜缸混合气分离的机油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安装在车辆中的内燃发动机包括真空泵,并且利用通过用该真空泵吸入空气所产生的负压来增加制动踏板力。真空泵从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出口排出空气,在从出口排出空气时,可以将对真空泵的滑动点进行润滑的机油与空气一起排出。与空气一起从真空泵排出的机油与在真空泵的气室内被加压的空气一起同时从出口喷射,并且因此变成了颗粒直径非常小的雾。因此,在相关的机油分离装置中,从真空泵排出的油雾不可能被收集。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易收集从真空泵排出的机油的内燃发动机。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内燃发动机,该内燃发动机包括凸轮轴、气缸盖、盖罩、高压泵和真空泵。气缸盖支承凸轮轴使得凸轮轴旋转。盖罩安装至气缸盖。高压泵包括抵靠设置在凸轮轴上的凸轮的柱塞。高压泵构造成通过凸轮的旋转而被驱动,使得已经对凸轮与柱塞的抵接部分进行润滑的机油与盖罩的内壁碰撞。真空泵安装至气缸盖。真空泵包括入口和出口。真空泵构造成从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从出口排出油雾与空气。出口布置成使得来自出口的油雾与空气被排出到由已经与盖罩的内壁碰撞的机油的飞沫形成的油雾滞留的空间中。

机油被供给至通过凸轮的旋转而驱动的高压泵的柱塞与凸轮的抵接部分,使得这些抵接部分被润滑。因此,已供给至凸轮的机油随着凸轮的旋转被分散在盖罩内。分散在盖罩内的机油与盖罩的内壁碰撞,并且在该碰撞之时产生的飞沫变成滞留在盖罩内侧的油雾。该类型的油雾由与内壁碰撞的分散的机油产生,因此该类型的油雾的颗粒直径通常比与加压空气一起从真空泵的出口排出的油雾的颗粒直径大。

通过上述结构,与空气一起从真空泵的出口排出的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被朝向由凸轮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滞留的空间排出。因此,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与具有大颗粒直径的油雾碰撞,并且因此,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的颗粒直径变大。即,从真空泵排出的油雾变得更易于收集。此外,从真空泵排出的油雾和空气与由凸轮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因此促进了被凸轮分散的机油的液化,并且能够更容易地收集由凸轮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

在根据上述方面的内燃发动机中,凸轮轴可以包括驱动进气门的进气凸轮轴和驱动排气门的排气凸轮轴。气缸盖可以支承并排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真空泵可以连接至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之中的一个凸轮轴的一个端部。高压泵可以由设置在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之中的另一凸轮轴上的多个凸轮之中的、布置在最靠近真空泵的位置处的凸轮驱动。

根据该结构,由驱动高压泵的凸轮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的空间更靠近布置有真空泵的位置。因此,从真空泵排出的油雾和空气与由凸轮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更倾向于碰撞,因此能够更容易地收集机油。

具有上述结构的内燃发动机还可以包括驱动凸轮轴的链以及覆盖链的链罩。可以设置两个气缸盖和两个盖罩。链可以操作性地链接设置在两个气缸盖中的每个气缸盖中的多个凸轮轴。两个盖罩中的一个盖罩可以包括入口,该入口从进气通道的位于在进气通道中设置有节气门的位置的上游的部分引入空气。两个盖罩中的另一盖罩可以包括再循环端口,该再循环端口将窜缸混合气排出至进气通道的位于进气通道中的节气门的下游的部分,使得窜缸混合气从形成在两个盖罩中的所述一个盖罩中的入口经由链罩的内部流动至两个盖罩中的另一盖罩的再循环端口。真空泵和高压泵可以布置在安装有两个盖罩中的所述一个盖罩的气缸盖中。

根据该结构,真空泵布置在设置有入口的气缸盖中,因此从真空泵排出的但未与由驱动高压泵的凸轮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的油雾将与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所通过的通道的空气一起流动。即,该油雾将从气缸盖的设置有入口的盖罩内经由链罩的内部流动到另一气缸盖中的盖罩中。因此,未与由驱动高压泵的凸轮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的油雾在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所通过的通道、盖罩的内壁以及链罩的内壁等时将与其他机油液滴碰撞,使得颗粒直径将增大并且油雾将更容易液化。因此,未与由驱动高压泵的凸轮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的机油也将被更容易地收集。

