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6476发布日期:2019-01-05 10:2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环保节能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节能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节能效率的环保节能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是中国台湾专利第584168号所揭示一种“钛金环保节能器”,该钛金环保节能器100为一中空的镀钛外管10中央穿出设有一中空的镀钛内管11,且于内管11、外管10间形成有一容置室13,于容置室内13填充有远红外线粉末131,而于外管10的两端封闭容置室13,且供内管11两端的接合部14穿出。藉由内管11的两接合部14分别接合于油管间,汽油流至该内管11中时,远红外线粉末131能使汽油雾化,而该内管11、外管10表面镀钛以带有正电离子及负电离子,而能将油路间乱流现象的油离子,以藉由离子化倾向,将油离子重组,同时配合镀钛的内管11及外管10能有效的导热,使汽油能平均加热及提高预热汽化完全,再利用远红外线粉末131提高能量进行更佳的反应效果,且该远红外线粉131末填充于该内管11及外管10间的容置室13,以增加保温的功效。

然而,一般在使用习知的钛金环保节能器100时,该容置室13内的远红外线粉末131能发出穿透该内管11管壁的远红外线,使燃油道15的汽油分子键拉长,增加汽油表面张力,进而雾化。而由于该远红外线粉末131所产生的远红外线的穿透率与该内管11的管壁厚度有关,厚度越厚穿透率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为了提升该钛金环保节能器100的节能效率,可采取的方案为将该内管11的外管壁且连接该容置室13的部位削薄,但也因此产生一问题,当汽油流至该燃油道15时,由于燃油压力高,特别是该钛金环保节能器100使用于高压共轨引擎时,其所产生的燃油压力过高,使得削薄后的管壁无法承受此燃油压力,可能有爆裂的虞,据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增加该远红外线的穿透率且不会有爆破的虞,以更能提升节能效率的钛金环保节能器即是本案发明的动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习知技术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升节能效率。

于是,本发明关于一种环保节能器包含一中空金属外管、一中空金属内管、一反应单元及两封盖。

该内管穿置在该外管,并具有一位于该外管内且与该内管形成一容置室的中间管部、二分别设于该中间管部两端且穿出于该外管两端的接合部、及一凹设于该中间管部且与该容置室相通的削薄凹槽。

该反应单元,是由远红外线粉末填充于该容置室与该削薄凹槽内并对该远红外线粉末加压成块体,并具有一位于该容置室的第一反应部、及一位于该削薄凹槽的第二反应部。

该两封盖分别设于该外管的两端,且供该内管两端的接合部穿出,使该封盖能封闭住该容置室的两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环保节能器在使用时,由于该内管的管壁厚度变薄,减轻该远红外线粉末发出的远红外线被削弱的阻碍,使得该远红外线穿透性变佳,汽油分子更能吸收到远红外线,因此节能效率提升。另外,特别将该远红外线粉末加压形成具有该第一反应部与该第二反应部的块体,用以支撑过薄的管壁,防止过薄的管壁无法承受燃油压力而破裂。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一剖面图,说明一般环保节能器的结构与功能;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环保节能器的较佳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立体局部剖面图,配合说明图2中各个构件组合后的态样;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使用剖面图,说明本发明环保节能器使用时,汽油流至该内管的燃油道,该反应单元的状态;及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局部剖面图,说明该反应单元的第一反应部与第二反应部的态样。

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00……钛金环保节能器

10……中空的镀钛外管

11……中空的镀钛内管

12……封盖

13……容置室

14……接合部

15……燃油道

131……远红外线粉末

200……环保节能器

20……中空金属外管

30……中空金属内管

31……中间管部

32……接合部

33……削薄凹槽

34……燃油道

40……反应单元

41……远红外线粉末

42……第一反应部

43……第二反应部

50……封盖

51……圆倒角

60……容置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环保节能器200,包含一中空金属外管20、一中空金属内管30、一反应单元40及两封盖50。

