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3687发布日期:2019-07-19 22:2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具备驱动水泵的马达和驱动油泵的马达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油泵作为向形成于内燃机的油路(油路径)压送润滑油(发动机油)的装置。油泵通常被曲轴驱动。这样的油泵也被称为“机械式油泵”。另一方面,也已知有被DC马达等马达驱动的油泵。这样的油泵也被称为“电动式油泵”。电动式油泵不需要像机械式油泵那样地将曲轴与油泵连接的构造。因此,能够减少发动机摩擦。另一方面,电动式油泵由于在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会变成无法向油路压送润滑油,所以有可能内燃机的滑动部会发热胶着(seize,烧接,烧熔)。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以下,有时称为“现有装置”)可适用于具备机械式油泵和电动式油泵的内燃机,构成为:在电动式油泵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驱动机械式油泵。由此,在电动式油泵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向油路压送润滑油。其结果,即使在电动式油泵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内燃机的滑动部的发热胶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5974号公报(参照权利要求7以及段落0031等)技术实现要素:然而,在现有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在电动式油泵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虽然能够防止内燃机的滑动部的发热胶着,但因机械式油泵被驱动而发动机摩擦会增大。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以下,称为‘本发明装置’)”,其适用于具有电动式油泵的内燃机,在电动式油泵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发动机摩擦的增大且能够减少内燃机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本发明装置适用于使用从油泵排出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并且使用从水泵排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内燃机。该内燃机具有:驱动所述油泵的第一马达、驱动所述水泵的第二马达以及第一切换机构。所述第一切换机构构成为:可向无法由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油泵的第一状态和能够由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油泵的第二状态中的任一方的状态切换(换言之,能够选择性地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任一方)。进一步,本发明装置具备故障判定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故障判定单元构成为:判定是否所述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没有判定为所述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机构来使所述第一状态得以实现,在判定为所述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机构来使所述第二状态得以实现。据此,在判定为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利用水泵驱动用的第二马达来使油泵被驱动。因此,在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向形成于内燃机的油路(油路径)压送润滑油,而不利用曲轴来使油泵被驱动。其结果,不会导致摩擦的增大,能够减少内燃机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另外,在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由第二马达驱动油泵和水泵,所以需要使第二马达的输出增大。因此,在本发明装置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判定为所述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执行将“所述内燃机的产生转矩限制成阈值转矩以下的转矩限制控制”和“将所述内燃机的内燃机转速限制成阈值转速以下的速度限制控制”中的至少一方。据此,在判定为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内燃机的转矩和/或内燃机转速被抑制成较低的值,所以无需使向油路供给的润滑油的液压像通常运转时那样大。其结果,驱动油泵所需要的输出变小,所以与“转矩限制控制和速度限制控制全都不进行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二马达的输出减小。因此,无需使用最高输出非常大的马达来作为第二马达,作为结果,能够降低装置整体的成本。在本发明装置的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切换机构可由离合器机构(为了方便起见,也称为“第一离合器机构”)构成。该第一离合器机构构成为:通过使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油泵的旋转轴分开以使得无法传递动力来实现所述第一状态,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油泵的旋转轴连结成能够传递动力来实现所述第二状态。据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来实现所述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作为替代,所述第一切换机构可由齿轮机构构成。该齿轮机构可构成为:通过使与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轴一体地旋转的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一体地旋转的第二齿轮既不直接地、也不间接地啮合来实现所述第一状态,并且,通过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啮合来实现所述第二状态。