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140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消音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国际申请要求2015年2月20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15-31754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消音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多张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有槽状部分的钢板叠合起来,并通过焊接等将其接合,从而构成消音器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在上述消音器中,由钢板的槽状部分形成的间隙成为废气的路径。根据上述消音器,与通过配置筒状部件等而构成废气的路径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第2-2986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有时会在消音器中设置用于降低排气音的吸音室(消音空间)。然而,若由被冲压成形的多张钢板材料构成消音器,则有可能在吸音室的配置位置上产生局限,从而无法充分地抑制排气音。

期望在简化制造工序并提高消音器的内部结构的自由度的同时,还充分地抑制排气音。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消音器具有外壳部件、排气路径、以及至少一个分隔部。外壳部件设置有供废气进入的入口和排出废气的出口。排气路径由多个排气路径用板状部件形成,并且将从入口进入的废气向出口引导,其中,所述多个排气路径用板状部件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为预定的形状,并在外壳部件的内部于预定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至少一个分隔部为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为预定的形状的至少一个板状部件,并且在排气路径的内部将消音空间与其他空间隔开,其中,该消音空间为用于进行消音的空间。至少一个分隔部具有将流动于排气路径的废气导向消音空间的多个孔部,并且与多个排气路径用板状部件一起在层叠方向上层叠。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一定方向上层叠被冲压成形的多个排气路径用板状部件以及至少一个分隔部,而形成排气路径以及消音空间。因此,例如,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或简化组装过程等。此外,可以灵活地确定消音空间在排气路径中的配置区间。由此,提高了内部结构的自由度。此外,由板状的至少一个分隔部形成消音空间。因此,增加消音空间与废气流动的空间相接触的部分的面积。由此,能够提高消音性能,并且能够充分地抑制排气音。

此外,在本公开中,消音空间可以沿着排气路径中的上侧的侧壁而设置,并且可以作为内部配置有吸音部件的吸音室而构成。

有时会在消音空间中配置吸音部件,但如果有水积存在吸音部件内,则消音性能会降低。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可以抑制水积存在吸音部件内。其结果为,可以抑制消音性能的降低。

此外,在本公开中,消音空间可作为多个排气路径用板状部件中形成所述排气路径侧壁的部分和至少一个分隔部之间的间隙而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排气路径的侧壁和分隔部形成消音空间。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简化组装过程等。

此外,在本公开中,消音器中的至少一个分隔部可为多个分隔部,消音空间可作为与多个排气路径用板状部件一起在层叠方向上层叠的多个分隔部之间的间隙而构成。

具有该结构的情况也可以简化组装过程等。

此外,在本公开中,多个排气路径用板状部件中的任意一个板状部件可以以分割外壳部件的内部空间的状态而配置,并且该任意一个板状部件的外缘与外壳部件相连接。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消音器的强度。

此外,在本公开中,排气路径可以与出口相连接,并且可以在排气路径的侧壁中的与出口相邻的部分具有作为构成该部分的多个排气路径用板状部件的外缘的间隙而设置的开口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开口部以及出口将积存在消音器的外壳部件的内部空间中的水排放到外部。

此外,有时会由于流动于消音器的废气的气流而产生如啸声等异常声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开口部的形状来改变废气的气流,从而抑制异常声音的产生。

此外,当由发动机所产生的声音能量穿过排气管内时会产生气柱共振。相对于此,通过在消音器内的排气路径的末端部分形成开口可以减弱气柱共振。其结果使消声性能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去除上侧的消音器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排气路径剖视图。图3b是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出口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4a以及图4b是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6a以及图6b是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主视图。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侧视图。

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第4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侧视图。

图14是第5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第5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侧视图。

图16是第6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7是第7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图18是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9a是从后方观察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时的透视图。图19b是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的出口的周边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消音器;2…排气路径;3…排气路径开口部;4…吸音室;

10…外壳部件;20…隔板;30…分隔部;40…吸音部件;50…盖管;

100…消音器;101…排气路径;102…吸音室;110…外壳部件;

120…隔板;130…分隔部;140…吸音部件;150…盖管;

200…消音器;201…排气路径;202…吸音室;210…外壳部件;

220…隔板;230…分隔部;240…吸音部件;250…盖管;

300…消音器;301…排气路径;302…吸音室;310…外壳部件;

320…隔板;330…分隔部;340…吸音部件;350…盖管;

400…消音器;401…排气路径;402…吸音室;410…外壳部件;

420…隔板;430…分隔部;440…吸音部件;450…盖管;

500…消音器;520…排气路径;530…入口部;540…隔板;

600…消音器;601…排气路径;610…第1消音器壳体;

620…第2消音器壳体;630…第1隔板;640…第2隔板;

700…消音器;701…排气路径;702…排气路径开口部;703…吸音室;

710…外壳部件;720…隔板;730…第1分隔部;740…吸音部件;

750…盖管;760…第2分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完全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可以采取属于本公开技术范围的各种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结构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将来自汽车的内燃机的废气排放到该车辆的外部。该消音器降低排气音。以下,将该车辆的前侧、后侧分别定义为前、后。此外,将面向该车辆的前方时的右侧、左侧分别定义为右、左。

消音器1的形状为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底面的柱体状(图1~3)。在消音器1的内部设置有废气的路径(排气路径2),该废气的路径(排气路径2)为呈g字形延伸的管。消音器1包括外壳部件10、隔板20、分隔部30、吸音部件40、以及盖管50等。外壳部件10覆盖消音器1的外侧。隔板20、分隔部30、吸音部件40、以及盖管50配置在外壳部件10的内部空间。这些部件由例如不锈钢构成。此外,这些部件也可以由除不锈钢以外的具有耐热性的材料构成。

