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科教积木型风力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7563发布日期:2018-11-02 21:5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装置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科教积木型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就是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发电机转动,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发电领域急需寻找新的清洁无污染能源予以代替。风能资源具有分布广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随着风力发电的普遍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其发电的原理及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好奇,现有技术上,风力发电相关的装置更多的偏向大型设备,要将其中的细节及原理知识点展示给新生一代,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零部件较大且复杂,展示起来也十分的不便,缺乏趣味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科教积木型风力发电装置,能为搭建好的积木电路或设备提供电源,操作简单方便并能使风力发电装置具备教育意义及趣味性、节约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科教积木型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桨叶及装设所述桨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的主轴共轴连接所述桨叶,所述壳体设置在通用底座上,所述通用底座上设有至少两组导电扣,所述导电扣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直流电机正负极,所述通用底座通过导线条连接有灯座,所述灯座及所述导线条上均设有所述导电扣。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扣包括能正向扣合在一起的阳扣及阴扣,所述通用底座、灯座及所述导线条上的导电扣均为阳扣与阴扣相反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阳扣与所述阴扣通过铆钉贯穿形成共轴铆接。

作为优选,所述通用底座上设有至少四组所述导电扣,其中两组所述导电扣设置在所述通用底座中心处并分别连接所述直流电机正负极,另外两组设置在所述通用底座两则,通过导线分别连接与所述直流电机正负极连接的导电扣。

作为优选,所述通用底座设置为矩形,所述导电扣设置有六组,其中两组设置在所述通用底座中心处并分别连接所述直流电机正负极,另外四组设置在所述通用底座的角端,设置在角端的四组所述导电扣的其中两组通过导线连接直流电机正极,另外两组连接直流电机负极。

作为优选,所述导线采用成型的刚性钢丝,所述导线连接所述导电扣处均设有圆环弯折。

作为优选,所述导线条包括第一导线条及第二导线条,所述第一导线条为二节点导线条,所述导电扣设于所述第一导线条两侧节点上,所述第二导线条为折角三节点导线条,所述导电扣设于所述第二导线条两侧及折角处节点上。

作为优选,所述折角三节点导线条为直角折角三节点导线条。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机固定架及增压模块,所述直流电机通过所述电机固定架装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直流电机通过所述增压模块连接所述通用底座上的导电扣。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扣采用标准积层电池的通用电池扣,所述灯座上设有灯泡。

采用上述优选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装置,能实现将风力发电结构小型化地设置,巧妙利用直流电机逆向可用于发电的结构,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为搭建好的电路或设备供电,整个装置可拆解程度高,从而便于教学应用上的讲解,并且取代了传统发电装置中独立磁场及独立线圈的安装,制作成本低;

2、通过导电扣的巧妙设置,通过导线将导电扣对应均分为一路接通直流电机正极,另一路接通直流电机负极,并且对应的导线条及灯座上均设置有统一规格的导电扣,通过导电扣间的相反向设置,使得导线条、灯座及通用底座间的接通更为方便快捷,增添了积木搭建的乐趣,增大了产品的推广应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风力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风力发电装置供电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其中:1、通用底座,101、阳扣,102、阴扣,11、导线,2、灯座,21、灯泡,3、二节点导线条,4、折角三节点导线条,5、壳体,51、桨叶,52、左壳体,53、右壳体,6、直流电机,61、电机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的一种科教积木型风力发电装置,包括桨叶51及装设所述桨叶的壳体5,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直流电机6,所述直流电机6的主轴共轴连接所述桨叶51,所述壳体5设置在通用底座1上,所述通用底座1上设有至少两组导电扣,所述导电扣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直流电机6正负极,所述通用底座1通过导线条连接有灯座2,所述灯座2及所述导线条上均设有所述导电扣。

所述导电扣包括能正向扣合在一起的阳扣101及阴扣102,所述通用底座1、灯座2及所述导线条上的导电扣均为阳扣101与阴扣102相反向设置,所述阳扣101与所述阴扣102通过铆钉贯穿形成共轴铆接。

所述通用底座1上设有至少四组所述导电扣,其中两组所述导电扣设置在所述通用底座 1中心处并分别连接所述直流电机6正负极,另外两组设置在所述通用底座1两则,通过导线11分别连接与所述直流电机6正负极连接的导电扣。