具有上述结构的内燃发动机还可以包括对链进行引导的链引导件。链引导件可以包括排出孔。排出孔可以构造成将供给用以对链的滑动表面和链引导件的滑动表面进行润滑的机油的液滴排出到窜缸混合气流动通过的链罩中。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从链引导件的排出孔排出的机油的液滴与已经同流动通过链罩的窜缸混合气一起流动的油雾碰撞。用于润滑链的机油的量比用在内燃发动机中的其他润滑点处的机油的量大,并且从链引导件分散的机油的液滴具有相对大的颗粒直径。因此,通过使具有比从真空泵排出的油雾的颗粒直径大的颗粒直径的机油液滴与从真空泵排出的油雾碰撞,能够使油雾的颗粒直径更大。即,能够更容易地收集从真空泵排出的油雾,并且能够促进从链引导件的排出孔排出的机油的液化,因此也能够促进从链引导件的排出孔排出的机油的回收。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意义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进气和排气的流动通道的一部分的模式的视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内燃发动机的链机构的模式的视图;

图4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真空泵的平面图;

图5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真空泵的俯视图;

图6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截面图;以及

图7为如从盖罩侧观察到的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气缸盖在真空泵和高压燃料泵周围的区域处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内燃发动机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内燃发动机10是具有两个气缸组Va和Vb的V型内燃发动机。内燃发动机10包括曲轴箱11、气缸盖12a和气缸盖12b,其中,曲轴箱11支承曲轴21,气缸盖12a形成气缸组Va,气缸盖12b形成气缸组Vb。油底壳14附接至曲轴箱11的下部部分。

驱动进气门的进气凸轮轴22和驱动排气门的排气凸轮轴23以并排平行的方式由气缸盖12a支承。相似地,进气凸轮轴22和排气凸轮轴23以并排平行的方式由气缸盖12b支承。即,气缸组Va和气缸组Vb中的每一者均设置有并排的进气凸轮轴22和排气凸轮轴23。

此外,盖罩13a安装至气缸盖12a,并且盖罩13b安装至气缸盖12b。在盖罩13a中布置有引导空气进入盖罩13a中的入口32。同时,在盖罩13b中布置有将包含窜缸混合气的空气从盖罩13b内排出的再循环端口34。

此外,在内燃发动机10中设置有将曲轴21的驱动力传递至进气凸轮轴22和排气凸轮轴23的链机构,并且附接有覆盖该链机构的链罩41。因此,在内燃发动机10中,盖罩13a内的空间经由链罩41内的空间与盖罩13b内的空间连通,链机构容纳在该链罩41内的空间内。

内燃发动机10的每个部分比如链机构由通过油泵从油底壳14抽吸上来的机油来润滑。在气缸盖12a和12b中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对提供用以对气缸盖12a和12b的内部进行润滑的机油进行收集。在油槽中设置有与曲轴箱11连通的滴油孔,并且收集在油槽中的机油通过这些滴油孔返回至附接至曲轴箱11的下部部分的油底壳14。

在内燃发动机10中,在气缸盖12a中布置有真空泵50。该真空泵50连接至由气缸盖12a支承的进气凸轮轴22的端部部分,并且真空泵50通过进气凸轮轴22的旋转来驱动。真空泵50的入口51连接至制动助力器,并且真空泵50通过从制动助力器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排出到盖罩13a中而产生待储存在制动助力器中的负压。

此外,在盖罩13a中布置有高压燃料泵60。该高压燃料泵60通过由气缸盖12a支承的排气凸轮轴23的旋转来驱动。高压燃料泵60是如下泵,该泵使燃料加压并且将加压燃料供给至高压燃料管线,其中,燃料喷射阀连接至该高压燃料管线。高压燃料泵60布置在燃料供给通道的中途,燃料供给通道将燃料从燃料箱供给至高压燃料管线。

如上所述,在该内燃发动机10中,在每个气缸组Va和Vb中都布置有真空泵50和高压燃料泵60。如图2中所示,在气缸组Va和气缸组Vb二者中都设置有燃烧室28。进气通道26和排气通道29连接至每个燃烧室28,其中,进气通道26引导空气进入燃烧室28中,从燃烧室28排出的排气流动通过排气通道29。在进气通道26中布置有节气门27,并且通过该节气门27的开度来调节供给至每个燃烧室28的空气的流量。