外壳部件10包括消音器壳体11、12以及外板13、14等。这些都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

外板13、14是横长的椭圆形状的板状部件。外板13、14以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前侧的外板13在上下方向中央靠左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废气的入口13a。此外,该外板13的外缘的截面以及入口13a的周缘的截面为l字形。此外,后侧的外板14在上下方向中央靠右端的位置处设置有废气的出口14a。此外,该外板14的外缘的截面以及出口14a的周缘的截面为l字形。

此外,消音器壳体11、12是呈u字形弯曲的矩形的板状部件。消音器壳体11、12以使得各自弯曲的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消音器壳体11、12呈横长形状。当然,消音器壳体11、12可以是各种形状。

另一方面,隔板20、分隔部30、以及盖管50也是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的板状部件。隔板20、分隔部30、吸音部件40、盖管50、以及消音器壳体11、12以在上下方向上层叠的状态而配置。当然,这些部位也可以在例如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等,即除上下方向以外的各种方向上层叠。

隔板20以将外壳部件1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换言之,隔板20以覆盖内部空间的于左右方向上的整个截面的状态而配置。以下,将内部空间中的隔板20的上侧定义为上侧空间,并将内部空间中的隔板20的下侧定义为下侧空间。

隔板20具有左缘部23、前缘部24、右缘部25、以及后缘部26等。这些缘部是通过将隔板20的外缘弯曲成l字形而形成的部位。左缘部23以及右缘部25与消音器壳体11、12的缘部11a、12a相接合。

此外,在隔板20的前侧缘部的左端设置有入口部21。入口部21是呈u字形弯曲的矩形的板状部位。入口部21与在前侧的外板13上设置的入口13a相连接。

在隔板20的中央设置有中央孔部27。

此外,在隔板20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槽部28。槽部28的截面为u字形。槽部28构成g字形的路径。槽部28从与隔板20的中央孔部27相邻的位置延伸到隔板20的后侧缘部的右端的位置。

分隔部30形成为向上方突出的槽状部件。分隔部30的截面为ω形。此外,换言之,分隔部30的截面形成为在开口部分设置有凸缘部的u字形。分隔部30构成与隔板20的槽部28相同的g字形的路径。分隔部30以与槽部28相对的状态而配置。在分隔部30设置有多个小径的孔部31。

盖管50的截面是与分隔部30的截面相同的ω形。盖管50形成为向上方突出的槽状部件。盖管50构成与隔板20的槽部28以及分隔部30相同的g字形的路径。盖管50以从上侧覆盖分隔部30的状态而配置。由此,在盖管50和分隔部30之间形成扁平的间隙(吸音室4)。换言之,盖管50以与位于分隔部30下方的隔板20的槽部28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在吸音室4配置有例如由玻璃棉构成的扁平的吸音部件40。此外,吸音部件40也可以由例如不锈钢等的金属纤维构成。吸音部件40以由盖管50和分隔部30夹着的状态而配置。

此外,在盖管50的前侧缘部的左端设置有入口部51。入口部51是呈u字形弯曲的矩形的板状部位。入口部51与在前侧的外板13设置的入口13a相连接。

并且,隔板20的槽部28和盖管50之间的间隙成为排气路径2。在此,将与设置在隔板20的中央孔部27相邻的位置定义为起点。并将后侧的外板14的出口14a定义为终点。排气路径2为从该起点延伸至该终点的g字形的路径。

从入口13a进入到消音器1的废气通过隔板20的入口部21以及盖管50的入口部51。并且,废气进入上侧空间或下侧空间。之后,废气从位于该内部空间的中央的起点进入排气路径2。然后,废气通过排气路径2,并从出口14a排放到外壳部件10的外部。

此外,流动于排气路径2的废气通过分隔部30的孔部31而进入吸音室4。此时,废气与吸音部件40接触。由此,抑制排气音。

此外,在排气路径2的终点部分(排气路径2中的与出口14a相邻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路径开口部3(图3b)。排气路径开口部3设置在盖管50和隔板20的接缝处。排气路径开口部3作为构成该侧壁的隔板20的外缘和盖管50的外缘之间的间隙(隔板20和盖管50的接缝的间隙)而形成。排气路径开口部3被隔板20的外缘、盖管50的外缘、以及出口14a的周缘等所围。

此外,在排气路径2的终点部分的侧壁上,于隔着排气路径2的中央而相对的两处形成上述接缝。排气路径开口部3可以设置在两个接缝处。此外,排气路径开口部3也可以设置在一个接缝处。

此外,排气管与消音器1的入口13a相连接。该排气管可以以从入口13a插入外壳部件10内部的状态而配置。换言之,该排气管中在入口13a的部分可以以由隔板20的入口部21和盖管50的入口部51夹持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在出口14a也可以连接有排气管。该排气管可以以从出口14a插入外壳部件10内部的状态而配置。换言之,该排气管中在出口14a的部分可以以由隔板20的槽部28的终点部分和盖管50的终点部分夹持的状态而配置。

当然,这些排气管也可以以与入口13a以及/或出口14a相接触的状态而配置,并通过焊接等与入口13a以及/或出口14a相连接。即,也可以不将这些排气管从入口13a以及/或出口14a插入外壳部件10的内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入口13a以及/或出口14a的附近从下方支撑排气管。

[制造方法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消音器1通过以下工序制造。

(1)制作各部件的工序

通过对被加工成预定形状的板状不锈钢进行冲压成形而制作外壳部件10所包括的消音器壳体11、12,外板13、14,隔板20,分隔部30,以及盖管50等。其中,隔板20以及盖管50被加工成使得在排气路径2的终点部分具有排气路径开口部3的形状。此外,制作吸音部件40。