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直接地啮合意味着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彼此直接抵接的方式来使这些齿轮啮合。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间接地啮合意味着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经由另外的齿轮来啮合。由此,也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来实现所述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状态。进一步,在该情况下,可构成为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彼此不同。据此,能够将在第二马达驱动油泵时所需的转矩和/或转速调节成合适的值。换言之,能够增大第二马达的选择自由度。进而,由于也能够使第二马达为比较廉价的马达,所以能够降低装置整体的成本。进一步,在本发明装置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判定为所述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大于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水泵时所要求的输出。据此,在判定为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二马达的输出变高,使润滑油在油路充分地循环。另外,若润滑油不被供给到内燃机,则内燃机的滑动部会在短时间内发热胶着,而有可能变成无法使内燃机工作。与此相对,只要是在短时间内,则即使冷却水不在内燃机内循环,也能够继续内燃机的运转。因而,通过相比冷却水而优先供给润滑油,与润滑油不被供给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时间地继续内燃机的运转。因此,在本发明装置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燃机构成为还具备第二切换机构。该第二切换机构构成为:可向“能够由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水泵的第三状态”和“无法由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水泵的第四状态”中的任一方的状态切换(换言之,能够选择性地实现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中的任一方)。进一步,在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没有判定为所述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切换机构来使所述第三状态得以实现,在判定为所述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切换机构来使所述第四状态得以实现。据此,在由第二马达驱动油泵的情况下,能够不使水泵由第二马达驱动。因此,与由第二马达驱动油泵和水泵的双方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二马达的输出减小。其结果,能够采用最高输出比较小的马达来作为第二马达,也能够使第二马达为比较廉价的马达。因此,能够降低装置整体的成本。进一步,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可由第二离合器机构构成。该第二离合器机构可构成为:通过将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水泵的旋转轴连结成能够传递动力来实现所述第三状态,并且,通过使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水泵的旋转轴分开以使得无法传递动力来实现所述第四状态。据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来实现所述第三状态以及所述第四状态。或者,所述第二切换机构可由第二齿轮机构构成。该第二齿轮机构构成为:通过使与所述水泵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的第三齿轮和与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一体地旋转的第四齿轮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啮合来实现所述第三状态,并且,通过使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既不直接地、也不间接地啮合来实现所述第四状态。使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直接地啮合意味着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彼此直接抵接的方式来使这些齿轮啮合。使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间接地啮合意味着使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经由另外的齿轮啮合。由此,也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来实现所述第三状态以及所述第四状态。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其他的特征以及附带的优点可在参照以下附图的同时根据针对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容易地加以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第一装置)的内燃机的概略图。图2是示出内燃机转速以及油温与目标液压的关系的图。图3是示出第一装置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第一装置的变形例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图5是适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第二装置)的内燃机的概略图。图6是适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第三装置)的内燃机的概略图。图7是示出第三装置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第三装置的变形例的CPU所执行的例程的流程图。