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4005发布日期:2019-01-16 06:5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排气净化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已知设置排气净化装置的技术,该排气净化装置具备:具有对发动机中燃烧的废气中的未燃烧气体进行氧化的触媒的doc;以及对doc通过后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净化的scr触媒(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3154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将doc与脱粒装置对置并以废气流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姿势设置,将scr触媒在贮存谷粒的谷粒箱的上侧以废气流通方向朝向机体宽方向(左右方向)的姿势设置,所以成为高温的doc和scr触媒在机体的较高位置露出,存在杆屑的堆积、热气流向操纵部等的影响等问题。另外,存在难以将doc和scr触媒向机体搭载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将doc和scr触媒配置在脱粒装置与谷粒箱之间的机体框架上的低部的情况下,该脱粒装置与谷粒箱之间的空间狭小,因此考虑将doc和scr触媒上下并列地配置。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形成于谷粒箱的下部的倾斜底壁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较大地凹陷,并使doc和scr触媒进入该凹部,由于该凹部的形成而产生谷粒箱的容量减少、收割脱粒作业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主要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能够降低杆屑向doc和scr触媒的堆积、热气流向操纵部等的影响,并使doc和scr触媒容易向机体搭载,减少伴随搭载doc和scr触媒而带来的谷粒箱容量的减少,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即,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一种联合收割机,在机体框架1的上部左侧配置对谷杆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4,在该机体框架1的上部右侧配置贮存被脱粒了的谷粒的谷粒箱7,在该谷粒箱7的前侧配置供操纵者搭乘的操纵部5,在该操纵部5的下部配置发动机e,上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设置对从所述发动机e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排气净化装置20,该排气净化装置20具有:对从所述发动机e排出的废气中的未燃烧气体进行氧化的doc21;以及将通过该doc21后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用从尿素水产生的氨进行还原而净化的scr触媒22,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右侧的部位,将所述doc21以其废气流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姿势配置,将所述scr触媒22以其废气流通方向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的姿势配置在所述doc21的右侧的部位。

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的基础上,在机体侧视情况下,所述doc21的下部与scr触媒22的前部重合地配置。

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将所述doc21配置在所述scr触媒22的左侧。

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在所述谷粒箱7的左壁7b的前侧下部形成凹部19,将所述排气净化装置20的至少其一部分配置为进入所述凹部19。

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1~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将所述doc21和所述scr触媒22一体地安装于支撑部件30,将该支撑部件30安装于所述机体框架1上所述脱粒装置4的右侧的部位。

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1~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设置有将被所述脱粒装置4脱粒的谷粒从所述谷粒箱7的上部投入的扬谷筒9,在所述doc21的下部的左侧的部位形成废气的流入口,在所述doc21的上部的后侧的部位形成流出口,在所述scr触媒22的后部的上侧的部位形成废气的流入口,在所述scr触媒22的前部的上侧的部位形成流出口,所述发动机e的排气口和所述doc21的流入口用具有可挠性部分的第一连接管11连接,所述doc21的流出口和所述scr触媒22的流入口用具有可挠性部分的第二连接管12连接,在所述scr触媒22的流出口连接有排气管26。

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6的基础上,使所述排气管26在所述第二连接管12的上侧向后方通过后向上方延伸,并支撑于所述扬谷筒9的前侧。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根据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设置对从发动机e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排气净化装置20,排气净化装置20具有:对从发动机e排出的废气中的未燃烧气体进行氧化的doc21;以及将通过doc21后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用从尿素水产生的氨进行还原而净化的scr触媒22,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右侧的部位,将所述doc21以其废气流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姿势配置,将所述scr触媒22以其废气流通方向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的姿势配置在所述doc21的右侧的部位,所以能够减轻杆屑向doc21和scr触媒22的堆积、减轻热气流向操纵部5的影响。另外,doc21以废气流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姿势配置,所以能够利用脱粒装置4与谷粒箱7之间的空间,能够使谷粒箱7的容量不会大幅减少地配置。另外,在doc21的右侧,scr触媒22以其废气流通方向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的姿势配置,所以容易将该scr触媒22配置在谷粒箱7的倾斜底壁的下方空间,不会大幅减少谷粒箱7的容量,通过确保该谷粒箱7的容量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在机体侧视时将doc21的下部重合于scr触媒22的前部地配置,所以能够紧凑地构成排气净化装置20,能够缩小机体框架1上的占有空间。

根据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或2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将doc21配置在scr触媒22的左侧,所以能够减轻谷粒箱7的容量的减少。