(2)制作吸音室的工序

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分隔部30、吸音部件40、以及盖管50。吸音部件40为扁平的g字形形状。更具体而言,以使吸音部件40覆盖分隔部30外侧的状态而层叠吸音部件40。此外,在这些部件上层叠盖管50。并且,通过焊接对分隔部30和盖管50进行接合(图4a)。

由此,作为分隔部30和盖管50之间的间隙而形成吸音室4。此外,将吸音部件40填充于吸音室4内。此外,也可以通过除焊接之外的方法(例如,铆接等)对被层叠的分隔部30和盖管50进行接合。

(3)制作排气路径的工序

在上下方向上层叠隔板20与在工序(2)中已被层叠的分隔部30、吸音部件40、以及盖管50。更具体而言,以使得隔板20的槽部28的内侧与分隔部30的内侧处于相对的状态而将这些部件进行层叠。并且,通过焊接对盖管50和隔板20进行接合(图4b)。

由此,在盖管50和隔板20的槽部28之间形成间隙。将该间隙作为排气路径2。此外,在排气路径2的终点部分形成排气路径开口部3。此外,也可以通过除焊接之外的方法对盖管50和隔板20进行接合。

(4)对隔板20以及外壳部件10等进行层叠的工序

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外壳部件10中的消音器壳体11、12与在工序(3)中已被层叠的隔板20、分隔部30、吸音部件40、以及盖管50。此时,以使得消音器壳体11的内侧与隔板20中层叠有盖管50等的一侧处于相对的状态,而将这些部件进行层叠。并且,此时以使得消音器壳体12的内侧与隔板20中未层叠有盖管50等的一侧处于相对的状态,而将这些部件进行层叠(图5)。由此,消音器壳体11、12处于形成了筒的状态。

(5)对隔板20和外壳部件10进行接合的工序

沿着焊接线60对在工序(4)中已被层叠的隔板20以及外壳部件10中的消音器壳体11、12等进行焊接。由此,对消音器壳体11、12的左右的缘部11a、12a进行接合。并且,由此分别接合缘部11a、12a和隔板20的左缘部23以及缘部11a、12a和右缘部25(图6a)。此外,也可以通过除焊接之外的方法(例如铆接等)进行接合。

(6)配置外壳部件10中的外板13、14的工序

外壳部件10中的消音器壳体11、12形成了筒,在形成该筒两端的各开口部分别配置前侧的外板13和后侧的外板14。由此,这些开口部处于被封闭的状态(图6b)。

(7)对外壳部件10进行接合的工序

沿着焊接线61进行焊接。由此,对在工序(6)中所配置的外板13、14,与消音器壳体11、12进行接合(图7)。此外,还可以通过除焊接之外的方法对这些部件进行接合。

[第2实施方式]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实施方式的消音器100的形状为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底面的柱体状。消音器100包括外壳部件110、吸音部件140、隔板120、分隔部130、以及盖管150等(图8、图9)。隔板120、分隔部130、以及盖管150为板状部件。这些部件由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构成。此外,外壳部件110包括板状的消音器壳体111、112以及外板113、114。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壳体111、112,外板113、114,隔板120,分隔部130,以及盖管150等通过对板状部件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

然而,第2实施方式的消音器100的排气路径101为u字形。消音器100在这一点等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下文中,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2实施方式的消音器100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外壳部件110,在前侧的外板113中的上方位置且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稍微靠右的位置形成有废气的入口113a。此外,在后侧的外板114中的下方位置且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稍微靠左的位置形成有废气的出口114a。此外,消音器壳体111、112为呈u字形弯曲的矩形的板状部件。消音器壳体111、112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

此外,隔板120、分隔部130、吸音部件140、以及盖管150以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预定的角度的状态而配置。而且,隔板120、分隔部130、吸音部件140、盖管150、以及消音器壳体111、112以在左右方向上被层叠的状态而配置。当然,这些部位可以在例如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等各种方向上层叠。

隔板120以将外壳部件11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左右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图9)。换言之,隔板120以覆盖内部空间的左右方向上的整个截面的状态而配置。以下,将外壳部件1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120的右侧定义为右侧空间,并将外壳部件1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120的左侧定义为左侧空间。

此外,隔板120具有槽部121。槽部121的截面为u字形。此外,槽部121向右上突出。槽部121构成u字形的路径。槽部121从与隔板120的后侧缘部的一端相邻的位置,延伸到与该缘部的另一端相邻的位置。并且,槽部121的终点与出口114a相连接。出口114a设置在后侧的外板114上。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隔板120的上侧以及下侧的缘部122、123处于与消音器壳体111、112的端部111a、112a相接合的状态。

分隔部130的截面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分隔部30的截面相同的ω形。分隔部130为向右上突出的槽状部件。分隔部130构成与隔板120的槽部121相同的u字形的路径。分隔部130以从左下侧覆盖槽部121的状态而配置。由此,在分隔部130和槽部121之间形成扁平的间隙(吸音室102)。在吸音室102中配置有扁平的吸音部件140。即,吸音部件140以由分隔部130和槽部121夹着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分隔部130设置有多个小径的孔部131。

盖管150的截面为与分隔部130的截面相同的ω形。盖管150为向左下突出的槽状部件。盖管150构成与隔板120的槽部121以及分隔部130相同的u字形的路径。该路径的一端与后侧的外板114的出口114a相连接。盖管150以与分隔部130以及隔板120的槽部121相对的状态而配置。