图9是适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第四装置)的内燃机的概略图。附图标记说明10:内燃机,21:电动式油泵,22:第一马达,23:第二马达,24:水泵,25:第1电磁离合器,30:电控制装置,31:CPU。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以下,有时称为‘本控制装置’)”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结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以下,仅称为“第一装置”)适用于图1所示的内燃机10。内燃机10是往复活塞型内燃机,具备油盘12和包括汽缸盖、汽缸体、汽缸体底壳的主体部11。在主体部11形成有未图示的汽缸。在汽缸中收纳有活塞(省略图示),活塞连结于曲轴(省略图示)。油盘12固定于主体部11的下方,存积着内燃机润滑用的润滑油(发动机油)。主体部11和油盘12构成“内燃机主体13”。内燃机10具备泵装置20。泵装置20包括:油泵21、第一马达22、第二马达23、水泵24以及电磁离合器(第一电磁离合器)25。油泵21配设于内燃机主体13内。油泵21通过被第一马达22驱动(旋转),来使油盘12内的润滑油经由过滤器14而排出到油路径(油路)OL。油路径OL像周知那样是如下路径:一边经过内燃机10内的需要润滑的部分的附近、一边向各部分供给润滑油,使剩余的润滑油返回油盘12。进而,在润滑油的一部分经由油路径OL的一部分而被供给到内燃机10的需要润滑的部分后,直接返回油盘12。油泵21具备旋转轴(被驱动轴)21a。在旋转轴21a旋转时,润滑油被从吸入口吸入且从排出口向油路径OL内压送(排出)。旋转轴21a朝向内燃机主体13的侧面延伸出。第一马达22配设于内燃机主体13的外部且配设于内燃机主体13的附近(以与内燃机主体13相邻的方式)。第一马达22在根据来自于后述的电控制装置30的指示而被供给了电力时被驱动(进行旋转)。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旋转轴)22a延伸为贯通第一马达22的主体。第一马达22配置成输出轴22a与旋转轴21a同轴。输出轴22a的一端部(图1中的右端部)与旋转轴21a的端部(图1中的左端部)连结。因此,第一马达22能够旋转、驱动油泵21。第二马达23配设于内燃机主体13的外部,且配设成与第一马达22相邻。第二马达23在根据来自于后述的电控制装置30的指示而被供给了电力时被驱动(进行旋转)。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旋转轴)23a延伸为贯通第二马达23的主体。第二马达23配置成输出轴23a与输出轴22a同轴。水泵24配设于内燃机主体13的外部,且配设于与第一马达22相反的一侧以与第二马达23相邻。水泵24通过被第二马达23驱动(旋转),来使冷却水排出到冷却水通路WL。冷却水通路WL,像周知那样,从水泵24延伸且经过内燃机10内的需要冷却的部分的附近,接着,在经过未图示的散热器后向水泵24返回。水泵24具备旋转轴(被驱动轴)24a。在旋转轴24a旋转时,冷却水被从吸入口吸入且从排出口向冷却水通路WL内压送(排出)。水泵24配设成旋转轴24a与输出轴23a同轴。旋转轴24a的端部(图1中的右端部)与输出轴23a的一端部(图1中的左端部)23a连结。因此,第二马达23能够旋转、驱动水泵24。在水泵24被驱动时,冷却水在冷却水通路WL内循环。电磁离合器25配设于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的另一端部(图1中的左端部)与朝向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延伸的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的另一端部(图1中的右端部)之间。电磁离合器25具备:连结于输出轴22a的第一摩擦板25a以及连结于输出轴23a的第二摩擦板25b、和未图示的电磁致动器。电磁离合器25在第一摩擦板25a与第二摩擦板25b接合的情况(即,电磁离合器25为连结着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所产生的转矩(驱动力)向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传递。将该状态称为动力传递状态或者为了方便起见称为“第二状态”。进而,电磁离合器25在第一摩擦板25a与第二摩擦板25b分开(非接合)的情况(即,电磁离合器25被切断了的情况)下,无法将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所产生的转矩(驱动力)向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传递。将该状态称为动力非传递状态(无法传递动力状态)或者为了方便起见称为“第一状态”。电磁离合器25根据来自于电控制装置30的指示来使未图示的电磁致动器工作,由此选择性地实现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非传递状态。另一方面,第一装置具备:电控制装置30、冷却水水温传感器41、油温传感器42、液压传感器43、曲轴位置传感器44以及加速器开度传感器45等。进而,第一装置具备:第一驱动电路51、第二驱动电路52、离合器驱动电路53以及发动机驱动致动器54。电控制装置(控制器)30是包括CPU31、ROM32、RAM33、备用RAM34以及接口35等的周知的微型电子计算机,所述接口35包括AD转换器。接口35与上述传感器40~45连接,构成为向CPU31供给来自这些传感器的信号。进而,接口35根据CPU31的指示,向第一驱动电路51、第二驱动电路52、离合器驱动电路53以及发动机驱动致动器54输出控制信号。冷却水水温传感器41构成为:检测内燃机10的冷却水(冷却水通路WL内的冷却水)的温度,且输出表示该冷却水水温THW的信号。油温传感器42构成为:检测内燃机10的润滑油(油路径OL内的发动机油)的温度,且输出表示该润滑油温度(油温)TOIL的信号。液压传感器43构成为:检测内燃机10的润滑油(通过油路径OL内的预定的部位例如汽缸盖部的油路径OL的润滑油)的压力,且输出表示该润滑油压力(液压)POIL的信号。曲轴位置传感器44构成为按曲轴每旋转10度来输出脉冲。从曲轴位置传感器输出的脉冲被电控制装置30变换成表示内燃机转速NE的信号。加速器开度传感器45构成为:检测由驾驶员操作的未图示的加速踏板的操作量,输出表示加速踏板的操作量Accp的信号。加速踏板的操作量Accp是表示内燃机10的负载的大小的一个参数。第一驱动电路51构成为:对来自电控制装置30的信号进行响应,向第一马达22供给电力而控制其工作。第二驱动电路52构成为:对来自电控制装置30的信号进行响应,向第二马达23供给电力而控制其工作。离合器驱动电路53构成为:对来自电控制装置30的信号进行响应,控制电磁离合器25的电磁致动器的工作。发动机驱动致动器54构成为:包括燃料喷射阀、点火装置以及节气门致动器等,对来自电控制装置30的指示进行响应而工作,能够变更内燃机10的输出转矩以及内燃机转速。(切换控制的概要)接下来,对第一装置所执行的切换控制的概要进行说明。