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轴流转桨水轮机缸动式转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5200发布日期:2018-06-05 06:2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流体机械轴流式水轮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大型轴流转桨水轮机缸动式转轮。



背景技术:

水轮机是把水流的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的动力机械,它属于流体机械中的透平机械;现代水轮机则大多数安装在水电站内,用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在水电站中,上游水库中的水经引水管引向水轮机,推动水轮机转轮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作完功的水则通过尾水管道排向下游,水头越高、流量越大,水轮机的输出功率也就越大。

水能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只不过是近100多年来的事,19世纪末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水轮发电机以后,随着远距离输电技术的不断提高,水力发电便迅速发展起来,水能成为仅次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主要能源。然而,从第一台水轮发电机到现在,要实现水力发电,人们就要在江河上建造拦河坝,筑蓄水库,迫使上游水位抬高,水坝前后的水位落差增大,以满足实现水力发电必须具备的、维持一定的落差和具有相当的流量。

水轮机转轮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轮机的工作、运行的可靠性情况,但是,传统的操作架式转轮是不足以完成水轮机运行的稳定与可靠性,因此,需要一种转轮来解决水轮机的工作、运行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型轴流转桨水轮机缸动式转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大型轴流转桨水轮机缸动式转轮,由叶片、转轮体、缸动式桨叶接力器、连杆机构、拐臂、枢轴、叶片密封、泄水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动式桨叶接力器包括活塞、活塞杆、活动活塞缸、行程反馈机构、操作油管,所述转轮体上设置叶片,所述叶片上安装叶片密封,所述叶片链接有枢轴,所述枢轴下方设置拐臂;在所述的转轮体的另一侧上方设置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下方为活动活塞缸,所述活动活塞缸内部设置活塞与活塞杆,所述转轮体的正下部设置行程反馈机构,所述行程反馈机构的上部连接操作油管,所述转轮体的一侧下部设置泄水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杆机构由连接螺栓、接头、连杆销、内外侧连接板构成,所述接头通过三只连接螺栓连在活塞缸前法兰上,并经连杆销与内外侧连接板相连,连接板的另一端又经连杆销连在拐臂上。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片密封采用金属密封形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泄水锥为三锥段过渡的整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拐臂、枢轴和叶片通过螺栓、扭矩销及卡环联为一个整体。当所述的连杆机构在缸动式桨叶接力器作用下推动拐臂转动时, 叶片也随之而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塞杆通过十个螺栓及环形键固定在转轮体上, 并将作用于其上的油压作用力传递到转轮体;所述活塞杆上端设内置衬套,作为叶片枢轴内侧轴承,下端细轴部位安装活塞,中心开通孔作为操作油通道并放置操作油管。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塞的外滑动面采用三道球墨铸铁密封环;所述三道球墨铸铁密封环的内圈热套在活塞杆正,其自由端用套在活塞杆上的轴套顶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活塞缸为焊接组合件, 由前后法兰、缸体和活塞缸盖组成, 前后法兰与缸体焊为一体, 活塞缸盖用螺栓把合在活塞缸上, 活塞上下形成两个密封腔, 当压力油从活塞杆上的进油孔注入时, 便可实现缸体的移动, 从而带动桨叶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大型轴流转桨水轮机缸动式转轮,与传统的操作架式转轮相比,该结构优点明显,可避免外操作油管的轴向运动,操作油管及受油器结构均得到简化,提高了水轮机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大型轴流转桨水轮机缸动式转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转轮体、2为叶片、3为叶片密封、4为枢轴、5为拐臂、6为连杆机构、7为活塞杆、8为活塞、9为活动活塞缸、10为泄水锥、11为操作油管、12为行程反馈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大型轴流转桨水轮机缸动式转轮,由叶片2、转轮体1、缸动式桨叶接力器、连杆机构6、拐臂5、枢轴4、叶片密封3、泄水锥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动式桨叶接力器包括活塞8、活塞杆7、活动活塞缸9、行程反馈机构12、操作油管11,所述转轮体1上设置叶片2,所述叶片2上安装叶片密封3,所述叶片2连接有枢轴4,所述枢轴4下方设置拐臂5;在所述的转轮体1的另一侧上方设置连杆机构6,所述连杆机构6的下方为活动活塞缸9,所述活动活塞缸9内部设置活塞8与活塞杆7,所述转轮体1的正下部设置行程反馈机构12,所述行程反馈机构12的上部连接操作油管11,所述转轮体1的一侧下部设置泄水锥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杆机构6由连接螺栓、接头、连杆销、内外侧连接板构成,所述接头通过三只连接螺栓连在活动活塞缸9前法兰上,并经连杆销与内外侧连接板相连,连接板的另一端又经连杆销连在拐臂5上, 实现连杆式操作力传递作用;在两块连接板之间设有用螺栓固定的一只隔套, 以保证两块连接板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叶片密封3采用金属密封形式,起到了双重隔离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泄水锥10为三锥段过渡的整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拐臂5、枢轴4和叶片2通过螺栓、扭矩销及卡环联为一个整体。当所述的连杆机构6在缸动式桨叶接力器作用下推动拐臂5转动时, 叶片2也随之而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塞杆7通过十个螺栓及环形键固定在转轮体1上, 并将作用于其上的油压作用力传递到转轮体1;所述活塞杆7上端设内置衬套,作为叶片2枢轴4内侧轴承,下端细轴部位安装活塞8,中心开通孔作为操作油通道并放置操作油管11。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塞8的外滑动面采用三道球墨铸铁密封环;所述三道球墨铸铁密封环的内圈热套在活塞杆7上,其自由端用套在活塞杆7上的轴套顶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活塞缸9为焊接组合件, 由前后法兰、缸体和活塞缸盖组成, 前后法兰与缸体焊为一体, 活塞缸盖用螺栓把合在活塞缸上, 活塞上下形成两个密封腔, 当压力油从活塞杆7上的进油孔注入时, 便可实现缸体的移动, 从而带动桨叶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