并且,隔板120的槽部121和盖管150之间的间隙成为u字形的排气路径101。排气路径101的起点位于在外壳部件110的内部空间的上侧中处于后侧的外板114的正面,且位于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靠左的位置。此外,排气路径101的终点为外板114的出口114a。

从入口113a进入到内部空间的废气进入右侧空间。之后,该废气从起点进入排气路径101。其中,该起点位于后侧的外板114的正面。此后,该废气通过排气路径101,并从出口114a排放到外壳部件110的外部。

此外,流动于排气路径101的废气通过分隔部130的孔部131,并进入吸音室102。由此,该废气与吸音部件140接触。其结果为,抑制排气音。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排气路径101的终点部分的侧壁上,于盖管150和隔板120的接缝处形成有排气路径开口部。其中,排气路径101的终点部分是指排气路径101中的与出口114a相邻的部分。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100的入口113a以及出口114a与排气管相连接。

[第3实施方式]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3实施方式的消音器200包括外壳部件210、吸音部件240、隔板220、分隔部230、以及盖管250等(图10、11)。隔板220、分隔部230、以及盖管250为板状部件。这些部件由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构成。此外,外壳部件210包括板状的消音器壳体211、212以及外板213、214。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壳体211、212,外板213、214,隔板220,分隔部230,以及盖管250等通过对板状部件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

然而,第3实施方式的消音器200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中一个不同点在于,消音器200的形状为圆柱状。此外,另一个不同点在于,在前侧的消音器壳体211上设置有废气的入口211a。而且,还有一个不同点在于,排气路径201为直线形。在下文中,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3实施方式的消音器200进行说明。

首先,对外壳部件210进行说明。外壳部件210的形状为圆柱状。外壳部件210包括外板213、214以及消音器壳体211、212等。外板213、214是圆形的并且相当于圆柱的底面。此外,消音器壳体211、212的截面是半圆形的。消音器壳体211、212构成圆柱的侧面。消音器壳体211、212以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外板213、214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并且,在前侧的消音器壳体211上设置有废气的入口211a。此外,在一个外板214上设置有废气的出口214a。以下,将外壳部件210中设置有出口214a的一侧定义为出口侧。

此外,隔板220、分隔部230、吸音部件240、盖管250、以及消音器壳体211、212以在前后方向上层叠的状态而配置。当然,这些部位也可以在例如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等各种方向上层叠。

隔板220的形状为细长的大致矩形的形状。隔板22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短于圆柱状的外壳部件210的长边方向(左右方向)的长度。此外,在隔板220的长边方向上非出口侧的端部和外板213之间设置有间隙。此外,隔板220以将外壳部件21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前后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图11)。换言之,隔板220以覆盖内部空间的整个截面的状态而配置。以下,将在外壳部件2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220的前侧定义为前侧空间,并将在外壳部件2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220的后侧定义为后侧空间。

此外,隔板220具有向后方突出的槽部221。槽部221的截面为半圆形。槽部221构成直线形的路径。槽部221从隔板2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槽部221的一端与设置在外板214的出口214a相连接。此外,隔板220具有圆形的孔部222。孔部222位于隔板2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且位于槽部221的上侧。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隔板220的长边侧的缘部223、224处于与消音器壳体211、212的缘部211b、212a相接合的状态。

分隔部230的截面为半圆形。此外,分隔部230是向前方突出的槽状部件。与隔板220的槽部221相同,分隔部230构成直线形的路径。分隔部230以从前侧覆盖槽部221中除两端以外的区间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在分隔部230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央直至出口侧的端部的区间上设置有多个小径的孔部231。

盖管250的截面为半圆形。此外,盖管250是向前方突出的槽状部件。与隔板220的槽部221以及分隔部230相同,盖管250构成直线形的路径。盖管250的一端与外板214的出口214a相连接。盖管250以从前侧覆盖分隔部230的状态而配置。由此,在盖管250和分隔部230之间形成扁平的间隙(吸音室202)。换言之,盖管250以与位于分隔部230后方的隔板220的槽部221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在吸音室202中配置有扁平的吸音部件240。吸音部件240处于由盖管250和分隔部230夹着的状态。此外,盖管250以使得在盖管250和外板213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状态而配置。

并且,隔板220的槽部221和盖管250之间的间隙成为直线形的排气路径201。排气路径201以未设置出口的外板213的正面的位置为起点。此外,排气路径201以出口214a为终点。

此外,圆筒状的入口管202插入消音器壳体211的入口211a以及隔板220的孔部222中。入口管202的一端呈位于消音器200的外部(消音器壳体211的前方)的状态。另一方面,入口管202的另一端呈位于后侧空间的状态。此外,入口管202可以构成为消音器200的一部分。而且,入口管202也可以构成为不同于消音器200的部件。

从入口管202的一端进入到消音器200的废气首先进入后侧空间。之后,废气通过隔板220连同盖管250与外板213之间的间隙,并进入排气路径201。然后,废气通过排气路径201,并从出口214a排放到外壳部件210的外部。

此外,流动于排气路径201的废气通过分隔部230的孔部231,并进入吸音室202。此时,废气与吸音部件240接触。由此,抑制排气音。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排气路径的终点部分的侧壁上,于盖管250和隔板220的接缝处形成有排气路径开口部。其中,排气路径的终点部分是指排气路径中的与出口214a相邻的部分。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200的出口214a与排气管相连接。

[第4实施方式]

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第4实施方式的消音器300包括外壳部件310、吸音部件340、隔板320、分隔部330、以及盖管350等(图12、13)。隔板320、分隔部330、以及盖管350为板状部件。这些部件由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构成。此外,外壳部件310包括板状的消音器壳体311、312以及外板313、314。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壳体311、312,外板313、314,隔板320,分隔部330,以及盖管350等通过对板状部件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