更为具体地,所述通用底座1设置为矩形,所述导电扣设置有六组,其中两组设置在所述通用底座1中心处并分别连接所述直流电机6正负极,另外四组设置在所述通用底座1的角端,设置在角端的四组所述导电扣的其中两组通过导线连接直流电机6正极,另外两组连接直流电机6负极,所述导线11采用成型的刚性钢丝,所述导线11连接所述导电扣处均设有圆环弯折。

所述导线条包括第一导线条及第二导线条,所述第一导线条为二节点导线条3,所述导电扣设于所述第一导线条两侧节点上,所述第二导线条为折角三节点导线条4,所述导电扣设于所述第二导线条两侧及折角处节点上,所述折角三节点导线条4为直角折角三节点导线条。

所述壳体5内还设有电机固定架61及增压模块,所述直流电机6通过所述电机固定架 61装设在所述壳体5内,所述直流电机6通过所述增压模块连接所述通用底座1上的导电扣,所述导电扣采用标准积层电池的通用电池扣,所述灯座2上设有灯泡21。

具体而言,所述壳体5由左壳体52及右壳体53左右对合组成,所述直流电机6的主轴与所述桨叶51共轴联接,当周围有气流活动时,所述桨叶51被气流推动并带动所述直流电机6运转。

所述壳体5固定在通用底座1上,所述通用底座1起到支撑所述壳体5直立的作用,所述壳体5与所述通用底座1优选为可拆装连接,所述壳体5底部设有一对连接用的导电扣,所述通用底座1中心同样设有一对连接用的导电扣,所述连接用的导电扣由同平面同方向的阳扣101及阴扣102组成,所述阳扣101和阴扣102通过导线11分别与直流电机6的正负极连接,所述通用底座1上导电扣的阴扣102与所述壳体5导电扣上的阳扣101匹配,所述通用底座1上导电扣的阳扣101与所述壳体5导电扣上的阴扣102匹配,所述通用底座1亦可用于固定支撑其他相匹配的设备。

所述通用底座1作类正方形设计,并在四角设有四组外接用的导电扣,增加外接连接端口;所述四组导电扣再分为两组,一组连接所述直流电机6正极,一组连接所述直流电机6 负极,所述导电扣之间的距离设为该机电积木的最小标准距离单位的整数倍,所述导电扣阳扣101设置于所述通用底座1顶面,所述导电扣阴扣102设于所述通用底座1底面,所述阳扣101与阴扣102通过铆钉贯穿并实现共轴铆接,通过铆接形成一个两面都能导电的电极,所述阳扣101与阴扣102之间夹有导线11,所述导线11对应导电扣处设有圆环以避开所述铆钉,所述导线11另一端连接所述通用底座1中心处的导电扣,为方便装配及隐藏,所述导线11采用成型的刚性钢丝,所述壳体5腔内设有增升压模块(图中未表示)以提高发电效率,所述增压模块与直流电机6串联连接。

同时,装置外设有一风力发电基本电路实例,具体地,设有一灯座2,所述灯座2设有灯泡模块,还设有一二节点导线条3及一折角三节点导线条4,所述二节点导线条3及折角三节点导线条4两端各设有由所述阳扣101和阴扣102共轴铆接而成的导电扣,所述两端导电扣由导线11连接,所述通用底座1两极导电扣间距为二倍标准距,所述二节点导线条3导电扣间距为单倍标准距,所述折角三节点导线条4相邻导电扣间距为单倍标准距,所述折角三节点导线条4折角为直角,所述灯座2导电扣间距为单倍标准距;进一步地,所述二节点导线条3连接所述风力发电装置一极导电扣及所述灯座2一极的导电扣,所述折角三节点导线条4连接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另一极导电扣及所述灯座2一极的另一极导电扣,当所述桨叶 51旋转时,所述灯泡21工作,当桨叶51停止时,所述灯泡21熄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风力发电装置,能实现将风力发电结构小型化地设置,巧妙利用直流电机逆向可用于发电的结构,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为搭建好的电路或设备供电,整个装置可拆解程度高,从而便于教学应用上的讲解,并且取代了传统发电装置中独立磁场及独立线圈的安装,制作成本低;

2、通过导电扣的巧妙设置,通过导线将导电扣对应均分为一路接通直流电机正极,另一路接通直流电机负极,并且对应的导线条及灯座上均设置有统一规格的导电扣,通过导电扣间的相反向设置,使得导线条、灯座及通用底座间的接通更为方便快捷,增添了积木搭建的乐趣,增大了产品的推广应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