根据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在谷粒箱7的左壁7b的前侧下部形成凹部19,将排气净化装置20的至少其一部分进入凹部19地配置,所以能够抑制杆屑向doc21和scr触媒22堆积、雨水或直射日光、洗车时的高压水直接解除。另外,doc21以废气流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姿势配置,scr触媒22以其废气流通方向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的姿势配置,所以这些doc21和scr触媒22的至少一部分进入的凹部19的体积能够缩小,能够减轻谷粒箱7的容量的减少。

根据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将doc21和scr触媒22一体地安装于支撑部件30,将支撑部件30安装于机体框架1的脱粒装置4的右侧的部位,所以能够容易向机体搭载doc21和scr触媒22。

根据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设置将被脱粒装置4脱粒的谷粒从谷粒箱7的上部投入的扬谷筒9,在doc21的下部的左侧的部位形成废气的流入口,在doc21的上部的后侧的部位形成流出口,在scr触媒22的后部的上侧的部位形成废气的流入口,在scr触媒22的前部的上侧的部位形成流出口,将发动机e的排气口和doc21的流入口用具有可挠性部分的第一连接管11连接,将doc21的流出口和scr触媒22的流入口用具有可挠性部分的第二连接管12连接,在scr触媒22的流出口连接排气管26,所以能够缩短第一连接管11长度,另外,能够容易配置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12。

根据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在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使排气管26在第二连接管12的上侧向后方通过后向上方延伸,支撑于扬谷筒9的前侧,所以能够缩短排气管26的长度,另外,无需另外设置支撑排气管26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3是说明排气净化装置的右视图。

图4是说明排气净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排气净化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说明doc和scr的左视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6的仰视图。

图9是图6的主视图。

图10是图6的后视图。

图11是说明doc和scr的右视图。

图12是说明谷粒箱的凹部的左视图。

图13是说明谷粒箱的凹部的后视图。

图14是说明搬送螺旋用的传动部的右视图。

图15是图14的后视图。

图中:1—机体框架,4—脱粒装置,5—操纵部,7—谷粒箱,7a—底壁,7b—左壁,9—扬谷筒,11—连接管(第一连接部),12—连接管(第二连接部),19—凹部,20—排气净化装置,21—doc,22—scr触媒,26—排气管,30—支撑部件,e—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此外,从操纵者角度观察,以前方为前侧、以后方为后侧、以右手侧为右侧、以左手侧为左侧来方便地表示方向地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联合收割机在机体框架1的下侧设置有在土壤面行驶的由左右一对履带构成的行驶装置2,在机体框架1的前侧设置有收割农田的谷杆的收割装置3,在收割装置3的后侧左部设置有对收割来的谷杆进行脱粒·筛选处理的脱粒装置4,在收割装置3的后侧右部设置有供操纵者搭乘的操纵部5。

在操纵部5的下侧设置有搭载发动机e的发动机室6,在操纵部5的后侧设置有贮存进行了脱粒·筛选处理的谷粒的谷粒箱7,在谷粒箱7的后侧设置有将谷粒向外部排出的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竖排出筒8a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横排出筒8b组成的排出螺旋8。

如图3~5所示,脱粒装置4的右壁的下部(一号移送螺旋筒的出口)和谷粒箱7的左壁7b的上部通过将由脱粒装置4进行了脱粒·筛选处理的谷粒向谷粒箱7搬送的扬谷筒9而连通。另外,在脱粒装置4的右壁上扬谷筒9的后侧的部位,设置有将糙粒等二号物向脱粒装置4的筛选装置再搬送的二号扬谷筒10。

在发动机e燃烧后的废气通过排气净化装置20而将废气中的杂质净化后向外部排出。排气净化装置20由作为对废气中的未燃烧气体进行氧化的触媒的doc21以及将从doc21排气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利用由尿素水溶液(以下称为尿素水。)产生的氨进行还原而净化的scr触媒22构成,在连通doc21的流出口和scr触媒22的流入口的第二连接管12内设置有喷射尿素水的喷射装置(投药模块)23、向喷射装置23供给尿素水的供给装置(供料模块)24、以及贮存供给至供给装置24的尿素水的尿素水水箱25。

如图6~11所示,doc21以长方向(方案的“废气流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姿势配置,scr触媒22以长方向(方案的“废气流通方向”)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的姿势配置,doc21设置在scr触媒22的前部的左侧。另外,doc21固定于设置在doc21的右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部件31,scr触媒22固定于设置在scr触媒22的下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部件32。