然而,第4实施方式的消音器300中的隔板320、分隔部330、盖管350等的形状,以及入口313a和出口314a的位置等不同于第3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以与第3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4实施方式的消音器300进行说明。

首先,对外壳部件310进行说明。外壳部件310的形状为圆柱状。此外,外壳部件310包括与第3实施方式形状相同的外板313、314以及消音器壳体311、312等。消音器壳体311、312以在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预定角度(例如45°)的方向(层叠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外板313、314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另外,一个外板313具有废气的入口313a。此外,另一个外板314具有废气的出口314a。以下,将外壳部件310中形成有入口313a的一侧定义为入口侧,并将外壳部件310中形成有出口314a的一侧定义为出口侧。

此外,隔板320、分隔部330、吸音部件340、盖管350、以及消音器壳体311、312以在上述层叠方向上层叠的状态而配置。当然,这些部位也可以在例如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等各种方向上层叠。

隔板320具有细长形状。此外,隔板320以与层叠方向正交的状态而配置。此时,隔板320以将外壳部件31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图13)。换言之,此时,隔板320以覆盖内部空间的整个截面的状态而配置。以下,将在外壳部件3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320的前侧(下侧)定义为前侧空间,并将在外壳部件3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320的后侧(上侧)定义为后侧空间。

此外,隔板320具有向前侧下方突出的槽部321。槽部321的截面为半圆形。槽部321构成直线形的路径。槽部321从隔板3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且,槽部321的一端与设置在外板314的出口314a相连接。

此外,隔板320具有细长的矩形的开口部322。开口部322与槽部321相邻。并且,隔板320具有与开口部322中入口侧的端部相邻的入口部323。入口部323的截面为半圆形。入口部323与设置在外板313的入口313a相连接。此外,入口部323配置在与槽部321的端部相比更向入口侧突出的位置。

此外,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隔板320的长边侧的缘部324、325与消音器壳体311、312的缘部311a、312a相接合。

分隔部330是向后侧上方突出的槽状部件。分隔部330的截面为半圆形。与隔板320的槽部321相同,分隔部330构成直线形的路径。分隔部330以从前侧下方覆盖槽部321中除两端以外的区间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在分隔部330的除端部以外的部分上设置有多个小径的孔部331。

盖管350是向后侧上方突出的槽状部件。盖管350的截面为半圆形。与隔板320的槽部321以及分隔部330相同,盖管350构成直线形的路径。盖管350的一端与外板314的出口314a相连接。

此外,在盖管350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入口部351。入口部351的截面为半圆形。此外,入口部351与外板313的入口313a相连接。入口部351位于盖管350所具有的直线形的槽的路径的侧方。此外,入口部351配置在与该路径的端部相比更向入口侧突出的位置。

此外,盖管350以从后侧上方覆盖分隔部330的状态而配置。此时,在盖管350和分隔部330之间形成扁平的间隙(吸音室302)。换言之,盖管350以与隔板320的槽部321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此外,隔板320位于分隔部330的前侧下方。此外,在吸音室302中配置有扁平的吸音部件340。吸音部件340以由盖管350和分隔部330夹着的状态而配置。

并且,隔板320的槽部321和盖管350之间的间隙成为直线形的排气路径301。排气路径301以外壳部件310的内部空间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附近(入口313a所处位置的附近)为起点。并且,排气路径301以位于外壳部件310的内部空间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的出口314a为终点。

从入口313a进入到消音器300的废气进入前侧空间以及后侧空间。之后,该废气从入口侧的端部进入排气路径301。然后,废气通过排气路径301,并从出口314a排放到外壳部件310的外部。

此外,流动于排气路径301的废气通过分隔部330的孔部331,并进入吸音室302。此时,该废气与吸音部件340接触。由此,抑制排气音。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排气路径的终点部分的侧壁上,于盖管350和隔板320的接缝处形成有排气路径开口部。换言之,排气路径的终点部分是指排气路径中的与出口314a相邻的部分。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300的入口313a以及出口314a与排气管相连接。

[第5实施方式]

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第5实施方式的消音器400包括外壳部件410、吸音部件440、隔板420、分隔部430、以及盖管450等(图14、15)。隔板420、分隔部430、以及盖管450为板状部件。这些部件由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构成。此外,外壳部件410包括板状的消音器壳体411、412以及外板413、414。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壳体411、412,外板413、414,隔板420,分隔部430,以及盖管450等通过对板状部件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

然而,第5实施方式的消音器400中的隔板420以及盖管450等的形状,以及入口414a以及出口414b的位置等不同于第4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以与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第5实施方式的消音器400进行说明。

首先,对外壳部件410进行说明。外壳部件410的形状为圆柱状。外壳部件410包括与第4实施方式形状相同的外板413、414以及消音器壳体411、412等。消音器壳体411、412以在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层叠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外板413、414以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状态而配置。并且,在一个外板414上设置有废气的入口414a和出口414b。以下,将外壳部件410中设置有入口414a等的一侧定义为入口侧。

此外,隔板420、分隔部430、吸音部件440、盖管450、以及消音器壳体411、412以在上述层叠方向上层叠的状态而配置。当然,这些部位也可以在例如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等各种方向上层叠。

隔板420具有细长形状。此外,隔板420以与层叠方向正交的状态而配置。此时,隔板420以将外壳部件41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图15)。换言之,此时,隔板420以覆盖内部空间的整个截面的状态而配置。以下,将在外壳部件4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420的前侧(下侧)定义为前侧空间,并将在外壳部件4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420的后侧(上侧)定义为后侧空间。