第一装置通常时(即,在没有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利用第一马达22驱动油泵21,利用第二马达23驱动水泵24。第一装置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在判定为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使用第二马达23来驱动水泵24和油泵21这两方。第一装置通过将由油温传感器42所取得的油温TOIL和使用曲轴位置传感器44所取得的内燃机转速NE应用于图2所示的“油温TOIL、内燃机转速NE以及目标液压Ptgt的关系”,来求出目标液压Ptgt。该关系以查找表(Lookuptable)形式储存于ROM32。根据图2所示的关系,目标液压Ptgt是内燃机转速NE越高则越高、油温TOIL越高则越高。并且,第一装置通常时对第一马达22进行前馈控制以使得能获得这样的目标液压Ptgt。换言之,第一装置将针对内燃机转速NE和油温TOIL这一组合的“对第一马达22的指示量(确定第一马达22的转矩和转速的指示量)”存储于ROM32,从ROM读取该指示量且向第一驱动电路51发送。第一驱动电路51向第一马达22供给电力以使得根据该指示量使第一马达22旋转。另一方面,第一装置在由液压传感器43检测到的实际的液压POIL比目标液压Ptgt小预定阈值ΔPth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例如,在油温TOIL为100℃、内燃机转速NE为NE1时,目标液压Ptgt成为图2所示的液压P1,但在检测到的液压POIL为“比液压P1小预定阈值ΔPth以上的液压P2”时,第一装置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第一装置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将油泵21的驱动源从第一马达22向第二马达23切换,使用第二马达23来驱动油泵21。具体而言,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第一装置使至此处于非连结状态(非结合状态)的电磁离合器25连结,将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连结。由此,第二马达23与第一马达22成为能够传递动力状态。并且,第一装置停止向第一马达22的通电,而驱动第二马达23。其结果,油泵21被第二马达23驱动,而继续进行内燃机10的润滑。此时,也通过第二马达23来使水泵24驱动,也继续进行内燃机10的冷却。第一装置在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的情况下,设定第二马达23的输出以使得第二马达23的输出(产生转矩)成为“将油泵21所要求的输出和水泵24所要求的输出相加而得到的输出”。即,第一装置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使第二马达23产生相比没有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的第二马达23的输出(即,在驱动水泵24时所要求的输出)大的输出。据此,在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被第二马达23驱动的油泵21来向油路径OL压送润滑油。其结果,能够减少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另外,在第一马达22正常的情况下,油泵21通过不将曲轴作为驱动源的第一马达2来2驱动,在第一马达22异常(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油泵21通过不将曲轴作为驱动源的第二马达23来驱动。因此,不论第一马达22是否发生了故障,油泵21都不通过曲轴来驱动,所以能够减少内燃机10的摩擦。进而,第一装置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二马达23的输出增大而驱动水泵24和油泵21。因此,即使在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冷却水在冷却水通路WL中充分地循环,并且使润滑油在油路径OL中充分地循环。(第一装置的实际的工作)接下来,对第一装置的实际的工作进行说明。第一装置的电控制装置30所具备的CPU31(以下,也仅表示为“CPU”)构成为:自内燃机的起动后每经过预定时间而执行由图3的流程图所示的马达控制例程。因此,CPU在适当的定时从步骤300开始处理而向步骤310推进,判定当前时刻是否为内燃机10的起动时。即,CPU判定是否处于刚为未图示的“搭载内燃机10的车辆的点火钥匙开关从断开(off)位置变更为接通(on)位置的时刻”之后。在当前时刻为内燃机10的起动时的情况下,CPU在步骤310中判定为“是”而向步骤320推进,将电磁离合器25设定成非连结状态。接着,CPU按照顺序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330和步骤340的处理,向步骤395推进而暂时结束本例程。步骤330:CPU通过将实际的油温TOIL和实际的内燃机转速NE应用于储存于ROM32的查找表MapW1(TOIL、NE),来确定第一马达目标输出W1,控制第一马达22(第一驱动电路51)以使得第一马达22输出目标输出W1。根据表MapW1(TOIL、NE),目标输出W1以油温TOIL越高则其越大、内燃机转速NE越高则其越大的方式而被确定。在第一马达22没有发生故障且从第一马达22输出与目标输出W1相等的输出时,液压POIL与图2所示的目标液压Ptgt基本一致。步骤340:CPU通过将实际的冷却水水温THW应用于储存于ROM32的查找表MapW2(THW),来确定第二马达目标输出W2。根据表MapW2(THW),目标输出W2以冷却水水温THW越高则其越大的方式而被确定。CPU控制第二马达23(第二驱动电路52)以使得第二马达23输出目标输出W2。接下来,在CPU向步骤310推进时,CPU在步骤310中判定为“否”而向步骤350推进,判定是否自内燃机10起动起经过了一定时间t1。一定时间t1被设定为从第一马达22被开始驱动起到液压POIL充分地上升为止的时间。在当前时刻,若内燃机10自起动起没有经过一定时间t1,则CPU在步骤350中判定为“否”,执行前述的步骤330和步骤340的处理。若在内燃机10自起动起经过了一定时间t1之后CPU从步骤300开始处理,则CPU在步骤310中判定为“否”,在步骤350中判定为“是”。然后,CPU向步骤360推进,判定第一马达22是否发生了故障。更具体而言,如前所述,CPU通过将油温TOIL和内燃机转速NE应用于图2所示的查找表,来求出目标液压Ptgt。进而,CPU在液压POIL比目标液压Ptgt小预定阈值ΔPth以上的情况下(POIL<Ptgt-ΔPth)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CPU在未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在步骤360中判定为“否”,执行前述的步骤330和步骤340的处理。