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罐排出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3666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碳罐排出电磁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利用汽车配管的压力变动诊断泄漏时所使用的碳罐排出电磁阀及空气泵插入至碳罐的结构、碳罐以及碳罐排出电磁阀。



背景技术:

作为对设置于汽车的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的方法,存在以下主流方法:对该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进行密闭,监视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内施加压力时的压力变动,从而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此外,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的方法因压力的施加方法不同而被划分为发动机负压方式、空气泵方式、EONV(Engine Off Natural Vacuum:发动机关闭自然真空)方式等。

在发动机负压方式中,在利用发动机负压将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内减压之后,为了将碳罐与大气侧之间切断而对碳罐排出电磁阀进行闭阀,并对之后的压力变动进行监视。另外,在EONV方式中,为了将碳罐与大气侧之间切断而对碳罐排出电磁阀进行闭阀,利用发动机排气热量监视自然散热引起的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内的压力变动。

在采用了发动机负压方式及EONV方式的碳罐中,存在经由配管与碳罐排出电磁阀连接的碳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碳罐排出电磁阀被插入而一体化后的碳罐。

然而,上述方式以发动机驱动为前提,因此,不适于为了混合动力化、提高燃油效率而在行驶中也使发动机停止这样的车辆。

另一方面,在不以发动机驱动为前提的空气泵方式中,为了将碳罐与大气侧之间切断而对碳罐排出电磁阀进行闭阀,利用空气泵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施加压力,并监视之后的压力变动。

在采用空气泵方式的碳罐中,有一种将碳罐排出电磁阀和空气泵作为模块加以一体化后形成的构件插入而构成的碳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05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将在诊断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时使用的碳罐排出电磁阀和空气泵如上所述一体化的模块与使上述构件各自分体时相比,整体会大型化,因此,当将模块插入碳罐时,因与碳罐的外表结构物的位置关系而使能插入的位置受到限制。因此,难以在将模块和碳罐组合后的整体不会大型化的位置将模块插入至碳罐,因此,难以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

另外,在为了使用插入有碳罐排出电磁阀并一体化的碳罐进行空气泵方式的诊断而追加连接空气泵的情况下,需要经由配管与碳罐连接,但在该情况下,需要将用于连接该配管与碳罐的接头设于碳罐。当将接头设于碳罐时,能设置的位置受到限制。因此,难以在将接头和碳罐组合后的整体不会大型化的位置设置接头,因此,难以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

另外,碳罐是根据发动机负压方式、空气泵方式、EONV方式等各个方式制造出的,在改变采用的方式的情况下,需要将碳罐改变成对应于该方式。此外,为了改变碳罐,需要碳罐的模具的改修费用、应对碳罐变更的配管的变更费用等高额的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能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另外,其目的还在于能以不改变碳罐的方式改变所采用的泄漏诊断的方式。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具有插入结构的碳罐,其特征是,上述插入结构包括:碳罐排出电磁阀,该碳罐排出电磁阀被插入至具有第一室和第二室的碳罐的设于第二室的第一插入口,并对大气侧与第一室之间的连通进行维持及切断,其中,第一室与发动机侧及燃料箱侧连通并对蒸发燃料进行积存,第二室与大气侧及第一室连通;以及空气泵,该空气泵被插入至碳罐的设于第二室的第二插入口,并对第一室进行加压或减压,碳罐排出电磁阀的插入方向和空气泵的插入方向是垂直的。

另外,本发明的碳罐包括:第一室,该第一室与发动机侧及燃料箱侧连通并对蒸发燃料进行积存;以及第二室,该第二室具有供碳罐排出电磁阀插入的第一插入口和供对第一室进行加压或减压的空气泵插入的第二插入口,并与大气侧及第一室连通。

另外,本发明的碳罐排出电磁阀包括:主流路,该主流路被插入至具有室的碳罐的与室连通的插入口,并对大气侧与室之间的连通进行维持及切断,其中,上述室与发动机侧及燃料箱侧连通并对蒸发燃料进行积存;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绕过主流路并将大气侧和室之间连通;以及第一接头,该第一接头形成于旁通流路,并与对室进行加压或减压的空气泵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将碳罐排出电磁阀和空气泵分别插入至碳罐,因此,能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且能以不改变碳罐的方式形成与采用的泄漏诊断的方式相对应的结构。