此外,隔板420具有向前侧下方突出的槽部421。槽部421的截面为半圆形。槽部421构成直线形的路径。槽部421从隔板4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槽部421的一端与设置在外板414的出口414b相连接。

此外,隔板420具有入口部。入口部与槽部421中和出口414b连接的部分相邻。入口部的截面为半圆形。入口部与设置在外板414的入口414a相连接。入口部位于槽部421的侧方。此外,隔板420具有框架部422。框架部422平行于槽部421而延伸。此外,框架部422与入口部的侧部相连接。入口部位于框架部422的入口侧端部和槽部421的入口侧端部之间。在槽部421和框架部422之间设置有细长的开口部。

此外,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隔板420的缘部423和框架部422分别与消音器壳体411、412的缘部411a、412a相接合。此外,缘部423与槽部421相邻。

分隔部430构成为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

盖管450是向后侧上方突出的槽状部件。盖管450的截面为半圆形。与隔板420的槽部421以及分隔部430相同,盖管450构成直线形的路径。盖管450的一端与外板414的出口414b相连接。

此外,盖管450具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入口部451。入口部451与盖管450中与出口414b连接的部分相邻。入口部451与设置在外板414的入口414a相连接。入口部451位于设置在盖管450的直线形的槽的路径的侧方。

此外,盖管450以从后侧上方覆盖分隔部430的状态而配置。此时,在盖管450和分隔部430之间形成扁平的间隙(吸音室402)。换言之,盖管450以与隔板420的槽部421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此外,槽部421位于分隔部430的前侧下方。此外,在吸音室402中配置有扁平的吸音部件440。吸音部件440以由盖管450和分隔部430夹着的状态而配置。

并且,隔板420的槽部421和盖管450之间的间隙成为直线形的排气路径401。排气路径401以外壳部件410的内部空间中的非入口侧的端部的附近为起点。此外,排气路径401以出口414b为终点。

从入口414a进入到消音器400的废气进入前侧空间以及后侧空间。之后,该废气从非入口侧的端部的附近进入排气路径401。此后,该废气通过排气路径401,并从出口414b排放到外壳部件410的外部。

此外,流动于排气路径401的废气通过分隔部430的孔部431,并进入吸音室402。此时,该废气与吸音部件440接触。由此,抑制排气音。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排气路径401的终点部分的侧壁上,于盖管450和隔板420的接缝处形成有排气路径开口部。换言之,排气路径401的终点部分是指排气路径401中的与出口414b相邻的部分。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400的入口414a以及出口414b与排气管相连接。

[第6实施方式]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6实施方式的消音器500的形状为具有大致椭圆形底面的柱体状。消音器500包括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外壳部件、排气路径520、以及入口部530等(图16)。此外,外壳部件具有两个外板和一个消音器壳体510。

并且,第6实施方式的消音器500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构成排气路径520的隔板540和消音器壳体510一体形成。在下文中,以该不同点为中心,对第6实施方式的消音器500进行说明。

相当于外壳部件底面的两个大致椭圆形的外板构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每个外板具有废气的入口或出口。此外,两个外板以在预定的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另一方面,外壳部件的侧面由一个带状的消音器壳体510构成。这些部件由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构成。

在外壳部件的内部配置有排气路径520和入口部530。入口部530具有圆筒状的形状。并且,入口部530与设置在外板的入口相连接。另一方面,排气路径520形成为s字形。并且,排气路径520从入口部530的正面的位置延伸到形成于外板的出口。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排气路径520和入口部530通过在预定的层叠方向上层叠隔板540、分隔部、盖管、以及扁平的吸音部件而构成,而这些部件均是被冲压成形的板状部件。并且这些部件由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构成。此外,这些部件沿着各外板的长轴的方向而配置。隔板540以将外壳部件的内部空间在层叠方向上分割成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换言之,该隔板540以覆盖内部空间的整个截面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将外壳部件的内部空间中由隔板540分割而成的两个部分分别定义为第1空间、第2空间。

消音器壳体510和隔板540由一个带状部件构成。将位于该带状部件中一端的部分冲压成形以作为隔板540使用。此外,将该带状部件的剩余部分作为消音器壳体510使用。

具体而言,在制造消音器500时,首先,将被冲压成形的位于带状部件的端部的部分(隔板540)与分隔部、盖管、以及吸音部件等一起进行层叠。由此形成排气路径520和入口部530。

接下来,旋绕带状部件中的剩余部分。由此,使得排气路径520和入口部530的周围呈被该部分(消音器壳体510)覆盖的状态。并且,通过焊接等使隔板540的缘部和消音器壳体510接合。

并且,将外板配置在形成于消音器壳体510两端的开口部。由此,构成消音器500。

从入口进入到消音器500的废气通过入口部530,并进入第1空间和第2空间。之后,该废气从位于入口部530的正面的起点进入排气路径520。此后,该废气通过排气路径520,并从出口排放到外壳部件的外部。此外,流动于排气路径520的废气通过分隔部的孔部,并进入吸音室。此时,该废气与配置在吸音室的吸音部件接触。由此,抑制排气音。

[第7实施方式]

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第7实施方式的消音器600的形状为具有大致椭圆形底面的柱体状。消音器600包括外壳部件、配置在外壳部件的内部的排气路径601、以及入口部602等(图17)。然而,这些部位具有与第6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在下文中,以该不同点为中心,对第7实施方式的消音器600进行说明。