与此相对,CPU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时,在步骤360中判定为“是”,按顺序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370到步骤390的处理,向步骤395推进而暂时结束本例程。步骤370:CPU将电磁离合器25设定成连结状态。即,CPU向离合器驱动电路53输出指示信号以使电磁离合器25的状态从“动力非传递状态即非连结状态”向“动力传递状态即连结状态”切换。步骤380:CPU将第一马达22的目标输出W1设定为“0”而停止第一马达22的驱动。步骤390:CPU将第二马达23的目标输出W2设定为如下的值:由查找表MapW1(TOIL、NE)所确定的输出与由查找表MapW2(THW)所确定的输出之和。即,CPU设定第二马达23的目标输出W2以使目标输出W2成为油泵21所要求的输出和水泵24所要求的输出相加而得到的输出即要求输出。CPU控制第二马达23(第二驱动电路52)以使得第二马达23输出该目标输出W2。如以上所说明,内燃机10具备:第一马达22,其驱动油泵21;第二马达23,其驱动水泵24;以及第一切换机构25,其能够选择性地实现无法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的第一状态(动力非传递状态、非连结状态)和能够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的第二状态(动力传递状态、连结状态)中任一方的状态(即,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进而,第一装置具备:故障判定单元,其判定第一马达22是否发生了故障(步骤360);和控制单元30,其在没有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由第一切换机构25实现所述第一状态(步骤320),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由第一切换机构25实现所述第二状态(步骤370)。进而,该第一切换机构25由离合器机构25构成,所述离合器机构25通过使第二马达的输出轴23a和油泵的旋转轴21a以成为无法传递动力的方式分开,由此实现第一状态(动力非传递状态、非连结状态),并且,通过使第二马达的输出轴23a和所述油泵的旋转轴21a以成为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连结,由此实现所述第二状态(动力传递状态、连结状态)。根据该第一装置,在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由第二马达23来驱动油泵21。由此,即使在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向油路径OL压送油。其结果,能够减少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另外,由于油泵21通过不将曲轴作为驱动源的第二马达23来驱动,所以能够减少内燃机10的摩擦。进而,第一装置在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的情况下,设定第二马达23的输出使其成为油泵21所要求的输出和水泵24所要求的输出相加后所得到的输出即要求输出(参照步骤330、步骤340以及步骤390)。其结果,即使在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冷却水在冷却水通路WL中循环,并且使油在油路径OL中循环。进而,第一装置的控制单元30构成为: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执行如下第二马达输出上升控制:将第二马达23的输出设定为比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水泵时所要求的输出W2大出预定输出W1的值(步骤390)。即,控制单元30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使第二马达23的输出比所述第二马达23仅驱动水泵24时所要求的输出大。据此,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第二马达23的输出变高,能够使油路径OL内的液压变高,使润滑油充分地循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该变形例的CPU构成为:每经过预定时间,代替图3而执行图4中由流程图所示的“马达控制例程”。在该图4所示的例程中,仅在步骤380与步骤390之间插入步骤410这一点上,与图3所示的例程不同。因此,CPU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在进行了步骤380的处理后向步骤410推进,进行如下处理:执行内燃机转速的限制控制(以下,也仅称为“速度限制控制”)。速度限制控制是控制内燃机10的运转以使得内燃机转速NE不超过限制速度NEup的控制。具体而言,在内燃机转速NE超过限制速度NEup的情况下,CPU向发动机驱动致动器54发送指示而使内燃机10的输出转矩降低。例如,CPU向作为发动机驱动致动器54的节气门致动器发送信号,使节气门开度降低预定量。或者,CPU向作为发动机驱动致动器54的点火装置发送指示以使点火正时延迟。通过这些,减少内燃机10的产生转矩,将内燃机转速NE调整为限制速度NEup以下。其结果,由表MapW1(TOIL、NE)所确定的第一马达目标输出W1被限制为在内燃机转速NE为预定的限制速度NEup且油温TOIL为预定油温(例如,最高油温TOILmax)时的第一马达目标输出W1=MapW1(TOILmax、NEup)以下。其结果,与内燃机转速NE成为限制速度NEup以上的情况相比在步骤390中所求出的第二马达23的目标输出W2的值(即,由MapW1(TOILmax、NE)所确定的输出和由MapW2(THW)所确定的输出之和)变小。换言之,以使在步骤390中所求出的第二马达23的目标输出W2的值成为第二马达23所能输出的最大输出以下的方式来使内燃机10运转。因此,能够采用最高输出比较小的马达作为第二马达23,能够谋求装置的成本降低。而且,由于不存在润滑油的向内燃机10供给的供给量和冷却水的向内燃机10供给的供给量的不足,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此外,该变形例的CPU也可以在步骤410中代替速度限制控制、或者、除了速度限制控制以外,执行将内燃机10的产生转矩限制为限制产生转矩以下的转矩限制控制。在该转矩限制控制中,向作为发动机驱动致动器54的节气门致动器发送信号,例如,使节气门开度降低预定量,以使得由内燃机转速NE和节气门开度所推定的内燃机产生转矩成为限制产生转矩以下。即使在该情况下,结果也是内燃机转速NE的最大值不会达到最高转速NEmax,所以能够使第一马达目标输出W1降低。因此,在步骤390中所求出的第二马达23的目标输出W2的值变小。换言之,以使在步骤390中所求出的第二马达23的目标输出W2的值成为第二马达23所能输出的最大输出以下的方式来使内燃机10运转。