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和用于热交换器的插入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87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芯体(22,1022),所述芯体包括第一端构件(30)、第二端构件(34)和多个管(38),所述管(38)在所述第一端构件和所述第二端构件之间纵向延伸;

第一容器(14,1014),所述第一容器固定联接至所述第一端构件,所述第一容器包括第一端口(54,1054),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一端构件限定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管的第一端(42,1042)流体连通的第一腔室(62);

第二容器(18),所述第二容器固定联接至所述第二端构件,所述第二容器包括第二端口(66),所述第二容器和所述第二端构件限定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管的第二端(46)流体连通的第二腔室(74);和

第一组引导构件(26,26a,26b,26c,26d,26e,26f,26g,1026),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联接至所述第一端构件,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相互配合以限定多个第一漏斗,每个第一漏斗的窄端朝向单独的一个管开口,每个第一漏斗的宽端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26b)包括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相比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以更大的距离从所述第一端构件延伸进入所述第一容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26c)包括第一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包括在顶峰(90c)处连结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关于轴线不对称,所述轴线通过所述顶峰并平行于所述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26d)包括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一对基壁和漏斗部(82d),所述一对基壁实质上平行于所述管,所述漏斗部(82d)在顶峰(90d)处连结相应的第一引导构件或者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基壁,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基壁比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基壁更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中的每个引导构件(26f,26g)包括一对基壁和漏斗部(82f,82g),所述漏斗部(82f,82g)在顶峰(90f,90g)处连结相应的引导构件的基壁,所述漏斗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顶峰向所述基壁弯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26g)中的每个引导构件包括一对基壁和漏斗部(82g),所述漏斗部在顶峰(90g)处连结相应的引导构件的基壁,所述基壁与所述管的内表面(44)平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第二组引导构件(28),所述第二组引导构件相互配合以限定多个第二漏斗,每个第二漏斗的窄端朝向一个管开口,每个第二漏斗的宽端朝向所述第二腔室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26e)中的多个引导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叶片(94),所述叶片(94)从相应的引导构件的顶峰(90e)朝向所述第一端口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26a)中的每个引导构件限定孔(88),所述孔(88)位于所述第一漏斗的所述窄端和所述宽端之间,所述孔流体地联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漏斗。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密封部(1436),所述密封部固定联接至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并且绕着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的外周延伸,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一端构件接合,以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一端构件之间形成密封。

11.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多个销(1580),所述销固定联接至所述第一组引导构件,每个销从对应的第一漏斗的窄端延伸进入对应的一个管。

12.一种用于热交换器(1010)的插入部,所述热交换器(1010)具有第一容器(1014)、第二容器和芯子(1022),所述芯子包括多个管(1038),所述多个管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包含:

主体(1024),所述主体限定多个漏斗,所述主体被构造成容纳于所述热交换器中,位于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芯子之间,每个漏斗被构造成与一个管对齐并且从靠近一个管的窄孔扩大至靠近所述容器的宽孔,以将所述管流体地联接至所述容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引导构件(1026),所述引导构件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漏斗并且限定每个漏斗之间的顶峰,相比于第二个引导构件的顶峰,第一个引导构件的顶峰与所述窄孔的距离更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引导构件(1026),所述引导构件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漏斗,每个引导构件具有在顶峰处连结的第一壁和第二壁;其中,第一个引导构件的第一壁长于所述第一个引导构件的第二壁。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引导构件(1026),所述多个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一对基壁和漏斗部,所述基壁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管,所述漏斗部在顶峰处连结所述基壁;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基壁比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基壁更长。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引导构件(1026)和多个叶片,所述引导构件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漏斗并且限定每个漏斗之间的顶峰,每个叶片固定联接至相应的一个顶峰并且从所述相应的一个顶峰延伸远离所述漏斗。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引导构件(1026),所述引导构件相互配合以限定所述漏斗,每个引导构件具有在顶峰处连结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限定一对孔,所述孔通过所述引导构件流体地联接一对相邻的漏斗。

18.如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密封部(1436),所述密封部固定联接至所述主体,并且绕着所述主体的外周(1028)延伸,所述密封部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芯子接合,以便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芯子之间形成密封。

19.一种用于热交换器(1010)的插入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容器(1014)、第二容器和芯子(1022),所述芯子包括多个管(1038),所述多个管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包含:

主体(1024),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引导构件(1026),所述引导构件被构造成容纳在所述热交换器中,位于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芯子之间,相邻的引导构件相互配合以限定漏斗,所述漏斗具有朝向一个管开口的窄孔和朝向所述容器开口的宽孔,以将所述管流体地联接至所述容器;

其中,所述窄孔和所述宽孔之间的距离随着接近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入口/出口而增加。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每个引导构件包括基部、弯曲部和顶峰,所述基部通过所述弯曲部过渡至所述顶峰。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