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坝流水蜘网聚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622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能利用装置,具体为一种无坝流水蜘网聚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利用江河溪流水能的技术装置的不足之处是,需要筑坝,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大,占用土地空间多,实施难度大,建造条件苛刻,要求高,造价昂贵,难以对自然江河溪流等实现充分、高效、简便、广泛的利用,难以实现就地分散利用,避免长距离高价输送费用,而这种利用,特别对于特殊条件下的能源获取(如江河溪流、海洋流等野外工程作业的能源获取)尤为重要。

目前尚未见较好克服上述不足的文献报道、产品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坝流水蜘网聚能装置,它能够简便高效聚集、输出自然江河海洋水流所蕴藏的能量,无需筑坝,造价低廉,实施容易,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效能高,适应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无坝流水蜘网聚能装置,包括可与传动机构、发电装置连接的聚能轴,在所述聚能轴沿其轴向间隔设有至少两张蜘网盘,所述聚能轴穿过蜘网盘的中部串联各蜘网盘,在各蜘网盘之间设有水动页。

所述蜘网盘具有径梁、环梁,所述径梁沿聚能轴的径向延伸呈辐射状设置在聚能轴的周围,所述环梁环绕聚能轴连接各径梁。

在所述水动页的端角部设有端角轴,在所述蜘网盘的径梁设有端角轴口,所述端角轴与端角轴口形成可转动连接。

所述端角轴口设置在径梁垂直于水动页轴向(相对于水动页端部)的一面。

所述端角轴口设置在径梁平行于水动页轴向的一面。

在所述径梁设有凸轴,在所述水动页的端角部设有凸轴口,所述凸轴与凸轴口形成可转动连接。

所述水动页的端部与蜘网盘的径梁形成可转动连接。

所述水动页的端部与蜘网盘的环梁形成可转动连接。

在各蜘网盘之间设有体梁,所述体梁平行于聚能轴,所述水动页的一边与体梁形成可转动连接。

所述径梁一面为平面或者凹弧面,所述径梁的另一面为角形面(菱形面)或者凸弧面,所述水动页的一面为平面或者凹弧面,所述水动页的另一面为角形面(菱形面)或者凸弧面,该水动页安装在各蜘网盘之间。

本发明用于利用自然江河溪流、海洋流获取动力能源,它无需筑坝,能够简便高效聚集、输出江河溪流海洋流自然水流中所蕴藏的能量,造价低廉,实施容易,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效能高,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横截面示意图(从蜘网盘与蜘网盘之间横截,水流方向垂直于聚能轴的轴向平行于蜘网盘由该图的上方向下冲击)。

图中,1.聚能轴,2.蜘网盘,3.水动页,4.径梁,5.环梁,6.体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无坝流水蜘网聚能装置,包括可与传动机构、发电装置连接的聚能轴1,在所述聚能轴1沿其轴向间隔设有若干张蜘网盘2(本附图只显示一张蜘网盘,截去了其余部分),蜘网盘大小、以及蜘网盘与蜘网盘之间的间距、水动页的长度和宽度等根据江河溪流海洋流的宽度深度确定,所述聚能轴1穿过蜘网盘2的中部串联各蜘网盘,在各蜘网盘1与蜘网盘之间设有水动页3。所述水动页可以采用横截面为弧形或者三角形的水动页,这种水动页的两端分别与蜘网盘固定连接,这种水动页的凹弧面或者最大平面垂直逆着水流冲击方向,其凸弧面或者菱角顺着水流方向;所述水动页也可以采用平板式,这种水动页的两端分别与蜘网盘形成可转动连接。

所述蜘网盘2具有径梁4、环梁5,所述径梁4沿聚能轴1的径向呈辐射状设置在聚能轴1的周围,所述环梁6环绕聚能轴1连接各径梁4。在所述水动页3的端角部设有端角轴,在所述径梁4设有端角轴口,所述端角轴与端角轴口形成可转动连接。一种是,所述端角轴口设置在径梁4垂直于水动页3轴向(相对于水动页端部)的一面;另一种是,所述端角轴口设置在径梁4平行于水动页3轴向的一面。

另一种实施是,在所述径梁4设有凸轴,在所述水动页3的端角部设有凸轴口,所述凸轴与凸轴口形成可转动连接,其余同上。

一种是,平板式的水动页3的端部可与蜘网盘2的径梁4形成可转动连接。

另一种是,平板式的水动页3的端部与蜘网盘2的环梁5形成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在各蜘网盘2之间设有体梁6,所述体梁6平行于聚能轴1,平板式的水动页3的一边与体梁6形成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径梁4逆着水流冲击的一面为平面或者凹弧面,所述径梁4的另一面(顺着水流方向)为角形(菱形)或者凸弧面,所述水动页3的一面为平面或者凹弧面,所述水动页3的另一面为角形(菱形)或者凸弧面,该水动页3安装在各蜘网盘之间。

本发明可以聚能轴垂直于水面安装在水流中,也可以聚能轴平行于水面安装在水流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坝流水蜘网聚能装置。为了克服现有利用江河溪流水能的技术装置需要筑坝,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大,占用土地空间多,实施难度大,造价高等不足,本发明在所述聚能轴间隔设有至少两张蜘网盘,在各蜘网盘之间设有水动页,所述蜘网盘具有径梁、环梁,所述径梁沿聚能轴的径向延伸呈辐射状设置在聚能轴的周围,所述环梁环绕聚能轴连接各径梁。本发明用于利用自然江河、海洋水流获取动力能源,它能够简便高效聚集、输出江河海洋自然水流所蕴藏的能量,无需筑坝,造价低廉,实施容易,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效能高,适应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明;瞿家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世明;瞿家元
技术研发日:2016.07.20
技术公布日:2018.0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