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动机机油隔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681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发动机机油隔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发动机机油隔板。



背景技术:

机油隔板是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零部件,一般安装于曲轴箱下部与油底壳之间,主要功能是有效阻止油底壳内的机油出现较大的液面晃动,防止油底壳和回油油道中的机油受到较大的气流冲击,满足机油含气量的要求,减少发动机的功率损失。

当发动机因布置空间或布置角度出现搅油问题时,目前的隔板设计结构基本都不能解决该搅油问题,机油含气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布置,可有效避免回油冲击,降低机油含气量的新型发动机机油隔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新型发动机机油隔板,包括隔板本体,在所述隔板本体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隔油区,所述隔油区为沿曲轴转动方向设置的弧形槽结构,在曲轴转动朝向的所述隔油区的一端设有导通油底壳的出油区。

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所述隔油区与所述出油区相对的一端伸出所述隔板本体一定长度。

所述隔油区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槽体侧壁。

所述隔板本体外壁上设有由所述隔板本体一端向设有出油区一端倾斜延伸出的挡油板。

在所述挡油板上设有将其分隔成与所述隔油区相对应区间的分隔板。

所述隔油区的弧形最底端设有回油孔。

所述隔板本体两侧设有通过螺栓安装至发动机上的安装孔。

所述隔油区、出油区与所述隔板本体注塑一体成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新型发动机机油隔板,结构简单,可有效减少机油液面的晃动,避免回油冲击,降低机油含气量;本体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最大限度的减轻零件的重量,降低零件的成本;适用于设计空间较小,且布置倾角较大的发动机中,尤其适用在已有的设计边界条件下,容易出现搅油问题的发动机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油隔板结构正面凹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油隔板结构底面凸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隔板本体,11、隔油区,12、回油孔,13、出油区,14、挡油板,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新型发动机机油隔板,如图1、2所示,包括隔板本体1,在隔板本体1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隔油区11,隔油区11为沿曲轴转动方向设置的弧形槽结构,在曲轴转动朝向的隔油区的一端设有导通油底壳的出油区13。隔油区11主要用来阻隔发动机连杆包络线区域内的机油,防止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搅油问题。出油区13主要是当隔油区内出现机油时,随着发动机的运转,曲柄连杆机构顺时针方向运转时,将隔油区11内的机油带至出油区13,并进入油底壳内。隔油区11与出油区13相对的一端伸出隔板本体1一定长度,可更有效的得到防搅油效果,同时也可便于机油隔板的布置,适用于设计空间较小,且布置倾角较大的发动机中。

本发明中,隔油区11的两侧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槽体侧壁,可避免油气相串,能有效降低机油含气量。

隔板本体1外壁上设有由隔板本体1一端向设有出油区13一端倾斜延伸出的挡油板14,这种结构适用于设计空间较小,且布置倾角较大的发动机中。挡油板14主要用来防止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机油液面出现较大的晃动,能有效阻挡曲轴高速旋转时甩出的机油,避免被甩出的机油高速冲击油底壳或曲轴箱内壁。在挡油板14上设有将其分隔成与隔油区11相对应区间的分隔板,可避免油气相串,能有效降低机油含气量。

隔油区11的弧形最底端设有回油孔12,回油孔12是指当隔油区11内存油少量机油时,可通过各个隔油区11底部的回油孔12流至油底壳内。回油孔尽量设置在远离油底壳中间区域,避免机油收集器吸到含气量较高的机油。如图1所示,隔油区11与出油区13相对的一端伸出隔板本体1一定长度,也是为了便于将弧形最底端向侧边延伸,尽量布置在靠近侧边处。

隔板本体1两侧设有通过螺栓安装至发动机上的安装孔2。该实施例中隔板本体1上还设计有8个安装孔2,安装时,用螺栓通过安装孔2将机油隔板安装在曲轴箱下部。

隔油区11、出油区13与隔板本体1注塑一体成型。采用塑料材质PA66-GF30制作成型,重量更加轻盈,成本更低。

本发明新型发动机机油隔板,结构简单,可有效减少机油液面的晃动,避免回油冲击,降低机油含气量;本体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注塑成型,最大限度的减轻零件的重量,降低零件的成本;适用于设计空间较小,且布置倾角较大的发动机中,尤其适用在已有的设计边界条件下,容易出现搅油问题的发动机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