接下来,将对设置在内燃发动机10中的窜缸混合气还原装置进行描述。引入通道31的一个端部连接至进气通道26的位于节气门27上游的部分。引入通道31的另一端部连接至设置在盖罩13a中的入口32。此外,再循环通道35的一个端部连接至进气通道26的位于节气门27下游的部分。再循环通道35的另一端部连接至设置在盖罩13b中的再循环端口34。

当供给至燃烧室28的空气的流量被节气门27减小时,在进气通道26的位于节气门27下游的部分中的压力变得比在进气通道26的位于节气门27上游的部分中的压力低。

如上所述,盖罩13a内的空间经由链罩41内的空间与盖罩13b内的空间连通。因此,所产生的该压差产生从进气通道26的位于节气门27上游的部分通过内燃发动机10内的空间朝向进气通道26的位于节气门27下游的部分的空气流动。即,在内燃发动机10内的空间中的空气通过再循环端口34朝向位于节气门27下游的压力低的部分被吸入,并且空气从位于节气门27上游的压力高的部分通过入口32被引入内燃发动机10中。此时,已经从燃烧室28流出的窜缸混合气在依次穿过盖罩13a内的空间、链罩41内的空间以及盖罩13b内的空间的过程中与空气混合。于是,包含窜缸混合气的空气从再循环端口34排出到再循环通道35中,并且在节气门27下游再循环至进气通道26。简而言之,在内燃发动机10的该窜缸混合气还原装置中,生成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使得包含窜缸混合气的空气从气缸组Va中的盖罩13a的内部经由链罩41的内部流动至气缸组Vb的盖罩13b的内部。因此,在该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中,气缸组Va定位在上游侧而气缸组Vb定位在下游侧。

在设置于气缸盖12b上的盖罩13b中设置有机油分离器33,该机油分离器33用于使机油与包含从再循环端口34排出的窜缸混合气的空气分离。包含窜缸混合气的空气在穿过机油分离器33之后从再循环端口34排出。例如,迷宫式机油分离器或旋流式机油分离器可以用作机油分离器33。此外,也可以在再循环端口34中设置有PCV阀,该PCV阀对从盖罩13b内的空间排出到再循环通道35中的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

接着,将参照图3对设置在链罩41内部的链机构进行描述。链机构包括两个链43和一个链42。

链42围绕布置在气缸组Va中的进气凸轮轴22的链轮、布置在气缸组Vb中的进气凸轮轴22的链轮以及曲轴21的链轮缠绕,由此将曲轴21与每个气缸组Va和Vb的进气凸轮轴22操作性地链接。

设置在每个气缸组Va和Vb中的链43围绕每个气缸组Va和Vb中的进气凸轮轴22的链轮和排气凸轮轴23的链轮缠绕,由此将在每个气缸组Va和Vb中的进气凸轮轴22和排气凸轮轴23操作性地链接在一起。

在每个气缸组Va和Vb中的进气凸轮轴22与排气凸轮轴23之间布置有链张紧器44,该链张紧器44作为对链43进行引导的链引导件。该链张紧器44形成为设置有引导凹槽的轨道形状,并且通过使链43在引导凹槽中滑动来引导链43。此外,排出孔45在链张紧器44的引导凹槽的底部部分中是开口的,并且润滑链43的机油从排出孔45被排出到链罩41内的空间中。

曲轴21的运动通过该链机构被传递至进气凸轮轴22和排气凸轮轴23。接着,将参照图4和图5对真空泵50进行描述。

如图4中所示,真空泵50包括驱动轴54。该驱动轴54连接至由气缸盖12a支承的进气凸轮轴22的端部部分,并且驱动轴54通过进气凸轮轴22的旋转来驱动。此外,真空泵50包括吸入空气的入口51和排出空气的出口52。入口51连接至制动助力器。

真空泵50经由入口51从制动助力器吸入空气,并且通过将空气从出口52排出到盖罩13a中来产生负压。此外,在真空泵50中设置有关闭出口52的由板簧形成的阀体。

当驱动轴54旋转时,被附接至驱动轴54的叶片分开的气室在移动的同时改变容积。更具体地,当气室与入口51连通而不与出口52连通时,随着驱动轴54的旋转,气室的容积逐渐地增大。同时,当气室与出口52连通而不与入口51连通时,随着驱动轴54的旋转,气室的容积逐渐地减小。通过气室的容积随着驱动轴54旋转所产生的这种增大和减小,空气被从入口51吸入,并且吸入的空气被压缩并从出口52排出。出口52通过由板簧形成的阀体关闭,因此当随着气室的容积减小而被压缩的空气的压力使阀体弯曲时,出口52打开并且空气被排出。即,该真空泵50将已经从入口51吸入的空气从出口52间歇性地排出。