其结果,可以采用最高输出比较小的马达作为第二马达23,能够谋求装置的成本降低。而且,由于不存在润滑油的向内燃机10供给的供给量和冷却水的向内燃机10供给的供给量的不足,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以下,仅称为“第二装置”)如图5所示,在其泵装置20具备代替第一装置的离合器机构25的齿轮机构(第一齿轮机构)26这一点,以及,配置成输出轴23a与输出轴22a轴向平行且在不同的轴上这一点上,与第一装置不同。以下,对于与第一装置同样的部件以及机构等标注同一标号且省略详细的说明。第二马达23,如上所述,配置成其输出轴23a与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平行且在不同的轴上。齿轮机构(第一齿轮机构)26配设于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的另一端部(图5中的左端部)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的另一端部(图5中的右端部)之间。齿轮机构26具备:第一齿轮26a、第二齿轮26b、伸缩轴26c以及未图示的致动器。第一齿轮26a以与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同轴的方式固定于该输出轴22a的另一端部(图5中的左侧的端部)。第二齿轮26b以与伸缩轴26c同轴的方式固定于伸缩轴26c的一端部(图5中的右侧的端部)。伸缩轴26c构成为: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花键嵌合,相对于输出轴23a而能够沿着输出轴23a的轴向进行伸缩(能够进退),并且与输出轴23a一体地旋转。致动器例如是液压缸(cylinder),构成为:根据来自机构驱动电路55的信号来伸缩,由此使伸缩轴26c伸缩。在该齿轮机构26中,在伸缩轴26c朝向输出轴22a(第一马达22的主体)伸出了的情况下,第二齿轮26b与第一齿轮26a直接啮合。其结果,可实现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所产生的转矩(驱动力)被向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传递的动力传递状态(参照图5的虚线)。在该动力传递状态被实现时,可实现第二马达23能够经由输出轴22a来旋转、驱动油泵21的第二状态。与此相对,在齿轮机构26中,在伸缩轴26c朝向输出轴23a(第二马达23的主体)收缩了的情况下,第二齿轮26b与第一齿轮26a既不直接地也不间接地啮合。其结果,可实现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所产生的转矩(驱动力)不向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传递的动力非传递状态。在该动力非传递状态被实现时,可实现第二马达23无法旋转、驱动油泵21的第一状态。第一齿轮26a的齿数比第二齿轮26b的齿数少。不过,第一齿轮26a的齿数既可以与第二齿轮26b的齿数相同,也可以比第二齿轮26b的齿数多。如以上所说明,第一切换机构26由齿轮机构26构成,该齿轮机构26通过使“与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一体地旋转的第一齿轮26a”和“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一体地旋转的第二齿轮26b”既不直接地也不间接地啮合来实现所述第一状态(动力非传递状态、非啮合状态),并且,通过使第一齿轮26a与第二齿轮26b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啮合来实现所述第二状态(动力传递状态、啮合状态)。根据该第二装置,在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能够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由此,即使在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向油路径OL压送油。其结果,能够减少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进而,由于油泵21不是被曲轴驱动,而是被第一马达22和第二马达23中的某一方驱动,所以能够减少内燃机10的摩擦。进而,切换机构26构成为第二齿轮26b的齿数比第一齿轮26a的齿数少。其结果,由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转矩增大而被传递到油泵21的旋转轴21a,所以可以采用输出转矩小的马达作为第二马达23。此外,根据油泵21的驱动所要求的转矩和/或输出、和第二马达23的额定值,也可以使第二齿轮26b的齿数比第一齿轮26a的齿数多。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驱动油泵21高速旋转,所以能够供给足够量的润滑油。进而,第二装置的切换机构26在第一齿轮26a与第二齿轮26b之间设置与第一齿轮26a总是啮合的第三齿轮、使伸缩轴26c朝向输出轴22a(第一马达22的主体)伸出了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第二齿轮26b与第三齿轮啮合,来使第二齿轮26b与第一齿轮26a间接地啮合。进而,在除了第三齿轮以外设置与该第三齿轮总是啮合的单个或多个中间齿轮、使伸缩轴26c朝向输出轴22a(第一马达22的主体)伸出了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第二齿轮26b与中间齿轮啮合。<第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以下,仅称为“第三装置”),如图6所示,在应用于泵装置20具备第二电磁离合器27的内燃机这一点上与第一装置不同。第二电磁离合器27配设于水泵24的旋转轴24a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之间。第三装置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将第一电磁离合器25设定成连结状态而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另一方面,将第二电磁离合器27设定成非连结状态而不进行使用第二马达23驱动水泵24。更具体而言,第二电磁离合器27配设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的一端部(图6中的左端部)与水泵24的旋转轴24a的端部(图6中的右端部)之间。第二电磁离合器27具备:连结于输出轴23a的第三摩擦板27a以及连结于旋转轴24a的第四摩擦板27b、和未图示的电磁致动器。第二电磁离合器27在第三摩擦板27a与第四摩擦板27b接合的情况下(即,在第二电磁离合器27为连结着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所产生的转矩(驱动力)向水泵24的旋转轴24a传递。