另外,根据本发明,碳罐具有能供碳罐排出电磁阀和空气泵分别插入的插入口,因此,能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且能以不改变碳罐的方式形成与采用的泄漏诊断的方式相对应的结构。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将接头设于碳罐排出电磁阀而非碳罐,因此,能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且能以不改变碳罐的方式形成与采用的泄漏诊断的方式相对应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碳罐的碳罐排出电磁阀及空气泵插入结构而构成的蒸发燃料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碳罐排出电磁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空气泵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碳罐的外观图。

图5是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碳罐的碳罐排出电磁阀及空气泵插入结构而插入碳罐排出电磁阀及空气泵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碳罐的外观图。

图7是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碳罐的碳罐排出电磁阀及空气泵插入结构而插入碳罐排出电磁阀及空气泵时的侧视图和剖视图。

图8是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碳罐的碳罐排出电磁阀及空气泵插入结构而插入碳罐排出电磁阀及空气泵时的侧视图和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碳罐的碳罐排出电磁阀及空气泵插入结构的变形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碳罐的外观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蒸发燃料处理系统的一部分的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蒸发燃料处理系统的变形例的一部分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对使用其它图已经说明过的内容进行适当省略。

实施方式一

图1所示的蒸发燃料处理系统由燃料箱1、碳罐(canister)2、进气总管3及清洗电磁阀(purge solenoid valve)4构成,其中,上述碳罐2对在燃料箱1内产生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并暂时加以积存,上述进气总管3将由碳罐2回收的蒸发燃料导入至发动机,上述清洗电磁阀4对蒸发燃料的量进行控制。图1中由粗线表示的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是作为泄漏诊断的对象的配管系统。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诊断是由包括碳罐排出电磁阀(canister vent solenoid valve)6、空气泵7、压力传感器8的泄漏诊断系统进行的,其中,上述碳罐排出电磁阀6插入至碳罐2并对碳罐2与大气侧之间进行打开关闭,上述空气泵7同样地插入至碳罐2,从大气侧朝碳罐2导入大气,并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内进行加压,上述压力传感器8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在图2中用剖视图表示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一例。

碳罐排出电磁阀6由外壳101、线圈102、铁心104、柱塞105、杆106、阀座110、阀芯111、弹簧112等构成,其中,上述线圈102卷绕于外壳101内,上述铁心104在经由端子103朝线圈102通电时被励磁,上述柱塞105能利用铁心104的磁吸引力进行往复移动,上述杆106支承于铁心104内并与柱塞105联动,上述阀座110具有与大气侧连通的开口部107、与碳罐2内部侧连通的开口部108以及同样地与碳罐2内部侧连通的开口部109,上述阀芯111固定于杆106的前端,上述弹簧112对阀芯111始终朝使阀座110所具有的开口部107、108间连通的方向进行施力。

在阀座110的外周面设置有将与碳罐2侧的间隙堵塞的O形环113、114。

在励磁时,阀芯111克服弹簧112的作用力进行移动,并将阀座110所具有的开口部107、108间切断。在图2中,示出了朝线圈102通电并将阀座110所具有的开口部107、108间切断、即对碳罐排出电磁阀6进行闭阀时的状态。

另外,即便在闭阀时,开口部107、109间也经由设置有弹簧112的空间连通。

另外,在图3中用剖视图表示空气泵7的一例。

空气泵7包括:转子202,该转子202使多个叶片201旋转;树脂制的第一外壳203,该第一外壳203对叶片201和转子202进行收容;以及电动机205,该电动机205隔着金属板204固定于第一外壳203并驱动转子202旋转。另外,在第一外壳203上开设有与大气侧连通并吸入大气的吸气口206,并安装有第一过滤器207。

第一外壳203的底面侧由树脂板208堵塞,此外还安装有树脂制的圆筒状零件即第二外壳209。上述树脂板208及第二外壳209与第一外壳203一起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紧固于金属板204。

在树脂板208上开设有流体的入口210,在第二外壳209的间壁211上开设有流体的出口212。另外,间壁211的外部侧为与碳罐2连通的排气口213,并安装有第二过滤器214。另外,在第二外壳209的外周面设置有将与碳罐2侧的间隙堵塞的O形环215。

在第二外壳209的间壁211上贯穿地卡定有止回阀216的轴端部。另外,止回阀216的伞型的阀芯位于排气口213内,当受到来自碳罐2侧的压力时,关闭出口212。

在电动机205的周围设有罩217,罩217固定于金属板204。在罩217的外周面设置有将与碳罐2侧的间隙堵塞的O形环218。电动机205经由端子219通电。

在本发明中,将上述那样构成的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分别插入至碳罐2。

图4是供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以彼此的轴平行的方式插入的碳罐2的外观图。图5是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插入至图4所示的碳罐2、并沿着A-A线剖开时的剖视图。另外,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彼此的轴也可以不是严格平行,而是大致平行。