消音器600具有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的两个外板。这些外板相当于柱体状的外壳部件的底面。此外,两个外板的形状为大致椭圆形。各外板上分别设置有废气的入口或出口。此外,两个外板以在规定的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消音器600具有两个消音器壳体(第1消音器壳体610、第2消音器壳体620)。这些消音器壳体相当于外壳部件的侧面。这些部件由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构成。

在外壳部件的内部设置有排气路径601和入口部602。入口部602的形状为圆筒状。并且,入口部602与设置在外板上的入口相连接。此外,排气路径601形成为g字形。排气路径601从外壳部件的内部空间的中央延伸到设置在外板上的出口。而且,在排气路径601中的出口的近前的区间设置有吸音部650。

并且,排气路径601和入口部602作为在预定的层叠方向上层叠的两个隔板(第1隔板630、第2隔板640)之间的间隙而构成。

具体而言,第1隔板630具有g字形的排气路径槽部631以及直线形的入口槽部632。此外,第2隔板640具有与排气路径槽部631相同的g字形的排气路径槽部641以及与入口槽部632相同的直线形的入口槽部642。以下,将第1隔板630、第2隔板640中形成有槽部的开口的面定义为表面,将与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定义为背面。

第1隔板630的排气路径槽部631、632的截面,以及第2隔板640的排气路径槽部641、642的截面呈u字形。并且,第1隔板630、第2隔板640以使槽部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状态(以使表面彼此相对的状态)而层叠。由此,作为排气路径槽部631、641之间的间隙而形成排气路径601。此外,由此,作为入口槽部632、642之间的间隙而形成入口部602。

此外,排气路径槽部631、641的终点的近前的区间(吸音区间631a、641a)比其他区间更宽。在该吸音区间配置有吸音部650。吸音部650具有圆筒状的分隔部件651以及扁平的吸音部件652。吸音部件652配置在分隔部件651的外侧。与第1~第6实施方式相同,在分隔部件651上设置有多个小径的孔部(未图示)。并且,在吸音部650配置于吸音区间的状态下,层叠第1隔板630、第2隔板640。此时,在排气路径槽部631、641中形成吸音区间的壁部的部分与分隔部件651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成为吸音室。此时,吸音室中填充有吸音部件652。换言之,吸音部件652处于由排气路径槽部631、641中的吸音区间的壁部和分隔部件651夹着的状态。

此外,分别使第1消音器壳体610和第1隔板630,以及第2消音器壳体620和第2隔板640一体形成。即,第1消音器壳体610和第1隔板630由一个带状部件构成。将该带状部件的一部分冲压成形以作为第1隔板630使用。并且,使剩余的部分旋绕在第1隔板630的背面,以成为覆盖背面的状态。由此,构成第1消音器壳体610和第1隔板630。第2消音器壳体620和第2隔板640也以相同的方式构成。

并且,以使得各隔板的表面彼此相对的状态而对第1消音器壳体610、第1隔板630和第2消音器壳体620、第2隔板640进行层叠。之后,通过焊接等对这些部件进行接合。而且,在设置于第1消音器壳体610和第2消音器壳体620两端的开口部配置外板。由此,构成消音器600。

此时,第1隔板630、第2隔板640以在其层叠方向上将外壳部件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换言之,第1隔板630、第2隔板640以覆盖内部空间的整个截面的状态而配置。以下,将外壳部件的内部空间中由隔板分割而成的两个部分分别定义为第1空间、第2空间。

从入口进入到消音器600的废气通过入口部602,并进入第1空间、第2空间。之后,该废气从位于外壳部件内部空间的中央的起点进入排气路径601。此后,该废气通过排气路径601,并从出口排放到外壳部件的外部。此外,流动于排气路径601的废气在出口近前的吸音区间从分隔部件651的孔部通过而进入吸音室。此时,该废气与吸音部件652接触。由此,抑制排气音。

[第8实施方式]

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700的形状为具有大致椭圆形的底面的柱体状。此外,消音器700具有u字形的排气路径701(图18、19)。然而,在排气路径701等的方位以及吸音室的结构等方面不同于第2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以该不同点为中心,对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700进行说明。

消音器700包括外壳部件710、吸音部件740、隔板720、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以及盖管750等。隔板720、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以及盖管750为板状部件。这些部件由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构成。此外,外壳部件710包括板状的消音器壳体711、712以及外板713、714。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壳体711、712,外板713、714,隔板720,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以及盖管150等通过对板状部件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

外板713、714构成为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此外,消音器壳体711、712是矩形的板状部件。消音器壳体711、712呈u字形弯曲。此外,消音器壳体711、712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状态而配置。

此外,隔板720、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吸音部件740、盖管750、以及消音器壳体711、712以在左右方向上层叠的状态而配置。当然,这些部位也可以在例如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等各种方向上层叠。

隔板720以将外壳部件710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左右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图19a)。换言之,隔板720以覆盖内部空间的整个截面的状态而配置。以下,将在外壳部件7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720的右侧定义为右侧空间,并将在外壳部件710的内部空间中的隔板720的左侧定义为左侧空间。

此外,隔板720构成为与第2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并且具有形成u字形路径的槽部721。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隔板720的上侧缘部722以及下侧缘部723处于与消音器壳体711、712的端部711a,712a相接合的状态。

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构成与隔板720的槽部721相同的u字形的路径。在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60设置有宽浅的槽部731、761。在槽部731、76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小径的孔部732、762。以下,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中设置有槽部731、761的开口部的一侧定义为表面,并且,将与该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定义为背面。

第1分隔部730以背面与隔板720的槽部721相对的状态而配置。此外,当配置了第2分隔部760时,第2分隔部760的表面处于与第1分隔部730的表面相对的状态。并且,在由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的槽部731、761所形成的扁平的间隙(吸音室703)中配置有扁平的吸音部件740。吸音部件740以由第1分隔部730和第2分隔部760夹着的状态而配置。