将该状态称为动力传递状态(第三状态)。进而,电磁离合器27在第三摩擦板27a与第四摩擦板27b分开(非接合)的情况下(即,在电磁离合器27被切断了的情况下),无法将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所产生的转矩(驱动力)向水泵24的旋转轴24a传递。将该状态称为动力非传递状态(无法传递动力状态、第四状态)。第二电磁离合器27根据从第二离合器驱动电路56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未图示的电磁致动器,能够在动力传递状态与动力非传递状态之间切换(即,选择性地实现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非传递状态中的一方。)。(第三装置的切换控制的概要)接下来,对第三装置所执行的切换控制的概要进行说明。第三装置在没有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与第一装置同样,由第一马达22驱动油泵21,由第二马达23驱动水泵24。与此相对,第三装置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使用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另一方面,不使用第二马达23驱动水泵24。更具体而言,第三装置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使至此处于非连结状态的第一电磁离合器25向连结状态转变,将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连结。而且,第三装置使至此处于连结状态的第二电磁离合器27向非连结状态转变,使水泵24的旋转轴24a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为非连结。由此,使第二马达23和油泵21经由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成为能够传递动力状态,并且,第二马达23和水泵24成为无法传递动力状态。进而,第三装置与第一装置同样,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停止向第一马达22的通电,仅驱动第二马达23。(第三装置的实际的工作)接下来,对第三装置的实际的工作进行说明。第三装置的电控制装置30所具备的CPU31(以下,也仅表示为“CPU”)构成为:自内燃机的起动后每经过预定时间而执行由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马达控制例程。此外,对进行与在图7中已经说明了的步骤的处理相同的处理的步骤标注与该已经说明了的步骤相同的标号,省略详细的说明。CPU在适当的定时从步骤700开始处理而向步骤310推进,判定当前时刻是否为内燃机10的起动时。在当前时刻为内燃机10的起动时的情况下,CPU在步骤310中判定为“是”而向步骤710推进,将第一电磁离合器25设定成非连结状态并且将第二电磁离合器27设定成连结状态。接着,CPU按顺序进行前述的步骤330和步骤340的处理,向步骤795推进而暂时结束本例程。由此,油泵21被第一马达22驱动,水泵24被第二马达23驱动。接下来,在CPU向步骤310推进时,CPU在步骤310中判定为“否”而向步骤350推进。这时,若自内燃机10起动起没有经过一定时间t1,则CPU在步骤350中判定为“否”,执行前述的步骤330和步骤340的处理。若在自内燃机10起动起经过了一定时间t1之后CPU从步骤700开始处理,则CPU在步骤310中判定为“否”,在步骤350中判定为“是”。然后,CPU向步骤360推进,判定第一马达22是否发生了故障。CPU在未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在步骤360中判定为“否”,执行前述的步骤330和步骤340的处理。因此,油泵21被第一马达22驱动,水泵24被第二马达23驱动。与此相对,CPU若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故障,则在步骤360中判定为“是”,按顺序进行以下所述的步骤370、步骤380、步骤720以及步骤730的处理,向步骤795推进而暂时结束本例程。步骤370:CPU将第一电磁离合器25设定成连结状态。即,CPU向离合器驱动电路53输出指示信号以使第一电磁离合器25的状态从“动力非传递状态即非连结状态”向“动力传递状态即连结状态”切换。步骤380:CPU将第一马达22的目标输出W1设定为“0”而停止第一马达22的驱动。步骤720:CPU将第二电磁离合器27设定成非连结状态。即,CPU向第二离合器驱动电路56输出指示信号以使第二电磁离合器27的状态从“动力传递状态即连结状态”向“动力非传递状态即非连结状态”切换。步骤730:CPU将实际的油温TOIL和实际的内燃机转速NE应用于储存于ROM32的查找表MapW2(TOIL、NE),由此确定第二马达目标输出W2。并且,CPU控制第二马达23(第二驱动电路52)以使第二马达23输出目标输出W2。根据表MapW2(TOIL、NE),目标输出W2以油温TOIL越高则其越大、内燃机转速NE越高则其越大的方式而被确定。此外,虽然表MapW2(TOIL、NE)与前述的表MapW1(TOIL、NE)相同,但也可以不同。如以上所说明,第三装置所适用的内燃机10具备第二切换机构27,该第二切换机构27能够选择性地实现能够由第二马达23驱动水泵24的第三状态(动力传递状态、连结状态)和无法由第二马达23驱动水泵24的第四状态(动力非传递状态、非连结状态)中的任一方的状态。进而,第三装置具备控制单元30,该控制单元30在没有判定为所述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由第二切换机构27来使第三状态实现(参照步骤710),在判定为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由第二切换机构来使第四状态实现(参照步骤360和步骤720)。进而,该第二切换机构27由离合器机构27构成,该离合器机构27通过使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与水泵24的旋转轴24a连结成能够传递动力来实现第三状态,并且,通过使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与水泵24的旋转轴24a分开以使得无法传递动力来实现第四状态。由此,在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的情况下,能够不使水泵24由第二马达23驱动。因此,与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和水泵24这两方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二马达23的输出减小。其结果,能够采用最高输出比较小的马达作为第二马达23,能够谋求装置的成本降低。