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和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117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油底壳和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底壳和设有该油底壳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油底壳用于密封发动机曲轴箱,并储存一定量的机油,发动机的润滑及冷却需要清洁且温度适宜的机油,机油在温度低时粘度较高,阻力较大,使得发动机在冷启动及低温环境运行前期机械效率较低,增高燃油消耗率。相关技术中,机油滤清器布置困难,且不易于更换,发动机润滑油路越长,润滑系统阻力越大,发动机及机油泵功率损失越大,机油冷却器是机油的必经之路,导致发动机热机困难,且相关技术中的机油先通过滤清器的过滤再进入机油冷却器,高温油液进入滤清器,会导致滤清器的滤芯过早损坏,缩短了滤清器滤芯的替换周期,且越来越多的机油泵布置于油底壳内部以节省整体布置空间,但是这种布置形式阶次噪音大,驾驶员驾驶感较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油底壳和发动机,所述油底壳可实现灵活选择机油注入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路径,且安装方便噪音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机油冷却器安装座和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座具有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所述机油冷却器安装座具有与机油泵的出油口相连的第一油道和与所述第一油道相连的多个出油支路;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与所述出油支路中的一条相连,所述出油支路中的另一条适于通过机油冷却器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相连,所述第一油道可选择性地与上述两条出油支路中的至少一条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机油冷却器安装座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结构布置简单,减少机油通道总体的长度,降低油压损失,机油滤清器更换方便,可根据机油的温度灵活地选择机油流入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路径,先将机油经机油冷却器进行冷却再经机油滤清器过滤,避免了因机油温度过高损坏机油滤清器滤芯,减少油路阻力损失,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降低油底壳与发动机发生共振的几率,降低整体噪音水平。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油底壳,当机油温度不大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油道与多个所述出油支路中的所述一条连通,当机油温度大于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油道与多个所述出油支路中的所述另一条连通。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底壳,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包括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多个出油支路包括: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第三油道,所述第三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道相连,另一端适于与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第四油道,所述第四油道的一端适于与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相连,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二进口相连;其中,多个所述出油支路中的所述一条包括所述第二油道,多个所述出油支路中的所述另一条包括所述第三油道和所述第四油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油底壳,所述多个出油支路还包括:第五油道,所述第五油道与所述第三油道的所述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油道的一端在所述壳体的壁面敞开以形成机油冷却器进油口,所述第四油道的所述一端在所述壳体的壁面敞开以形成机油冷却器回油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油底壳,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四油道均设有止回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油底壳,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四油道中的所述至少一条通过连通孔与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相连,所述止回阀设于所述连通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油底壳,所述第二油道和所述第四油道中的至少一条具有朝靠近所述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的方向逐渐变浅的缓冲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油底壳,所述多个出油支路还包括:第六油道,所述第六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相连,所述第六油道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油底壳,还包括: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油道,以使所述第一油道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或所述第三油道的一端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油底壳,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三油道沿所述第一油道的高度方向错位设置,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执行体,所述执行体的周壁与所述第一油道滑动密封配合,且所述执行体的周壁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在所述执行体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底壁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油道正对或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三油道正对。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具有有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油底壳。

所述发动机与上述的油底壳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的执行机构两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的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的机油流向的控制策略图。

附图标记:

油底壳100,

壳体10,

机油冷却器安装座20,第一油道21,第二油道22,第三油道23,第四油道24,第五油道25,第六油道26,机油冷却器回油口27,机油冷却器进油口28,

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第一进口31,第二进口32,机油滤清器安装座出油口33,

执行机构40,执行体41,第一孔42,第二孔43,弹性件44,

止回阀50,缓冲段51,连通孔52,

温度传感器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100。

如图1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底壳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设有机油冷却器安装座20和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壳体10位于发动机下部,机油冷却器安装座20和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集成安装于油底壳100,降低与发动机发生共振的几率,降低整体噪音,减少机油油道总长度,该布置结构既利于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的安装,同时又便于更换机油滤清器。

