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和波浪能集成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269阅读:1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能和波浪能集成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风能和波浪能集成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面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在不同海区都蕴藏着潜力巨大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以及更广义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海洋能具有蕴藏量大、可再生性强、环境影响小及稳定性差、造价高等特点。从能量密度上看,波浪能是风能的4~30倍,全世界波浪能的技术允许利用功率为64亿千瓦,约为目前全世界所有发电机容量的二倍。据调查统计,我国沿海波浪能理论平均功率约1285万kW,潮流能理论平均功率1394万kW,海上风能平均功率2179万kW,大洋的各种海洋能资源则更为丰富。这些资源的90%以上分布在常规能源严重缺乏的华东沪浙闽沿岸。中国大陆沿岸和海岛附近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能资源,总蕴藏量约为8亿多千瓦,目前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开展海洋潮流、波浪、风力多能互补发电装置,对实施国家海洋战略,发展海洋能行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经过近十年来,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蓬勃发展,陆地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成熟,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由于海上条件的复杂性,传统的桩基式风力发电装置虽能解决稳定性问题,但是在深海中造价昂贵,让人望而却步。波浪能发电的技术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其中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具有很强大的适应能力以及灵活性,可以结合不同的装置。目前风能-波浪能集成发电装置处于探索阶段,将海上风机与振荡水柱式的波浪能发电装置相结合,形成一种半漂浮式的发电装置,既降低了成本,又便于安装和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风能和波浪能集成发电装置,适用于深水区域,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安装和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风能和波浪能集成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部的波浪能发电平台,位于波浪能发电平台中心垂直向上凸伸的立柱,在立柱上固定有六角支撑台,在六角支撑台上安装有电能处理柜,立柱的顶部还安装有风力发电装置,所述波浪能发电平台和风力发电装置均与电能处理柜通过电缆连接,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传输。

其中,所述波浪能发电平台包括若干悬臂杆和若干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所述若干悬臂杆的中心交叉于一点,若干悬臂杆的端部依次连接形成等边多边形,所述若干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呈等间隔安装在各个悬臂杆下方。

其中,所述立柱穿过六角支撑台的中心,所述六角支撑台的外边沿与立柱之间还通过若干刚性支撑杆进行加固连接。

其中,所述电缆安装在悬臂杆的内部和立柱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漂浮式平台为波浪能发电装置和风能发电装置提供安装基础,能够在利用波浪水体势能的同时为海上风力机提供稳定的平台,适用于深水区域,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安装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风能和波浪能集成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底部的波浪能发电平台1,位于波浪能发电平台1中心垂直向上凸伸的立柱2,在立柱2上固定有六角支撑台3,在六角支撑台3上安装有电能处理柜4,立柱2的顶部还安装有风力发电装置5,所述波浪能发电平台1和风力发电装置5均与电能处理柜4通过安装在悬臂杆11的内部和立柱2的内部的电缆7进行连接,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传输。

波浪能发电平台1具体包括若干悬臂杆11和若干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12,所述若干悬臂杆11的中心交叉于一点,若干悬臂杆11的端部依次连接形成等边多边形,所述若干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12呈等间隔安装在各个悬臂杆11下方。这里阵列式的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分布可以分散波浪对平台的冲击,使得装置更加平稳。三根分支的刚性支撑杆5能够对风机的实现支撑,使得风机运行更加安全。

立柱2穿过六角支撑台3的中心,六角支撑台3的外边沿与立柱2之间还通过若干刚性支撑杆6进行加固连接,使得风机运行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波浪的上下波动推动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发电,电能通过悬臂杆内的电缆传输到电能处理柜中;同理,风吹动风力发电装置实现发电,电能通过立柱内的电缆输送到电能处理柜6中,实现电能储存和传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