碳罐2具有:过滤器室302,该过滤器室302形成有大气端口301,该大气端口301与和大气连通的配管连接;第二室304,该第二室304形成有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插入口303;第三室306,该第三室306形成有空气泵7的插入口305;以及第一室308,该第一室308形成有清洗端口307和蒸发燃料端口318,上述清洗端口307与和清洗电磁阀4连通的配管连接,上述蒸发燃料端口318与和燃料箱1连通的配管连接。

在过滤器室302内利用支承件309支承有过滤器310。

在第一室308内,封入有对经由蒸发燃料端口318从燃料箱1导入的蒸发燃料进行吸附的吸附剂(活性炭等)311,并以吸附剂311不流出至第一室308外的方式恰当地由过滤器312分隔开。

过滤器室302和第二室304经由连接部313连通,第二室304和第三室306经由连接部314连通。另外,第二室304和第一室308经由与插入口303相对的开口部315连通,第三室306和第一室308经由与插入口305相对的开口部316连通。

碳罐排出电磁阀6被插入至插入口303,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O形环113与插入口303的内周面紧贴地堵塞间隙。另外,此时,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O形环114与开口部315的内周面紧贴地堵塞间隙。

当碳罐排出电磁阀6开阀时,第一室308和连接部313经由碳罐排出电磁阀6相连,通过大气端口301、过滤器310及连接部313的大气能经由碳罐排出电磁阀6从开口部315导入至第一室308。

当然,当碳罐排出电磁阀6闭阀时,通过连接部313的大气不会经由碳罐排出电磁阀6从开口部315流动至第一室308。然而,即便如上所述碳罐排出电磁阀6闭阀时,由于开口部107、109间经由设置有弹簧112的空间连通,因此通过连接部313的大气也能经由碳罐排出电磁阀6朝连接部314导出。

空气泵7被插入至插入口305,空气泵7的O形环218与插入口305的内周面紧贴地堵塞间隙。另外,此时,空气泵7的O形环215与开口部316的内周面紧贴地堵塞间隙。

空气泵7在动作时将通过大气端口301、过滤器310及连接部313并经由碳罐排出电磁阀6朝连接部314导出的大气朝第一室308输送。另外,在停止时,通过止回阀216的动作防止空气泵7的排气口213内(第一室308内)的大气朝第三室306侧逆流,

在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诊断时,对碳罐排出电磁阀6进行闭阀,以关闭将大气侧和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相连的开口部107、108间的流路。另外,关闭清洗电磁阀4,以关闭将发动机侧和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相连的流路。藉此,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被密闭。

在该状态下使空气泵7进行动作,以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内进行加压。在保持空气泵7停止后的加压状态的过程中,当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内部压力降低至规定的阈值以下时,诊断出发生了泄漏。另外,用大气通路F在图中表示在泄漏诊断时由空气泵7进行加压时的大气流动。

通过这样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分别插入至碳罐2,与现有技术那样设置用于将对碳罐排出电磁阀和空气泵进行一体化后形成的模块插入至碳罐的插入口的情况相比,能设置插入口303、305的位置的选择方案较多。因此,能将插入口303、305设于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空气泵7及碳罐2组合后的整体不大型化的位置,从而能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诊断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的系统。

另外,插入口303、305形成为: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的插入方向彼此平行,能在彼此的轴平行的状态下插入至碳罐2。碳罐2是使用模具制造出的,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插入口303、305,制造碳罐2后的模具容易拆下。

图6是供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以彼此的轴垂直的方式插入的碳罐2的外观图。图7(a)是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插入至图6所示的碳罐2并从B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图7(b)是沿着图6及图7(a)所示的C-C线剖开时的剖视图。另外,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彼此的轴也可以不是严格垂直,而是大致垂直。

在碳罐2的内部设有卡定部317。卡定部317在插入空气泵7时作为挡住件起作用,以对插入的空气泵7进行保持。另外,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O形环114及空气泵7的O形环215与卡定部317紧贴。

即便在如图6、图7那样以彼此的轴垂直的方式插入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的情况下,在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诊断时,也能以与上述相同的流程进行诊断。

即,通过对碳罐排出电磁阀6进行闭阀,防止从大气端口301进入过滤器室302而通过连接部313的大气经由碳罐排出电磁阀6直接流动至第一室308。另外,通过将清洗电磁阀4也关闭,防止由空气泵7加压后的第一室308内的大气朝发动机侧泄漏。藉此,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被密闭。