如图1和图7所示,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具有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机油冷却器安装座20具有第一油道21和多个出油支路,第一油道21适于与机油泵的出油口相连,用于将机油泵抽出的机油引入机油冷却器安装座20内的油路,多个出油支路与第一油道21相连,出油支路中设有用于检测油温的测温装置,多个出油支路中的一条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相连,多个出油支路中的另一条适于通过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相连,第一油道21可选择性地与上述两个油支路中的至少一条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机油泵出油口与第一油道21连接,第一油道21连通机油泵出油口与油底壳100,机油从机油泵出油口流入第一油道21后,可选择性地流入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

比如,如图5所示,机油经测温装置进行温度测量,当机油温度不大于设定值时,第一油道21与多个出油支路中的一条相连,则机油经过多个油支路中的一条直接流入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机油不被冷却直接流入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可减少机油在油路中的阻力损耗,经机油滤清器滤清后进入发动机进行润滑。

当机油温度大于设定值时,第一油道21与多个出油支路中的另一条相连,机油经过多个油支路中的另一条流入机油冷却器,经机油冷却器冷却后,再流入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机油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流向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将机油滤清后进入发动机进行润滑,先通过机油冷却器进行冷却再进入机油滤清器过滤可使得进入滤清器的机油温度基本恒定,避免了因机油温度过高损坏机油滤清器滤芯,延长机油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底壳100,机油冷却器安装座20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的结构布置简单,减少机油通道总体的长度,降低油压损失,机油滤清器更换方便,可根据机油的温度灵活地选择机油流入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的路径,先将机油经机油冷却器进行冷却再经机油滤清器过滤,避免了因机油温度过高损坏机油滤清器滤芯,减少油路阻力损失,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降低油底壳100与发动机发生共振的几率,降低整体噪音水平。

如图1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油底壳100,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包括第一进口31和第二进口32,第一进口31可用于将进入油底壳100的机油直接流入油滤清器安装座,即当发动机冷启动或极低的运行环境温度下,机油不经过机油冷却器冷却,直接进入机油滤清器滤清后润滑发动机,实现机油的快速升温,降低因机油粘度较高引起的阻力过大而加剧运动副的磨损,第二进口32可用于将进入油底壳100的机油经机油冷却器冷却后的汽油流入油滤清器安装座,第一进口31和第二进口32可为共用进口,比如,机油从第一油道21,直接经共用进口流入油滤清器安装座,机油第一油道21经机油冷却器冷却后,再进入共用进口流入油滤清器安装座,这样可减少油底壳100的加工步骤。

如图1和图7所示,多个出油支路包括:第二油道22、第三油道23、第四油道24、第五油道25。

其中,第二油道22的一端与第一油道21相连,第二油道22的另一端与第一进口31相连,可将温度不大于设定值的机油直接通过第二油道22流入第一进口31。多个出油支路中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相连的一条包括第二油道22,第二油道22将机油直接流入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第三油道23的一端与第一油道21相连,第三油道23的另一端适于与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第三油道23将温度大于设定值的机油流入机油冷却器,如图1和图7所示,第四油道24的一端适于与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相连,第四油道24的另一端适于与第二进口32相连,第四油道24将经过机油冷却器冷却的机油流入第二进口32。

多个出油支路中的另一条包括第三油道23和第四油道24,第三油道23和第四油道24之间安装有机油冷却器,机油从第三油道23流入机油冷却器,经机油冷却器冷却后再从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流入第四油道24,最后从第四油道24流入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的第二进口32经机油滤清器过滤,过滤后的机油再用于发动机的润滑冷却。

如图1和图7所示,第五油道25与第三油道23的另一端相连,第五油道25的一端在壳体10的壁面敞开以形成机油冷却器进油口28,第五油道25的容积较大,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比如,当流入第三油道23的机油流速较大时,第五油道25可缓冲机油冲击,减轻机油对油底壳100的冲击作用,延长油底壳100的使用寿命,第四油道24的一端在壳体10的壁面敞开以形成机油冷却器回油口27,机油冷却器回油口27的敞开结构可使得机油更迅速流向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进油口28、机油冷却器回油口27间隔开设置于机油冷却器安装座20的同一壁面,以便于机油冷却器安装于机油冷却器安装座20。

