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芯转子内燃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1857发布日期:2019-05-03 21:5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偏芯转子内燃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具体地说是一种偏芯转子内燃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活塞式内燃发动机,由活塞在缸体内来回吸气、压宿、做功、排气运动使连杆带动曲轴旋转产生动能,吸气、压缩、排气来回运动均为无用功且来回运动增加摩擦阻力降低效能,连杆带动曲轴做功运动时产生触角分散了一定的动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活塞式内燃发动机在做功时产生的无用功、摩擦阻力及分散动能,提高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机体内壁圆形偏芯转子内燃发动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机体外壳、圆形转子、活动挡片、排压气管、蜗轮增压进气装置、喷油点火装置、润滑冷却循环装置组成。机体外壳内壁为圆形,圆形转子小于外壳内壁圆,且转子一边靠近于机体外壳内壁圆形一侧使其于机体外壳内壁圆形成偏芯由传动轴固定,在转子上开槽安装活动挡片,转子与活动挡片将机体内分成多个密闭舱体,转子转动时活动挡片一侧紧贴于机体外壳内壁运动,保证每个舱体独立密闭性。蜗轮增压进气装置将空气加压进进气舱,加压作用使转子、活动挡片旋转,当旋转至由喷油点火装置由喷油点火装置向舱内喷油并点火燃烧舱内压力增大,形成前后舱较大压力差由压力差作用使转子、活动挡片旋转,当旋转至排压舱时由排压气管将压力排至蜗轮增压进气装置,使蜗轮增压进气装置工作将空气加压充填于进气舱,由此循环使转子旋转带动传动轴输出动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少无用功、减少摩擦阻力、减少动能损耗、降低噪音、降低震动,增加发动机使用寿命,提高燃油动能转换率,提高运转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剖面。

图2为a-a剖面。

图中:1、机体外壳,2、转子,3、活动挡片,4、滚轴,5、排压气管,6、蜗轮增压进气装置,7、喷油点火装置,8、传动轴,9、弹簧,10、润滑冷却循环管,11、进气舱,12、进油燃烧舱,13、压力过度舱,14、(15、16)排压舱。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机体外壳(1)内壁为圆形,转子(2)为圆形小于机体外壳(1)内壁,将转子(2)通过传动轴(8)固定于机体外壳(1)内壁一侧即转子(2)在机体外壳(1)内壁一侧转动,机体内壁与转子为偏芯圆。

转子(2)上开槽安装活动挡片(3)将机体内壁与转子中间分成多个独立舱,活动挡片与机体内壁接触一侧安装滚轴(4)减少其之间转动时的摩擦力,活动挡片(3)底部安装弹簧(9)使活动挡片一侧与机体外壳内壁紧密贴紧形成密闭舱即进气舱、燃烧舱、压力释放过度舱、排气压舱。

蜗轮增压进气装置(6)工作将空气加压进进气舱(11),由压力增加推动转子、活动挡片向下转动,当转动至进油燃烧舱(12)时,喷油点火装置(7)工作向舱内喷油增压并点火使舱内燃烧压力增大,形成前后舱较大压力差,舱(12)空间体积大于舱(11),由压力差作用使转子、活动挡片继续向压力过度舱(13)转动,当转动至排压舱(14、15、16)时由排压气管(5)将压力排至蜗轮增压进气装置使其工作,由此循环作用使转子旋转,转子旋转带动传动轴(8)转动将动能输出。

机体内燃烧温度增高由润滑冷却循环管(10)通过机体外循环冷却装置冷却处理降低机体温度并润滑。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内壁圆形转子与机体内壁圆一侧紧密靠近形成偏芯圆,转子上开槽安装活动挡片将机体与转子之间分成多个密闭舱,即进气舱、进油燃烧舱、压力过度舱、排压舱。蜗轮增压进气装置将空气加压进进气舱,加压作用使转子(活动挡片)旋转,当旋转至由喷油点火装置时由喷油点火装置向舱内喷油并点火燃烧舱内压力增大,形成前后舱较大压力差,由压力差作用使转子(活动挡片)继续旋转,当旋转至排压舱时由排压气管将压力排至蜗轮增压进气装置,使其工作将空气加压充填于进气舱,由此循环使转子旋转带动传动轴输出动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小龙
技术研发日:2017.10.26
技术公布日:2019.05.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