第一支撑部件31的下部固定于第二支撑部件32的前部的左侧部位,并形成侧视为l字形状的支撑部件30。另外,支撑部件30通过螺栓等紧固机构而装卸自如地固定在机体框架1的前部的上部右侧的部位。由此,能够经由支撑部件30而将doc21和scr触媒22容易地安装于机体框架1。此外,优选在俯视情况下,将doc21设置在机体框架1的左右宽方向的中心线cl的右侧的附近。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形成于脱粒装置4与谷粒箱7之间的空间。

在机体主视情况下,doc21的右侧部分的一部分面向scr触媒22的左部的上侧,doc21的下端部位于scr触媒2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另外,在机体侧视情况下,doc21的下部与scr触媒22的前部重合地设置,doc2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于scr触媒22的前端部。再有,在机体俯视情况下,doc21的右侧部分的一部与scr触媒22的左部重合地设置,doc2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于scr触媒22的前端部。由此,能够将支撑doc21和scr触媒22的支撑部件30形成得小型,能够将机体框架1的上侧的专属支撑部件30的空间缩小。换句话说,能够紧凑地构成由doc21和scr触媒22构成的排气净化装置20,缩小机体框架1上的占有空间,从而能够例如增大谷粒箱7的容量。

发动机e的排气口和形成于doc21的下部的左侧部位的废气的流入口用具有可挠性的部分的连接管(方案的“第一连接管”)11连接。形成于doc21的上部的后侧部位的废气的流出口和形成于scr触媒22的后部的上侧部位的流入口用在两端部具有可挠性的部分的连接管12连接。另外,在连接管12的上流侧的部位设置有喷射装置23,在形成在scr触媒22的前部的上侧部位的流出口连接有将由doc21和scr触媒22净化的废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管26。

如图3~5所示,在机体侧视情况下,doc21和scr触媒22设置在谷粒箱7的前壁与扬谷筒9之间,在脱粒装置4的右壁的右侧,由doc21和scr触媒22构成的排气净化装置20设置为近乎全体(方案中记载为“至少其一部分”)进入形成于谷粒箱7的左壁7b的前侧下部的凹部19。由此,能够抑制谷粒箱7的容量的减少地配置doc21和scr触媒22,另外,能够抑制在doc21和scr触媒22堆积杆屑,能够抑制与雨水、直射日光、洗车时的高压水直接接触。

喷射装置23在连接管(方案的“第二连接管”)12的前部的上侧部位向后下倾斜地被固定。由此,能够向从喷射装置23向后下倾斜地设置的连接管12有效地喷射尿素水。另外,喷射装置23的供水口和供给装置24的送水口由可挠性的软管13连接。另外,软管13的前部配置在比喷射装置23靠上侧。由此,即使在尿素水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预定量的未冻结的尿素水供给至喷射装置23。

供给装置24设置在二号扬谷筒10的下部的右侧的附近。由此,能够使扬谷筒9迂回而在扬谷筒9的右侧容易地配置软管13。

供给装置24的供水口和尿素水水箱25的排水口由可挠性的软管14连接。另外,软管14配置在比供给装置24靠上侧。由此,即使在尿素水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将预定量的未冻结的尿素水供给至供给装置24。此外,在供给装置24的供水口与排水口之间的内部配管设置有开闭阀,在开闭阀连接有对开闭阀进行操作的电线束15。由此,在贮存于尿素水水箱25内的尿素水比预定温度低或高的情况下,能够将开闭阀关闭而停止从尿素水水箱25向供给装置24的尿素水的供给。

尿素水水箱25设置在谷粒箱7的后壁与竖排出筒8a之间。另外,尿素水水箱25设置在比谷粒箱7的左右宽方向的向右侧偏移的部位,尿素水水箱25的供水口25a形成于尿素水水箱25的上部的右侧部位。由此,能够从尿素水水箱25的供水口25a容易地补给尿素水,另外,能够防止尿素水水箱25与外部碰撞而破损。

在谷粒箱7的底部,设置有将从谷粒箱7漏下的谷粒向后侧搬送的搬送螺旋,在搬送螺旋的后部形成有前侧连通部16。另外,在竖排出筒8a的下部形成有后侧连通部17。在谷粒箱17位于机体框架1上的收纳位置的情况下,前侧连通部16与后侧连通部17连通,在谷粒箱17的前部位于向机体框架1的右侧移动的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前侧连通部16与后侧连通部17的连通解除。