然而,如上所述,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开口部107、109间经由设置有弹簧112的空间连通,因此,通过连接部313的大气能经由碳罐排出电磁阀6朝连接部314导出。

空气泵7将经由碳罐排出电磁阀6朝连接部314导出的该大气向第一室308输送。

通过这样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分别插入至碳罐,与现有技术那样设置用于将对碳罐排出电磁阀和空气泵进行一体化后形成的模块插入至碳罐的插入口的情况相比,能设置插入口303、305的位置的选择方案较多。因此,能将插入口303、305设于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空气泵7及碳罐2组合后的整体不大型化的位置,从而能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诊断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的系统。

另外,插入口303、305形成为: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的插入方向彼此垂直,能在彼此的轴垂直的状态下插入至碳罐2。碳罐2是使用模具制造出的,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插入口303、305,制造碳罐2后的模具容易拆下。

另外,能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插入量确保为使从插入方向对插入至插入口305的空气泵7进行投影时获得的投影面与插入至插入口303的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插入侧端部交叉的程度。例如,在图7(b)中,位于图中范围D内的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插入侧端部与该投影面交叉。

通过这样尽可能深地插入碳罐排出电磁阀6,能减少朝碳罐2外部侧突出的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部位,从而能以更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另外,也可将空气泵7的插入量确保为使从插入方向对插入至插入口303的碳罐排出电磁阀6进行投影时获得的投影面与插入至插入口305的空气泵7的插入侧端部交叉的程度。

另外,通过设置卡定部317,能容易地以恰当的插入量进行插入作业,并且容易在使用中维持恰当的插入量。

图8与图7同样,是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这两个构件以彼此的轴垂直的方式插入至碳罐2时的图。图8(a)是从图6的B方向观察到的侧视图,图8(b)是沿着图6及图8(a)所示的C-C线剖开时的剖视图。另外,在图8(b)中,用侧视图表示空气泵7。

在图8所示的碳罐2中,过滤器室302和第二室304经由连接部313a连通,过滤器室302和第三室306经由连接部313b连通。另外,第三室306和第二室304经由与空气泵7的插入口305相对的开口部316连通,第二室304和第一室308经由连接部313c连通。

对如图8所示插入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的情况下的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诊断进行说明。

通过对碳罐排出电磁阀6进行闭阀,防止从大气端口301进入过滤器室302而通过连接部313a的大气经由碳罐排出电磁阀6流动至第一室308及第二室304。另外,尽管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开口部107、109间经由设置有弹簧112的空间连通,但O形环113、114与插入口303紧贴。因此,大气不会经由开口部107、109间流入第一室308及第二室304。

另外,通过将清洗电磁阀4也关闭,防止由空气泵7加压后的第一室308内的大气朝发动机侧泄漏。藉此,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被密闭。

在该状态下,空气泵7将通过连接部313b的大气朝第一室308及第二室304输送。

在如图8所示插入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的情况下,从插入方向对空气泵7进行投影时获得的投影面与比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插入侧端部靠碳罐2外部侧的部位交叉,能获得与如图7所示插入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的情况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也存在以下效果:由于不设置卡定部317,因此相应地简化了碳罐2的结构,容易制造碳罐2。

另外,上面示出了在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诊断时使空气泵7进行动作的例子,但也可为了使积存于碳罐2内的蒸发燃料强制地朝进气总管3侧输送而使空气泵7进行动作。

目前,通过利用发动机的负压,将积存于碳罐2内的蒸发燃料朝进气总管3侧输送。但是,近年来,出于车辆的混合动力化、燃油效率提高,在行驶中也使发动机停止的车辆增多,难以利用发动机的负压。

因此,通过在行驶中使空气泵7进行动作以对第一室308内进行加压,即便没有发动机的负压,也能将积存于碳罐2内的蒸发燃料朝进气总管3侧输送。

另外,上面示出了在泄漏诊断时由空气泵7进行加压时的动作,但也可通过由空气泵7进行减压来进行泄漏诊断。在该情况下,将止回阀216设成与图3所示的情况上下颠倒。另外,在该情况下,图5、图7所示的泄漏诊断时的大气通路F的朝向相反。

另外,上面示出了空气泵方式的泄漏诊断,但也可使用EONV方式。在EONV方式中,只要关闭碳罐排出电磁阀6以将碳罐2与大气侧之间切断,并利用发动机排气热量对自然散热引起的压力变动进行监视即可,能省略空气泵7。另外,在该情况下,需要防止气体经由插入口305的出入。