该中空金属外管20,为无缝不锈钢管,本实施例是举镀钛金属管为例。

该中空金属内管30的为无缝不锈钢管,本实施例是举镀钛金属管为例,该内管30穿置在该外管20,并具有一位于该外管20内且与该内管30形成一容置室60的中间管部31、二分别设于该中间管部31两端且穿出于该外管20两端的接合部32、及一凹设于该中间管部31且与该容置室60相通的削薄凹槽33,接合部32设呈环状棘齿状,且该削薄凹槽33的深度介于0.2毫米~0.5毫米,本发明实施例为0.2毫米,该内管30更具有一贯穿该二接合部32且供燃油通过的燃油道34。

该反应单元40是由远红外线粉末41填充于该容置室60与该削薄凹槽33内并对该远红外线粉末41加压成块体,并具有一位于该容置室60的第一反应部42、及一位于该削薄凹槽33的第二反应部43。

该两封盖50分别设于该外管20的两端,且供该内管30两端的接合部32穿出,使该封盖50能封闭住该容置室60的两端,该封盖50更具有一位于该容置室60且相邻该外管20内形成的圆倒角51。

如图3、图4、图5所示,以下将进一步说明该环保节能器200的使用情形,当本发明应用于汽车时,使该汽油流至本发明的内管30的燃油道34时,该远红外线粉末41能使汽油雾化,且配合镀钛的内管30、外管20具有导热性佳及将油离子重组的作用,使汽油均匀加热,以达到环保节的功效属于习知内容,本案将不在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更具有下述功效:

其一,保温效果更好。由于本发明的该反应单元40是由该远红外线粉末41经加压所形成,因此,该反应单元40的密度大于习知环保节能器所填充的远红外线粉末131,也就是本发明该反应单元40的远红外线粉末41之间的间隙小于习知环保节能器所填充的远红外线粉末的间隙,据此,在同样的受热条件下,本发明的保温效果更优于习知环保节能器。且该外管20、内管30表面镀钛,由于纯钛金属有延展性,加热后会增加强度,这是因为其具有维持固态、而持有组织变化的转化点的缘故,再加上钛金属复合聚合物涂料的辐射热吸收率达到99%以上,所以镀钛的内管30、外管20能有效的导热,再配合该远红外线粉末41发出的远红外线提高能量达到更佳的效果反应。

其二,穿透性增加。由于该内管30的管壁厚度变薄,大大减轻该远红外线粉末41发出的远红外线被削弱的阻碍,使得该远红外线粉末41发出的远红外线更容易穿透至该燃油道34,使得汽油分子更能吸收到远红外线,促进燃油进入汽缸时与空气充分混合进而趋近100%燃烧。

其三,防止内管30爆裂。当汽油流至该内管30的燃油道34时,燃油压力会往该内管30的内壁推移,特别当本发明使用于高压共轨引擎时,其所产生的燃油压力过高,而由于本发明于该内管30的中间管部31形成有一内凹的削薄凹槽33,使得该内管30管壁厚度变薄,有可能有爆裂的虞,因此,本发明透过将该远红外线粉末41加压形成具有该第一反应部42与该第二反应部43的块体,且该第一反应部42靠抵该外管20内,该第二反应部43靠抵该第一反应部42,该内管30的管壁靠抵于该第二反应部43,这样的状态下形成一厚实的支撑壁,用以支撑过薄的管壁,防止过薄的管壁无法承受过高的燃油压力而破裂。

其四,提升安全性。参阅图4所示,由于本发明的该反应单元40是由该远红外线粉末41经加压所形成,且一体成形有该第一反应部42及该第二反应部43,其中该第二反应部43位于该内管30的削薄凹槽33内,因此,当本发明作动时,该削薄凹槽33的两端被呈块状的该反应单元40阻挡,该内管30不易脱离于该外管20,有效提升安全性。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附图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