而且,由于不存在润滑油的向内燃机10供给的供给量的不足,所以能够降低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该变形例的CPU构成为按每经过预定时间,代替图7而执行由图8中的流程图所示的“马达控制例程”。在该图8所示的例程中,仅在步骤720与步骤730之间插入步骤810这一点,与图7所示的例程不同。该步骤810是用于进行与图4所示的步骤410相同的处理的步骤。因此,CPU在判定为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在进行了步骤380的处理后向步骤810推进,进行执行内燃机转速的限制控制(以下,也仅称为“速度限制控制”)的处理。因此,内燃机转速NE成为限制速度NEup以下。其结果,如图2所示,由于目标液压Ptgt成为限制液压Pup以下,所以由表MapW2(TOIL、NE)确定的第二马达目标输出W2也被限制成比在内燃机转速NE为最高转速NEmax且油温TOIL为最高油温TOILmax时的第二马达目标输出W2=MapW2(TOILmax、NEmax)小的值(=MapW2(TOILmax、NEup))以下。其结果,在步骤730中所求出的第二马达23的目标输出W2的值变小。换言之,以在步骤730中所求出的第二马达23的目标输出W2的值成为第二马达23所能输出的最大输出以下的方式来使内燃机10运转。因此,能够采用最高输出比较小的马达作为第二马达23,能够谋求装置的成本降低。而且,不存在润滑油的向内燃机10供给的供给量的不足,所以能够降低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此外,该变形例的CPU也可以在步骤810中代替速度限制控制、或者除了速度限制控制以外,执行将内燃机10的产生转矩限制为限制产生转矩以下的转矩限制控制。在该情况下,结果也是内燃机转速NE的最大值不会到达最高转速NEmax,所以能够使第二马达目标输出W2降低。其结果,能够采用最高输出比较小的马达作为第二马达23,能够谋求装置的成本降低。而且,由于不存在润滑油的向内燃机10供给的供给量的不足,所以能够降低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第四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以下,仅称为“第四装置”)如图9所示,在其泵装置20具备代替第三装置的第二离合器机构27的第二齿轮机构28的这一点,以及,配置成输出轴23a与旋转轴24a的轴向平行且在不同的轴上这一点上,与第三装置不同。以下,对于与第三装置同样的部件以及机构等标注同一标号且省略详细的说明。如上所述,水泵24配置成其旋转轴24a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平行且在不同的轴上。第二齿轮机构28配设于水泵24的旋转轴24a的端部(图9中的右端部)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的一端部(图9中的左端部)之间。第二齿轮机构28具备:第三齿轮28a、第四齿轮28b、伸缩轴28c以及未图示的致动器。第三齿轮28a以与伸缩轴28c同轴的方式固定于伸缩轴28c的一端部(图9中的右侧的端部)。第四齿轮28b以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同轴的方式固定于该输出轴23a的一端部(图9中的左侧的端部)。伸缩轴28c构成为:与水泵24的旋转轴24a花键嵌合,相对于旋转轴24a而能够沿着旋转轴24a的轴向进行伸缩(能够进退),并且与旋转轴24a一体地旋转。致动器例如是液压缸,构成为:根据来自机构驱动电路57的信号来伸缩,由此使伸缩轴28c进行伸缩。在该第二齿轮机构28中,在伸缩轴28c朝向输出轴23a(第二马达23的主体)伸出了的情况下,第三齿轮28a与第四齿轮28b直接啮合。其结果,可实现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所产生的转矩(驱动力)被向水泵24的旋转轴24a传递的动力传递状态(参照图9的虚线)。在该动力传递状态被实现时,可实现第二马达23能够旋转、驱动水泵24的第三状态。与此相对,在第二齿轮机构28中,在伸缩轴28c朝向旋转轴24a(水泵24的主体)收缩了的情况下,第三齿轮28a与第四齿轮28b既不直接地也不间接地啮合。其结果,可实现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所产生的转矩(驱动力)没有被向水泵24的旋转轴24a传递的动力非传递状态。在该动力非传递状态被实现时,可实现第二马达23无法旋转、驱动水泵24的第四状态。如以上所说明,第四装置的第二切换机构28由齿轮机构28构成,该齿轮机构28通过使“与水泵24的旋转轴24a一体地旋转的第三齿轮28a”和“与第二马达23的输出轴23a一体地旋转的第四齿轮28b”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啮合来实现第三状态(啮合状态、动力传递状态),并且,通过使第三齿轮28a与第四齿轮28b既不直接地也不间接地啮合来实现第四状态(非啮合状态、动力非传递状态)。根据该第四装置,在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的情况下,能够不使水泵24由第二马达23驱动。因此,与由第二马达23驱动油泵21和水泵24这两方情况相比,能够使第二马达23的输出减小。其结果,能够采用最高输出比较小的马达来作为第二马达23,能够谋求装置的成本降低。而且,由于不存在润滑油的向内燃机10供给的供给量的不足,所以能够降低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此外,第三齿轮28a的齿数可以比第四齿轮28b的齿数少,可以与第四齿轮28b的齿数相同,也可以比第四齿轮28b的齿数多。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控制装置,在第一马达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油泵21由第二马达23驱动。因此,在第一马达22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将曲轴的旋转作为驱动源地驱动油泵,向油路径供给润滑油。其结果,能够在减少内燃机10的滑动部发生发热胶着的可能性的同时减少摩擦。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变形例。例如,在图5所示的第二装置中,伸缩轴26c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马达22的输出轴22a。进而,在图6所示的第三装置中,也可以代替第一电磁离合器25而采用第二装置的第一齿轮机构26。同样,进而,在图9所示的第四装置中,也可以代替第一电磁离合器25而采用第二装置的第一齿轮机构26。进而,例如可以使油泵21的旋转轴贯通油泵21的主体,在其一侧经由上述电磁离合器或上述齿轮机构而配置第一马达22,在其另一侧经由上述电磁离合器或上述齿轮机构而配置第二马达23。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