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燃油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097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燃油分配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燃油分配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发动机燃油管路布置,是根据其系统布置走向,将油箱、柴油滤清器、共轨油泵、共轨管、喷油器直接用油管连通起来,以满足系统需要。

燃油分配器在内燃机上起着燃油进回油汇总、分配处理的作用,其主要结构是主体内设有进油管路和回油管路,对发动机与整车之间的进回油的油路进行集中连接布置。传统的燃油分配器只是实现一个燃油进回油汇总、分配处理的功能,且需要专用安装支架。

现有技术的燃油分配器具有以下缺点:1、燃油分配器只单纯的作为燃油进回油汇总分配处理的零件,功能单一;2、需要专用支架,增加多个零件配合使用,不便于生产节拍的提高;3、安装零件多,占用空间大,不够紧凑、美观;4、整个发动机外观布置有时会显得比较凌乱,特别是一种发动机配套多种汽车时,会因各种不同车型的布置需要,相应产生多种不同的管路,会对发动机的配套开发带来诸多不便。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燃油分配器,集成一体化设计,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装配难度及强度,降低成本,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布置,方便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燃油分配器,其包含:本体、进油管路、两个回油管路、堵油螺塞以及安装支架。进油管路设置于本体内部;两个回油管路分别依次垂直设置于进油管路的下方,且两个回油管路相通;堵油螺塞设置于两个回油管路的下方,用以防止两个回油管路泄露;以及安装支架设置于本体的后部及底部,且安装支架的周边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其中,多功能燃油分配器通过多个安装通孔安装固定在发动机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多功能燃油分配器还包含:柴油滤清器安装螺栓孔,其设置于本体的顶部,柴油滤清器能够通过柴油滤清器安装螺栓孔安装固定在多功能燃油分配器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油管路上设置有进油指示箭头;两个回油管路上设置有回油指示箭头。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多功能燃油分配器,集成一体化设计,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装配难度及强度,降低成本,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布置,方便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燃油分配器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燃油分配器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2-进油管路,21-进油指示箭头,3-两个回油管路,31-回油指示箭头,4-堵油螺塞,5-安装支架,51-安装通孔,52-加强筋,6-柴油滤清器安装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多功能燃油分配器,其包含:本体1、进油管路2、两个回油管路3、堵油螺塞4以及安装支架5。进油管路2设置于本体1内部,且进油管路2的两端分别与油箱出油接口和高压油泵输油泵进油接口连通;两个回油管路3分别依次垂直设置于进油管路2的下方,且两个回油管路3相通,两个回油管路3分别与油箱回油接口、高压油泵、回油接口及喷油器回油接口连通;堵油螺塞4设置于两个回油管路3的下方,用以避免密封不严,回油泄露;以及安装支架5设置于本体1的后部及底部,且安装支架5的周边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51;其中,多功能燃油分配器通过多个安装通孔51安装固定在发动机上。通过多功能燃油分配器的本体1与安装支架5集成一体化设计,该多功能燃油分配器不需要专门的支架来安装固定,同时多功能燃油分配器的本体1也变成其他零部件的安装支撑点。

优选地,多功能燃油分配器还包含:柴油滤清器安装螺栓孔6,其设置于本体1的顶部,柴油滤清器能够通过柴油滤清器安装螺栓孔6安装固定在多功能燃油分配器上。

优选地,进油管路2上设置有进油指示箭头21;两个回油管路3上设置有回油指示箭头31;安装支架5上设置有加强筋52。

总之,本发明的多功能燃油分配器,集成一体化设计,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装配难度及强度,降低成本,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布置,方便装配。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