尿素水水箱25设置在前侧连通部16的上侧,另外,尿素水水箱25的排水口配置在比供给装置24的供水口靠上侧。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形成于前侧连通部16的上侧的空间,能够容易地从尿素水水箱25向供给装置24供给尿素水。此外,尿素水水箱25搭载在由从后侧连通部17向前侧上部延伸的支撑部件支撑的板状的置台18。

排气管26在从形成于scr触媒22的前部的流出口向上方延伸并到达doc21的上部的右侧后,从doc21的上部的右侧向后侧左部的上方延伸,通过连接管12的上侧而到达扬谷筒9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部的前侧。之后,从扬谷筒9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部的前侧沿扬谷筒9的前侧向前侧上部延伸,排气管26的排气口26a越过扬谷筒9的上端部的谷粒吐出口9a而面向谷粒箱7的上部。排气管26相对于扬谷筒9在上下方向多处被固定。由此,能够缩短连接管12的长度,另外,能够将排气管26固定于扬谷筒9从而减少排气管26的固定用部件。

在脱粒装置4的后侧下部设置有贮存供给至发动机e的轻油的燃料水箱35。燃料水箱35的供油口35a形成于燃料水箱35的上部的左侧部位。由此,能够容易从燃料水箱35的供油口35a补给轻油。

使尿素水水箱25的供水口25a面向机体的右侧,使燃料水箱35的供油口35a面向机体的左侧,在上下方向上,尿素水水箱25的供水口25a设置于比燃料水箱35的供油口35a高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误向尿素水水箱25补给轻油。

在谷粒箱7的后壁的尿素水水箱25的上侧的部位,设置有对从扬谷筒9排出至谷粒箱7内的谷粒所含的含水率进行测定的水分传感器36。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形成于尿素水水箱25的上侧的空间。

接下来,对形成于谷粒箱7的左壁7b的凹部19进行说明。如图12、13所示,凹部19由第一凹部70和第二凹部80形成。

在谷粒箱7的左壁7b的下部的比扬谷筒9靠前侧的部位,形成有前侧和左侧开放的第一凹部70。第一凹部70包括:从左壁7b的前部的下端部向右侧下方延伸的第一倾斜壁71;从第一倾斜壁71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垂直壁72;以及连结第一倾斜壁71的后端部和第一垂直壁72的后端部的第一后壁73。

在第一凹部70的后部的上侧即第一倾斜壁71的后部的上侧,形成有第二凹部80。由此,谷粒箱7特别是第一倾斜壁71的刚性提高,能够防止第一倾斜壁71的变形。

第二凹部80包括:从第一倾斜壁71的后部的上端部向右侧延伸的第二水平壁81;从第二水平壁81的右端部向右侧下方延伸的第二倾斜壁82;从第二倾斜壁82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垂直壁83;连结第二水平壁81、第二倾斜壁82、以及第二垂直壁83的前端部的第二前壁84;以及连结第二水平壁81、第二倾斜壁82、以及第二垂直壁83的后端部的第二后壁85。由此,与scr触媒22的流出口连接的排气管26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能够进入第二凹部80。此外,第二倾斜壁82优选与第一倾斜壁71平行地形成,第二倾斜壁82的右下倾斜的倾斜角度优选形成为休止角。

接下来,对将发动机e的旋转传动至谷粒箱7的搬送螺旋的传动部40进行说明。

如图14、15所示,发动机e的旋转传动至向传动部40的轮41。在轮41和固定于齿轮箱42的输入轴的轮43挂绕有带44。

在齿轮箱42的前侧设置有支撑部件45,在横设于支撑部件45的下部的支轴45a旋转自如地固定有张力臂46的基部。由此,在齿轮箱42的维修保养时能够同时进行张力臂46的维修保养。

张力臂4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经由弹簧而连结于金属线47。能够利用设置于操纵部5的操作杆(省略图示)而经由金属线47来操作张力臂46,由此能够调整带44的张力。金属线47由金属丝47a和将金属丝47a外装的紧固套47b形成。

在齿轮箱42的上侧设置有支撑部件48,在横设于支撑部件48的上部的支轴48a上,滑动自如地固定有形成为大致v字形状的杆部件49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在杆部件49的前侧部位固定有紧固套47b,在杆部件49的后侧部位设置有连结操作管(省略图示)的连结部50。由此,在不能通过操纵部5的操作杆操作金属线47的情况下,能够将操作管连结于连结棒50而使杆部件49转动从而经由金属线47操作张力轮46来调整带44的张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