如图3所示,第二油道22和第四油道24均设有止回阀50,第二油道22和第四油道24通过连通孔52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相连,比如,第一油道21中机油的温度不大于设定值时,第二油道22通过连通孔52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相连,第二油道22中设有止回阀50,该止回阀50从第二油道22到第一进口31单向导通,设置止回阀50可防止机油倒向流回第一油道21中,只允许机油单向的流入机油滤清器,再比如,第一油道21中机油的温度大于设定值时,第四油道24通过连通孔52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相连,第四油道24中设有止回阀50,该止回阀50从第四油道24到第二进口32单向导通,设置止回阀50可防止机油倒向流回机油冷却器中,机油单向的从机油冷却器流向机油滤清器。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油道22和第四油道24中的至少一条通过连通孔52与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相连,止回阀50设于连通孔52。

第二油道22和第四油道24中的至少一条具有缓冲段51,缓冲段51朝靠近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的方向逐渐变浅,即相应油道的底壁逐渐抬升,比如,第二油道22中具有缓冲段51,第二油道22沿流向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的方向逐渐变浅,缓冲段51可降低机油流动的冲击力,减轻机油对机油滤清器安装座的冲击碰撞,再比如,第四油道24中具有缓冲段51,第四油道24沿流向机油滤清器安装座油路的方向逐渐变浅,缓冲段51可降低机油流动的冲击力,减轻机油对油滤清器安装座的冲击碰撞,防止油滤清器安装座因冲击过大变形,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8所示,第六油道26与第一油道21相连,第六油道26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200,温度传感器200为检测机油温度的测温装置,可根据温度传感器200所测的温度与设定值相比较,从而选择第一油道21中的机油流向第二油道22或第三油道23。

比如,机油温度为t,设定值为a,当机油温度为t≤a时,第一油道21中的机油流向第二油道22,当机油温度为t>a时,第一油道21中的机油流向第三油道23,设定值a的范围,80°≤a≤100°。优选地,设定值a为95°时,机油可更准确地选择流向机油滤清器的路径,先将机油经机油冷却器进行冷却,再经机油滤清器过滤可使得进入滤清器的机油温度基本恒定,避免了因机油温度过高损坏机油滤清器滤芯,延长机油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油底壳100还包括执行机构40,执行机构40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车身的ecu相连,ecu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执行机构40动作,执行机构40安装于第一油道21,以使第一油道21可选择性地与第二油道22的一端或第三油道23的一端连通。

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油道22与第三油道23沿第一油道21的高度方向错位设置,第二油道22较高于第三油道23,执行机构40包括执行体41、弹性件44,执行体41的周壁与第一油道21滑动密封配合,执行体41为一端敞开的筒体,执行体41敞开端朝向第一油道21的入口,且执行体41的周壁设有第一孔42和第二孔43,弹性件44弹性连接在执行体41的底壁与第一油道21的底壁之间,通过改变弹性件44的状态使第一孔42与第二油道22正对或第二孔43与第三油道23正对,ecu可通过对控制单元输出指令,控制单元进一步地控制弹性件44根据温度传感器200所测的温度选择伸长或收缩。

比如,如图5和图6所示,当温度传感器200所测温度不大于设定值时,弹性件44伸长,弹性件44背离第一油道21的底壁的一端推动执行体41向背离第一油道21的底壁的方向移动,执行体41移动至第一孔42与第二油道22正对,第一油道21机油即可通过第一孔42流向第二油道22,此时,执行体41与第三油道23不连通,当温度传感器200所测温度大于设定值时,弹性件44收缩,弹性件44背离第一油道21的底壁的一端带动执行体41向靠近第一油道21的底壁的方向移动,执行体41移动至第二孔43与第三油道23正对,第一油道21机油即可通过第二孔43流向第三油道23,灵活地选择机油流向滤清器的路径。

机油进入第一油道21和第六油道26后,第六油道26中的温度传感器200检测机油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输至ecu,ecu再根据温度值判断选择机油流向第二油道22或第三油道23,同时通过控制执行机构40,选择第一孔42与第二油道22正对或第二孔43与第三油道23正对,即可选择性地将机油流至机油滤清器安装座30。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动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具有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油底壳10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可灵活地选择机油流向机油滤清器的路径,减小油道对低温机油的阻力消耗,发动机的噪音小,驾驶员乘感更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