此外,在真空泵50中设置有板状止挡件53,该板状止挡件53用于通过将阀体的弯曲调节成在一定范围内来限制出口52的开度。如图5中所示,止挡件53设置成使得一个端部固定至真空泵50的壳体,并且另一端部与真空泵50的壳体分离。

当空气从真空泵50的出口52被排出时,对真空泵50的内部进行润滑的机油与空气一起被排出。该机油与已在真空泵50的气室内被加压的空气一起同时从出口52被排出,并且因而形成了具有非常小的颗粒直径的雾。此时,由于设置有对阀体的弯曲进行调节的止挡件53,因此排出的油雾扩散到沿由图5中示出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的空间中。

接着,将参照图6对高压燃料泵60进行描述。高压燃料泵60容纳能够沿竖向移动的柱塞61。在高压燃料泵60中,压力室的容积通过使可移动柱塞61向上和向下移动而增大和减小。另外,利用该压力室的容积的增加和减小来对被引入压力室中的燃料进行加压和输送。

柱塞61在其梢端上具有可移动辊62。高压燃料泵60布置成使得辊62抵靠设置在排气凸轮轴23上的泵驱动凸轮24。此外,柱塞61被弹簧63朝向泵驱动凸轮24的中心迫压。

即,柱塞61随着排气凸轮轴23的旋转而以周期的方式向上和向下移动。通过排气凸轮轴23的驱动力以这种方式被传递至高压燃料泵60,高压燃料泵60被驱动成使得加压燃料被供给至高压燃料管线。

辊62与泵驱动凸轮24的抵接部分通过从设置在气缸盖12a中的润滑油供给端口15排出的机油来润滑。粘附至泵驱动凸轮24的机油随着泵驱动凸轮24的旋转而被分散(即,飞绕)在盖罩13a内部。分散的机油与盖罩13a的内壁以及气缸盖12a的内壁碰撞,并且当分散的机油碰撞这些壁时产生的飞沫形成了油雾,如由图6中示出的箭头所指示,该油雾在盖罩13a内部升起,并且滞留在盖罩13a内的空间中。

如图7中所示,真空泵50设置成使得出口52定位在盖罩13a内。此外,泵驱动凸轮24是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凸轮,该泵驱动凸轮24是设置在排气凸轮轴23上的多个凸轮之中的定位成最靠近真空泵50的凸轮。由虚线所指示的区域D表示由上述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滞留的空间。真空泵50布置成使得从出口52排出的油雾朝向该区域D被排出。即,真空泵50布置成使得从出口52排出的油雾朝向由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滞留的空间被排出。

接着,将参照图1和图7对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内燃发动机10的操作进行描述。如图7中所示,在该内燃发动机10中,真空泵50的出口52布置在下述位置中:在该位置中,从真空泵50的出口52排出的油雾朝向区域D被排出,由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滞留在区域D中。因此,与空气一起从真空泵50的出口52排出的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能够与由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

此外,如图1中所示,真空泵50布置在气缸盖12a中,即,布置在气缸组Va中,因此真空泵50布置在形成于内燃发动机10中的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的上游。因此,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与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的空气一起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因此,未与由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的油雾能够在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盖罩13a和13b的内壁以及链罩41的内壁等时与其他机油液滴碰撞。

特别地,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形成为穿过链罩41。因此,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能够与从链张紧器44的排出孔45排出的机油碰撞。用于润滑链42和链43的机油的量比用在内燃发动机10中的其他润滑点处的机油的量大,并且由链张紧器44分散的机油的液滴具有相对大的颗粒直径。因此,通过使机油的这些液滴与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碰撞,能够使油雾的颗粒直径变大。