在图9中,示出了用罩9对在图7中插入空气泵7的插入口305进行堵塞的情况。在罩9上设有O形环10,其与插入口305的内周面紧贴地堵塞间隙。即,仅设置罩9,就能将应用于空气泵方式的碳罐2应用于EONV方式。

当然,即便用EONV方式进行泄漏诊断,也可为了将积存于碳罐2内的蒸发燃料强制地朝进气总管3侧输送而设置空气泵7。

这样,碳罐2能应用于空气泵方式、EONV方式这两个方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通过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和空气泵7分别插入至碳罐2,与现有技术那样设置用于将对碳罐排出电磁阀和空气泵进行一体化后形成的模块插入至碳罐的插入口的情况相比,能设置插入口303、305的位置的选择方案较多。因此,能将插入口303、305设于将碳罐排出电磁阀6、空气泵7及碳罐2组合后的整体不大型化的位置,从而能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诊断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的系统。

另外,只要将罩9插入至插入口305以代替空气泵7,堵塞插入口305,就能将应用于空气泵方式的碳罐2应用于EONV方式。即,无论方式如何都能使用共通的碳罐2。

另外,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插入方向和空气泵7的插入方向是垂直的,因此,容易拆下制造出碳罐2之后的模具。

另外,通过使朝插入口303插入的碳罐排出电磁阀6及朝插入口305插入的空气泵7中的一方在从其插入方向投影后得到的投影面内与另一方交叉,能减少朝碳罐2外部侧突出的碳罐排出电磁阀6及空气泵7的部位,因此,能以更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

另外,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插入方向和空气泵7的插入方向是平行的,因此,容易拆下制造出碳罐2之后的模具。

另外,空气泵7能对第一室308进行加压以将积存的蒸发燃料输送至发动机侧,因此,即便没有发动机的负压,也能将积存于碳罐2内的蒸发燃料朝进气总管3侧输送。

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说明,在实施方式一中将第二室304和第三室306分开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第二室304和第三室306构成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室。

实施方式二

在图10中,示出了碳罐2a的外观图。碳罐2a相当于从碳罐2删除了过滤器室302和第三室306的构件,是与同发动机负压方式及EONV方式相对应的现有的碳罐排出电磁阀一体型的碳罐相同的构件。第一室308和第二室304在碳罐2a内部连通,其中,上述第一室308形成有与清洗电磁阀4所连通的配管连接的清洗端口307、与燃料箱1所连通的配管连接的蒸发燃料端口318,上述第二室304形成有碳罐排出电磁阀6的插入口303。

在图11(a)中,示出了从大气侧到碳罐2a为止的结构。在与大气侧连通的配管401上设有空气净化器,在空气净化器下游使配管402分支。图11(b)将图11(a)中的空气泵7抽出并用局部剖视图表示。碳罐排出电磁阀6包括具有开口部115~117的阀座110a,从设置有弹簧112的空间突出的开口部115被插入至碳罐2a的插入口303,并由配合件319加以固定。开口部117经由设置有弹簧112的空间与开口部115连通,并设有接头118。开口部116根据阀芯111的动作与开口部115、117连通或切断。从开口部116朝开口部115相连的流路是主流路,绕过主流路从开口部117朝开口部115相连的流路是旁通流路。

开口部116经由配管401与大气侧连通。另外,接头118经由配管402与大气侧连通,在配管402的中途设有空气泵7。

空气泵7在外侧具有罩220,罩220具有:开口部221,该开口部221与和大气侧相连的配管402连接;以及开口部222,该开口部222与和接头118侧相连的配管402连接。

开口部221与吸气口206连通,开口部222与排气口213连通。

对这样组装完碳罐2a、碳罐排出电磁阀6、空气泵7、配管401、402的情况下的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诊断进行说明。

通过对碳罐排出电磁阀6进行闭阀,主流路被切断,从而防止通过配管401从开口部116流入的大气朝开口部115排出。另外,通过将清洗电磁阀4也关闭,防止由空气泵7加压后的第一室308内的大气朝发动机侧泄漏。藉此,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被密闭。

在该状态下,空气泵7将经由配管402和开口部221导入的大气经由吸气口206和排气口213朝开口部222输送,此外还朝配管402输送。与开口部222连接的配管402的另一端与接头118连接,从空气泵7输送来的大气从设有接头118的开口部117经由设置有弹簧112的空间朝开口部115排出。从空气泵7输送来的该大气经由开口部115而进入碳罐2a内。