盖管750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u字形的路径。盖管750以与隔板720的槽部721相对的状态而配置。

并且,隔板720的槽部721和盖管750之间的间隙成为u字形的排气路径701。排气路径701的起点位于外壳部件710的内部空间的上侧中的处于后侧的外板714的正面,即内部空间的上侧中于左右方向的中央。此外,排气路径701的终点为外板714的出口714a。此外,吸音部件740位于排气路径701的于左右方向的中央。此时,吸音部件740处于由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夹持的状态。

从入口713a进入到内部空间的废气进入左侧空间。之后,该废气从位于后侧的外板714的正面处的起点进入排气路径701。此后,该废气通过排气路径701,并从出口714a排放到外壳部件710的外部。

此外,流动于排气路径701的废气通过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的孔部732、762,并进入吸音室703。此时,该废气与吸音部件740接触。由此,抑制排气音。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排气路径701的终点部分的侧壁上,于盖管750和隔板720的接缝处形成有排气路径开口部702(图19b)。换言之,排气路径701的终点部分是指排气路径701中的与出口714a相邻的部分。当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上述接缝形成在该部分的侧壁上的两个位置处。排气路径开口部702可以形成在两个接缝处。此外,排气路径开口部702也可以形成在一个接缝处。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消音器700的入口713a以及出口714a与排气管相连接。

[效果]

根据第1~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通过将被冲压成形的板状部件在一定的方向上层叠,而形成排气路径以及吸音室。因此,例如,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简化组装过程等。此外,可以灵活地确定吸音室在排气路径中的配置区间。由此,提高了内部结构的自由度。此外,在第1~第6、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中,由被冲压成形的板状的分隔部件形成吸音室。因此,吸音室与废气流动的空间相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增加。由此,能够提高消音性能,并且能够充分地抑制排气音。

此外,在由筒状构件形成了排气路径的消音器中,难以将吸音部件配置于排气路径的曲线区间中。因此,将吸音部件配置于排气路径的直线区间中。相对于此,在第1~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中,构成为将吸音部件配置于在一定方向上层叠的板状部件的间隙中。由此,无论排气路径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确定吸音部件的配置位置。

此外,在第1、第2、第7~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中,隔板沿两个外板的相对方向而配置。并且,隔板以将外壳部件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换言之,两个外板的相对方向是指从废气的入口侧通往出口侧的方向。由此,与隔板以沿着与该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将内部空间分割成两个部分的状态而配置的情况相比,使可消音的音域朝向低频侧移动。从而通过构成车辆整体的排气路径等的其他部件也能容易地对能够由沿着与该相对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隔板的消音器进行消音的音域中的异常声音进行消音。因此,通过使得可消音的音域向低频侧移动,而能够提高车辆整体上的消声性能。

[其他实施方式]

(1)第1~第5实施方式的消音器所具有的隔板、盖管、吸音部件、以及分隔部分别由一个板状部件构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将被冲压成形的多个板状部件排列配置成与层叠方向正交的状态而构成一个隔板。并且可以通过沿着隔板的槽部配置被冲压成形的多个盖管以及/或分隔部而构成排气路径以及/或吸音室。而且也可以将多个扁平的吸音部件配置在吸音室中。

此外,在第8实施方式中,同样可以由多个板状部件构成隔板720、第1分隔部730、第2分隔部760、以及盖管750。此外,也可以将多个扁平的吸音部件配置在吸音室中。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2)此外,在第1~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中,构成排气路径的隔板为矩形。并且,隔板以将外壳部件的内部空间进行分割的状态而配置。换言之,隔板以覆盖内部空间的整个截面的状态而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隔板也可以是除矩形以外的形状。此外,隔板可以覆盖内部空间的截面的一部分,并且可以以横切内部空间的状态而配置。

此外,在第1~第5,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中,形成隔板中相对的两条边的缘部与外壳部件所包括的消音器壳体相接合。然而,形成隔板中相对的两条边的缘部也可以与外壳部件所具有的外板相接合。此外,形成隔板中相邻的两条边的缘部也可以分别与消音器壳体和外板相接合。此外,还可以使形成隔板中三条边或四条边的缘部分别与消音器壳体和外板相接合。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3)此外,在第1~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中,排气路径与出口相连接。然而,排气路径也可以不与出口相连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4)此外,在第1~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中,在吸音室中配置有吸音部件。然而,也可以在吸音室中不配置任何部件,而将吸音室的内部空间作为消音空间使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排气音。因此,同样能够提高消音性能。

(5)此外,在第1~第6实施方式的消音器中,沿着形成排气路径的隔板和盖管中的一方设置有吸音室(消音空间)层。此外,在第8实施方式的消音器700中,在排气路径710的中心设置有吸音室(消音空间)层。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多个吸音室层。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沿着隔板和盖管双方设置吸音室层。此外,例如,也可以在排气路径的中央,以分离的状态设置多个吸音室层。还可以设置沿着隔板和盖管双方或一方的吸音室层,并设置位于排气路径的中央的吸音室层。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消音性能。

(6)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功能分散于多个构成元素,也可以将多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功能统合于一个构成元素。此外,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构成。此外,可以将一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添加于另一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或者可以将一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置换成另一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此外,由权利要求中记载的语句所确定的技术思想范围内的所有的方式都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与权利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用语与权利要求记述中所使用的用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第1~第6、第8实施方式中的隔板20、120、220、320、420、540、720、以及盖管50、150、250、350、450、750相当于排气路径用板状部件的一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