即,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的颗粒直径通过该油雾与其他机油以及内壁等碰撞而变得更大。此外,颗粒直径已经变大并且被液化的机油在被收集在气缸盖12a和12b中的油槽中之后穿过滴油孔而贮留在油底壳14中。此外,尽管颗粒直径变大但是未液化的油雾与空气一起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并且该油雾通过设置在窜缸混合气还原装置中的机油分离器33与空气分离,并且被收集。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下面描述的效果。(1)与空气一起从真空泵50的出口52排出的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朝向贮留有具有大颗料直径的油雾的空间被排出。结果是,由于油雾彼此碰撞,因此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的颗粒直径将变大。因此,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变得更易于收集。

(2)从真空泵50排出的空气和油雾能够与由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因此,能够促进由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的液化,并且还能够更容易地收集由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即,既能够收集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又能够收集由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

(3)真空泵50和高压燃料泵60布置在气缸组Va中。因此,由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所在的空间和布置真空泵50的位置更靠近在一起。即,从真空泵50排出的空气和油雾与由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更倾向于碰撞,因此能够更容易地收集机油。

(4)真空泵50布置在形成气缸组Va的气缸盖12a中,气缸组Va设置有入口32。因此,从真空泵50排出的、但未与由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的油雾将与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的空气一起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即,该油雾将从设置有入口32的气缸组Va的盖罩13a内部经由链罩41的内部流动到另一气缸组Vb的盖罩13b中。因此,未与由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的油雾在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盖罩13a和13b的内壁以及链罩41的内壁等时将与其他机油液滴碰撞,使得颗粒直径将变大并且油雾将更容易液化。因此,未与由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的机油也将更易于收集。

(5)能够使从链张紧器44的排出孔45排出的具有大颗粒直径的机油液滴与已经和空气一起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的油雾碰撞。即,能够更容易地收集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并且能够促进从链张紧器44的排出孔45排出的机油的液化,因而能够促进从链张紧器44的排出孔45排出的机油的回收。

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可以在下面描述的已经被适当地修改的模式中实施。-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机油从链张紧器44的排出孔45排出到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中。此外,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流动通过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并且能够与从排出孔45排出的机油碰撞。然而,不管机油是否从链张紧器44的排出孔45排出,机油都可以通过链机构被分散。也可以使被链机构分散的该机油与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碰撞。即,在链张紧器44不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排出孔45的情况下,仍可以显示出与通过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相似的效果。因此,并非总是需要在链张紧器44中设置排出孔45。

此外,也可以通过使从窜缸混合气流动路径中的除链机构之外的某机构分散的机油与从真空泵50排出的油雾碰撞来显示与由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相似的效果。因此,链张紧器44不是必需的结构,并且可以被省去。

-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内燃发动机10为V型内燃发动机,但是内燃发动机10还可以例如为直列式内燃发动机。无论内燃发动机为何类型,真空泵50仅需要布置成朝向由从泵驱动凸轮24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滞留的区域排出油雾。此外,如果进气凸轮轴22和排气凸轮轴23彼此相邻地支承在气缸盖内部,则真空泵50和高压燃料泵60能够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似地布置。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真空泵50连接至进气凸轮轴22,并且高压燃料泵60连接至排气凸轮轴23,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组合。例如,高压燃料泵60可以连接至进气凸轮轴22,真空泵50可以连接至排气凸轮轴23。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真空泵50连接至进气凸轮轴22,并且高压燃料泵60连接至排气凸轮轴23,但是真空泵50和高压燃料泵60二者均可以连接至同一凸轮轴。为了获得与由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相似的效果,真空泵50仅需要布置成朝向由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滞留的区域排出油雾。

根据上述结构,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似的、从真空泵50排出的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更容易被收集的效果甚至能够在进气凸轮轮22和排气凸轮轴23在气缸盖中不是彼此相邻地支承的内燃发动机中获得。此外,真空泵50和高压燃料泵60能够布置成使得从真空泵50排出的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更容易被收集的效果甚至能够在设置有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二者的凸轮轴的内燃发动机中获得。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真空泵50布置在高压燃料泵60的附近,并且使从真空泵50排出的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与由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油雾碰撞。然而,真空泵50不必总是布置在高压燃料泵60的附近。

即,从真空泵50排出的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仅需要能够与由驱动高压燃料泵60的泵驱动凸轮24所分散的机油形成的具有大颗粒直径的油雾碰撞。该类型的结构使得能够获得能够更容易地收集从真空泵50排出的具有小颗粒直径的油雾的效果,正如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一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