这样,通过将接头118设于碳罐排出电磁阀6,并利用空气泵7对碳罐2a内进行加压,能以不对碳罐2a侧施加任何变更的方式通过空气泵方式进行泄漏诊断。当未将接头118设于碳罐排出电磁阀6、而利用设于配管402的中途的空气泵7对碳罐2a内进行加压时,需要另行将开口部设于碳罐2a来设置接头,因此,需要对碳罐2a施加变更。另外,当将接头设于碳罐2a时,能设置的位置被限定,因此,将接头和碳罐2a组合后的整体可能会大型化。

在图12(a)中,示出了从大气侧到碳罐2a为止的结构的变形例。图12(b)将图12(a)中的空气泵7抽出并用局部剖视图表示。

图12(a)所示的碳罐排出电磁阀6将阀座110a的无论碳罐排出电磁阀6是开阀还是闭阀都与开口部116连通的开口部119设于主流路,并将接头120设于该开口部119,在这点上与图11(a)所示的结构不同。

另外,配管403的一端分别与接头118、120连接,在配管403的中途设有空气泵7。

除此之外的结构与图11的结构相同。

对这样组装完碳罐2a、碳罐排出电磁阀6、空气泵7、配管401、403的情况下的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诊断进行说明。

通过对碳罐排出电磁阀6进行闭阀,防止通过配管401从开口部116流入的大气朝开口部115排出。另外,通过将清洗电磁阀4也关闭,防止由空气泵7加压后的第一室308内的大气朝发动机侧泄漏。藉此,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被密闭。

在该状态下,空气泵7将通过配管401朝开口部116进入的大气经由设有接头120的开口部119、配管403及开口部221吸入至吸气口206,并经由排气口213朝开口部222输送,此外还朝配管403输送。与开口部222连接的配管403的另一端与接头118连接,朝配管403输送的大气从设有接头118的开口部117经由设置有弹簧112的空间朝开口部115排出。这样从空气泵7输送来的该大气经由开口部115而进入碳罐2a内。

这样,除了接头118之外,还将接头120设于碳罐排出电磁阀6,利用设于将接头118、120相连的配管403的中途的空气泵7对碳罐2a内进行加压,能将配管401和配管403作为完全独立的配管。因此,与图11所示的结构不同,无需从配管401朝配管402的分支,因此,能简化配管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将接头118设于旁通流路的开口部117而形成用于泄漏诊断的结构,因此,无需将接头118设于碳罐2a。因此,能用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

另外,包括形成于主流路的接头120,接头118经由空气泵7与接头120连接,并经由主流路与大气侧连通,因此,无需将接头118、120设于碳罐2a,能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5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并能简化配管结构。

另外,无需在碳罐2a上追加空气泵7连接用的结构,因此,能将对应于发动机负压方式及EONV方式的现有的碳罐排出电磁阀一体型的碳罐2a转用作空气泵方式用的碳罐2a。

另外,本申请发明在其发明的范围内,能进行各实施方式的自由组合、各实施方式的任意构成要素的变形或各实施方式中任意构成要素的省略。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插入结构、碳罐及碳罐排出电磁阀能以较小的空间装设用于对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的泄漏进行诊断的系统,因此,适用于发动机室狭小的车辆等。

(符号说明)

1 燃料箱

2、2a 碳罐

3 进气总管

4 清洗电磁阀

5 蒸发燃料处理配管系统

6 碳罐排出电磁阀

7 空气泵

8 压力传感器

9 罩

10 O形环

101 外壳

102 线圈

103 端子

104 铁心

105 柱塞

106 杆

107~109 开口部

110、110a 阀座

111 阀芯

112 弹簧

113、114 O形环

115~117 开口部

118 接头

119 开口部

120 接头

201 叶片

202 转子

203 第一外壳

204 金属板

205 电动机

206 吸气口

207 第一过滤器

208 树脂板

209 第二外壳

210 入口

211 间壁

212 出口

213 排气口

214 第二过滤器

215 O形环

216 止回阀

217 罩

218 O形环

219 端子

220 罩

221、222 开口部

301 大气端口

302 过滤器室

303 插入口

304 第二室

305 插入口

306 第三室

307 清洗端口

308 第一室

309 支承件

310 过滤器

311 吸附剂

312 过滤器

313、313a~313c、314 连接部

315、316 开口部

317 卡定部

318 蒸发燃料端口

319 配合件

401~403 配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